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接降

永和三年二月末,成都克,李势降,益州平。温与伪宫前设宴庆功,席中间问,谁为西征首功,众皆呼曰:前护军!不几日,命益州刺史周抚镇彭模,征虏将军杨谦镇涪城,并留明王于成都,自振旅并李势等归朝。

--引言摘述

当曾华率领一千多属下往前走了不到两里,就看到前面人影晃动,悲声凄切,看来应该是李势的“御驾行在”了。

曾华摆摆头,旁边的徐当会意地拍马上前,大喝道:“前面可是伪蜀李势?”说完,非常“随意”地把手里的“人间凶器”-陌刀轻轻一舞,然后横在鞍前。顿时让一些闻言忿忿不平的伪蜀大臣和禁军们把脖子一缩,不敢言语了。

却在这时,一个人从众蜀臣将领中越众而出,往前走了几步,直身朗声说道:“蜀国君臣的头颅都在这里!”曾华等人凝神一看,原来是一位老人,身材还算魁梧硬朗,白发银须,扬眉怒目,直视最前面的徐当。

徐当恼了,嘿,你大爷的,还真有胆肥的,不由扬起陌刀,刀尖直指老人,大声问道:“你是何人?”声音之大,震得黑亮的陌刀刀刃在嗡嗡作响,抖得锋利的刀尖象一条眼镜蛇在老者的面前晃悠。

“我是蜀国丞相范贲!”老人毫不畏惧地答道。

“定山不得无礼!”曾华和车胤几乎是同时喊出口来。范贲,可是老神仙范长生的儿子呀!得罪李势也不能得罪他呀,他可是蜀中众多百姓的“精神领袖”呀!

徐当一听,知道里面大有玄机,要不然军主和参军不会同时出声阻止自己。他勇猛但是不代表他就是莽夫一个。徐当当即把陌刀放回鞍前,拱手对范贲道:“想不到老大人如此胆识,真是令徐某佩服,倒是徐某孟浪唐突了。”然后顺着自己搭的坡往旁边一滚,让出路来给正走上前的曾华和车胤。

曾华翻身下马,来到范贲跟前,拱手客气道:“范老大人,我的属下都是粗人武夫,多缺教化,还请老大人见谅。”旁边也跟着下马的车胤马上接腔道:“范老大人安好!这位是晋长水校尉、西征军护前军,我家军主曾华曾叙平大人!”然后拱手长礼道:“在下是长水军参军,南平车胤车武子!”

“原来你就是曾长水呀!”范贲坦然受了曾、车二人的施礼,但是对眼前的曾华却是很有兴趣,抚须端详一番,这才开口道。

“正是在下!”曾华也在观察着眼前这位老大爷,五十来岁,清瘦修长,一身素灰的道袍非常简朴,花白的头发上插了一支木簪。

“我还以为你长了三头六臂了!”从范贲的身后传来一个女声,顿时把大家的注意力转过去了。

看到大家都在看着自己,不知什么时候站出来立在范贲左边的男装女子一下子脸红了,直往范贲身后躲,看来她知道自己太孟浪了。这位女子大约十五、六岁,身穿宝蓝色绸衫,俊美异常,婀娜而立。此时的她秀脸轻泛红霞,微带酒晕,躲在范贲身后,露出一双黑白分明,清澈如潭的大眼睛。

“在下范哲见过校尉大人!”同时站出来立在范贲右边的男子开口说话,一下子把注意力转移过去了。曾华闻言,连忙收起自己“炯炯有神”的目光,转过头来回礼道:“请问是不是范老大人的公子?”

“正是老夫的犬子,”范贲抚须介绍道,看到曾华还在往左边瞄,干脆一起介绍道:“这是小女范敏。”

“果然都是人中俊秀!范老大人你有福!”这次开口说话的是刚才一直在旁边观察的车胤,他笑眯眯地看着范贲和曾华,朗声说道。

“客气了!过奖了!”范贲淡淡答道。

正在大家客气的时候,旁边走来一位伪蜀的内侍,喏喏地问道:“诸位大人!皇,不,降君李势还在后面等着。”

大家一听,这才想起这次来的目的是什么?靠,再不来提醒,都准备相邀下馆子去了。

伪蜀众臣诸将站立在两边,在中间空出一条路来。刚才还非常融洽的气氛一下子冷落下来,两边的人个个都是黑着脸,沉默不语,而有一些老大臣如考丧妣,弯着腰,低着头,压抑着自己的悲嚎和哭声,只看到他们在那里不停地抖动着。

在众人注视下,只见一个身穿素服、挽发插簪的胖子慢慢地走了过来。他双手凝重地捧着一个锦绣盒子,一步一步缓缓地走了过来。来到曾华跟前,轰地就跪了下去,恭敬地举起双手,将锦盒奉上,嘶哑地声音说道:“略阳李势,叩首以求死罪!”

说到这里,身后跟着下来的蜀国大臣们顿时响起一片嘤嘤的哭泣声,那几名老臣更是伏地痛嚎,直哭得是死去活来。

曾华一个箭步上来,双手接过锦盒,递给身后的张渠,然后双手扶起李势,和气地言道:“李君何必如此作践自己呢?你顺应天意,归附正朔,是件大功德的事情,怎么搞得跟出殡似的?李君,你我将来是同朝为臣,何必如此客气呢?”

见曾华讲得如此和气,李势当即放下心来。刚才听说是笮桥的那位混世魔王带着那群夜叉鬼差追了上来,李势寻死的心都有了。当初在笮桥,他亲眼看到长水军百余陌刀手队横扫一切的场面,一个照面就把万余就要得胜的蜀军吓破了胆。接着长水军象一群结队的狼群扑了过来,“非常有条理”地将自己那些已经变成兔子的部下杀得落花流水。要不是有禁军士兵将自己架扶回城,估计李势就吓瘫在那里了。

笮桥那一仗给李势留下的阴影太深了,所以他一听说是长水军追上来了,来逃都不想逃,只想着给自己选个痛快的死法。最后还是邓嵩和昝坚劝住了他,先降了再说吧。

看来长水军不但给李势带来阴影,通过众多被其大败逃回成都的蜀军口传,众大臣将领对长水军也有了深刻映象,所以李势决定降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反对,反而许多人还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

他们战战兢兢地向曾华请降,等待着最后的发落,每个人都紧张呀,加上亡国的“凄凉”,许多人都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现在好了,既然眼前的这位曾华这么客气,自然就没有什么大碍了,众人顿时就把一颗心放进肚子里去了。气氛顿时变得稍微轻松起来,这个时候,博学多才的车胤站了出来,招呼这个,夸奖那个,顿时把接降仪变成了“胜利大会师”了。

当桓温看到成都的蜀国王宫时,也是一愣,半天才回过神来,接着就没口子地称赞。见多识广的桓温也被唬住了,看来曾华还不算是土包子。

桓温毫不客气地决定要搬进这座王宫,享受享受,但是却被毛穆之劝住了。

“桓公,这王宫谁都可以居之,唯独你不能!”毛穆之的话让桓温异常郁闷。

“为什么?”

“桓公立此不世之功,必会受朝廷惮之。如果大人执意入居此伪宫,恐怕会让人心生他意,落下话柄来。”毛穆之肃然答道。

桓温站在那里沉默许久,最后转身出成都,留周楚等人整顿城内事务。

不过当桓温接到李势的降表之后,心情又变好了。

第三日,李势在晋军军门前“舆梓面缚”,而桓温喜气洋洋地按照相关的“传统政策和习惯”,“解其缚,焚其梓”,正式结束了受降仪式。

十几日后,当涪水东线的蜀军闻檄而降之后,欢宴在成都南门城外隆重举行的。

在晋军军营大帐前的空地里用青幛围了一个大大的圈,里面是桓温宴请曾华、周抚、司马无忌等部将和李势等蜀国降臣的地方,而外面则是没有任务的中军和长水军三千余将士们喝酒欢宴的地方。

右首第一位坐的是司马无忌,他爵位最高,所以坐了第一位,接着是周抚和曾华,再往下是毛穆之等数十人;左首第一位是李势,第二位是范贲,然后依序列坐下去。

桓温先客气地敬了李势三杯,李势恭恭敬敬地接过酒来,一饮而尽,看来这胖子酒量不小。

三杯开场酒下去,大家开始活络起来,晋军的将领们开始你来我往,相邀对饮,也有胆子大的,开始找对面的蜀军降臣斗起酒来。

看着热烈的场面,桓温悄悄地换了一个大碗,斟满美酒,然后突然站了起来,端着酒碗大声开口道:“诸位!”

听到桓温开口了,在场的众人纷纷停下手里的酒杯,转头望向上首的桓温。

看到大家都静了下来,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桓温这才大声问道:“你们知道西征首功是谁吗?”

场面沉默一会,突然之间,彷佛大家约好的一样,异口同声地吼道:“前护军!长水校尉!”

“好!”桓温继续问道,“没有我们这位前军先锋被坚冲突,履锋冒刃,我们能在成都城下喝庆功宴吗?”

“不能!”大家还是那么异口同声。

“那桓某代全军敬曾校尉三碗!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大家同声答道。

“谁有意见就出来练练!我就不信他比长水军更横!”当大家吼完时,突然有人爆了一句,顿时引起大家的笑骂和赞同。

“那是!”“谁要是不服,让他去跟陌刀手干一仗,他要是不被打出尿来,老子跟他姓!”“对,让他跟长水军跑一趟,不把他累得跟死狗一样,老子跟他一起在地上爬!”大家七嘴八舌地嚷嚷道。

而蜀国降臣们却面面相视,不敢言语。

看到大家没有异议,桓温举着酒碗,走到早就站了起来的曾华跟前。曾华连忙双手接过酒碗,二话不说,一饮而尽。靠,幸好还是低度酒,要不然我早倒了。曾华心中暗暗想道,双手将酒碗恭敬地举着,任由桓温又添满一碗。

曾华举着第二碗说道:“诸位,没有战死的将士们,我们也没有办法站在这里。何况我们能活着比什么都强,这第二碗我就转敬给阵亡的将士们!”说完,曾华喝了一半,就将手里的半碗酒洒在地上。

“好!第三碗!”桓温二话不说,又给满上。

“桓大人!诸位!这第三碗我希望和我的将士们一起喝!”曾华举着酒碗大声说道,看到桓温点头,曾华转身就走出围幛,桓温和众人紧跟其后。

曾华等人刚一出来,周围的军士很快就发现了他们。首先反应的长水军。他们突然停言不语,齐唰唰地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面向曾华等人。而其余晋军中军却喝酒的喝酒,划拳的划拳,还有不知所措傻坐在那里的,看到长水军站立起来也傻傻地跟着站立起来的,整个一片闹哄哄,乱糟糟的。看得桓温、周抚等人直瞪眼。

等到晋军中军被识相的军官们尽数轰了起来之后,曾华举起酒杯大声说道:“勇敢的将士们!”

“在!”长水军军士习惯性高声答道。

“今天我们在这里尽情欢饮,因为我们胜利了!”曾华大声讲道,“你们用你们的勇气,用你们的鲜血,用你们的生命赢得了这场胜利!今天,我用桓帅敬来的美酒再敬你们!你们是我所知道最勇敢的人,最优秀的军人!有你们,我不畏惧任何敌人!我为拥有你们这样的部属和战友而感到自豪!来!无敌的军团!让我们痛饮一碗!”

听着曾华的话,长水军上下个个热泪满眶,纷纷滴落在手里的酒碗中,而旁边的晋军中军军士也有不少人眼睛红红的。曾华的话刚一落音,长水军将士含着眼泪举碗高呼三声:“无敌!无敌!无敌!”声音震耳欲聋,响如炸雷。吼完之后,曾华带头,三千军士随即一饮而尽。

酒刚罢,长水军不知谁带头,曾华和他的部属齐声唱起了他们的出战歌。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十二州?

请君暂上云台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歌罢,曾华及其部属仰首大笑,笑声直冲云霄!众人在旁目瞪口呆,心中惊澜滔天。

范贲看着这一切,不由摇摇头,转头对旁边的儿子范哲低语道:“如此雄军,安能不胜。挟此大胜,这位长水校尉恐怕要一飞冲天了。哲儿,你要好生记住了。”范哲在旁边默然不言,直盯着曾华,眼中满是狂热,并坚定地点点头。

不几日,桓温宣布委前汉司空谯献之、尚书仆射王誓、中书监王瑜、镇东将军邓定、散骑常侍常璩等在蜀中百姓里素有名望的人为参军,暂时署护成都和蜀郡。命益州刺史周抚正式领职,暂治彭模,征虏将军杨谦镇涪城,而长水校尉曾华和参军周楚暂护成都。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桓温领大军三千,并李势及宗室、重臣等百余人,出涪水,沿江而下,取江州回江陵。而李势等人直送建康,被朝廷封为归义候。

第191章 旌旗招招皆向东(三)第234章 遥远的战事第16章 塘沟之战(2)第40章 幕克川第229章 战争还是和平?(四)第38章 宕昌城(全)第79章 开府第267章 南海攻略(五)第188章 刘家兄弟第28章 新的起点(2)第7章 江陵来的传令官第14章 江映月第242章 江左风云(三)第160章 我们要西征(二)第105章 上元节第171章 延城决战(三)第184章 王猛出关(二)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136章 勇气与荣誉(一)第115章 初战拓跋(五)第178章 朔州都督第248章 谁家之天下(五)第223章 华夏必胜(三)第176章 冀州风云(四)第41章 叶延和杨初的结局第173章 冀州风云(一)第123章 万马度阴山(二)第108章 十万胡尘一战空第62 余波(二)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105章 上元节第82章 野利循(二)第71章 宜阳(二)第52章 初出关中(五)第36章 飞羽军第83章 并州(一)第253章 取经人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101章 木根山之战(上)第47章 圣教(下)第88章 王师北伐(一)第169章 延城决战(一)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81章 野利循(一)第162章 第一次西征(一)第279章 - 伊斯法罕(四)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105章 上元节第230章 战争还是和平?(五)第218章 侯洛祈的选择(四)第74章 长安第204章 进学(二)第59章 关中(五)第205章 进学(三)第237章 青州(二)第134章 长安的冬天(三)第243章 江左风云(四)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107章 河北战事(二)第169章 延城决战(一)第233章 江左穷,桓温窘(一)第125章 万马度阴山(四)第88章 王师北伐(一)第106章 河北战事(一)第240章 江左风云(一)第22章 留守成都第130章 懊悔的人们(一)第88章 王师北伐(一)第25章 梁州(3)第32章 仇池(4)第176章 冀州风云(四)第53章 初出关中(六)第232章 寿春袁真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东(二)第51章 初出关中(四)第174章 冀州风云(二)第233章 江左穷,桓温窘(一)第28章 新的起点(2)第241章 江左风云(二)第229章 战争还是和平?(四)第247章 谁家之天下(四)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105章 上元节第270章 华夏十年第124章 万马度阴山(三)第216章 侯洛祈的选择(二)第170章 延城决战(二)第162章 第一次西征(一)第61章 余波(一)第131章 懊悔的人们(二)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261章 报酬和交易第106章 河北战事(一)第136章 勇气与荣誉(一)第16章 塘沟之战(2)第83章 并州(一)第282章 - 大争论(一)第282章 - 大争论(一)第165章 第一次西征(四)第70章 宜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