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飞崖天兵

2046年7月,在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准备之后,中央军委与总参谋部终于做出了决定,展开战略反攻,向日本侵略者发动最后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了!

在战争爆发之后,中央军委与总参谋部就制订了战争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自然是在遭到日本打击之后,利用现有的力量,进行战略防御,挟制日本的进一步进攻,保卫国家重点地区,特别是本土重点工业地区!第二步就是通过一系列战役,主要是海上战役,以及在周遍地区的一系列陆上作战,消耗日本的战争力量,将战争天平拉到中国这边来。而第三步计划,就是在取得战略优势,获得了战争主动权之后,反动战略反攻,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其实,这种三步走的战略,几乎在任何一场大规模战争必然的步骤。比如二战中,盟国一方就是按照这一战略,逐步战胜了轴心国,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相对来讲,中国只花了16个月的时间,就扳回了战争局势,开始部署战略反攻行动,这是很快的。当然,在这一年多,中国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根据战后的统计,从2045年3月底战争爆发,到2046年7月中旬,中国展开战略反攻,中国共损失了战舰125万吨,运输船只550万吨,战机2400余架,辅助性飞机850余架,损失坦克装甲车辆1200余辆,阵亡作战人员25万余名,伤150余万,另外盟国损失人员超过了550万,其中大部分是被日本疯狂屠杀掉的平民!战争总损失超过了15000亿人民币!

当然,日本在其疯狂的扩张行动中,损失一点都不比中国小。其损失作战舰艇150万吨,运输船只1250万吨(大部分为中国核潜艇的战绩),战机3500余架(其中至少有1000余架是在中国的战略轰炸中损失的),辅助性飞机500余架,损失坦克装甲车辆1000余辆!日本阵亡官兵数量达到了55万,伤75万左右,其中大部分是被敌后抗日游击队干掉的!而在这16个月中,日本战争开支达到了25万亿日元。重点说明一句,因为战争爆发,日元的汇率已经下滑了很多,与人民币的比值大概为12比1!

可以看出来,中国为了守住最后的防线,而日本为了突破中国的战线,双方都在以极高的伤亡与损失代价战斗着。这种消耗战,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是在考虑双方军队的作战能力,而是在考验国家对战争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一个国家在战争期间的生产能力。就如同二战中的美国一样,虽然美国的地面部队并不是最勇敢的,其装备的坦克火炮也不是最先进的,但是,美国却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能够将生产出来的战车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部队的手中,并且依靠强大的,同时也极为昂贵的空中打击维持地面部队的进攻。这就是一个国家战争实力的具体表现!而正是在这场极为残酷的消耗战中,中日之间的差距很清楚的表现了出来!

在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已经进行了秘密动员,所以在战争打响之后,日本迅速的调动起了国家的生产能力,迅速的将国家力量转移到了战争中去,通过迅速的扩充军事力量,在战争初期,使日本的军事力量远超过了中国,为日本的扩张行动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前,已经有部分中国人,特别是部队中的将领认识到了战争即将到来,已经无法避免了,但是中国并没有进行全面性的国家战争动员。特别是在战争最初的3个月之内,中国甚至连国家最基本的兵力动员都没有能够完成。可见,中国当时处于多么被动的局面!

这种差距,在战争的头半年内,体现得相当的明显,中国处于被动防御状态,不但海军被迫撤回了自己空军控制的海域,连陆军都在收缩,一步步的退出了西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而日本的进攻则相当的顺利,因为这时候,日本进攻部队不需要考虑后勤保障问题,国家储备的战争资源足够支撑起日本军队发动数次大规模的战役!但是,在中国的义务兵役法重新获得通过,国家战略生产逐渐发挥出来之后,日本的这种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到2045年年底,中国已经动员了至少550万军队,其中450万地面部队。这些部队一般都将在国内进行2到3个月的训练,然后被分配到国内重要地区担任驻留任务,替换主力部队。随后,又将被按照小部队的模式,编入前线受到损失的主力部队中去。同时,中国的战争生产能力也达到了战后的第一个颠峰。各军事工业,钢铁工业,原料生产工业,造船工业,以及化工,纺织,电子,精密制造等等与军事息息相关的工业都发挥出了最大的生产力,战舰,战机,坦克,火炮,弹药,保障物资被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前线部队手中。

以2045年12月中国的军事生产能力为例,当月,中国生产了35万吨战舰,1200架战机,850辆坦克,1200辆步兵战车,1000门火炮,1200万吨弹药,另外,还生产了2500万吨石油,4500万吨钢材。这些,都绝对不是日本能够达到的水平,中国的战争潜力几乎是以爆炸的速度在增长。按照当时制订的国家生产计划(战争爆发之后,国家于6月底完成了经济体制整改,国家进入战时状态,一切由国家计划指挥),2046年,中国将在现有基础上,将国家生产能力扩大0.5倍,生产战舰650万吨,船只5500万吨,战机18000架,坦克15000辆……这种庞大的生产能力,不要说日本,就算是欧洲与美国,恐怕都比不上,而也只有中国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毕竟,中国的国家体制与西方世界有着根本的差距,就算同样执行的是时常经济体制,但是,中国政府对国家的控制能力要强很多。特别是在2035年左右,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中国政府制订了完整的国家未来发展计划,开始向社会主义时期过度,有意的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使得中国在战争期间的反映速度远超任何一个国家!

战争打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想将国家生产力转变为战斗力,依靠的还是军队,而且必须是一支优秀的军队。道理很简单,19世纪的中国,经济总量占到了世界的1/3左右,但是在西方列强的面前,中国仍然败了,而且败得很彻底。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了,同时,也是因为在鸦片的“熏陶”下,中国已经没有一支彪悍的军队!

而为了将战争优势转移到自己这边来,中国军队的努力不可忽视。特别是能在2046年中期,中日军事力量基本上还处于平衡的状态下,将战争的主动权扳了回来,这中间,解放军将士的贡献是最重要的因素!

现在,中国取得了国家战争实力(主要指战争生产能力)的优势,能够有更多的兵力用于战略反击的时候,还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吗?而日本在损失了几乎所有的海军主力舰队,最快也要等到2047年初,才能够组织起新的舰队与中国海军作战之前,能够有效的抵抗中国的战略反攻吗?

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虽然中央与总参谋部早就取得了共识,在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发动第一场登陆行动,夺取取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这一招,可以说是为了后面众多行动都做了考虑,如果走成功的话,将为后面的行动带来巨大的好处!

如果能够顺利的拿下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的话,那么就能够轻易的破坏日本在菲律宾地区的资源产地。此时,菲律宾产出的资源,已经占到了日本战争需求的15%左右,这可不是一个小比例!

另外,通过控制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可以封锁东南亚其他地区到日本的航线,迫使日本运输船队绕道巴布亚新几内亚,走密克罗尼西亚到北马里亚纳群岛这条航线。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会让日本感到海上航线并不安全,迫使日本继续向南扩张,侵占密克罗尼西亚,进入珊瑚海地区,最终,将导致日本与美国的决裂,至少,美国是不会再给日本一点好颜色看了!

可以看出来,这一步要是成功的话,中国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要想利用自己的力量尽快获取胜利的话,可以向南发展,先收复整个东南亚群岛,使日本失去最主要的战争资源,然后通过封锁,轰炸等等手段,打击日本的战争潜力,恐怕最终,日本将有心无力,根本无法继续作战了!

如果要想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最终战胜日本的话,就只需要向北发展,通过收复琉球群岛,迫使日本海军在西太平洋上寻找更多的立足点。在切断了日本西部航线之后,日本海军只能够想办法攻占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等群岛,保证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同时获得更稳定的资源产地。而最终,就算美国不向日本开战,恐怕日本也将得不到美国的一丝帮助,连欧洲对日本的态度都会改变很多!

当然,正因为这两个战略方向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在兵力投入上,就存在着不同了!

按照总参谋部的意见,这场战争,中国损失了这么多,特别是军队的损失特别大,凭什么要将最后的胜利果实与别人分享?所以,海军部是主张向南进攻,先攻占整个东南亚群岛,然后再攻击日本本土。而这,就需要投入至少50万兵力,而且还需要庞大的海军舰队,以及空军配合作战。这样一来,在菲律宾北部地区登陆,也仅仅是整个东南亚战役的开始了!

但是,中央军委的态度却完全不一样。对政治家来讲,只要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不管力量来自哪,都可以接受。就算是最后要借助美国的力量来战胜日本,哪又有什么不一样?而且,作为政治家,不但要考虑到战争中的胜败问题,更多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战争结束之后的国际局势。所以,中央军委主张先在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登陆,封锁了日本西部航线之后,立即向琉球群岛进攻,威胁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扩大在西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加大战略纵深,并且通过进攻行动威胁中国的侧翼。最终导致日本得罪欧美,减轻中国承受的战争压力!

最终,在军队服从党指挥的原则下,总参谋部采纳了军委的意见,只在菲律宾北部地区进行有限规模的登陆行动,主要是策应北面在琉球群岛上的反攻行动。所以,整场战役只策划使用15万兵力,同时将在上海进行休整的第1舰队调了过来,利用第1舰队的两艘航母与两艘战列舰为登陆部队提供最直接的火力支援,而同时,在台湾岛上部署的空军战机,将承担起重点打击任务,但是台湾岛上的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压制日本在宫古群岛上的空中力量,为下一步夺取琉球群岛做好准备!

也许,有人在这时候,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在琉球群岛上登陆,而非要在菲律宾地区登陆呢?其实,只要仔细的看下地图就明白了。

如果只攻占琉球群岛的话,那么也只是破坏了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第一道防线,为海军舰队自由进出西太平洋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在根本上,现在中国舰队前出西太平洋已经没有多少障碍了。而只攻占琉球群岛的话,必然会让日本认识到东南亚出现的危机,对最终解决东南亚问题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当然,只攻占琉球群岛的话,也无法威胁到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航线,对战争的贡献,并不是很大。而这,只有通过攻占菲律宾群岛,才能够完成,所以,攻占菲律宾群岛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按照计划,这次的作战任务被限制在了一周之内。此时,日本在菲律宾吕宋岛,以及周围岛屿上的驻军数量大概8万左右,而中国投入15万兵力,以及一支舰队,500多架空军战机,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下,一周的时间,也并不显得充裕。所以,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总参谋部首先明确了要重点夺取重要地点,通过迅速的控制重要地点,迫使日本放弃菲律宾北部地区!

这是中国第一次执行岛屿型大规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自台湾解放战争之后,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而这时候,中国高层领导特别需要一次反攻行动的胜利,来带动国家的战争机器。所以,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总参谋部不免回出现很多的问题,至少,在时间这点上,就很不现实。既然中国能够认识到菲律宾群岛的重要性,那日本为什么意识不到?最严重的是,日本在菲律宾地区的兵力超过了100万,而且吸取了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地面战中的经验,将防御兵力采取纵深配置,等到附近岛屿上的日本军队都前来支援,而中国海军又无法有效的阻止日本的增援行动,还可能迅速的解决战斗吗?

实际的情况也如此,原本计划一周的时间,最后竟然打了足足3个月,中国军队才控制了吕宋岛以及周遍岛屿。并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投入兵力的数量达到了35万,远远的超过了先期的计划。可以说,正是这场战斗,拉开了中日军队在西太平洋岛屿上的血腥战幕!

菲律宾反攻战役于2046年7月18日正式打响,最先行动的是海军陆战队,以及空降15军,正规陆军都没有投入战斗,因为这种岛屿型的战斗,对陆军来讲,并不太合适!

海军陆战1师是在17日下午5点离开高雄港的,因为之前第3舰队抢走了该师大部分的补给,最终导致这支海军陆战队的王牌师的补给延长了两天,所以,战役的发起时间也延迟了两天。

虽然同为海军内编制,但是海军陆战队并不属于海军部指挥,在战时,是由陆军指挥的。大概,这也是中国海军陆战队最大的不同点了。但是,在补给上,陆战队却继续由海军部负责,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海军陆战队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同时保障也显得并不充足,拿第3舰队“抢”陆战1师的物资来讲,这就让很多陆战队的官兵感到不满了,如同没人要的孩子一样,夹在海军与陆军之间!战后,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终,陆战队完全划归海军指挥,才解决了海军陆战队面临的问题!

杨晨光指挥的陆战1师的任务是在第一时间内夺取巴坦群岛,巴林塘群岛,以及巴布延群岛,并且要在没有多大破坏的情况下拿下岛上的几处空军基地,为空中部队提供帮助。为此,杨晨光不敢派遣大部队先行登陆,而是以小规模的特种部队先上岛,为空军攻击机提供引导,进行精确轰炸,在摧毁了日本的主要防御力量之后,再这些岛上投入登陆部队,控制全部岛屿!

按照计划,第一批登陆的部队将在巴坦岛上岸,日本在这座岛上只有不到1个营的兵力,而陆战1师投入的登陆部队将为一个营,在空中部队的支持下,大概只需要4个小时就能够解决战斗。随后,就将把部队投入到其他岛屿上,争取尽快拿下吕宋岛北部的岛屿,为登陆吕宋岛争取时间!

虽然,这是一场偷袭行动,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陆战1师仍然低估了日本军队的抵抗力量。虽然,在巴坦岛以及周围岛屿上担任防御工作的日本军队数量并不多,主要是担心兵力太多,遭到中国空军的轰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但是,这些岛屿上的日本军队都是其精锐,同为海军陆战队!而战争打到现在,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作战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了。在一年的时间中,也有足够的时间为防御部队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所以,仅仅投入这么点部队,是很难完成作战任务的!

18日凌晨登陆部队到达了距离巴坦岛还有55公里的海面上,空军已经开始了轰炸行动。但是,执行主要支援任务的第1舰队此时仍然在台湾海峡内,因为舰队内的三艘巡洋舰的动力系统出了问题,舰队被迫放慢了前进速度。这三艘巡洋舰被拖船带到了厦门港内去,舰队就只剩下2艘防空巡洋舰了。为了保证舰队的防空安全,必须等到第4舰队的2艘巡洋舰与其会合后才能够投入战斗。所以,第1舰队最快只能在18日8时左右投入战斗。现在,海军陆战队必须在没有多少直接支援的情况下,展开登陆行动了!

4点,在太阳升起来的前一刻,从3艘两栖攻击舰上起飞的50多架直升机运载着一个加强营出发了。这是杨晨光临时做出的决定,正是他这个决定,让这支部队最终避免了覆灭的下场,如果按照先前的计划,只发出一个营的进攻兵力,恐怕结果将会非常悲惨。而负责为这50多架运输直升机护航,以及为登陆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是20多架攻击直升机。

4点25分,登陆部队顺利的抢占了岛上的制高点,并且与先前已经到达的特种部队取得了联系。但是,此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支部队已经陷入了日本军队的重重包围中,周围全是日本人的防御阵地,从一开始,登陆部队就陷入了困境中!

指挥防御作战的是日本大佐左左木一郎。此人为日本陆军学院高才生,随后参加海军陆战队,并且到欧洲进行了战术深造,可以说,在日本新一代军官中,是相当出类拔萃的!而从一开始,左左木就知道巴坦岛并不好守,以一个营的兵力,要守住这座前沿岛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左左木在部署兵力上,重点加强了纵身配置,同时加固防御工事,争取拖延登陆部队进攻的速度,等待大部队增援。而在整个岛上,出了滩头阵地之外,最容易遭到攻击的肯定是岛上的最高点,这可是机降作战理想的地方。而中国海军陆战队已经放弃了老实的滩头抢滩登陆战术,采取机降登陆战术,那么这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所以,在部署防御工事时,左左木将这里设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就等中国的机降部队到来!

从战术上来讲,左左木的部署是相当正确的,而且这也成为了后来岛屿争夺战中,日本采用得最多的战术部署方式。左左木一郎以一名大佐的身份,为日本找到了最佳的防御作战方法。而他在日本受到的评价也非常高。甚至有很多日本人认为,如果不是左左木一郎过早的战损,那么日本甚至不会失败!当然,这纯属日本人那种特有的唯心论,如果一场战争真能够由一个人来决定胜负的话,那么战争就回到了中世纪的决斗模式,根本就不用发动全国的力量来进行了!

原本计划的4个小时进攻时间是绝对不够的,战斗仅仅打了3个小时,杨晨光就决定派出了第2个加强营,因为登陆部队完全被包围了,特别是在海军支援舰队没有赶到的时候,空军的轰炸密度并不足以保证登陆部队执行进攻任务,必须要增加登陆兵力!

可以看出来,几乎从一开始,在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的登陆行动就相当不顺利,就算是夺取前进基地,都显得非常吃力!海军舰队迟迟不到,空军支援力量不够强大,登陆部队准备不充分,对敌抵抗力量估计不充分,这些都是严重的错误。从一开始,中国的第一场战略反攻行动就打得非常不顺手!

当陆战1师在菲律宾北部群岛进行登陆作战的时候,空降15军也开始行动了,而且肩负着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

如果读者手中有一张菲律宾地图的话,就会发现,在马尼拉西面的出口处,有一个如同蝌蚪般的小岛,哥黎希律岛,一个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但是却扼守着马尼拉湾前出大洋出口处的重要岛屿。二战时期,美国正是在这个地方展开了对菲律宾群岛的反攻作战。可以说,这里直接扼守住了整个吕宋岛的战略咽喉,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在这个头东尾西,如同蝌蚪般的岛屿上,东部是全岛的制高点,日本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防御兵力,主要的岸防火炮都集中在了这里,包括岛上唯一的一个导弹防空营,也部署在了这里。而在西端的尾部地区,有全岛上唯一的一个战术空军基地,该基地只有一条800米左右的软土跑道,平时一般负责接应为岛上提供补给的战术运输机,以及直升机,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为战机提供迫降场所。而在空军基地旁边是一个小型港口,并不接待战舰,主要是为小型运输船只提供停靠的地方。而为了保证马尼拉湾的出口畅通,日本至少在这里部署了两个营的防御兵力,其中一个营是海军陆战队,另外一个营是5月份从国内掉来的一支预备役部队,接替了岛上的另外一个海军陆战队营!

岛屿的面积不大,而且岛上的险要工事也不多,但是只要控制了这里,就能够防止马尼拉港内的日本战舰溜走,同时,为在马尼拉附近的登陆行动提供直接援助。以中国陆军一般火炮的射程,都能够直接威胁到马尼拉了!所以,在一开始,总参谋部就将这里作为了重点地区,必须要在战斗一开始的时候,就拿下这座岛屿,为后面的行动奠定基础。为此,甚至动用了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空降15军,来执行这个攻坚任务!

二战中,美国是动用空降部队夺取这座岛屿的,通过空降兵控制岛屿的制高点,达到最终夺取该岛的目的。而这次,中国也采取了相同的战术,主要是因为岛屿面积太小,适合登陆的地点并不多,如果仅仅攻占了岛屿地势较低的地区,将在后面的战斗中面临巨大的麻烦。所以,还不如直接拿下岛上的制高点,再向下发展,夺取整座岛屿。而能够执行这个任务的,大概也就只有空降军了!

对空降15军来讲,这可是开战之后,他们执行的第一次作战任务,但是当军长姚文垒少将知道了这次的任务之后,却感到非常的失望。

作为中国王牌军,空降15军的历史是非常光荣的,但是在战争爆发之后,空降15军却陷入了英雄无用武之地。在中南半岛的战斗中,空降15军被部署在了昆明,作为战略预备队,但是后来前线的部队阻止了日本的进攻步伐,也就没有上场的机会了。而朝鲜半岛战火烧起来的时候,空降15军又被部署到了沈阳,同样作为战略预备队,而是让空降16军杀到了前面去。最终,在39军入朝作战之后,日本的攻势受到了挟制,在中国拉长日本战线的战略方针下,空降15军再也没有参战的机会了。这次,在部署战略反攻计划的时候,空降15军被部署到了海南岛,前线部队甚至部署到了黄岩岛上。如果不是姚文垒全力活动,恐怕这次是让空降17军上战场了!

虽然争取到了作战任务,但是用一个王牌军去夺取一个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的小岛,那还真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但是,总参谋部的命令却很严厉,必须在8个小时之内控制全岛,特别是空军基地,迎接战术运输机,并且为炮击马尼拉,抵抗日本的反登陆行动做好准备!

接到这道命令之后,姚文垒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从一开始,就拿出了高射炮打蚊子的架势来,直接将空降15军最精锐的一个兵力投送单位投入了战斗,用2000名最精锐的官兵,在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去对付日本2000人的防御部队,看来,姚文垒是拿出了打马尼拉的架势在打这座小岛了!

可以说,空降15军的行动,是这次战役开始之时,唯一的亮点。以空降15军的实力,完全可以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作战。而为了保证突击的顺利,空军也确实没有进行多少轰炸,只是在机降部队到达之前半小时,空军才进行了一次有限的轰炸。接着,就是空降15军的武装直升机对岛上的日本军事目标进行重点清除,随即,空降部队开始机降作战!

此时,日本防御部队的重点都已经落到了北部的巴坦岛方向上,对这里的重视并不够,特别是日本空军的攻击部队都用到了北面战场上去,这也是空降15军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一批上岛的部队有一个营的兵力。这是空降15军自己秘密成立的特种营,虽然编制上仍然属于普通空降兵的范畴,但是实际上,这个营的每个士兵都有着特种兵的战斗力。而一个营的特种兵被用来夺取一座面积不大的小岛,姚文垒还真是大手笔!

在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机降部队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了岛上日本军队的指挥部,接着夺下了日本防空阵地,以及炮兵阵地。在控制了这些重要的地区之后,岛上的日本守军的抵抗力量已经很微弱了。等到第2个营的空降兵到达之后,岛上也就只有在机场附近防御的日本部队还在抵抗。而随着空军打击力量的加强,空降15军比规定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完成了任务,顺利的迎接了第一批战术运输机,开始在岛上部署炮兵与防空火力!

可以说,正是空降15军在这场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让中国军事部门发现了新时代的战争中,采用以往的登陆方式已经落后了,以机降部队为主的新型登陆方法将成为未来登陆作战的主宰,甚至是未来地面战争的主宰。特别是在火炮与装甲战车轻型化之后,机降部队在装备了重型战术运输机,特别是具备有垂直起降能力的重型旋转翼战术运输机之后,机降部队不但在火力上能够与正规地面部队抗衡,装甲防御力量也差不到哪去,特别是在各种主动防御系统得到改进之后,防御能力上并不吃亏。但是,在机动能力上,机降部队有着别的部队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是机降部队成为未来战争主力的最主要因素!

在此之后,中国军队逐渐改变了战术,加强了空降军的使用,将空降军重点突击的威力发挥了出来,这才从根本上解决了登陆作战中面临的众多问题。如果不是这一步改进的话,恐怕就算要拿下菲律宾群岛,都至少需要花半年以上的时间。

当然,在这场战争中产生的新战术以及战略变化并不少,地面作战,特别是登陆作战的变化并不是最主要的,也不是最枪眼的。不可否认的是,空降15军在这次战斗中的发挥,是新时代地面战争的开始,也是未来地面战争的最重要的教材!一个高素质,高速度,能够进行重点突击的空降部队,必然会成为未来地面战争的主力!

第十五章 消耗机器第四章 金钱外交第三章第八章第十二章 法不责众第六章 貌似神非第八章 战争经费第六章 临阵换将第十章 越俎代庖第十章 民族统一第一章 大卫之剑第十八章 不甘寂寞第十七章 谈判守则第三章 威胁打击第二十二章 胜利果实第一章 飞崖天兵第十二章 疯狂反击第二章 印巴再战第六章 单方行动第九章 绝地反击第八章 两面为难第二十四章 经济飞跃第十三章 各行其是第十四章 军团末日第八章 单方谈判第十七章 欧洲内乱第五章 猛虎出笼第七章 怒龙之吼第四章 攻势布雷第五章 真似假时第七章 全军覆没第五章 政治目的第九章 雪原突击第一章 对外政策第十章 南北日本第十章 越俎代庖第三章 双管齐下第十九章 亡命撤退第二十五章 进攻布局第七章 猛虎掏心第七章 军人职责第四章 经济实体第十二章 危机重重第十五章 火努鲁鲁第八章 老谋深算第八章 再度开始第二章 国之肱股第十九章 绝地反击第六章 高丽风云第八章 雄鹰出击第三章 蛟龙出海第三章 自由特工第六章 单刀赴会第五章 高山雄鹰第四章 印度内战第十二章 以炸促和第十二章 危机重重第二十四章 无谓抵抗第四章 志愿军队第二十五章 进攻布局第一章 龙腾于海第四章 第一扇门第十一章 临时任务第十章 陆战雄师第三章 舰队交锋第十四章 人造灾难第九章 披挂上阵第八章第八章 海空雄鹰第二十二章 山河一统第十四章 将军职责第七章 饱和攻击第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一章 志愿战争第一章 两岸波涛第十二章 以炸促和第七章 一网打尽第八章 民族力量第八章 真主保佑第一章 血色黎明第一章 血色黎明第四章 志愿军队第五章 冲锋号角第二章 血战大丘第七章 南敲北挡第十章 死亡的意义第四章 联手行动第三章 欲罢不能第三章 金剑银盾第四章 推波助澜第十六章 威逼利诱第十一章 逆向包围第十章 对抗演习第九章 时间竞赛第八章 特种行动第五章 攻防转换第六章 狼狈为奸第三章 冷血将军第五章 危险之旅第十七章 欧洲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