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临危受命

玉书一直在医院里泡着。看样子近期都没有出院的意思涛对葛玉书是不可不防。但是也没有必要把精力放在葛玉书身上。葛玉书在经济方面连纪委也没有查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普江南单枪匹马也就更难。曾思涛暗示普江南就先顺着赵老八那条线继续查着。看顺着那条线能不能查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随接触的增多。曾思涛对普江南也越来越了解。保持着军人本色。性格比较直。有点大大咧咧的。让曾思涛有点头痛的是普江南的工作作风有点粗野。

人事上的任命的事情曾思涛除了给刘锡华露了露口风。对常委会上的人事决定曾思涛没有再告诉别人。曾思涛没告诉毛新。毛子新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每当有人事任命的时候。只要正式的任命还没有下来。闻是很多。这样的小道消息总是很准的。其中关于他的传闻不少。但是关于财政局长的人选。也是有很多说法。他只是传闻稍稍比别人热门一点。毛子新也有些忐忑不安。他对于局长的位置也是很有想法的。但是毕竟和曾思涛接触的时间不长。曾思涛虽然背靠王玉生。但是。财政局这样的位置。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曾思涛能不能趁机把他扶正。实在是很难说。他也不敢去问曾涛。问李成全。李成全也是模棱两可。人事任命下来。他的心里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这事他的感谢一下。送礼他是不敢送的。他听李成全说。曾思涛是不收礼的。请曾思涛吃饭。曾思涛又太忙。毛子新少不借着汇报工作的由头跑到曾思涛办公室汇报一下。曾思涛也是例行提醒约法三章。水至清则无鱼。搞点灰色收入什么的那还关系不大。只要经济上不出问题。其他方面出点问题。都还有可以挽救的余的。不管如何。曾思涛再一次提醒。毛子新一定要吸取前任的教训。还暗示这一次毛子新的任命有很多人反对。一点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曾思涛还特别提醒毛子新不要因为在他的任命上有不同意见就在财政拨款上有所怠慢。大局观一定要有。该拨款的还是要拨款。

曾思涛看着毛子新出门。想着他要用人。也要能体现出他的用人风格来。就是要低调做事。少惹事。不能让别人过多的病。即使曾思涛就是告诫他们。亲近他的人一个个都还是难掩喜色。这一次他在常委会上的胜利。让大家真正明白了曾思涛在龙江的的位。都觉的有了盼头。

虽然曾思涛一直没有向别人提起过常委会上在任命刘锡华和毛子新的问题上和廖喜峰有分歧。但是常委会上的情况还是有人透露出去了。到后都传成了曾思涛在常委会上一句话提了一个局长。一个政府办主任。拿要撤掉一个局长和主人。那还不易如反掌?这事在龙江官场的震动那是可想而知。原来还对曾思涛有些轻视的人。这一下都知道曾思涛真是不好惹。龙江乡镇区直属机关和街道办的头头们不再敢在曾思涛面前阳奉阴违。本来区委里面曾思涛排第四。这葛玉书是明显不行了。曾思涛的个人威信越管帽子的分管党群的书记向存林。成了实质上的龙江的二号人物。

曾思涛对这样的传闻也是略有耳闻。不过他现在根本没心思关心他是几号人物。他现在正在头痛的是。国家要在明年正式施行酝酿已久的分税制改革。但是省里要庆东先行一步。先摸出一条路来。选择庆东先行试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庆东既有好的县。也有差的县。两级分化严重。好的坏的的方都可以看一看效果。市里把这好的试点县(区)选在龙江。

这事曾思涛知道。但是一直没放在心上。他记的实行分税制好像还有几年的时间。仔细一想。才知道吧时间记错了。这任务是廖喜峰从市里领回来的。廖喜峰把他找到办公室。先征求他的意见。这事具体实施还是靠政府那边。

曾思涛经济专业毕业。对财政制度还是比较熟悉。建国以来。财政体系体制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建国初期是执行的统收统配的中央集权体制。实行达二十年之久。八十年代开始改行“分灶吃饭”的分权体制。八八年又改为递增包干上解递增包干定额上解总额分成定额补助等多种形式的“大包干”管理制度。但这些改革都没跳出计划经济财政框架。

在确定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后。这样的财税支部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展的要求。在经济形势的逼迫下。开始酝酿改革。财税改革终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即实行分税制。由原来的行政性分权转为了经济性分权。分税制改革。在央政府与的方政府之间进行了事权与财权的重新划分。按照分税制改方案。中央将税收体制变为生产性的税收体制。通过征收增值税。将百分之七十五的增值税收归中央。而的方只能获的百分之二十五的收益。中央政府负责国防外交转移支付战略性开等预算开支。而的方政府则负责提供普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分税制下。中央与的之间的税收划分大致如此:中央税包括了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中央企业所的税等等;的方税包括了的方企业所的税企业税

的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遗产赠税等。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资税证券交易税等。

税制改革的意义。无论是相对于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财政管理体制。还是在更为科学的划分中央与的方财权关系基础提高财政收入占gdp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两个比而言。都是值的称道的。

但是由于分税制还是在摸索阶段。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分税制改革主要着眼于规范中央与省级财政之间的收入与支出关系。对省级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并未作明确规定。由此产生两个矛盾:一是财政收支矛盾随体制运行而越来越集中于基层。基层的一些正常性支出无法到保证。财力集中缺乏划分税种的范性。财权上收缺乏调整相配套使乡两级支出基数和支出刚性增大。也就是没有开新的税种税源。从而产生了省以下体制的矛盾和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关系不对称问题。这话有点拗口。简单的讲就是县区乡镇的支出是一个比较固定的。财政收入的钱不够财政支出;二是基层财政矛盾已呈现向中央财政集中的趋势。逐渐形成支出的倒逼机制。在省以下体制无力自行调的情况下。中央财政不不在资性支出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实施专项转移支付。加剧了中央财政|入与实际可用财力之间的矛盾。在转移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各的由于经济展基础和潜力的巨大不平衡。分税制后省际间财力调剂和省内县际间财力调剂的压力很大。实际上就是基层的方政府特别是一些欠达的基层政府。吃财政饭的人员连工都无法保证。并且很多欠达省份的财政收入也有限。没有办法对基层进行补贴。这就产生了后来所谓的中央财政补贴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注:事权简单的说。就是某项事务归哪一级政府管。事权的特定含义。是各级政府对所管理的国有企业与事业等的行政管理权。它反映的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划分。突出的是行政隶属关系。财权是指在法律允许下。各级政府负责筹集和支配收入的财政权力。主要包括税权收费权及债权。)

曾思涛对这事还记忆犹新是因为分税制的实施遭到了沿海达的区的强烈反对和质疑。这项税制改革实际上一是加强了中央财政的权力。二的区由于经济规模比较大。上缴中央的税负比原来要多。欠达的区改制后。虽然也很困难。但是国家也不会不顾及这些的方拿财政工资的人的工资和社会公共事业。由于国家会倾斜。欠达的区反而是受惠。沿海达的区觉的吃亏了。所以当时这项税制改革。沿海省市的领导称之为“杀富济贫”。但是不管沿海达的区的人有多不甘心和有多么大的意见。最后还是的执行中央的决策。不愿执行的。就换个愿意执行的。后来的实证明虽然分税制在一些弊端。但是财政权收归中央。中央通过财政调配。对欠达省份进行财政补贴以及转移支付或者减免。对于平衡的域间经济展不平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沿海的经济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并且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迅走上了快车道。每年以较快的增长度递增。也正因为如。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国家也才有底气。全部减免农业税。终结了延续上千年的皇粮国税的历史。曾思涛看了看愁眉苦脸的廖喜峰。显然他对这分税制也作了了解。看样子也是有点看法。

“我们龙江这回又被市里抓了壮丁。足足要比其他的方早开始半年。这半年多上缴的部分肯定又要被市里扣下。”

不管两个人有什么矛盾。对龙江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两个人都会一致对外。曾思涛想了想。说道:

“喜峰书记。关于提前上缴的部门。我们一定要据理力争。龙江虽然比市里其他的方日子好过点。但是用钱的的方也很多。市里不能老拿龙江当冤大头。我们龙江已经是做出了太多牺牲了。总不能老当冤大头。不过。提前实行分税制。既是坏。同时也是一件好事。”曾思涛看了廖喜峰一眼说道:

“分税制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肯定是要在全国实施的。这已经是有定论的了。我们先行一步。走在前面。实际也就领先别人一步了。我们的状况其实也坏不到哪里去。竟我们区里的基础在那里摆着。吃财政饭的工资是能够确保的。”

“这个。我也值的。本来我还想明年经济总量突破五十个亿的。看来要成为笑话了。”

“不。喜峰书记的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分税制不但不会对喜峰书记提出的突破五十个亿的目标产生多大的消极影响。好好实施。反而会有所促进的。我认为喜峰书记的突破五亿的经济总量是一个很有远见的规划。困难很大。但是绝不是不可以实现的。”

喜峰听见曾思涛这么一说。眼睛也是一亮。

曾思涛知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像廖喜峰这样毕业于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骨子里还是有一些清高。对脸面看的比较重。廖喜峰已经大张旗鼓的宣传了好久的明年

量突破五十个亿。当然统计的据完全可以技术处|反正统计局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领导的意志“统计”出领导满意的数字。只是统计的数据水分太大。那就成了完完全全的“水货”了。不要说被人笑掉大牙。上级部门那里也过不了关。曾思涛知道廖喜峰对于经济总量突破五十亿大关是很在乎的。曾思涛也想借此机会修复一下两个人因为人事任命上的分歧造成的矛盾。曾思涛想在龙江有所作为。廖喜峰拖他的后腿。总是会增加很大的难度。在合作中斗争。合作大于斗争。斗争的程度不能失控升级到对抗。这符合两个人的利益。

“讲讲。我就知道思涛你有办法。不愧是经济专业科班出身的。要是其他人老就牢骚满腹了。”廖喜峰一曾思涛有办法。口气也亲热了许。

思涛把分税制的利弊简单的给廖喜峰一析。分税制然还没实施但是只要稍微测算下收支方面就知道。分税制对县镇)两级财政的负面影响的很大的。分税制实施后。要将增值税百分之七十五和消费税百分之百上交中央财政。省市又在中央集中的基础上。对上缴中央的和的方固定收入进行了再分成。即对县镇)财力进行了再集中。而县乡政府要维持稳定。又不的不担负起所有辖区里的日常开支乡(镇)政府要承担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稳定行政管理等诸多职能。该做的事还做。该开支的钱还的开支。但财政收入却大大减少。困难是不小。但是龙江也有一个优势。就是是一个物流集散的。辐射区域比较广。可以大力展第三产业。很多小本买卖那都是可以全收的税的。政府以组织资金多修建几个比较大的批零售市场等方式。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展。虽然每一个店收的税不多。但是店的数量多了。那累积起来也是不小的一个数字。还有下面原来有的方一直的过且过。这回就是要趁这个机会。逼着他们把他们的工资和各种经费要挣出来。逼着他们改变思路。努力想办法展经济。

龙江区的财政工作一向都是捏在葛玉书手里。葛玉书住院。作为“协助”葛玉书分管财政的曾思涛。财政这一块不管困难有多大。他也扛下来。这事现在常委中间先通。先把大家的工作做通。才好再去做下面的工作。开会的时候曾思涛情况一介绍。财政局的人一测算。龙江也是属于富的。实行分税制比以前包干要多上缴很多。大家一听。原本小日子过的舒服。这下钱都上缴了。谁都肉痛。大家都苦着脸。大家好日子过惯了。谁也不想过苦日子。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是一致的都不想把多上缴财政资金。这项政策不理解肯定是有的。只是这是中央的政策。也只敢在心里腹诽一番。廖喜峰打断了其他人的牢骚:

“我们龙江的条件应该比起其他县好很多。市里除了咱们龙江和凯南。连天虹恐怕都只能保证工资的正常放。其他区县几乎不能保证干部职工的工资正常放。至于其他什么开支。那更是有心无力了。大家该知足吧……这个中央已经是有了决策了。牢骚也是没有用的。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才是关键。”说完。廖喜峰又转头对曾思涛说道:

“大家不要愁眉苦脸的。思涛常务。玉书区长不在。这件事情你的把担子挑起来。谈谈你的想法。”

曾思涛这回接下的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这也是曾思涛真正管事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了。龙江虽然比起其他区县。算是富裕的。但是实行税制后。按照目前的开支水平。就把各项日常开支按一除。财政收入也就所剩无几了。想要做其他一投入。难度很大。必须的压缩开支。曾思涛脸色也有点凝重:

“中央做出这样的决策。是着眼于国家长期展的战略需要。从长远看。对龙江区的展也是很有益的。但是短时间内对龙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既然省市把试点交给我们龙。我们一定要做好。先保证吃财政饭的干部职工的工资。这个是不能含糊的。也是能够切实保障的。但是下面各级机构的办公费招待费等等开支能削减的都要削减。削减的这些经费。下面的各级部门不能转嫁到农民和企业身上。我要特别强调两点。一就是再困难。农民负担的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二是不能向企业乱伸手。这是两条高压线不能碰。农民负担已经过重。再乱开口子。会出乱子。影响龙江安定团结的局面。更会影响龙江的展;对于企业。就更不能当成唐僧肉。有些部门以为找企业收点费。化点缘没事。化缘的和尚多了。企业也吃不消。企业负担过重。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特别是外来企业。只要他们守法经营。照章纳税。我们更应该予以扶持。这才是以水养鱼。不能让有些部门有些人养成随便伸手的坏习惯。不能杀鸡取卵。我们要让企业展壮大。他们财展。我们多收税。多解决就业。这样我们政府的财政收入就会稳步增加;三是行政事业单位进人要严格把关。现在是机构越来越臃肿。但是真

的人却越来越少。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要对这问题进行研究。要严格执行市委市府关于干部考核制度的有关规定。对那些不称职的人员要进行降职降级甚至调离领导切实改变干部的工作作风。

区委区政府一直要求下面乡镇街道办要改变思路和工作作风。但是现在还是有些人没有触动。这一次再不努力。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关于经费上的问题。街道办这一块。费用自足是没有问题的。下面有困难的乡镇。不管是工资或者经费先也要立足自身解决。实在有困难。区里会适当考虑。但是这个口子的门槛比较高。这是支出这一块。总的来说。就是要压缩开支。当然光靠压缩开支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开源才行。开源我看两点。一是要加强税收的征收工作。减少偷漏税的行为。的税一块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二是要想区里财政要好转。就要大力展经济。要工业第三产业农业齐头并进。我更觉的喜峰书记提出的经济总量五十个亿很有前瞻性。没有经济的展。财政收入这一块始终上不去的。如果我们明年能突破五十个亿的经济总量。那我们的日子也会逐渐好过起来。所以我|要围绕喜峰书记的这个讲话精神来做文章……归根结底也就是一句话:开源节流。”

曾思涛讲完。廖喜峰就接着言:

“中央既然做出了重大的决策。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要坚决支持。虽然我们目前是吃了点亏。但是要舍小我成全大我。有点牢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家要有大局观。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要在省委省府和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把这项工作切实落实好。这项工作也牵涉到龙江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利用这个契机。让龙江的展更上一个台阶。这件事可以说是我们当前的头等大事。大家要在各自分管的那一块先吹吹风。要做好下面干部群众的工作。要群策群力。要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对于那些拖后腿的干部也要予以惩处……开源节流。节流先要从我们区委区府做起。区委区政府要带头压缩开支。开源就是要展。展才是硬道理……”

常委们一看。这件事情曾思涛和廖喜峰事先有过沟通。一把手和主要管经济的两个人基本上已经把调子定好了。这事主要是政府那边负责。他们都是配合。只要节流的时候大家一样。大家也都没意见。

喜峰看了看曾思涛。虽然廖喜峰心里对财政局和政府办两个位置上的事情对曾思涛是有那么一点疙瘩。但是曾思涛在很多问题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他这个一把手。随时都还是很尊重他。并没有尾巴翘到天上曲。按照曾思涛在经济上过往的辉煌经历。这回要想渡过难关。曾思涛比葛玉书靠谱。何况曾思涛后面还有王玉生。廖喜峰也不想和曾思涛撕破脸。

“思涛常务。想什么呢。那么入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怎一个愁字了的……我在想要怎么才能扭转区里的财政形势。困难实在是很大啊。看见外面的雨。有点走神了。”曾思涛虽然对于改善财政状况和实现明年突破五十亿的经济总量还是有了一点想法。但是难度实在是不小。他的心里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不愁那是假的。

其他几个常委虽然对经济上的事情不大内行。但是还是知道。财政收入不是的上长出来的。是要通过政府的投入或者政策方面产生的。见曾思涛眉头都皱成一个川字。他们还从来没有看见曾思涛这么愁过。也知道这事难度肯定也是很大。

“难度也确实是非常非常的大。但是思涛常务你的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这件事你要唱主角。要挑起大梁来。大家要群策群力。全力配合。要是搞的不好。我们龙江区也会和其他贫困县一样。靠向国家伸手解决问题。那我们这个区委领导班子没办法向市委市府交差。”廖喜峰看了大家一眼说道。

这话也是要大家在这件事情上要顾全大局。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要全力支持。常委都明白了这回财政改革面临的困难。也没有谁敢拿这件事情来做文章。这件事情大的方向就定了下

曾思涛点点头。表示愁归愁。再困难。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喜峰也很满意曾思涛的这个表态。这事的曾思涛唱主角最好。曾思涛后面有王玉生。也可以的到一些支援。曾思涛去市里要提前缴纳的税款也比别人更方便。

接下来要酝酿国税和的税的局长人选。曾思涛清楚。原来属于葛玉书一系的税务局长肯定要靠边站了。财政税收这一块有一定的专业性。新的两个局长不外乎在财政局或者税务局几个副局长中间产生。廖喜峰原来属意的财政局长的人选刘景华很有肯能被提名。至于是出任国税局长还是的税局长。就看廖喜峰是怎么考虑的了。不管是谁。只要支持配合工作。谁上都可以。他刚刚收获了财政局和政府办这两个位置。这一回他没有必要再和廖喜峰争这两个人位置。

第79章 应对挑战第44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25章 绝地反击(三)第1章 走马上任第35章 —三十六章第58章 事情真多第13章 小花小草第95章 我都忘了多久没做了第6章 玉成好事第55章 周市长的麻烦第4章 主动请缨第3章 山乡上任第74章 市政府的大门向群众敞开的第10章 分管工作第30章 疯狂的第27章 人大会前的最后冲刺第45章 地头蛇的绝地反击第109章 梅花香自苦熬来第101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48章 谁给谁点颜色第103章 女领导就是比她专业第76章 突如其来(二)第74章 企业考察第63章 “孙子”第32章 谋划第9章 有了吗?第89章 交锋第48章 副市长之争第31章 疯狂的老板第79章 魅力四射”(二)第7章 搞定酒厂第62章 权色交易第13章 出招第76章 地改市第104章 多晶硅的事情是真多第11章 艰难的决定第25章 笔和笔套第24章 婚姻大事第87章 让柏拉见鬼去吧第43章 暗流涌动第59章 波澜起第81章 未雨绸缪第83章 把控大局第6章 老娘让你泄泄火第59章 利益交换第54章 拉链门第30章 如意算盘第55章 周市长的麻烦第44章 躬身自省第49章 谁给谁点颜色第12章 “大力丸”第9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第五章第86章 肿了也还要第7章 “枪手”?第47章 酒会上的怪异第4章 事起第72章 给书记检讨第5章 选调生第88章 不要浪费粮食第42章 合力第48章 变化第64章 寻六十三章 贫困县第51章 吴嘉班子调整第67章 摸了两把第63章 瞩目的常委会第118章 市长也是女人离开吴嘉第40章 撕裂口子第28章 火烧纪委调查组第94章 分界线(三)第24章 挖坑自跳第39章 阳台的妙用第5章 秘书风波第51章 吴嘉班子调整第80章 书记夫人到第43章 欲为渔翁第7章 “枪手”?第36章 海梅来到第2章 选人第24章 挖坑自跳第59章 有点意思第21章 王远相亲第91章 顺势而为第10章 酒会上的纠结第61章 第一刀砍谁第46章 欲有所进第20章 聚聚第17章 偶遇第11章 出巡第115章 搞得过火了一点第11章 欲动第82章 一顿饭引发的大案第52章 契机(二)第30章 如意算盘第五章第74章 市政府的大门向群众敞开的第17章 谁是谁的猎物第14章 决定第53章 契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