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暴风火箭炮

“人才啊!”彭毅还是很够意思的,本着送佛送到家的原则,他还在给徐杰的私信中特意附上了聂志远整理的资料,而现在这些资料正摆在徐杰的桌面上,而当徐杰看到一款非常接近后世中被称为冰雹的的火箭炮的东西后,徐杰也不得不感叹一下这个面目全非的历史。

图上画的很简单,一辆1.5吨的卡车,在车体上架设着4排6个的发射管。发射管的长度在2米左右。而旁边标准的炮弹则是长约0.8米左右的无尾翼火箭弹。在大概浏览了相关资料后,徐杰感觉这东西至少在远离上要比历史上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要强上很多。更像是一款德国火箭炮和俄国火箭炮相结合的产物。吸取了各方的优势。

说起前苏联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十分了解,齐射时壮观的长面和短时间内超大的投射量,再加上简单到极点的发射装置。这恐怕就是人们第一次看到喀秋莎火箭炮后的感觉吧。这款火箭炮几乎秉承了苏式武器的简单实用以及投射量强大优点,在2战中是一款相当不错的炮兵技术装备。不过和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一款火箭弹并没有实用尾部的弹翼,这让徐杰感到有些奇怪。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使用bm13火箭炮的炮弹弹翼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因为苏联当时面对强大的压力没有足够的产能和时间去搞某些过于复杂的装备,所以bm13并没有使用发射筒,更别说在里面刻上膛线了,而是直接用发射导轨。这样一来火箭弹的旋转就完全靠火箭弹喷嘴自身了。转速下来了,精度自然会降低一些。而历史上俄国人处于成本的考虑。他们认为直接加装弹翼来减少发射器的复杂性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情,所以他们选择了导轨和弹翼而没有选择发射筒和膛线。从成本上来说很不错。

在2战历史历史上真正选择复杂的涡轮喷嘴(和飞机上的涡轮不是一个概念啊。)和发射管以及内部膛线的国家是德国,和名声大噪的bm13不同。德国2战火箭炮给人的感觉是默默无闻,但是并不代表德国人就没有好货。历史上德国人也有几款不错的火箭炮。从精度上来讲,采用了涡轮火箭弹和发射管的德国火箭炮要比苏联的bm13要准一些,从射程上来讲也算可以。(备注:德国2战火箭炮中也有使用导轨发射的。)

比如说德国的15cm火箭炮(nbfw41、42型)可以把弹重34.15公斤的火箭弹打出6900米远,而口径达21cm的42型火箭炮则可以把的火箭弹打出7850米,从射程上来看比喀秋莎的8.5千米短一些,但是精度却要超过后者。不过悲催的是这种武器在德国人手中最开始更多的是当成烟雾弹或者特种弹药发射器而不是当成一种压制性兵器,在喀秋莎火箭炮大行其道之后,德国依然没有像苏联人那样集中使用这种武器。而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德国人认为火箭炮的精度过低。而且装填缓慢。但是德国人依然有车载火箭炮,部分火箭炮还赢得了陆地斯图卡的称谓。但是不管如何,这种武器的数量以及发挥的作用都无法和喀秋莎火箭炮相比,虽然在技术上和性能上德国货可能更好一些。

对于2战火箭炮的作用,徐杰的定位就是一种廉价的可以再中等距离上撕碎对方防线或者攻击的武器,在这个时代,射程过远的重型火箭炮几乎没有存在的必要,毕竟在这个没有先进火控,更不要说制导炮弹的的时代,长身管火炮在远距离的精度都会比较低。这种精度只有火炮四分之一的东东距离远了可就真的什么也打不到了!所以射程在15km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喀秋莎有一种bm13dd的炮弹,可以打11km。)所以徐杰对这种火炮的要求就是12km以上就行。

同时考虑到装填的难度,徐杰认为单发炮弹的重量不要超过45kg为宜。也就是说和一发炮弹重量相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可以用人力状态。你要是像德国人那样搞出炮弹重达100+kg的8寸级别火箭炮,那么光装弹就很成问题。而装弹缓慢的话自然会导致火箭炮的效率问题,毕竟火箭炮只是瞬时火力非常强大,但是要说到持续性压制的话,还是洗洗睡吧。这个位面可没有先进的火箭炮自动装填设备,大量的火炮炮弹几乎都要手动状态。

而这一方面聂志远做的很不错,他选择的口径和弹重正好和人力装填的上限相吻合。而且24根发射管的重量也不算很重,一般的1.5吨卡车完全可以承担。但是不足也是有的,那就是炮弹的长度还不够。而且虽然有膛线来弥补火箭炮精度问题,但是去掉尾翼还是不妥的。而当年苏联在2战结束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弹尾安装4个弧形的弹翼。在发射前仅仅的和炮弹贴合在一起,当发射后。迅速打开提高稳定性。同时把炮弹重心定的稍微靠前一些,以增加稳性。从理论上说这样做并不难,但是考虑到能否让弹翼和炮弹以及发射筒完美的贴合在一起是一项技术活,所以徐杰并不确定这项改动什么时候能搞出来,而另外一项就是如何把火箭炮炮弹做的更长一些,而苏联人的做法就是类似卷制炮管一般卷出一个火箭炮炮弹壳,而不是切削出来的。(这一点是作者在海陆空天惯性世界上看到的,要是有问题的话不要找我啊--!)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这种火箭炮最终将变成一个缩水版的bm21冰雹型火箭炮,虽然因为装药和其它技术问题无法达到20km以上的射程,但是在精度和火力上绝对会甩开历史上的德国货和苏联货两条街。至于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也肯定比历史上的火箭炮表现的更好,更远的射程更高的精度以及比较先进的地盘足够让他们变现的更好。

“既然是历史上bm21火箭炮的简化版,那么就叫风暴吧。”最终来了性质的徐杰还专门给这门火箭炮起了一个名字,并且要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火箭炮的研发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拿出样品。

感谢书友zhou玉1976、hukaikaka的打赏~~~。今天又到周五了,最近一周订阅持续低迷--!作者决定今天下午再加更一章,希望各位书友能多多支持--!()

第1342章 我们好像在他们身后2第1359章 猛虎出笼第693章 敌后作战第1138章 杀招第400章 内乱开始第581章 俄荷联合舰队第175章 海上会议第1202章 协约国海上战略第498章 无敌舰队第480章 双保险第988章 宿命之战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885章 连锁反应第69章 热那亚级轻型装甲巡洋舰第1394章 意外之外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375章 决战开始第149章 会见丁摺谦第576章 高峰会议第809章 主动的德国人第1460章 宝刀不老第723章 防御战第1469章 夜战2第1163章 产能问题第998章 雷霆瑟布鲁斯第471章 战场调整第489章 马卡诺夫的计划第758章 培养俄国军官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228章 扫荡第1288章 划过黎明的长剑第451章 决断第876章 波罗的海战云第691章 乱战第811章 等待中的意大利第1060章 K计划和魔鬼之翼第622章 大战之前的平静第1149章 右勾拳第1472章 惨烈对攻战1第61章 各方的准备第35章 初步合作意向第667章 新“施里芬”计划第1123章 新的阶段第1356章 盲目乐观1第1514章 出乎意料的攻势第974章 黑暗中的希望第812章 赫尔格兰外海第1003章 争分夺秒第407章 应对第321章 纽波特纽斯第1131章 孤注一掷第861章 调整第110章 意外冲突(一)第698章 装甲巨兽(一)第1373章 同盟国最终战略2第350章 无从抉择第551章 集团军规划第675章 堵回去第1383章 后续的攻击第881章 战略劣势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533章 快速舰队第449章 反攻第585章 速度很重要吗?第567章 各怀鬼胎第1303章 侧翼威胁第683章 司令与大臣的战争第846章 躺枪的英国人第435章 幕后交易第348章 松绑第1229章 俄国人的选择第507章 蒸汽轮机和重油第876章 波罗的海战云第446章 全局调整第722章 碰撞第302章 新式鱼雷第1280章 空中花园行动第655章 斯佩伯爵第814章 遇上BOSS了!第207章 群山湾海战的影响第1342章 我们好像在他们身后2低四百二十五章大战过后第837章 德国人的忧虑和决断第129章 准备启程(一)第460章 迟到的主力舰队第901章 阵前转向第395章 盯梢第74章 自动武器的搭配第329章 第二回合第408章 定计第185章 堑壕战第925章 潘兴突击师第803章 再见了,远东!第168章 丰岛之后(一)第1233章 俄国人的选择第869章 贝蒂你在哪?第32章 论势(二)第239章 碾盘武士第369章 乱局第2章 论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