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朕想荡平天下

听了袁可立的话,孙承宗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你可真行,到这个时候,还动这样的小心思。”

袁可立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我可不像你,有些时候这样的心思也是不得不动。”

“行吧,听你的。”孙承宗想了想说道:“这个孙传庭就由你来举荐。”

见孙承宗领悟了自己的意思,袁可立便笑着说道:“如此自然最好不过了。”

两个人商量完毕之后,袁可立便离开了。天已经不早了,他不适合再留在这里。

等到袁可立走的时候,孙承宗也去休息了。

等到第二天,消息就彻底扩散开了。

朝堂上下,无论大小官员全都在议论这件事情。对于这个新成立的参谋处,不少人都动了心思,显然也是想分一杯羹的。

与此同时,朱由校则是在西苑召见陈四海。

看了一眼有些疲惫的陈四海,朱由校说道:“看你的样子很疲惫,这段日子忙得厉害吧?也要注意休息,身体很重要。”

“臣多谢陛下关心,臣不累。”陈四海连忙说道,当然这话只是嘴上说说。

这一段时间陈四海可以说是忙得不行,怎么可能不累?

陈四海奉了朱由校的圣旨,开始摸底各地的卫所,忙得不可开交。

朱由校看了陈四海一眼,问道:“那就说说看,情况怎么样。”

听了朱由校的话,陈四海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沉声说道:“回禀陛下,只能说是触目惊心。大明的卫所,恐怕已经烂到根子里面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四海并没有开口,而是抬起头看着朱由校。

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陈四海很清楚在官场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事原则,那就是报喜不报忧。

你报喜的话,很可能会得到赏赐;但是你报忧,不但得不到赏赐,很可能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自己这一次调查出来的东西,简直就是触目惊心,下面的那些人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当着陛下的面说实话,很可能陛下会接受不了。

如果不是之前陛下让通政司查了不少大案,甚至惩处了福王、彻查了河南官场,陈四海根本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即便是敢说了,也只能是小心翼翼的试探。

见陈四海不说话,朱由校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十分随意的说道:“说呀,怎么不说了?不敢说?”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自己先笑了。

随后他摆了摆手说道:“不用顾忌,这深宫大内,朕想要知道一些什么事情也没有人和朕说实话,让你去查就是因为朕想听实话。”

“所以有什么说什么,但讲无妨,又不是你做的坏事,心虚什么?”

“是,陛下。”

有了朱由校的这句话,陈四海的心里面也踏实了不少。

陛下自从登基这段日子以来,杀过不少人,外面的风评也不是很好,昏君暴君也有人说。

但是贴身办事的人心里面都清楚,陛下虽然做事没有什么章法,杀人也不少。但是有一点,陛下从不胡乱责备人,即便是真的有什么事情,也不会用臣子来挡刀。

他们这些办事的臣子心里面都是有数的。至于成国公之流是不是被坑了,根本不重要。那些人尸位素餐,根本不是做事的料子。

所以听到朱由校这么说,陈四海还是能放心的。于是他说道:“陛下,时日尚短,臣只是查了山东河南等两个省份的卫所,所发现的事情已经让臣胆战心惊了,这些人实在是胆子太大了。”

朱由校不以为意,把身子靠在椅子上,轻轻的晃动着,说道:“说说吧,看看这些人都做了什么好事情。”

“是,陛下。”陈四海连忙说道:“经过臣摸底之后发现,这些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贪污公田。”

大明朝的田地,有公田和私田。

公田是朝廷的,地方政府有一部分,但是绝大部分都在军队的手里面,因为这是朱元璋发明的一个制度,叫做屯田制。

在屯田制之上实行卫所制,可以说屯田是卫所的基础。

每一个军队都会有一大堆田地,战时作战,闲时耕种。土地的出产有一部分上缴朝廷,一部分留给军队自用。

这样一来,朝廷就不用给军队拨付军粮,这就是好事情。平日里军队也可以自己垦荒,扩大自己的田地规模。

看起来是一件合则两利的事情,朝廷增收减负,军队也能够自给自足。同时搭配的是世袭的君户制度,军队的人口和土地都不流动,足够稳定。

可是问题就来了。

种田这种事情,那是需要很大的精力的。很多年不打仗,大部分的军户都只会种地了。

而那些世袭的军官,他们就可以从这些粮食里面上下其手,甚至把公田变成自己家的地,这种事情也屡见不鲜。

而朝廷也需要人作战,这就演变成了两个兵种,军户和私兵。虽然名义上都是大明的军队,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

所谓私兵,其实就是那些世袭将领养的军队,他们用土地的产出和他们贪污来的钱,来养出来一部分精兵。如果朝廷需要作战的话,那么就用这部分人打。

既然选谁都是选,那自然要选自己人、选心腹,所以是私兵。

几代人发展下来,朝廷的调令有时候都不好使,这也是为什么明末的军队有时候会不听招呼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将领的私兵。在对外作战的时候,将领们也不想牺牲私兵,会怯战。

至于剩下的那些军用户,他们就只剩下种地了。但是他们种出来的粮食也不属于他们自己,每天甚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这些逃兵就是流民,后来陕西农民起义那么势大,就是因为有大量的逃兵。

可以说这个制度已经彻底的崩溃了。

朱由校心里面很清楚,他让陈四海去调查,就是想摸摸底。所以情况再差,他都能够接受。

“除了贪污公田呢?”朱由校看着陈四海问道。

“启禀陛下,这些人贪污粮饷,基本每一部分都有吃空饷的事情发生。情况最严重的是山东的一个卫所,明明有一万两千人的编制,但是却只有四千多人。”

“触目惊心,丧心病狂,这些人都该死。”

“其他的人呢?”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缓缓的问道。

要知道这些员额都是满的,也就是说应该有这么多人。现在这些人没了,人都去哪里了?

“全都逃了。”陈四海有些尴尬的说道:“臣让人去查了,荆襄等地每年都有几万人的流民涌入。甚至一直延续到陕西,山中到处都是流民,这些人全都是逃户。”

“其中大部分是失去了土地的百姓,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军户。这些军户逃走了之后,地方上的那些将领隐瞒不报,直接就吃空饷。每个人都把自己吃的脑满肠肥,可见腐败。”

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点头说道:“朕已经想到了。”

事实上这种情况一直都有。

当年东南打倭寇为什么打不赢?

真的是因为倭寇的战斗力高吗?

并不是,原因就在这里。一方面将领军的私兵不打,那些军户早就成了种地的农民了,他们能打什么仗?

每天吃不饱,穿不暖饿肚子,还要被上级欺压,日子怎么过?

上有老下有小,你让他们去玩命,根本不现实。

戚继光都曾经干过吃空饷的事情,更何论其他人?

只不过戚继光吃空饷是为了养兵,明明十万人的军饷,到了戚继光手里面五万人的军饷都剩不下。

所以干脆要二十万人的编制,然后给十万人的军饷。如此一来,可以贪污掉十万人的军饷,上下官员皆大欢喜。

大明朝腐败到这个地步,军队烂到这种程度,可见一斑。

听着陈四海一项一项的给自己汇报,任人唯亲,欺压百姓,将军户视作奴仆,每一件事情都能把皇帝气的吐血,可见大明朝的军队已经烂到了什么程度。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农民军,大明军队都打不过的原因。因为打着打着军队就变成了农民军,没什么好说的。

陈四海一边说着,一边偷眼看着朱由校,脸上的表情很迟疑。

他原来以为陛下会怒不可遏,可是没想到陛下似乎没什么反应,表情依旧那么平淡。这让陈四海有一些不知道是不是该接着说下去了。

“没有了吗?”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缓缓的问道。

陈四海听了朱由校这句话,连忙说道:“回陛下,还有。地方上的军户与当地的士绅勾结,共同瓜分公田,情节很严重。”

“同时让军户帮士绅种地,那些军户种出来的粮食,就由将领们和士绅们分了。”

“雇佣军户种地,比一般的佃户给的粮食还要少。即便如此,这些粮食也到不了军户的手里面。全都入了那些将领的手。”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缓缓的坐起了身子,笑着说道:“这真的是把我们大明的军户当成奴隶了,干的好啊!”

虽然陛下在笑,语气也颇为感慨,可是陈四海还是听出了阴冷,不过这也正是陈四海希望的。

在看到手下递上来的报告之后,陈四海整个人都气得发抖了!

这些人简直就是在挖大明朝的根!

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笑着说道:“儒家讲究中庸、凡事不可操之过急,要徐徐图之。”

“改革也是如此,不能操之过急,要进行微调。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不知道大明朝这个江山还能缝缝补补几年?”

听了朱由校这句话,陈四海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说道:“陛下,不能再缝缝补补了!总有一天缝缝补补没有效果了,那个时候就晚了!”

“臣请陛下让臣彻查。”说着,陈四海以头触地。

“你会丢了命的。”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目光灼灼的说道:“你可知道这里面牵扯了多少人?真闹起来,恐怕朕都吃不消。”

“有人和朕说过,反腐不能操之过急。不反腐,或者还能够坚持一些年;可是如果反腐了,那可能会亡国。你觉得这个决心朕应不应该下?”

“陛下,大明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不可再等了。”陈四海再一次说道。

“是啊,不能再等了。”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笑着问道:“不怕死?”

“前有海刚峰,后有陈四海。”陈四海说道,语气坚定。

“那朕也不能让你去送死。”朱由校走到陈四海的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跟朕出去走一走吧。”

陈四海不知道朱由校要做什么,不过还是跟着朱由校向外走了。

两个人走出宫殿的门口。

朱由校看着陈四海,笑着说道:“这大明朝的天下,两百多年了。仔细算算,两百四十多年了。”

“纵观各代王朝,能有三百年的已经算是长的了吧?汉朝四百多年,算是长的了吧?而且还分前汉和后汉。大明到了今时今日,也已经是病入膏肓,缠绵病榻,时日无多。”

“陛下。”听了朱由校这句话,陈四海连忙开口。

朱由校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说道:“朕都明白,这些话没有人敢和朕说,也没有人会和朕说。一般也就说说喜事,唱唱喜歌,谁敢说这样的话?”

“陈四海,回去好好查,把东西都准备好。朕想荡平天下,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为大明再造一个盛世!”

“虽然前路漫漫,颇多坎坷,可是朕并不畏惧。如果因为这个有人造反,或者因此亡了国,那也是大明的气数。”

“大明有陛下,必当兴盛!中兴大明,指日可待!”陈四海连忙说道:“陛下但有差遣,臣不惜此命,臣愿为晁错!”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四海,然后就笑了。

晁错死的挺惨,陈四海在这里引用了晁错,意思十分的明显,那就是他去做这件事情,最后愿意用他自个儿的人头平息众怒,等到把事情办完了,自己可以一刀杀了他。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四海,笑着说道:“你不是晁错,朕也不是汉景帝,那些人也不配让朕斩自己的忠臣。”

第九十五章 都挖出来了第五零四章 认怂才是王道第六二八章 殖民集团第四九七章 到南京了(日万求赏)第三十五章 召见邹元标第四二二章 火药是一切的基础第二九七章 开征庄田税第一零七章 四民平等第三五四章 徐鸿儒要造反第三三三章 鲁王来了第三一四章 要离京第四零七章 自己人第五三七章 南京大清洗第五八四章 你鄂尔多斯不想封王吗?第五一一章 有人要抢朱由校的侍女!第一三八章 丈夫未可轻年少(求首订)第二十二章 到辽东了第四四六章 一场骗局第九十一章 去慈宁宫选后第二三二章 恐怕要退一步第二四四章 重复太祖荣光第六零七章 辽东隐患皆除第六七五章 证据第二六八章 你去当顺天府尹第二三一章 陛下还年轻第六九一章 摊牌了我是大明的人第四三一章 朕缺钱了第二九八章 弹劾陛下苛待功臣第四一八章 皇帝也缺钱(三更求票!)第六十五章 魏忠贤叫屈第二九七章 开征庄田税第四十三章 另起炉灶第三八九章 辽东的巨型火炮(求打赏!求票票!)第六七三章 真相(求全订!)第一零九章 如想人前显贵,必然要立功第三十三章 提醒选后第二四七章 解决温饱才能谈工商业第二零八章 陛下何故造反?(8200+大章,求全订)第三八二章 朕乃绝对权威(会长生日加更)第四五九章 准备去辽东第一六五章 改革的纲领第六七九章 江户决战(除夕快乐!)第二章 魏忠贤第七十七章 朱由校要和韩立闭关第一八四章 国丈和内务衙门第三七九章 狼多肉少第一六六章 朕要建立新书院第一五一章 魏忠贤得留着第一二零章 王化贞的供词第二四零章 大明的狠人们第三二四章 朱由校进德州城第六二三章 朝鲜的让步第五八一章 牺牲皮相肉体第二六八章 你去当顺天府尹第四七六章 捷报传来第二九二章 恩宠二妃第一六六章 朕要建立新书院第五七二章 震撼人心!第二四零章 大明的狠人们第四九五章 青岛造船厂第五三一章 孤注一掷(补昨天)第二八八章 当世名将秦良玉第六零九章 清查全国卫所(求双倍月票)第三十九章 大战要来了第六八一章 清扫朝鲜第七十三章 没得选第二九三章 老福王与韩立第三三三章 鲁王来了第一零五章 终于等到这一天第四一四章 朕的儿子!第二五七章 能臣孙传庭第五九三章 诸部请罪第三九八章 重开爵位第二七三章 攻下遵义城第三零八章 我有后了!第三八六章 大明无农不稳第三六七章 撞死在陛下面前第六六九章 中兴名臣传第三八二章 朕乃绝对权威(会长生日加更)第三一八章 祖辈的交情第九十三章 开宗立派第一九五章 我卢象升必然名扬天下第三五零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三六一章 给疯狗一个机会第六二六章 藩王往国外封第五三零章 你大爷!你要害死我吗?第四二七章 认筹开始(双倍月票,求求求!)第二章 魏忠贤第七十九章 摆明车马第五一六章 韩琦的谋划第二二五章 韩爌请罪第四十一章 燧发枪第三十一章 杨涟的答案第五八九章 召王在晋(求票!求订阅哇!)第六八六章 遗书第二七四章 遵义大捷第三十一章 杨涟的答案第三零八章 我有后了!第六九一章 摊牌了我是大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