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左仲及和陈洪范、马绍愉三人北上。”
一进内阁,也不必再寒暄,史可法劈头便道:“此三人,公以为如何?”
左仲及就是左懋第,应天巡抚,以清名和耿介闻名,骨气很硬,资历也差不多够了。原本马士英是提议由马绍愉为主使,陈洪范为副手,此时史可法又加一个左懋第出来,显是对马、陈二人并不放心,要有一个能镇住场面,并且在关键时刻顶的住的人。
象马绍愉和陈洪范,一个在崇祯十五年就曾经在陈新甲的指派下去见过济尔哈郎,算是明廷之中难得的参与过私下议和的人物。
当然,品格不大靠的住。
陈洪范是武将,自请参与议和,朝中议论纷纷,都觉得不大靠的住。不过史可法觉得陈洪范熟知虏情,又是自愿效力,未必要冷了武臣自效之心,所以还是作主答应了下来。
“左仲及确为合适人选。”马士英点头道:“首辅有识人之明,国家幸事。”
“哪里。”史可法谦谢一句,又道:“如果定议的话,给左仲及加兵部侍郎,马绍愉加大理寺卿,陈洪范加左都督……这样办理,如何?再有,此三人已经在外间朝房候着,召来见面谈一谈,如何?”
马士英笑而不答,只是端起茶来喝了一口。
借着升腾而起的茶雾,他也是遮挡住自己脸上鄙薄的表情。
北使在即,这位内阁首辅想的不是大政方针,不是未来整个国家的规划,却在这里一本正经的商量起使臣的加官……这是什么样的大事,也值得一问!
至于见面,其实也大可不必,内阁和军务处吩咐下去,着他们按吩咐办事就是了。
不过史可法的面子也不能不给,当下便一笑点头,算是答应了。
他打量阁中,除了史可法外,李邦华和王铎、张国维都不在,只有一个高弘图和一群东林出身的中书舍人侍立着。
见马士英看向自己,高弘图也是微笑以应。
“对了,子犹!”马士英转向高弘图,问道:“太子殿下请加拨三十万斤生铁的事,工部推给户部,户部这边又怎么说?”
“没有。”高弘图言简意赅,笑道:“户部没有半斤存铁,殿下要用铁,自己和工部打擂台去罢了。”
“禁军和侍卫处也要数万斤铁,用来打造兵器铠甲,子犹,你可不能和我打这个擂台!”
“京营若要用,那便有了。”
“哈哈,子犹,你真是妙人。”
江南各处铁矿铜矿其实不少,论说起来,矿产资源是足够丰厚的。但生铁和铜的开采不足,也是事实。
明朝的采矿手段落后也还罢了,私矿众多而不能管理就是一大情弊,而官矿中的矿徒又如同猪狗,待遇极其差劲,比起清朝都远远不如。
别的不说,就以云南为例,在清朝雍乾年间,云铜一年出产数百万斤,出铜占天下用铜一半以上,明朝极缺铜钱,铸钱少的可怜,而清朝钱荒却比明朝轻的多。一样的铜矿,可这会搁明朝又如何?连清朝的十分之一也没有。如此产量,要是不缺铜铁才怪了。
原本就少,现在到处军兴,铁矿更是不是是民生,更是事关军国大计,现在太子几件事情都与东林党为敌,高弘图等人若是肯老老实实将铁矿等军需物资拨给太子,那才叫奇怪。
到现在为止,东林背景的官绅商人地主还有不少抗着厘金不肯交,高弘图这里每天都是焦头烂额……此事解决不了,他在东林党内部的地位就急剧下降,这段时间下来,高辅臣头上的白发也是加多了不少根出来。
“下官叩见列位列位大人。”
“叩见列位大人。”
三个北使团的成员就被史可法传召在外头的朝房等着,一声召唤,就是一起进来。
内阁中的都是一品高官,左懋第是从四品,相差三级以上,就以大拜礼相见了。至于陈洪范虽是一品,不过武职官就算皇太子再抬举,在众人心里还是不大值钱的。
若是执掌军权手握重兵的总兵,另当别论,陈洪范这种光杆司令,当然不敢在辅臣们面前挺腰杆子。
“都请坐下。”史可法要解决南北相峙战和难定的大事,所以此时神态是难得的轻松。为首辅以来,他心绪一直不算很好,今天这个时候,却是笑的格外温和。
“叫诸君过来,就是要说一下北使的事。”史可法斟酌着道:“北使之事十分要紧,既要与清国致和睦通好之意,又不能失我大明上国之体,这其中的关节,是最为要紧,一定要把握好了。”
这样的大宗旨,其实史可法公开和私下都说过很多次,马绍愉和陈洪范都听了不少次,不过两人还是露出一脸笑容,并且拼命点头称是,就象是头一回听到。
“下官当然遵首辅之令。”左懋第皱着眉头,道:“但大宗旨,还是要先问明白了才行。是彼此为敌国么?”
一句话问出来,史可法脸色难堪,就是一直一脸矜持笑容的马士英,也是变了脸色。
大明向来是自诩和前宋不同,绝不和亲,也绝不轻抚蛮夷。
Wωω● ttκǎ n● ℃O
当初和蒙古鞑子开边互市的事,朝野之间就有不少人不痛快,觉得失了颜面。等崇祯年间传出过皇帝私下议和的事,结果就是捅了马蜂窝一样,最后连崇祯也压不下去,斩了兵部尚书陈新甲才算有了交待。
这内阁中人,史可法当年还不够资格到中枢,马士英免官在家,不过马绍榆可是个人中,是专职谈判的人,这会子听了左懋第的话,他也是神色难堪,轻轻摇头。
当年他可不是使者,还是天朝上国的大臣,是“议抚”而不是议和,就这样,还臭了名声。
“咳,”众人皆默然,到最后,马士英才张口道:“皇上为叔,彼幼君,为侄。”
“也只能如此!”
史可法面部表情十分痛苦,不过也是点头表示赞许。
有两个军政两边的执政都同意了,别人还有什么话可说?左懋第脸上毫无表情,只是躬身道:“是,立叔侄之约……那么,彼此以何为界?”
“当然是以……”史可法顿了一顿,脸上也有犹豫之色,半响过后,才道:“先不必提此事吧,若以敌国相称,谨守疆界互不相攻,彼此相安最好。”
这就是以现有的实际控制区域为疆界,算是一个比较务实的说法了。
“若有地方上所谓官绅,豪杰,土帅攀附,请朝廷北伐,请使臣们务必不可答应。若恐伤仁人志士之心,不妨劝其南归。”
马士英老而弥辣,站起身来,神色淡然的道:“总之,能与清国通好,彼此相安,能保我江左太平无事,使臣便是立了大功。我想,清国初至关中,还要与西边的流贼交战,此时我们与他们通好,时机刚好。”
史可法等人最为担心的就是马士英话里的两层意思,一层,便是清军灭李自成后,会以全力大举南下,于其那时再设法,不如现在通好。
第二层,便是隐隐有担忧,咱们这边都知道和东虏通好以获实利,流贼难道就不知道?
这些无君无父之流贼,难道还会讲什么气节?
想不到马士英也点醒了这一层,当下史可法也是霍然起身,双目炯然,目视三个使臣,沉声道:“虏与寇合,再犯东南,宗社之危,无过于此。三位,此行之重要在此,其不勉之!”
这就是把天大的担子压在了三人身上,马绍愉面色有点儿发白,陈洪范只是一脸奉迎之色,毫无见识,只有左懋第重重叹了口气,道:“此行所携物资,由海漕北运,吾等由陆路兼程而行,至天津会合……请高辅臣一定派得力人手,用心提调。”
“这自然。”高弘图笑道:“这样的事若是学生办砸了,这个户部尚书当然没脸再做下去。”
别的事,他确实可以不放在心上,但与东虏议和关系到宗庙存亡,最少是换主子的大事,多年经营功夫在,他倒真没有投降别股势力的心思。
况且,高家出了两个侍卫,还有一大群子弟憋着要捐监生,这个时候国事要是有什么大的动荡,整个家族都会倒霉。
“如果虏有岁币之说,只要不太多,不妨可以答应。”
岁币当然很难堪,不过总比增加军费要强的多,而且当年陈新甲主持议和时也曾经谈起过这个,现在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不过东虏总会是在当年谈判的基础上来谈,最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就是了。
听到这话,左懋第的脸色自然更加的难看,不过也是重重一点头,便算是答应下来。
“时间紧急。”史可法又一次显示了自己琐碎细致的一面,屈着指头算了一算,道:“一应物资准备完毕,上船发运,诸君的仪卫和随行预备好也得有几天,我想,二十一号起行,如何?”
“一如首辅吩咐就是。”
左懋第愿意北行,主要原因还是母亲死在燕京,不得不到京师去发运尸骨,忠臣孝子两个身份,什么随侍仪制,倒不必太讲究了。
当下便是说定了,使臣们都是面色沉重,史可法等人自觉了了一桩大心事,却都是一脸喜色。此时辰光不早,军务之后头一起面圣说事的大臣们已经下来,史可法面色沉静,眉宇间是掩不住的喜欢之色,心中也只是在想:“但愿左某人得力,能与东虏致款和好,本朝偏安之局,勉强可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