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炼油工业课

洪秀全那边在发展太平天国,陈新元这里却没有急着扩招军队,而是一面以发行报纸,以舆论来对蛊惑人心,同时发展工业。

“我们在婆罗洲的橡胶工厂已经奠基了,在一年内即可开工生产橡胶,可以年产橡胶五万吨。”肖柏拿着刚刚从婆罗洲送来的信向陈新元汇报。

“目前在兰芳,我们有六千户胶农,一户人家可以种植两千一百棵橡胶树,每一棵树一年可以产橡胶四公斤,一户胶农一年可以产橡胶八吨左右。六千人,一年的天然橡胶产量只够我们工厂消化的,更何况,现在大部分橡胶树还未长成。”陈新元看着兰芳王国的种植园报表说道。

至于文莱苏丹,已经向兰芳王国投降了。虽然文莱苏丹在婆罗洲岛上是一个小苏丹,但是陈新元对文莱那一小块土地却十分感兴趣,因为陈新元知道那块土地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苏丹土王肯定是不能再保留了,但是当地的土人已经投降了,那就对他们进行汉化教育好了。

“马上给罗元亨写信,让他准备在文莱苏丹的土地上挖掘油井,开采石油,然后我们要修建一座大型炼油厂。至于炼油技术,我这里可以派遣几名技术人员过去。”陈新元让肖柏立即给兰芳王国回信。

随后,陈新元开始培训一批炼油技师。

培训炼油技师,并非是在工厂教的,而是在华夏大学化工学院里面直接开始对学生授课。陈新元自己也兼任华夏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自己还是化工教授。

华夏大学化工学院1848级学生徐寿和华蘅芳坐在教室里面,他们都是江苏人,徐寿,1818年2月26日出生在江苏无锡县社岗里,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徐寿的祖父审发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徐寿的父亲文标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不幸的是年仅26岁过早去世了,徐寿时年仅4岁。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娶妻,并有了一个儿子。

徐寿为了考科举,可是喜欢钻研格物的他,八股文对他来讲真的不合适,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几次科举都名落孙山。

当徐寿看到《香港文汇报》的时候,对上面介绍那些西洋科技的文章很感兴趣,于是年龄已经30岁的他,毅然放弃了科举,在上海坐上一艘开往香港的轮船,去了香港大屿山,成功考取了华夏大学,成为华夏大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学生。

而华蘅芳却只有15岁,他和徐寿是忘年交。华蘅芳从小就师从当年著名的数学家李善兰,李善兰也是才华横溢,从小就学《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等书籍,但李善兰也是不善于八股,因此几次考秀才都未能考中,至今年近40的李善兰还是一名童生。如今,李善兰爷来到华夏大学,毕竟他看过了《香港文汇报》之后,觉得去华夏大学的物理学院和化工学院,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华夏大学可以获得深造。

上课钟声响起,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等人已经坐在教室里等候了。这个班级,有大约五十名学生,都是在清廷参加科举失败,连秀才都考不上的童生,但是这些学生都有他们的特长,不是精通数学就是精通格物,所以他们认为只有来华夏大学才有前途。

上课钟声响起后不过几秒钟,一名年轻男子就从教室前门走进,走上了讲台。

“同学们好!”这名男子站在台上。

“老师好!”所有同学全部站了起来。

“各位同学,想必大家也都认识我吧?我不仅是你们的化工老师,而且是你们的化工学院院长,化工系主任!”陈新元环视了一圈道。

“各位能够通过初级的考试,又通过了化工学院的考试,在基础数学方面,我知道你们各位的水平,都还过得去的!否则也不会坐在这里听我讲课。”陈新元笑眯眯的说道。

这些学生能够坐在化工学院的教室里面,都是通过了两次考试:第一次考试是最基本的考试,只考最简单的识字,只要识字,会写字,就能被华夏大学录取,不过录取的新生都是安排在基础班,基础班上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初中课程。而通过初步考试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高等考试。

所谓的高等考试,主要考的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当年的中国人来讲,能够通过高等考试的人是少之又少。

而徐寿、华蘅芳和李善兰这一批在满清连秀才都考不上的读书人,在通过了华夏大学初级班考试之后,连初级班都没有去上,直接去参加华夏大学高等考试,结果他们一下就通过了考试,顺利成为高等班的学生。

陈新元的讲课水平很高,毕竟在前世的时候,他就是一名化学教授,他的学生都是博士硕士之类的,今天让他来将普通大学的课程,简直是轻车熟路。

虽然台下这些学生的才学远不如陈新元,甚至还不如当年的西方大学生,但是陈新元对这些学生却十分重视,因为他们都是中国未来的科学家!在这个读书只教八股的年代,这些学生能够自学数学、格物,从而通过了华夏大学高等考试,被高等班录取的学生,都是一群天才!只要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必然能够成大器。

只不过陈新元并不知道,真是历史上的徐寿是江南造船厂的首席工程师,是第一个造出轮船的中国人,而且他在江南制造局还负责生产无烟*、*和*,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化学家和机械学家。

至于年仅15岁的华蘅芳,在真是历史上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当年洋务运动之后的清朝,需要进口硝酸才能生产*。而华蘅芳则打破了硝酸只能进口的迷信,自己造出了硝酸,而且还造出了中国第一颗载人气球。

而李善兰,是华蘅芳的数学老师。

坐在讲台下的,还有张文虎、戴煦、汪曰桢等一批清末科学家。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著名科学家还有魏源、龚振麟等人,可是魏源有进士功名,龚振麟又是监生出身,担任满清官员,这些读书人是不可能为陈新元所用的,陈新元只能为魏源这些人感到可惜。

第一节课,陈新元是对这些学生进行基础化学知识讲课,他手里拿着试管,讲台上面放着烧瓶和酒精灯,当着学生的面,做化学实验,并在黑板上写下各种公式。

“真的好神奇啊!”年幼的华蘅芳感叹道。

“好了,同学们,今天我的课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们上实验课!我会先教会你们基础实验,之后会教给你们实用性,可以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实验。”下课铃响了,陈新元收起了讲台上的讲义和实验设备,对学生们说道。

“起立!”班长徐寿喊了声。

全部的学生站了起来:“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陈新元向学生们道别之后,便夹着讲义走出教室。

华蘅芳和另外一名学生有幸被陈新元点名,帮他把实验设备搬回到办公室去。

讲了一个月的基础化学知识课程后,陈新元开始教学生们炼制石油的实验。这天上午,石油化工课就在实验室上课。

徐寿、华蘅芳等人走进实验室内,陈新元早就在实验室里等候多时了。

“前几天,我已经对同学们讲了要如何把石油提炼成各种成品油的理论课,还初步描述了各种成品油的用途。今天在实验室,我将会亲自教会你们,如何提炼石油!”陈新元站在实验室的讲台上说道。

目前的石油提炼成品,有汽油、煤油和重油三种,其中只有煤油有用,因为煤油可以用来点灯,可以用来烧煤油炉,煤油在国内被成为洋油。而重油可以当润滑油,其实重油还能再次提炼,能够提炼出柴油、重油、润滑油和沥青。只是目前还用不上继续提炼,这时候的重油只能当润滑油或者当成蒸汽机的燃料。

重油蒸汽机,比燃煤蒸汽机要干净得多,而且操作方便多了,只要控制油阀门即可,不需要司炉来添加煤炭。只不过用重油烧蒸汽机太过于浪费,所以陈新元希望能够造出一种新式的机器——蒸汽轮机,这种机器比蒸汽机的效率高多了。

重油锅炉驱动的蒸汽轮机,是直到二十一世纪,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大型舰船都在使用的一种动力系统,只是这个年代还未诞生。

而汽油在这个年代,除了用来制造武器之外,就没有别的用途了,因为汽油机还未发明,陈新元只能把炼出的汽油一部分用来*,另外一部分储存起来。

在陈新元的教导之下,徐寿和华蘅芳制造出一种新式*,那是在陶罐或者铁罐里面灌入经过特殊加工的汽油,内含有橡胶等其他物质,这种*爆炸之后,燃起的大火用水是根本无法扑灭的。

而心狠手黑的陈新元还教学生们制造狠毒到极点的*!这是一种使用压缩气体喷射粘稠汽油的武器,射程虽然只有50米,但却是一种令人心惊胆战的武器,添加了橡胶等杂质的汽油喷到人身上,根本甩不掉,只能被活活烧死。

第471章 敌后特种战(六)第446章 装甲车(三)第24章 罗大纲练兵第282章 驻守镇南关第231章 天津之战第156章 同盟会和封爵第287章 日本人民的幸福生活第133章 登陆T湾(下)第197章 福州之战(一)第244章 华工船第129章 金田起义第32章 兵不血刃第155章 太平军突围第58章 好大一网鱼第132章 登陆T湾(上)第344章 粮食争夺战(二)第264章 加冕印度女皇第358章 装甲列车(一)第324章 盖茨堡战役(3)第276章 神风特攻船第412章 法军热气球第12章 招了一个小弟第446章 装甲车(三)第35章 抵达新加坡第404章 贷款买拖拉机第339章 破交战(一)弟387章 人力飞机(中)第109章 城下之盟(上)第158章 桂林战役(上)第364章 内燃机(下)第393章 实验飞机(五)第97章 真伪兰芳军第411章 法军首攻受挫第160章 桂林之战(下)第190章 长沙巷战第423章 拿破仑三世投降第360章 装甲列车(三)第146章 永安防御战第244章 华工船第204章 广东建设第164章 海澄公(下)第2章 硝酸甘油片第65章 夺岛立国(下)第322章 盖茨堡战役(1)第440章 华人的抗争(三)第452章 巴拿马运河(上)第480章 中非强国第36章 海峡殖民地总督第65章 夺岛立国(下)第14章 鑫源堂药房第64章 夺岛立国(中)第408章 建立中非帝国(三)第495章 南非游击队(五)第309章 多国干涉军第181章 长毛战湘军(下)第113章 婆罗洲兵工厂第340章 破交战(二)第435章 舰载机(九)第298章 华工起义(5)第53章 铁丝网沟壑第390章 实验飞机(二)第145章 广州城东战第104章 英国子爵第92章 新兵石达开第439章 华人的抗争(二)第319章 板载冲锋第339章 破交战(一)第307章 南北战争爆发第216章 啊,潜艇第1章 香港第163章 海澄公(上)第480章 中非强国第71章 南曾母练兵第409章 建立中非帝国(四)第395章 法兰西使团第462章 英国阿富汗(三)第470章 敌后特种战(五)第305章 里应外合第202章 福州之战(六)第397章 联盟国统一(一)第180章 长毛战湘军(上)第476章 潜航印度洋(三)第113章 婆罗洲兵工厂第83章 南海保卫战(中)第271章 肖柏出使日本第474章 潜航印度洋(一)第231章 八里桥之战(二)第16章 超强麻醉药第350章 战还是和第66章 加尔各答第2章 硝酸甘油片第102章 抵达英吉利第444章 装甲车(一)第276章 神风特攻船第40章 珠江口海战(中)第154章 解永安之围(下)第344章 粮食争夺战(二)第232章 八里桥之战(三)第51章 和顺和兰芳公司第176章 太平军攻长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