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辽国内外,甘奇布局!

这段时间里,汴梁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街道上依旧熙熙攘攘人流如织,百姓们倒是也都知道北方在打仗,辽人不甘心失了燕云,所以大军压境卷土重来。

不过似乎没有一个人在担心北方战事胜负的事情,一来是因为燕云可能真的有些远,至少在心理上远到普通的百姓对于北方的战争并没有危险敢,人们都觉得胜一仗败一仗,都不会影响汴梁百姓的日常生活。

战争很遥远,这是汴梁人普遍的心理感受。

二来也是因为民间舆论一边倒,都倒向了甘奇,都知道是甘奇甘相公在北方领兵,便都说甘相公百战百胜,这一仗必然稳稳妥妥,辽人在甘相公面前不值一提。

这种舆论,最先是在甘奇的那些好友与学生之中流传的,慢慢的也就流传到了整个民间。

对于甘奇而言,这种舆论也许是好的,就好像立起来了一个人设,得到了所有百姓的信任,既是口碑,也是威势。

当然也还有不好的一面,人设立得太高,终究不一定是好事,一旦哪天人设有一点点小小的崩塌,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都说甘奇文武无双,百战百胜,谁都不是对手。人生百年,甘奇才二十出头,这一辈子要保持这个人设,自然是压力山大。

百姓中的舆论,与朝廷上的议论是不一样的,皇帝大臣们每天担忧着急,胜败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他们是有见识的人,知道胜利了会带来多大的好处,更知道一旦战败了会有怎么样的后果。

但是这个朝廷,从甘奇进入燕云开始,就被绑架了,战争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拦得住的。这也是甘奇谋划出来的结果,战争一旦开始,便只能全力以赴,想停都停不下来,以致于整个朝廷都只能祈祷甘奇打胜仗。

哪怕是富弼,也只能这么想。

整个国家北方的军队几乎都压了上去,等于在赌桌子上把所有的筹码都梭哈了。

一旦败了,便真有可能是一泻千里,敌军骑兵快马而下,十几日内便可兵围汴梁。

皇帝赵曙,每天等战报,每天看战报,夜里睡觉都会惊醒,起床就到祖宗牌位上跪着上香祈祷,乞求祖宗保佑,如此能获得片刻的内心安宁。

燕云来的战报,永远是十几天前的消息,这是没有办法的。

赵曙每天苦等,苦等一份捷报,整个朝廷也在苦等一份捷报。

辽国皇帝御驾亲征,十几万人猛攻古北关口,狄青的奏报里尽量不使用那些让人焦虑的词句,但是整个朝廷依旧焦虑无比。

大同那边,草原轻骑也是十几万,甘奇以五万兵马驻防大同,便是光凭这个纸面上的数据,也足够让人焦虑无比。

这还不止,西北也传来了让人焦虑的消息,党项人也开始在频繁调动人马了,边境之上,党项人的骑兵到处奔跑刺探,也到了黑云压城的地步。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燕云传来一点不利的消息,西北那边必然就会开战,党项人立马就会举兵南下。

哪怕是燕云战事胶着时间一久,党项人十有八九也会大军来攻。

三国之势,便是如此,永远都有人想坐收渔翁之利,永远都有人想占便宜。

可见这场仗一旦落败,后果会是如何惨重。

如此也可以理解那些想保持现状不愿开战的人心中所想,他们所想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只是一个事情的两面,都有道理,都是对的。

也可见当初甘奇为何要用那种方法去发动战争,某种层面上来说,甘奇是有些偏激的。

甘奇其实还有一条更稳妥的道路可以走,比如慢慢当官,慢慢立功,在朝堂上慢慢争权夺利,赵曙死了还有赵仲针,慢慢熬上去,熬个二十年左右,把权柄真正握在手,然后再用自己的知识见识慢慢改变这个国家,改革内政,改革军事,积攒实力,甚至改革社会生产力,引进一些科学技术方面的改革。

也许再过一二十年,等甘奇五六十岁了,一切准备好了,再来开战,稳稳妥妥。

但甘奇还是走了这条捷径,其中也有甘奇自己的考量,一来是甘奇真的不想多等,人有旦夕祸福,谁知道甘奇这一辈子会不会发生意外?政治斗争也是一个未知数,谁又知道甘奇这一辈子在政治上真的能平步青云?

几十年太久,只争朝夕。甘奇想避开那些无聊的政治斗争,想一步登天,战争是唯一的渠道。

还有一点,那就是甘奇对于自己的身份有些担忧,若是不能快速掌握权柄,他这个外戚身份,皇帝的妹夫,未来皇帝的姨父,很有可能因为一句话,就彻底与权柄无缘了。只有快速把权柄掌握在手,一切才是稳妥的。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未知数。

所以甘奇拿命去拼,自己穿着金甲站在阵前,这个国家,得向前,这个民族得向前,活在这个时代,就得做这些事情。

捷报终于来了,甘相公在大同,以五万大军大破十几万辽军骑兵,俘虏就有六万多,得马匹十余万。

捷报还未到皇宫,报捷之人就沿路大喊。整个汴梁立马陷入了一片欢腾之中,百姓们奔走相告,喜出望外,甚至也多了一个出门喝顿大酒的借口。

人人都说自己早就知道甘相公会大胜了,果不其然,辽人对于甘相公而言,不过宵小之辈,不值一提。

然后喝酒喝酒,浮一大白。

皇宫之内,皇帝听得捷报,惊喜得连衣服都没有换,发髻冠帽都来不及戴,飞快冲到垂拱大殿之前,站在大殿门口的阶梯上,拿着捷报仰天长笑。

一个一个的官员,听着皇城楼子上的钟声,飞快而来。

皇帝就站在大殿门口如同迎候一般,甚至还拱手与来人一一道喜道贺。

场面既热闹,又有些搞笑。捷报也在众人手中传递。

众多官员们自然也与皇帝回礼道贺,也互相恭贺着,连大殿都不入,就在广场之上互相贺喜成一团。

曾公亮富弼等一众相公们,都围在皇帝身边,说得是口沫横飞。

祖宗庇佑。

甘奇天才。

皇帝用人得当,如昔日汉武用霍嫖姚,不以年少论英雄……

皇帝得上天眷顾,大宋乃天朝上国……

什么话语好听,什么话语漂亮,就说什么。众人倒也不是为了拍马屁,而是真的激动。

皇帝赵曙激动之余,问了一句:“此番甘奇在大同得胜,已然往燕京之北驰援,燕云当时稳了吧?”

曾公亮连连点头:“稳妥了稳妥了,只要甘奇一到燕京,万事大吉,万事大吉了,辽人此番元气大伤,可保几十年太平。”

“这就好,这就好啊,从此北境无忧,党项人见大宋如此军威,往后必然也不敢轻举妄动,朕临朝两年,已保得天下再无战事,百姓从此安居乐业,当真是幸甚至哉!”赵曙激动说着,话里话外,兴奋的点都在天下太平上,只要外无威胁,这基业就算是稳了,千秋万代不在话下。

曾公亮笑着点头,皇帝说的话,他很赞同,如今局势,一改百年积弱,实至名归的盛世景象。他开口说了一句:“如今,朝廷当议一议封赏之事了,那么多奋勇将士,那么多谋划之人,还有甘枢密这个主帅,立此不世之功,当重赏之!”

这句话一出,有些人的表情明显就不对了。

不仅仅是富弼。

还有皇帝赵曙,他也愣了愣。

左右之人,都面露一些异色,甘奇,二十四岁不满,就已经是当朝枢密使相公了。

再封?

封首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百官之首?封王爷?

若是换个人,比如这个人是富弼,是曾公亮,或者是哪个老头子,倒也无所谓。封就封吧,什么名头都行,往上堆就是。反正这些人都是一头白发,离棺材也不远了。

但是甘奇,明显就有问题了。甘奇还年轻啊,他还有几十年人生,这么封,明年怎么办?后面怎么办?二十年后怎么办?

封亲王?封……皇……

在甘奇拿下燕云的时候,赵曙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国公就国公,枢密使就枢密使,反倒觉得这都是应该的。

此时,赵曙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古语有云,功高震主。本来只是一个词汇而已,如今再看,这还真成了现实问题。

赵曙甚至有些后悔,后悔之前过于激动,后悔之前自己只站在与甘奇是亲戚的角度在思考问题,后悔自己不该一下子给甘奇封到了枢密使加燕国公。应该慢点来,先封个枢密副使,封一个小国公,此时就不会有什么为难了,再给甘奇加一下就行了。

其实原因不在于赵曙之前过于激动,而是在于赵曙之前刚登基,急于证明自己的正统,急于证明自己有当皇帝的能力,急于需要甘奇帮他证明这一切。

如今证明完了,满朝文武都对他这个仁宗隔代侄子登基心服口服了,天下人都再也不去私下里谈论他撞了狗屎运捡了一个皇帝当,连曹太后对他的态度也开始有转变了。

赵曙的皇帝彻底当稳了。

所以他变成了一个皇帝,开始站在皇帝的角度思考问题了。

二十岁的甘奇,再封一步,便是封无可封,未来还有几十年,怎么办?

这不是说赵曙有什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阴暗想法,而是赵曙此时面对了一个现实问题。以后拿甘奇怎么办?

富弼在犹豫了一会,察言观色几番,开口说道:“诶,此事不急,而今甘奇刚刚上任枢密使,连衙门里的事务都还没有亲自处理过,先缓一缓再说,待得甘奇凯旋归来之时,再议不晚。”

曾公亮,其实刚才说出那句话之后,他就有些后悔了,像他能当宰相的人精,岂能不懂其中道理?他刚才是激动过头了,也是太想与甘奇结个善缘了,因为他儿子的前程都绑在了甘奇身上。

此时回过神来,曾公亮立马就懂得了其中,说道:“对对对,待得甘枢密彻底把辽人打退了,回京再论此事。”

此时皇帝赵曙才轻松了一下,笑道:“对,待得道坚回来再说。”

富弼也立马转过话题:“陛下,咱们入殿吧?入殿内议事。”

“好,入殿,吩咐下去,准备大宴,今夜诸位都留在宫中吃饭,着大晟府准备歌舞。”皇帝赵曙已然安排了庆祝事宜。

热闹自然不用说,觥筹交错,歌舞升平,乐音不断,甚至还把梨园春的戏班子请来了,演了几出新戏,甘相公巨马河背水一战。

旌旗翻滚,假刀枪来去,戏里面的甘相公,白面书生模样,开始的时候正在雄州城内赴诗会,佳句频出,接着便是辞别众人,过河而去,然后大战要起,一会着急不已,一会振臂高呼,一会奋勇无当。

赵曙高兴,多喝了两杯,待得大宴散去,官员们也大多步伐踉跄,各自归家。

wωw☢ Tтkǎ n☢ ¢Ο

富弼与曾公亮辞别了皇帝之后,也结伴出宫而去。

却是走到半路,太监李宪赶来了:“富老相公留步留步。”

富弼停住了脚步,转头看去,见得是李宪,拱手笑道:“李内官何事啊?”

李宪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陛下请老相公去饮一碗醒酒汤。”

富弼倒也意外,看了看身旁的曾公亮,问道:“陛下就叫了老夫一人?”

李宪点点头。

富弼又看了一眼曾公亮,微微一笑,抬手:“内官请带路。”

曾公亮看着富弼远去的背影,眉头一皱,摇摇头:“唉……”

御书房里,醒酒汤备好了,皇帝用手把头撑在桌案上,示意见礼的富弼落座一旁。

富弼拜谢一语,之后皇帝在喝汤,富弼也在喝汤。

皇帝有话要问要说,但是又觉得有些负罪感。富弼似乎能猜到皇帝要说什么要问什么,所以知道自己不该开口先问。

两人许久,都未开口说话。

捷报传到汴梁之时,甘奇已然也到了古北关口,东京正在举行庆祝的大宴,甘奇站在刚刚修缮的关口之上,眺望远方辽军大营中的篝火。

天气渐暖,城墙下的尸首,开始散发着腐败的臭味,令人作呕。

狄青站在甘奇身旁,两人也在谈论战事……

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大哥忍你们很久了(六千)第二百零九章 你打劫,我赏景,两不耽误。第一百一十九章 此乃何物?第三百六十一章 基情四射打小三(再谢书友武选清吏司十万巨赏)第五百一十五章 演武大阅兵第四百七十二章 北院大王的难,吓坏的朝廷第二百九十三章 帝师与帝师的老师第五百七十章 一千二百斤的小炮(感谢历史小说爱好者Mr刘万赏)第四百七十章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六千,多写了一些,来晚了)第四百三十章 叫你们掌柜的出来第四百零二章 甘大知州的大修大建大计划第五百六十五章 鼎故革新第一百九十八章 甘奇向来小气第五百七十四章 魂归故里第二十五章 好自为之第四百四十二章 我要去完颜第三百六十七章 先生,怎么办?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儒之野望,甘子之宏愿第五百五十五章 君臣!(感谢书友历史小说爱好者Mr刘万赏)第三百二十二章 道坚书院之战(大章节)第二百九十六章 学院派,讲学派,甘党第六十一章 招揽?站队?第二百三十二章 你妹妹要送什么给我?第四百零五章 铁石心肠,心狠手辣,没有办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有人要狄将军的命第三百九十二章 开始动手第三百零六章 大宋之赌神篇第五百八十四章 交代过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我要去完颜第十九章 狮子、老虎、兔子、老王八第五十五章 红火,红红火火第三十七章 汝南郡王的诗会第三百三十八章 东家门外唱大名(五千多字,算巨大章节吗?)第五百七十七章 冲阵第五百八十一章 甘相公就此殒命第三百七十三章 狠辣毒绝的甘奇,暴雨将至(六千四百字,巨大章节)第五百三十八章 誓随相公效死第六百零五章 华夏,华夏,华夏第四百八十一章 听朕慢慢与你们讲……第一百零九章 回家多盖一个茅房第四百四十六章 八百搏依阿哈,一千女真铁甲重骑第三百一十二章 立储之应对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天下,哪里都能去(感谢我有一条小青龙万赏)第二百八十六章 甘先生此番,必然是那案首解元第五十七章 勇,退(感谢咸鱼苏卡万赏)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获全胜,甘主事的未来(八千二)第八十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第四百八十章 燕国公与超晋十级第二百五十二章 狄将军大义第四百八十二章 燕国公,枢密使,濮议,危机第一百八十一章 简在帝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甘郎,不要……第八十四章 教训第二百八十五章 是你的就是你的,跑不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杀你的是我大哥甘奇第四百七十四章 高墙城池,运筹帷幄,始决胜第四百七十七章 尘归尘,土归土第一百一十四章 乡下人进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姐夫不想开枝散叶吗第三百六十九章 甘道坚,要斗争!(四千多字)第一百八十七章 常州知州王安石第一章 大哥还是大哥第二百六十五章 作死的仁宗第四百零八章 准备回京,女儿,祥瑞,韩琦第四百二十章 城门楼子九丈九第五百四十七章 恕罪恕罪(来晚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登基称帝,大封文武第三百四十八章 任大掌柜忠义无双第四百四十六章 八百搏依阿哈,一千女真铁甲重骑第四百六十六章 突如其来第四百五十一章 甘奇的项上人头第四百三十四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八十三章 首都市长冯京,虢国公赵宗谔(五千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失落第二百三十一章 逃跑的甘奇第二百七十四章 咱们家聘礼都没收,这就嫁过去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考验甘奇的危机第四百九十七章 妈的,还真有点吓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甘奇向来小气第二百二十一章 孔圣人说干他娘的(感谢盟主huajunren巨额打赏)第五十六章 大侠草上飞第四百二十四章 相公,还去请人吗?第五百一十章 洗白白,有好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包拯这一辈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失落第二百二十六章 这老货当真如此放肆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这老货当真如此放肆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伺候好,伺候好就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当官就该是一个高危职业第四百三十章 叫你们掌柜的出来第四百三十八章 燕京城里的野人第九十六章 大兄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上,杀了他们第四百八十八章 生死攸关第五百七十八章 天佑大辽第三章 大哥是太心善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看不真切的官家第五百一十七章 威势无双,英明圣主第一百七十章 拜请甘先生教导第二百四十一章 杀你的是我大哥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