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 一网打尽

陈四海看了一眼许显纯,他当然明白对方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虽然他们之前做的事情很嚣张,但事实上都是在福王反击了之后才做出的应对。

这一次却不一样,他们主动封了福王府。

陈四海看着许显纯,缓缓的说道:“我们不能冒一点风险,谁也不知道福王会做出什么事情。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到时候我们谁都交代不下去,说不定还会死无葬身之地。你觉得这样好吗?”

许显纯直接打了一个冷战,终于明白陈四海为什么这么做了,他也知道为什么陈四海会这么说了。

所谓不好的事情,那就是福王可能会狗急跳墙。

一旦福王狗急跳墙真的造反,许显纯不相信福王会成功,但是自己和陈四海两个人就完蛋了。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两人就是罪人,逼反了福王,无论是什么理由都没好果子吃。或许陛下会原谅自己和陈四海,但是自己和陈四海任由福王造反,这就是失职。

何况福王造反之后,还有比自己两人更适合用来祭旗的人吗?

自己和陈四海两个的脑袋正好合用,到时候福王会杀自己二人。

许显纯很快就回过神来了,他连忙对陈四海说道:“大人说的有道理,我马上就去安排。这几天我会亲自盯在这里,绝对不会有任何差错。”

见许显纯这么答应,陈四海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许显纯是一个新人,但是领悟能力非常好,而且会做人,有决断、不拖泥带水,下手也足够狠。

这是一个即将腾飞的人,尤其是许显纯还在锦衣卫这样的衙门。

陈四海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来,许显纯日后肯定是自己的好帮手;二来,以后说不定会成为对手。

不过很快陈四海就把这种想法抛出了脑子,因为他知道这一次这事情必须办好,先顾眼前吧。

陈四海带着人走了,他要回去审问。

把这些人审问出来,整理好了罪证之后,陈四海会让人把罪证送到京城去,至于接下来怎么做,那就不是他能够做主的,需要陛下来做主了。

毕竟处理一位藩王,即便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也不是他陈四海能够说了算的。

此时此刻,京师,西苑之中。

朱由校满意的松了一口气。

天气终于凉爽下来了,不过估计也快要入冬了。

这是一个没有秋天的地方,倒不是真的没有,而是秋天太短,晃眼就没了。

不过这几天凉爽的日子倒是很舒服。

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徐光启,朱由校笑着说道:“袁可立已经出发了,云南那边没什么问题,不用担心,相信很快就会有捷报传来。”

徐光启点了点头说道:“臣担心的是这次百工院送出去的火器。也不知道在云南那边能不能合用。”

这一次派袁可立去云南,自然不可能让他自己去。朱由校派遣了一队人马跟着他,是从戚金那边调过来的。

这队人马由戚金的儿子戚元功率领,人数也不多,只有3000人。

不过这些人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们装备了百工院的新式武器。

除了新式的盔甲和刀枪之外,还有新式的火器,比如那种需要一个人用肩膀扛了就能走的火炮。

另外还装备了新式的燃烧弹和爆炸弹,还有新式的燧发枪2000支,外加100门新式的火炮。

这些装备将百工院的库存全都掏光了。徐光启担心的是这些东西,他知道朱由校对这些武器寄予厚望。

如果这批武器在云南出了什么问题,那就很麻烦,这会影响到百工院未来的发展。

对此,朱由校倒是不在意。不过他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的,让徐光启和百工院上上心,好好干活别发飘。

现在心里面担惊受怕的,等到好消息来了,喜悦才更加的甜美。

“总要等事情出了才知道结果。”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现在就不要担心了。”

徐光启点了点头说道:“是,陛下。臣这次过来还有一件事情,内务府那边已经把卖如意豆的钱送到了户部,算是填补了今年的亏空。不过还是差一些,要节衣缩食,不过今年的俸禄应该都能发下去。”

朱由校点了点头,略微有一些头疼。

事实上,大明朝的财政状况一点都不健康,拖欠公务员工资的事情一直都存在,而且没有什么好办法。

虽然朱由校今年停掉了皇宫里面的营建,可是还有两个皇帝的陵墓要修。

虽然朱由校觉得那么修是在浪费钱,可是他也没有去挑战主流的价值观。如果真的要这样做了的话,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意,甚至是那些支持他的人也会不满。

有了皇陵这两笔比较大的开销,再加上各地的军饷人员支出,钱还是不够。

对此,朱由校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抄家拿了一部分;内务府那边虽然有一些收入,但是还不多;百工院那边也在烧钱,另外朱由校还让内务府在悄无声息地囤积粮食。

这些都是比较大的开销,何况他还给辽东那边也送了不少钱过去。

说起来还是紧巴巴的一年,甚至财政上还有亏空。

内库里虽然还有几百万两,但是那些钱不能动,那笔钱有其他的用处。

云南那边这一次估计就要花不少钱,希望福王那边能多给自己一点吧。

想到这里,朱由校叹了一口气,不然明年就更难了。

摆了摆手,朱由校说道:“会好起来的,爱卿也不用太担心。明年土豆推广开之后,会有一个好收成。至少市面上的粮价会降不少,应该能多收点税。”

“是,陛下。”听到朱由校这么说,徐光启点了点头,他心里面也松了一口气。

虽然收税的份额不变,但是产量提高了之后,多少还是能够多收一点的。

何况土豆的产量高了之后,市面上的粮价应该会降不少,朝廷收粮食的时候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了。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问题,明年京城之地的粮食肯定会降下,朱由校还要额外的准备一笔钱来收粮食。

一来,到这个时候粮食无比的重要;二来,可以用来平息粮价,把粮价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档位。

如果粮价贬值的话,那么会导致很多自耕农破产,这是朱由校不想看到的。他暂时想做的事情就是维稳,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

至于要维持到什么时候,那就要等自己把事情都做完了之后。

“陛下,通政司送来的密奏。”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手里面捧着一个木头盒子,恭敬的说道。

听到陈洪的话,朱由校抬起头,神情有一些复杂。

一边的徐光启则是身子一震。

他想到了一个可能,朝廷现在大事情没有太多,基本上已经处于比较稳定的局面,前段时间的争论也在消磨。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朝堂上的努力推动,基本上已经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这让几位阁老松了一口气,但是还有一件事情比较不稳定,那就是关于通政司的。

谁都知道通政司的司丞陈四海已经去了洛阳,朝堂上无数人都在关注这件事情。

他们也都知道通政司这一次调查的是福王。

只不过他们关心的并不是福王,福王的死活和他们的关系都不大。他们关系的是通政司,以及通政司的奏折。

谁都知道这一次的事情是一个转折点,如果办好了的话,那么通政司和它的奏折制度很快就会全国铺开了,这对朝堂上的意义非常大。

在徐光启看来,甚至要大过之前朝堂上发生的所有事情。

如果失败了,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因为陛下可是这个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共事,他们大概也摸清楚了陛下的心思。眼前的这位陛下,少年心性,可不是那么好接受失败的。

“既然陛下有事情,那臣就告退了。”徐光启站起身子躬身说道。

他这是在避嫌,毕竟通政司的事情关乎奏折,这不是他们内阁应该插手的地方,所以他准备走了。

朱由校看了徐光启一眼,笑着说道:“还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呢,等朕看过了再说。说不定会有内阁的事情,在这等着吧,省得一会还叫你。”

“是,陛下。”徐光启没有迟疑直接就答应下来了。

毕竟这是陛下的意思,他也就没有什么要避嫌的了。

伸手将盒子拿过来之后,朱由校快速的打开盒子将里面的奏折拿了出来,然后快速的翻看了一眼。

朱由校轻轻的舒了一口气,事情和他想象的并没有什么差别,或者说和大家想象的都没有什么差别。

河南府的事情很严重,甚至牵扯到了整个河南省,福王府自然是没能脱得了干系。

在这份奏折上,陈四海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首先是河南府,福王到洛阳这些年,大肆侵吞河南府的田地,同时贿赂官员,仗着自己王爷的身份,横行霸道,人命案子都有几十起。

除了在河南府之外,在河南省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法炮制。

其中河南府的官员已经全部被福王收买。除此之外,河南省的很多官员也是一样。

根据陈四海初步的统计,河南省的土地已经有三成落入了福王府的手里面,可以说是一个瞠目结舌的数字,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敢相信。

关于具体的数字,还要审问之后具体再说。陈四海已经带着人去了开封,等会在那里等着朱厚照的圣旨,也就是关于河南省的官员是不是继续查,继续抓的圣旨。

要知道这次动的可是大员,那可是巡抚和布政使。

如果要是他动起来的话,整个河南省的官员,恐怕十不存一。

虽然动起来简单,但是也要考虑影响。毕竟一省官员动起来的话,直接会把通政司推上风口浪尖,同时也会把奏折制度推上风口浪尖。

事情太大了,陈四海不敢做主。

看了一眼奏折之后,朱由校将它递给徐光启。笑着说道:“果然和内阁有关系,爱卿先看看吧。”

伸手将奏折接过来之后,徐光启快速的浏览了起来。

越看心里面越心惊,这不光是要动福王府,这是要把整个河南省都一网打尽。

徐光启的心里面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但是脸上却没什么表情,隐藏的比较深。

看了一眼朱由校,徐光启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

君臣二人对视了一眼,气氛瞬间显得有一些尴尬。

半晌,徐光启也只能无奈的收回目光。

心里面有一些无奈,朱由校叹了一口气。

回想起来自己刚和徐光启见面的时候,那个时候徐光启可不是现在这样,还是有一些意气风发的,和自己说话也是直白的很,颇有几分不管不顾的架势。

现在居然变成这样了,果然地位改变人。

朱由校也明白徐光启的意思,这是在试探自己。毕竟牵扯到了那么多人、那么多官,最重要要的还是福王。

于是朱由校说道:“让内阁商议一下吧。”

听了朱由校的这句话,徐光启的身子一颤。

很多时候很多话是不需要明说的,行为就代表了态度。陛下把事情交给内阁商议,这就已经代表了陛下的态度。

作为一个天子身边的近臣,徐光启是不可能看不明白这一点的。

如果陛下不想处置,那么肯定不会让内阁商议,而是会把事情压下去;既然陛下让内阁商量,那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商量的结果。

于是徐光启站起身子,恭敬的说道:“那臣这就回内阁去。”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去吧去吧。”

对着朱由校行礼之后,徐光启就向内阁走了出去。

看着徐光启的背影,朱由校伸手敲打着龙椅的扶手,脸上松了一口气。

有些事情趁着大明还没有内忧外患之前。一定要解决掉。再不解决的话,以后会更麻烦。

毕竟有那么多天灾人祸留给自己。

第三七二章 打不下曲阜第三八五章 阮大铖傍上崔呈秀第四一一章 谁在搞鬼?第二八八章 当世名将秦良玉第三二七章 到济宁第六七五章 证据第二五零章 为我办事之人都会有善终第六十章 沈阳大捷第六十八章 准备动手第十三章 老魏很委屈第五零七章 扬州大案第三五零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二五一章 逼迫陛下(为单身g们加更)第四零九章 斗阉狗第五零一章 扬州瘦马第二十二章 到辽东了第三零四章 税务司第五八一章 牺牲皮相肉体第三六五章 衍圣公,我们来救你!第四三八章 震惊的范永斗第五七四章 对朝鲜的政策第三零五章 参谋处(为盟主迪迪卡卡俱乐部加更)第一六一章 推销天主教第六五五章 分裂朝鲜政权第五三六章 给大明刮骨疗毒!第二十九章 如何处置第三六六章 闻香教造反了第三六二章 许显纯成了忠心的疯狗第二二五章 韩爌请罪第六四八章 杭州楼外楼第二一七章 彻查京营第二零四章 帝王就得行王道、行霸道!(求全订)第一五一章 魏忠贤得留着第六零二章 清查全国田地第四二六章 发卖房产的准备第一二一章 锦衣卫,出发!第二一零章 达成协定第五四三章 疯狂备战第十四章 天启帝穷得叮当响第四六五章 朕要发动统一战争!第六零八章 朕要去天津(求双倍月票!)第六八零章 天皇败降(新年快乐!)第一零九章 如想人前显贵,必然要立功第五九九章 差点变成人干第三四七章 孔家自救的机会第二零五章 审核司第五零零章 花魁陈玉儿第三一六章 有钱的盐贩子第七十九章 摆明车马第一五四章 翻盘(盟主Cz、加更)第二零二章 怒斥魏大中第三七九章 狼多肉少第一六一章 推销天主教第二二六章 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九九章 商人胡飞第九十二章 我的女人第四一五章 努尔哈赤之死第五六九章 和大明爸爸一起对付倭国第五四七章 大军开拔第六八四章 不是张余杀的(求全订!)第三九五章 魏大中被抓(掌门牧扬3791加更)第一四七章 邹元标死了第七零零章 汉城大乱,明军维稳(盟主迪迪卡卡俱乐部加更)第二四三章 大明火器时代来临第七十一章 扑朔迷离(除夕快乐)第五一二章 一掷千金第三十章 立地成圣第一章 木匠皇帝第五一零章 盯上徽商第二八八章 当世名将秦良玉第六三零章 参谋处高层会议上架感言!第二四四章 重复太祖荣光第十二章 童谣第二八八章 当世名将秦良玉第四一五章 努尔哈赤之死第六二六章 藩王往国外封第四七三章 大决战第四二六章 发卖房产的准备第一九八章 兵仗局第四八零章 压榨剥削洋人第四六八章 大明第一次主动在辽东搞事第六二二章 让朝鲜出粮第五七四章 对朝鲜的政策第四十一章 燧发枪第三二五章 以工代赈第三四九章 孔府大管家招了第三四二章 谁都能做衍圣公!第三二一章 张维贤请罪第三六四章 京城被收买之人的名单第六四四章 郑芝龙投降第五八七章 没底线的吴克善第一二七章 说曹操曹操就到第六九七章 卖了老福王第三三二章 传衍圣公第二四零章 大明的狠人们第二十八章 高攀龙第四八六章 天启八年第三四零章 清剿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