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的主色调是金黄的,代表着因为天气的关系,是逐步枯黄的叶子,也代表了沉甸甸的稻穗和麦穗。

如果收获的季节丰收的话,对于一年来说,是最好的兆头,在定海军没有崛起之前,收获的季节,对于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而言,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季节之一,这一季的收成如何,也代表了在未来,是活下去还是过不下去。

不知不觉之下,距离开国大典已经1个月的时间了,沈阳的发展,高歌猛进,反倒是中国的发展,有些停滞,出现问题的方面,赵信不在主动的出手的前提下,很是产生了一些问题。

不过都在框架范围之内,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只不过之前有赵信解决问题习惯了,他们有些手忙脚乱而已。

赵信在旁边冷眼旁观,却发现,这些官员,在庞大的压力面前,快速的成长,跟他之前估计的,停摆半年甚至更久相比,少了不少,估摸着,最多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成功的摸索出一条路,整个中国将再一次的走上正轨。

这个再次起航,比起前一次,看起来是蹲了一下,可是蹲下,是为了更快的跳起来,可以预见到,到时候的发展速度会更快,不但会弥补现在发展的停滞,还会大大的向前一个台阶。

从夏天进入到了秋天,金秋的沈阳,风光还是非常好的,绿化什么的,还没有完全的显现,一些速生林已经形成。

本身,东北的,应该以针叶松为主,可是寒冷的气候,连松树都会落叶,更别说是速生林了,落叶枯黄堆满了沈阳的街道。

沈阳秉承了定海军的习惯,别的不说,卫生也是第一个注意的,沈阳的街道,哪怕是在秋天之中,也是干净无比,两侧穿着明亮服饰的环卫工人,正在打扫卫生,他们把树叶堆积到一起,然后有专门的清扫车辆,把他们运走。

燃烧落叶,那是最省事的,一大堆树叶,燃烧完毕了之后,可能只有最初的几十分之一,这也是后世,这样的垃圾燃放一直都没有办法制止的根本原因,减少了不知道多少劳动量。

要知道,后世清洁工,大部分都是临时工,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有些年纪还相对的较大,在天还没亮的时候,想要管理,不再是一般的困难。

定海军就不一样了,从最开始,这就是正式职工,不但有较高的福利待遇,当然了,严格的要求也在其中,不准点燃就是关键。

秋天落叶的日子,一阵风吹过,就有无数的叶子落下,扫是不可能彻底扫光,好在,穿着亮色衣服清洁工,他们的数量,相当的不少,可以一次次的清洗。

两侧马车呼啸而过,定海军宽大的街道,被分成了几个车道,马车都是分车道而行驶的,甚至为了公共马车,设立了专用车道,让公共马车,就算是在交通较为拥堵的时候,也不必担心堵车的问题,整个沈阳城显得忙碌而整齐

下午四五点钟,西斜的太阳,照在地上,一片昏黄,在一个庞大的,由无数厂房构成的工业区,一间工厂,下班的铃声响起,工厂内部顿时热闹了起来,从一个个巨大的车间之中,走出来大量的身穿着蓝色衣服的工人,他们汇流到了几接到纸上,原来还有些冷清的街道顿时被大量身穿着蓝色衣服的工人给占据。

一天劳累的工作,下班的时候,总是最轻松的时候,定海军的高薪,是建立在高效的劳动的基础上面的,特别是流水线,对于每一个人要求都非常的高,哪怕是再怎么的忙碌的时候,定海军都很少选择加班。

加班能够增加劳动总量,却不能提升劳动效率,本身8小时的流水线,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劳累事情了,在增加劳动时间的话,短时间还可以,长了,对于人的精神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一旦因为劳累出错,轻则让整个生产线产生影响,残次品增加,造成浪费,重则会出现巨大的事故。

定海军,在不断的总结,一般都是留有余量的,而每天工作的时间,也从8个小时,减少到了6个小时,一天分成4个班次,也是被证明,最有效率的。

这样的情况,每天等于硬生生多出了一个班次,考虑到休息等诸多问题,对于工人的要求也在提升,一些刚刚改制的,对于工人需求也非常高。

这一个工厂,就是其中之一,大概有120个来自北宋的劳务派遣,被送到了这里,广泛的分布在这个日用品工厂的大部分环节。

下班之后,对于工人来说,不但可以享受到整个晚上的休息,接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是休息。

一天24个小时,6个小时,只是很短暂的时间,甚至经过了简单调整,不用占用吃饭的时间,经过了6个小时的劳累,正好下班,也是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解决吃饭的问题,是绝大部分工人的首选。

这是一片纯粹的工业区,却也不是没有别的建筑,就在工厂的后方,顺着一条街道过去,哪里大概有一个小型小区,一共2栋住宅楼的小型小区的,这是这一个的日化厂的配套住宅区。

2栋楼,一共8个单元,可以居住96户人家,可以说是相当袖珍的小区,对于整个日化厂,一共1200名工人来说,根本就不够用,说实在的,这个小区,也是在建设工厂的时候,剩下了一下片地盘,最终经过了商议之后,建成了这个小区,主要提供给了当年筹划的时候,还有最早来的那些骨干。

因为有小区,加上道路两旁店铺,基本上什么都有,工人在附近住的话,就会钻入到旁边的市场,买菜,或者干脆吃一点现成的,在工厂旁边,有市场和大量的饭馆。

能够主在工厂的旁边的,只是少数,要么是一些老骨干员工,他们第一批来到这里,筹建整个日化厂,他们有获得工厂旁边的福利分房,要么就是领导。

96户在1200名工人之中,只是占了很少一部分,要知道,定海军的就业比例,一个家庭最多也就是两个人工作,在同一家工厂的,也相当的少。

正因为如此,更多的是并不是在附近,这部分人,就要回家。

在沈阳,有几种出行方式,私人马车,公共马车,自行车和步行,这中间,私人马车是受到限制的,毕竟沈阳越来越繁忙,人口也越来越多,交通问题,已经伴随着城市的扩大,在沈阳出现并且越演越烈了。

马车,或许对于北宋而言,这是一个相当昂贵的器物,哪怕是马的价格大规模的下降了也是如此的,马的价格从跟原来的数百贯,甚至好的上千贯,降低到了100以内,可是马车本身的价格也不低,哪怕是最普通的马车,也需要几十贯,甚至更多,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定海军可以的,按照普通人员的工资,200贯左右的马车,有的也就是一两个月的工资而已,可是无论是曾经的定海军,还是现在的沈阳,都开始限制了。

一方面,城市的环境,制约了马车的大规模出现,特别是楼房,总不能,还要有一个专门养马的马棚吧,只有一些住宅比较宽裕,并且有余力的人,才能够买马车。

同时,定海军对于马车进行了限制,在发现城市的交通环境,出现了问题之后,除了设置一些交通警察,指挥关键道路的交通之外,又拿出了一个后世的东西,号牌。

这个从机动车大行于世之后,这才逐步出现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提前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并且在出现之后,立刻的成为了管理的关键。

控制沈阳的号牌,就可以控制整个交通的总量,再加上普通人人家,没办法安放马车,私人马车在整个沈阳,还是比较稀少的,真正需要到远处去了,公共马车,出租马车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公共交通,对于北宋新来的这些工人而言,是一个新鲜事物,可是对于定海军原有的工人而言的,那是司空见惯的,在定海军城市化过程之中,公共交通是第一个兴建,在定海军如此,在沈阳,同样如此,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因为沈阳的城市规模较大的关系,公共交通相对比较的完善。

公共交通,本身就是方便快捷以沈阳为例,目前主流的公共马车,是那种相当紧凑的,由12个作为,还有内部空间组成的,差不多有2.5米宽,5米长庞大的马车,极限的时候,可以座的40个人左右。

这样公共马车,在庞大的沈阳,一共拥有的5000辆,按照每一路20辆来说,整个沈阳一共拥有250路公交车,实际上,总数在270路左右。

经过了严格的测算和布置,公共交通几乎可以覆盖100%的沈阳城区,加上在外围,边缘的位置,还有城际公交,可以连通沈阳和周围的卫星城市,他们构成了铁路之外的另外的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本就是方便快捷,哪怕对于这个完全不会知道的,也会在简单的尝试之后知道,从住的地方到工作的地方,然后到购物的地方,甚至是市中心,一张地图就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就算看不懂,记清楚数字就可以了。

阿拉伯数字,是所有来到沈阳之后的人,都必须要接触的东西,有这个数字的话,简单的数字组合,就可以知道是那一路的公共马车,可以到什么地方,甚至记清楚一两路就可以了,然后雏形就方便多了。

在住处的选择上面,住在工厂的旁边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会在几公里之外,走路需要很长时间,可是马车就快的多了,在沈阳,有专门的公交车专用道,这个道路,不必跟其他的马车挤占道路,行驶的速度普遍较快,哪怕住的远一点,只要附近有公交车站,就可以了,所以沿着整个公交车站,是一系列的租房密集区。

工业区旁边的几个公交车站,在下班的时候,是一连串的蓝色身影,当一些公交车抵达,一些穿着着其他颜色的人员,汇入到了站台。

当然了,这部分人是少的,大部分都是住在附近的一些家属,真正的换班工人,在这些工人没有出厂之前,就已经进入到工厂,定海军在电能得到保证之后,一些关键性的工厂,都是24小时的工作制,六班四倒,或者是八班四到的,这样保证机器不会停下来,人是逐步的替换的,六个小时的工作制,也比较适中,不会太累,也不会太轻松。

下班的工厂,一共出来300多位工人,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三分之一都不到,选择在附近,有的是回家,有些是在附近饭店吃饭,在工厂旁边,容易集中比较多的人,一些聚餐也会选择,所以,哪怕周围居民区不多,却也有不少的酒店,这里是较为高档。

剩下的部分,是住的比较远,这部分人数较多,却是分布在各个方向的,在工厂附近,一共有4个左右的公交车站,一共有20多路的公交车,在这里过去,分别对应着不同方向,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张到一公里,公交车的总数会增加到60路,几乎可通过这些公交车,去整个沈阳的每一个地方。

当蓝色人流,汇入到了各种的公交马车之中,然后,这些人就如同水流一样,逐步的流入到了公交车站沿线的各个小区。

伴随着公交车的向前,蓝色的身影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普通的衣服,在沈阳,工人很多,可是却不是人口之中的主流,更多的则是家人,一个人工作养活全家的,比比皆是,工人们上班挣取生活费,妻子和家人们,安心的照料着家庭,偶尔有很少一部分闲不住的,打一些的零工,这就构成了整个的沈阳目前的生态环境,和谐而平稳的发展的环境。

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请港口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园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结构第三百四十八章 飓风翅膀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价肉包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误区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处第二十二章 中药和无机物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奖第二百七十章 种类繁多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终裁决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马威第三十章 真定王家第七十五章 冲破阻截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来看第六十九章 省力装置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润惊人第二百六十章 讲述棱堡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场建设第二百三十八章 无用的试探第六百五十六章 亲临琉球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选新屋第三百零四章 悬旨匾后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五百章 韩琦的请求第四百零八章 药材热潮第四百四十七章 资金来源第三百九十九章 兑现奖励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御体系第三百七十五章 甜蜜烦恼第五百五十四章 办公大楼第五百八十一章 材料和人才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体系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价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长弓第七百四十章 宰抚的应对第六十六章 有钱的水匪第五百三十四章 风帆战船第二十四章 文庙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战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议第二百零五章 麻烦大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级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机物第六百八十七章 铁路热潮第七十六章 抵达目的地第八百四十四章 归家和礼物第五百五十二章 橡胶和蒸汽机第二百一十七章 价格和利润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钱的条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第八百一十二章 运输链条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和国运第一百零四章 薛玉回归第五百四十二章 船材选择第三百二十四章 韩琦出兵第三章 系统初现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服玛雅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御体系第五百八十五章 实验室和白炽灯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铁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脸的要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发现疑点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计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来看第八百二十章 培训科第九十九章 万箭齐发第一百三十八章 火爆销售第五百八十四章 发电机和灯泡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铁改进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七百七十一章 视察寝宫第二百四十三章 树炮逞凶第二百四十八章 胜利的错觉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处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侦查第三百二十六章 占据灵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关外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二百五十章 韩琦和王德用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语道破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六百三十六章 热潮引发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厂第三百六十六章 灵州和议扩大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