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

山海关在备战,因为棱堡并不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员,所以只会稍稍增加人员,要等到人员损失了,才考虑派上来,可是各种的物资,就不少了。

首先,当然是铁丝网,当时运送过来的船队,只是携带了人员,装备,还有各种的建筑物资之类的,铁丝网携带的不多,到棱堡建立之后,铁丝网也就没有兴建的意义了,没有办法补充的话,很快就会被破坏掉的。

现在,拿下了折津府,等于是棱堡获得了巨大的支撑,到时候,只要有一只几千人,或者是万把人队伍,驻守在旁边,就可以随时的补充,并且加强整个防护,这种情况之下,铁丝网就成为必备的,一旦布置下来,对于辽国的骑兵,有很大的阻止作用。

长弓最容易发挥作用的,就是在密集的阵营之下,这就成为铁丝网发挥作用的所在。

不管如何,折津府的攻占,对于山海关这里的防御,相当的有用,所有人士气高昂,准备在接下来,跟辽国正面的对抗之中,展现出自己的威力,而远在东北的辽兴宗,此时郁闷无比。

女真不足为虑,可是躲到了大山之中的女真部族,就不是那么容易对付了。

这些一直都驻扎在这个大山之中,对于周围的情况熟悉的不得了,去的人少了,根本就找不到,去的人多了,一个的方向感,一个偷袭,就会让人头疼。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收获,清扫了30多个女真部落,杀掉的也不少,可是没有问出来什么,三四千装备精良的骑兵,到底是一个部落,还是几个部落凑在一起的,这些根本就没有方向。

问烦了就杀,杀了不少人,清缴了不少,甚至因为追击的太过,在大山深处,还遭到了袭击,损失不少,总之辽国跟女真是打出了真火,对于辽兴宗来说,彻底的把这个心腹大患给干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个档口,从东京转过来的急报,直接的送到了辽兴宗的面前。

“北宋!”辽兴宗一脸的铁青,看完之后,直接把报告,摔到了桌子上面的,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辽国连续受到了削弱,并且正处在剿灭女真的关键时刻的,北宋会这么的在背后捅一刀子。

在辽兴宗看来,北宋算什么,软脚羊,一旦辽国腾出空来,一定会去搜刮一番的,可是现在,羊不但没有温顺的待在哪里,反而反咬一口。

围困折津府,这一点就不得不反应了,虽然说折津府还跟三关隔了一个涿州,可是为什么军队会出现在折津府,如果折津府有能力抵挡,会报到他这里来么?

“都看看吧,看怎么办好!”

辽兴宗盛怒的关头,下面的文武百官,谁也不敢说话,一直到辽兴宗把报告递到了他们的面前,这才翻起来。

所有拿过报告的人,第一个想法是,不可能。

北宋在辽国人眼里,特别是辽国贵族的眼里,那是什么概念,软弱的不能再软弱,之前,只要北宋跟西夏有过一点点的争斗,辽国就会派人去压制,一方面,不让北宋全力以赴的对付西夏,保证消耗北宋,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占便宜。

最近的一次不过是近两年的事情,可是两年不见,北宋就变了么?

义愤填膺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折津府的重要性。

如果说之前,辽国刚刚拿到折津府的时候,折津府真的不算什么的,那是汉人们聚聚的地方,多一块飞地而已,那些农田,恨不得都变成草场。

可是百年的时间,辽国逐步的发现了幽云的好处,对北宋来说,是占据了绝对的地利,借助幽云,从高处俯视北宋,随时都可以进攻,可以进攻的方向也是众多。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物资和钱粮,也就是发展和管理幽云,他们才发现的,农耕创造的价值,远高于游牧,近几十年来,幽云的地位逐步的高升,甚至还把折津府当成是南京,可以说是非常重视了。

这么一处地方,不能放过,也不可能放过。

按照东京的消息,围城的时间已经是几十天之前了,可是整个账内的文武百官,都不相信,庞大的南京折津府被攻占,10万宋军而已,虽然说折津府被抽调的厉害,还有一两万人,只要稳稳的守住,等待他们到来,是没有问题的。

支援是肯定的,可是要怎么支援,派遣多少人支援,这就是一个问题,眼下的这一战,还要不要继续下去,也是一个问题的关键。

争论不休,有愿意去的,有不愿意去的,毕竟长途奔袭,很劳累,也需要时间,说不定,等到他们到的时候,北宋就已经撤军了,反而不如这里,女真已经被逼到大山之中了,或许有些障碍,可是只要灵活的应对,还是可以拿下来的。

在众人都争论不休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说话北院大王,突然的说了一句:“之前的骑兵,会不会是北宋的!”

骑兵?所有人愣了一下,机灵一点的直接想到了他们远征的罪魁祸首,突然出现在辽东半岛的骑兵。

那个骑兵,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头绪的,之前还可以追赶到踪迹的,可是到了白山这边的时候,就没有了。

辽兴宗认为,这些骑兵是到家了,躲到了部落之中分散了。

可是攻占了这么多的部落,一点线索都没有的,大部分的女真人都是迷茫的,就算是那些激进的,在最初的时候,也没有做好全面攻击的准备,反而迅速的被辽军各个击破。

种种的疑点,其实早在有心人的心中萦绕,可是一直都没有说出来,现在北院大王所说的,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可是,北宋要怎么过来!”一个年轻一点的皇族成员,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怎么进来,潜入么,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捣乱,不是在北方,而是在辽东半岛,从女真聚居的地方,到辽东,距离还不近呢?”

这!北院大王讲的很有道理,而北宋的攻击也来的太巧合了一点,这不由得不让人怀疑。

之前辽兴宗已经有了退意,折津府作为辽国南京,是必须要救的,在经受了草原上面,一连串的损失之后,辽国已经相当的虚弱了,这一次代领大军,不但没有任何的收获,反而损失不少,这种情况下,再在女真部落这里待下去,一点意义都没有。

部落,那就是穷地方,或许有些金银和药材之类的,可是这些对于辽国而言,根本就不算什么,收入太少。

可是北宋就不一样了,没有挑衅的时候,辽国都想要跑到北宋去劫掠一番,现在机会上门了,顺势攻入到北宋境内,那样拿到的好处更多。

至于骑兵可能是北宋的这一点,辽兴宗认为不太可能,北宋有这么精锐的骑兵么?还有,他们要怎么的来到辽东半岛。

连机械和钢铁都没有弄明白的辽国,肯定不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海船这样的逆天的东西,落后的思想,让他在最开始的判断过程之中,就错了,而且错的相当的离谱。

整个辽国大军,基本上都是骑兵,而且还是在运动的状态之下,他们压着女真来打,所以,只要他们想,脱离战斗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大军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跟女真脱离了接触,然后整合在一起离开。

这让女真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一战打的没头没脑,结束的同样是没头没脑,可惜辽国是强者,他们可以肆无忌惮,他们就只能够压下这个仇恨,甚至不敢轻易的触碰辽国,省的引来报复,这就是弱者的悲哀。

大军开拨,几十万大军,哪怕是全是骑兵,也需要不短的时间,一天大概在150里左右,是步兵的5倍以上,这是内线行军,如果是在外,这个速度还要降低一点。

从白山附近,到东京,按照150里的速度,就要10天左右,从东京到折津府,差不多又是七八天,这已经是最快速度了,在辽兴宗看来,以折津府的防御强度,守个几个月的时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折津府已经陷落了,可惜知道这件事情的,基本上都被包裹在折津府,守将跑了,可是还在山里面,偷偷的逃走,要一个月之后,才能够抵达辽国境内。

在辽兴宗得到消息,向折津府赶去的时候,另外一匹快马,在几千里外,正在官道上面奔驰。

800里加急,他携带着宋军大胜的战报。

本身,攻克折津府的第一时间,这个战报就应该发出去,可是对于战场而言,有时候,攻克并不代表能够守下来,万一被反攻了怎么办。

一般拿下城池,多会稳定个十天半个月,看到没有什么问题,后续的人员上来,才会报讯。

在狄青攻占折津府的第三天,韩琦就携带了5000精骑过来,全面接手了折津府的一切。

韩琦有主政一方的经验,曾经也在大名府待过,更别说是西北,对于折津府这样,防御强横,人口众多的城市,还是新附之地,军管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在韩琦接受了政务之后,狄青主要把精力放在了横扫辽国残余力量上面,辽国在折津府,留下的军队并不多,可是基本的政治构架,还是有的,要全面的拿下,让这里变成安全的后方,需要时间。

正因为确定,可以有条不紊的接受折津府,有整个北伐的二三十万军队,基本上可以保证折津府不失,这种情况下,才是最保险的,把折津府和整个幽云12个郡被攻占的消息传给汴梁。

耽误了十几天的功夫,可更加的保险,在冷兵器时代,一场战争可是相当的漫长的,可是加入了丁海军和炸药的战争,注定是很快,实际上,从狄青从三关出发,到占据折津府,也不超过20天的时间,就算是耽误了十几天的时间,在汴梁这里,还以为是在僵持阶段,并没有追问,却不知道,战争已经结束了。

山海关,群山之中的通道,相当的险峻,而周围的群山,也是连绵不绝的,因为有了后面的支持,开始逐步的深入布置。

原来,对于他们来说,守住和争取时间是关键,他们尽可能的杀伤敌人,放过去一部分也没有关系,毕竟后面是攻城的10万人。

可是现在,虽然依然是战争,可是意义不一样了,争取不要放过去,因为在占据折津府之后,很自然要扫荡周边,一旦放过去,哪怕人数不多,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之前人手不足,虽然有些预备队,却要防备激烈的战斗,可是现在,背后已经变成了支撑,在战争没有来临的时候,或许没有太多的支持,只是补充了2000士兵,一旦战争到来,最少1万,最多3万的军队,随时可以驻扎过来。

不说后续的支持,就说现在,2000士兵的注入,就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余力,不但把整个防线布置的更好,也同时,也把警戒线前移。

山海关,不只是山海关本身,还包括了周围的群山,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把警戒线前移差不多35公里,加上望远镜和高山,最少可以提前发现70公里左右。

听起来不多,可实际上,对于大部分急行军来说,这都是一天的距离,这对于预警相当的有用,一天的时间,可以针对进行相应的布置,甚至做出准备。

既然已经准备,那就做好,一系列的联络条件都已经完成,只要是发现,简单的一些情报,会通过一些接力的旗语,传递到棱堡去,然后做好战斗准备。

侦查,注定是孤独和寂寞的,整整7天都没有任何的收获,可是对于侦察者来说,必要的耐心是有的,不过今天,天刚过正午,在远处,一阵烟尘飘起,很显然是大军在进发,又等了一会,在望远镜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几十里之外,一只超过万人的军队,正在快速的行进,辽军终于来了。

第八百四十四章 转移视线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三百七十三章 诉求和扩大第四百四十七章 资金来源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国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来信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宫第二百六十一章 扭转印象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黄米第三百零一章 钢铁和底蕴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夺天工第八百四十二章 军队出动第一百四十一章 满口留香第二百九十五章 开港洪泽湖第二百四十三章 树炮逞凶第二百九十二章 热武器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三章 铁路预算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二十章 浮动的人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五十五章 试探进攻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验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制和缺钱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欧洲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订单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玛雅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中枢第五百四十一章 远洋贸易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战列舰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场建设第一百四十一章 满口留香第四百一十七章 变法隐情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八百三十八章 筑路机械第三百三十三章 战场勘察第六百三十八章 车站和地皮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关外第五十六章 当头痛击第三百一十一章 坚壁清野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一百五十二章 热情和逢集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请求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觐见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军队第一百九十六章 护城河第七百九十六章 说动第三百一十一章 坚壁清野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术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险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占折津府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药第七百四十三章 韩琦抵达第四十二章 知识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选择第五百零九章 数据分析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测量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进和保守第一百三十二章 赚钱生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炼器还是炼丹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测和支持第七章 神奇的具现第三百六十四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开垦水田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军发展第三百二十六章 占据灵州第七百零二章 对战辽国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计第五百七十三章 长墙建功第一百六十九章 应对方案第一百七十三章 砖和水泥第二百八十三章 后退一步第四十八章 速度对力量第四百七十四章 汇报和抵达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当第六百六十八章 绝境的种谔第七百三十五章 定海军来人第八百五十六章 飞剪和先驱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粮食第五百七十三章 长墙建功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选确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销代理第九十章 箭呢?第二百八十六章 航海的野望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陆海参崴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