第六百二十九章 渔船下水

定海军目前,已经跟2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两年前的定海军,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赵信来完成,甚至连基础的研究项目也不例外。

2年的时间,除了让赵信,建设起了一系列的工厂,也让定海军形成了一个研究的传统,一个简单的拖网,当然是有专门的人来研究,甚至连渔船本身,也会进行调整。

把拖网跟渔船给结合起来,会对船的上层建筑,进行的修改,这个修改,并不是在船上,而是通过模型,分析使用时候的需要,以最合理的布局,不知下来。

定海船厂再一次受到了重视,20艘船,在大量人员和机械的帮助下,进度大幅度的加快了。

人员和机械,永远都是最能够提升效率的,为了加快这些船的速度,一些其他船厂之中的熟练工人,也被临时抽调,整个定海船厂,人员增加了一倍,效率当然快了。

追求的不是大容量的货船,还有拥有足够战斗力的军舰,当渔船为目标的时候的,很多的方面,就可以追求的不那么高了。

3艘船以最快的速度建造,只用了7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后续的建造,上层建筑,也根据设计师的设计,进行调整,整个船型,跟之前,有较大的区别。

在彻底的完成的时候,赵信还专门的来观礼,看似简单的渔船,实际上,对于目前的定海军来说,很重要。

此时,正在最后的收尾,在没有防锈漆的时代,船只上面,会刷一层桐油来防水,此时新船透着巨大的桐油气味,并不是特别的好闻。

后世的一些舰船,在最初的完成之后,还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海试,可是要知道,这不是定海军第一次下海,而是的好多次了,之前的20多艘实验船,已经针对了各自的地方,进行了一系列改变了,在这样的改变之下,招募了大量的水手进行测试,一些工具,也进行测试,主要看是不是适合,在海船上面,是如何的使用。

简单仪式之后,水手和船长开始登船,他们是从各个方面拼凑过来的,虽然是渔船,可是一样要深入海洋,那么熟练的人员必须要有,同样的,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渔夫。

渔船的作用,就是为了捕捞,经验对于捕捞来说,非常的关键,这些渔夫,他们可能从事捕捞超过了20年,在常年的时间之中,或许对于海洋捕捞,并没有什么经验,可是辨别鱼的种类,辨别一些鱼群,他们还是可以。

1.2万料船只,非常庞大,可以装载的货物最少也在1.8万料以上,按照吨位来计算的话,可以装几百吨的东西。

在这个,连经纬线都没有彻底完成的时候,什么远洋航行,探寻航道之类的,还太早了的,可是在附近的转悠转悠,还是可以的。

处于经济和效率方面的考虑,赵信没有直接前往北海道这个天然渔场,他的目标一直都非常清晰,在长江口附近,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在这个时代,江河湖泊还没有被污染,海洋的生态环境又好的,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内海,各种的鱼类资源非常丰富。虽然说,有无数人,在捕鱼,可是那些渔民,最多,也就是在距离海边10里之内,再远的话,深入到海洋之中,那就麻烦大了,也非常危险。

对于渔夫而言,明明知道,到了深海之中,抓到鱼的几率会大大的增多,一些地方,还有鱼窝的,一次冒险,或许可以赚到很多钱。

可是对于渔夫而言,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了,否则,肯定不会选择这一条路,丰富的收入,也就代表着危险性很大,那些为了钱,最终赌一把的人,最终,几乎十有八九,都死在海里了的。

原因很简单,农夫的渔船,有几个是专门打造,大部分,都是渔村的木匠,或者是就是自己弄出来的,这些船,或许在近海,还没什么,一旦深入到远海,一般稍稍起点风浪,就完蛋了,就算是成功进入的,又能够找到鱼。

万料的大船就不一样了,还是专门的海船,肯定是不一样的。

赵信当然不会吧这个船,做渔船来改造的,而是起到锻炼的过程,作为一个咨询时代过来的,赵信很清楚,只有在河流的入海口,才会有大量的鱼。

来自于内陆的各种浮游生物,还有富有营养的东西,这些冲入到了海里,又把底层的一些东西冲上来,会让浮游生物大量的滋生,而大部分的鱼雷,都是以浮游生物卫生的,再加上一个食物链,就有更多的鱼了。

稍稍指点,再加上一些出色渔夫,一个船上的人员就配齐了,一共是3艘船,组成了一个船队。

两艘船,固定了很多机械,用于释放和回收渔网。

以拖网的强悍,大型拖网,一网下去,如果遇到了鱼群的话,一网下来,可能要万斤,甚至更多的鱼,这样的网,可不能够用人力来拉起来,必须要使用各种的工具。

拖网的特点,是通过船来释放,一个巨大的网子,在海水之中缓缓的移动,在鱼多的地方,高速行驶就可以了,然后慢慢的收紧,最终把鱼给捕捞上来。

几节的航速,对于一些高速的鱼来说,不算什么,大海之中的精灵,旗鱼,甚至可以的最快达到190公里的速度,可是大部分鱼是跑不过去的,单纯一网一网的来撒,跟拿着拖网,搜索的一片区域,效率也不一样。

当然了,船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装,一些地方,专门设立的船舱,一些比较珍惜的,必须要活着,才能够卖出高价的鱼类,可以在这里养着。

这部分,多是在底部,用压舱水来进行改造的,以保证一定程度养,这样的鱼,在整个海洋之中,都是少数,专门放这样鱼的,也受到限制。

对于这样的大型渔船的,捕捞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可能一次出海,作业几天,甚至是十几天都有可能,必须要捕捞足够的鱼。

鱼是高蛋白,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只要死亡,就很容易腐烂变质,一些甚至几个小时,就会出问题。

后世的远洋渔船,大部分都是一个综合的渔船,不但拥有冷库,甚至在渔船的内部,也有一条处理鱼获的生产线,各种鱼获,在船上,就能够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分类,最终直接送入到岸上进行深加工。

冷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后世常用的方法,只要把鱼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丢入到冷库之中,就可以保持新鲜。

这个时代,可没有冰柜这样的冷藏的装置,虽然赵信已经弄出了硝石,硝化冰,还是可以制作的,可是用在这里没必要。

硝石,对于定海军来说,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东西,发展热武器和火炮,火药数量再多也不嫌多,没有必要浪费到这里。

同样,用硝石化冰,简单做点小吃之类的可以,十几万,甚至是更多的鱼,要完全结冰,还要十几二十天的时间,这个消耗太大了。

既然是捕捞,那么就要考虑经济性,经济性不强的话,那是白费力气。

好在,就算没有冷冻,要保证这些鱼,也不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盐。

腌制,这是很早开始,从盐开始出现之后,就开始的一种方法,当容易腐烂的肉类,或者是其他的东西,只要用盐腌制之后,就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方法。

盐对于北宋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北宋的财政收入之中,极限时候,甚至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是盐水。

在这样的前提下,北宋的盐,的控制非常高的,盐的成本,跟加上了税收的,这也差别巨大,有利益,而且利益不菲,肯定是有人要铤而走险的,盐税这玩意,几乎关系到北宋的根基,对于资金这方面的问题,眼已经红了北宋,对于这方面,更是控制的极为严密。

对于私盐贩子的抓捕,从来都没有结束过,甚至的有的逼得上山落草的。

赵信很清楚,使用晒盐的方法,可以很廉价的获得盐,定海军对盐的需求不少的的,不但是100多万人需要吃的盐,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在这个时候,定海军自己都会晒盐。只不过,赵信严格的控制,虽然他知道,他的盐,只要进入到北宋,他甚至可以提供更好的,可以供给整个北宋的盐,可以让盐的生产成本降低。

北宋,工业化所带来的效率,比起这个时代的土法来说,不知道要强大多少,虽然说,整个定海军,只有30多公里的海岸线的,在这个海岸线上面,因为港口和其他的东西的,能够利用的不多,可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的,

定海军比较的克制,在这样的克制下,还是可以生产处不少的盐的,整个定海军的盐价,只有寻常的盐价十分之一,这实际上,已经比北宋的生产成本低了。

定海军使用的,也不是北宋那种粗盐,北宋的盐,海盐的话,大部分是用煮盐的方法,这种方法,会蕴含较大的残渣,甚至一些不溶于水的东西,都会留下来。

对于它们,北宋没有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法,就只能这么吃。

可是在定海军,首先完成晒盐之后,把盐重新融入到水中,通过过滤,蒸腾,再一次的处理之后,得到的就是跟西夏的青盐一样的雪白的盐,干净程度和美观程度,肯定是的上一个档次。

跟普通的盐丁,用柴火的方法煮盐,定海军就是集中化和大型化,盐田晒盐付出了一定的人工成本,然后煮盐,使用的不是普通小炉子,而是大型的锅炉,对于能量的利用率,要高很多的,就算是多了一层步骤,又一次煮盐的过程,可是成本依然很低。

在这样的前提下,定海军,可以负担腌制海鱼,甚至可以有较大的浪费。

按照实验和计算,一艘渔船,差不多需要的100人左右,其中水手大概是40多个,剩下的,都是渔夫,其中负责操纵拖网的大概有30人左右,还有20多个,选择的是妇女,她们就是在船舱之中,用于处理海鱼的。

捕捞上来的鱼,通过简单的处理,去掉头和内脏,然后用盐来腌制,大概10斤鱼用半斤左右的盐。

这个设计好的渔船,最多能够容纳400吨的鱼,也就是说,差不多需要20吨盐。

如果按照北宋的价格来买的话,这个盐可就贵了,好在,定海军自产,20吨的成本,并不是很高昂,一斤在2文左右,而不是北宋的一斤45文的超级高价。

人员已经招募完成,并且在相应的船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这中间,主要是拖网的使用。

在新船没有下水之前,会按照比例,用两个小船稍稍的改装,进行试验,如何的放置拖网,如何的回收,如何的捕鱼,这一点,全部都有。

这是简单的东西,主要是一把力气,通过一定的机械,把渔网放下去,并且拉起来。

新船下水,意味整个捕捞开始运作了,3船人员早已经到位的,今天,就会进入海洋,在周边进行实战演练。

庞大帆船,一个个的进入到引水道,然后进入到运河,运河虽然宽大,却不如海洋,船只是挂了三分之一帆,在风的作用下,缓缓的加速,大概用了一个时辰,终于进入到海洋。

操控帆船的,都是熟手,是赵信专门从其他的实验船上面抽调过来的,他们控制的船相当的灵活,而那些渔夫,他们也紧张的站在甲板上面,今天,会开行三四十海里,大概用2个时辰,寻找鱼群,进行一些捕捞的尝试,大概在傍晚,会回归的。

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一周左右,以训练和发现问题为主,一旦整个船上的人员,都熟练的话,才会真正的去远洋作业,到时候的效率,肯定要比现在高,类似现在这样,一天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赶路上面了,捕鱼的时间并不长。

第七百八十八章 装甲列车第七百一十五章 风起广南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网制作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应第三百三十章 完胜第七百七十一章 视察寝宫第七百零二章 对战辽国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险第四十六章 羌族游骑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肃州第五十一章 防御军械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发展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选新屋第七百四十章 宰抚的应对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四百零九章 粮食和国运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选择第八百七十六章 计划开启第八百七十九章 两纵两横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钱庄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折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记录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开始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乡情怯第七十章 王家反应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一十九章 实验数据第七十四章 单人压制第一百三十章 赚钱工具第三百五十一章 贵妃探家第三百三十七章 边境互市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态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五百一十四章 钢龙骨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三十九章 危机临近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卖会第二百五十二章 韩琦和铁料第二百六十二章 实验部队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园林第六百五十四章 纵横辽东第八百六十六章 战争结束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级战争卡牌地四百五十章 迈向海洋第二百零九章 团练成军第七百八十七章 沈阳宫殿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辽矛盾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二百二十八章 无奈、安营第六十九章 省力装置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问题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么?第九十五章 正确方向第七百七十三章 应用疑惑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八百四十二章 拥堵和春运第一百七十九章 丧心病狂的组合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长弓第一百九十三章 二级战争卡牌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结构第七百九十三章 内燃机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玛雅第二百九十五章 开港洪泽湖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问题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头和海鲜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二百二十一章 销售地和狂潮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动的翅膀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二百七十七章 宠妃的冷宫第二百九十章 韩琦亲至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么?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兰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州兵变第六百三十三章 长江口渔场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钱的重要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四百四十章 杀人的艺术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军实力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四百零九章 粮食和国运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伦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动的翅膀第六百八十一章 转运人口第二百五十九章 韩琦的态度第一百四十九章 玉米和航海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观收益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动朝野第七百九十四章 细分研究第七十七章 苗家庄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