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大梦初醒

洪承畴的案头摆着两封书文,一份出自多尔衮,一份出自布木布泰。

多尔衮在书文中严厉斥责洪承畴,说他“敷衍塞责”“当进不进”,以至于“耗兵糜饷”“拖延日久”,用词非常的不客气,几乎等于是指着鼻子破口大骂了。

布木布泰的那一份则婉转的多,基本没有谈及任何和军事有关的话题,而是用比较隐晦的方式向他诉苦:比如说财政日渐艰难,朝廷入不敷出,连宫里的用度都一减再减,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不得不动用了专门给旗人准备的旗饷,希望洪承畴能够充分体谅朝廷的艰难和良苦用心。

这两封书信虽然言辞各不相同,但却是同一个意思:赶紧进兵,速战速决平定江南残明。

多尔衮的破口大骂也好,布木布泰的旁敲侧击也罢,都是在催促。

对此洪承畴只能苦笑。

平定江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

江北之兵汹汹十几万之众,但却分属三个不同的“派系”:以佟图赖的汉军旗为代表,包含新增的部分蒙古旗,其实是多尔衮一系的人马。

萨哈林是礼亲王代善的儿子,代表着清廷当中的老牌勋贵。

以刘良佐为代表的那部分杂牌军则代表着新附军的利益,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地方驻军,关系错综复杂,偏偏就没有直属于洪承畴本人的队伍。

调和各个派系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让洪承畴焦头烂额了,再加上风起云涌的十几股义军不停的折腾,渡江南征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面对江南日渐高涨的北伐呼声,洪承畴早就注定出了一个“诱敌深入”的总体战略,将手头上的三股主要武装力量渐次铺开层层设防,以期达到消耗明军活活磨死对手的战略目的。

“大人,这两封信应该怎么回?”

洪承畴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个人,笑呵呵的说道:“恩同呐,我记得你今年好像是五十七岁了吧?”

“回大人的问,卑职癸巳年生人,属小龙的,和大人一样的年岁,只是比大人小了一个月!”

说话的这个人叫冯成章,字恩同,祖籍漳州,算是洪承畴的半个老乡。

早在崇祯三年洪承畴出任延绥巡抚的时候,就是洪承畴的私人幕僚了。

“你跟着我也有小二十年了,有没有想过要当官儿?”洪承畴笑道:“要是你真有这个想法,就老老实实的告诉我,帮你谋个一官半职。”

按照当时官场上的传统,幕僚完全就是一种雇佣关系,算是大半个私人秘书,和朝廷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只对洪承畴本人负责。

这冯成章虽是洪承畴的心腹,却是白丁之身,至今没有任何官职。

从山陕到辽东,从辽东到京城,再到现在的江北,不管洪承畴事明还是降清,这个冯成章都是一路跟随。

就凭这份资历,想要做个官儿的话,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大人抬爱,学生心领就是了。”冯成章笑着摇了摇头:“这么多年来,学生跟随大人一路辗转,吃过苦也受过罪,好处也落下了不少。不瞒大人说,光是下面孝敬的各种供奉,就已够学生几辈子的吃穿用度了。学生已到了这个年纪,早就绝了出仕为官的打算。只等平定江南之后就向大人请辞,到时候就可以做个富家翁了。”

宰相门前七品官,如洪承畴这样的方面大员,作为他的大半个“秘书”,就算冯成章不去刻意的捞钱,很多灰色收入也不在少数,最难得的是他敢于直接向洪承畴承认这一点。

“老爷是属小龙的,学生也是,只想附老爷之尾,图个安安稳稳的富贵也就是了,官场上的事情学生早已看的通透,真没有那个心思去做官了。”

“小龙……小龙……”洪承畴苦笑着说道:“说好听一点是小龙,不过是条蛇罢了。还是冬月之蛇,注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你能告老请辞回家去做富家翁,我却不能。想想那纵情林泉笑傲山野的逍遥,真是让我羡慕啊!”

冯成章已事洪承畴近二十年,老了之后还可以请辞回家,但洪承畴能请辞吗?

作为他的私人幕僚,冯成章当然知道蕴含于这句话当中的深意:“如今摄政王和太后表面和睦,实则暗斗不止,怎么看都不像是平稳之兆。老爷最好还是超然一点,不可卷入这场争斗,以免受到池鱼之殃。”

多尔衮和布木布泰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公开化了,迟早会有爆发的那一天。

到时候必然是石破天惊,哪怕稍微受到一点点波及也会是滔天巨浪,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的境地,关于这一点洪承畴已经看的很清楚了。

不参与这场争斗是最好的选择,只有超然物外才能不受波及,但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论洪承畴是不是太后的人,别人都会这么认为,也不管他有没有参与到清廷高层的争斗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被卷入其中,这是他完全无法左右的局面。

就眼前的这个局面,若是以布木布泰为代表的“帝党”一系最终落败,他洪承畴第一个就要被多尔衮拿下,到时候必然是万劫不复的凄惨局面。

若是不能顺利平定江南,也一定会被当做是最大的替罪羊。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布木布泰战胜了多尔衮,他洪承畴也不会落什么好下场:用过了的擦脚布毫无价值,肯定会被一脚踢开,能保住身家性命就算是不错了。

“别看我现在位高权重,这些全都是虚的,只要朝廷一纸书文就能剥夺我的一切,这些话也就只能对你说说。”洪承畴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罢了,罢了,现如今再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你替我回摄政王和太后的书信吧,还按以前的老办法回复他们即可。”

多尔衮和太后都在催促他尽快平定江南,但那完全是出于政治的考虑,军事上根本就不可行。

虽说洪承畴控制着十几万征南大军,但那只是纸面上的数字,真正可以拉到战场上的军队还需大一个很大的折扣,洪承畴实在没有平定江南的把握,为了避免重蹈多铎的覆辙,只能采取防守反击的办法,极力避免在敌人的内线作战。

时至今日,洪承畴依旧不相信湖广方向上的明军就是江南的主力,那只不过是战略牵制的偏师而已。

虽然九江已经失守,更多的迹象证明明军已经把大量精锐部署在西边,但洪承畴依旧相信自己的判断。

在湖广打仗的是明军主力?

这种把戏也就只能骗一骗战场上的雏儿罢了,却是骗不过洪承畴的。

作为明军野战主力的毅勇军和扬州军,就部署在沿江一带,虎视眈眈的盯着江北,不可能去到湖广。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那张启阳和史德威演了一场瞒天过海的好戏,已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把主力调到了湖广方向,但有一个事实却骗不了人:动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千古不亘的道理,要想支撑主力作战,必定需要海量的钱粮资材。

大规模的动员永远都不可能在悄无声息的情形之下完成,残明最重要的后勤动员能力几乎全都在洪承畴的眼皮子底下,明军会在没有完成后勤动员的情况下去和阿济格决战?

绝对没有这个可能。

明军的主攻方向必然是江北,北伐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就在这个时候,贴身的亲卫送来一份书信。

书信来自湖广,是左梦庚的亲笔信。

和前几次的来信一样,内容并无新奇之处,还是在催促洪承畴尽快进攻江南,以缓解赣西和湖广的军事压力。

左梦庚的人马战斗力低下,甚至可以说是不堪一击,除了数量众多之外几乎毫无亮点可言,被明军的偏师击败并不算很意外,所以他才着急的催促洪承畴赶紧发动攻势,好分摊他们的压力。

这封书信多是说过好几遍的陈词滥调,但末尾的几句话却引起了洪承畴的注意:“张启阳已亲临九江,正率部西进,沿途给养舟船自池湖入江,绵延十数里。”

看到这句话,洪承畴的神态陡然一僵,旋即脸色大变,猛然站起身来,因为动作太大,把圈椅都给带翻了,撞倒了矮几上的茶盏,弄的汁水淋漓好不狼狈。

“好一招瞒天过海,好一招瞒天过海!”

这一次,洪承畴终于反应过来,他知道自己被骗了,而且被骗的死去活来。

湖广方向就是明军主力,连张启阳本人都已经过去了。

作为主力移动风向标的后勤补给,根本就不是起于江南或者是毅勇军的老巢颍州,而是发自安庆一带。

就地补给,就近运送,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却需要事先进行非常周密的部署,还有地方上的全力配合,没有几个月的准备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也就是说,早就在很久之前,张启阳就已经动了进攻湖广的打算,并且早就开始部署了,却把洪承畴骗了个团团转。

阿济格和左梦庚说的是真的,判断失误的是他洪承畴。

这是战略大方向上的误判,除了军事影响之外,还有巨大的政治影响,事后洪承畴一定要为这个重大失误负责。

为了弥补损失,洪承畴必须趁江南空虚之际马上发动攻势,若是能够顺利平定江南或许还有些补救的余地。

若是征南计划失败,那就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多尔衮不责罚,太后也一定会把他抛出来当替罪羊。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洪承畴当机立断马上下令:“火速召集诸将军议事,马上给鳌拜去信,快!”

在进攻江南之前,必须彻底摆平后顾之忧:不计代价的剿灭身后的各路造反军,尽快为平定江南的总体战略铺平道路。

那些小股的造反武装虽然飘忽不定,但只要用海量的兵力压上去,一定可以快速消灭。

只是淮安以北的天王军有些麻烦,需要山东的鳌拜进行配合才行。

就好像大梦初醒,洪承畴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第129章:弘光帝的手段第601章:老兵不会死,只是渐凋零第512章:神说要有光第388章:宁死不降第110章:装傻第507章:媒婆上门第267章:大火第158章:安宁公主闯同泰寺第195章:打不过就去死第577章:大变革第252章:杨丰跑了第475章:均田第二十三章:组建民团第429章:真的要这样嘛第五章:招降第114章:文兵第358章:生与死第477章:适当的实力第541章:风尘女子第376章:唯愿我族长兴第一百零三章:锄奸营第264章:善恶双僧第396章:是人还是神第164章:罗长腿之死第292章:无用便弃第467章:祈雨第469章:便宜第167章:我带你们去南京第272章:阿济格第八十一章:吴三桂投清第一章:穿越第二十一章:面圣第112章:归顺第230章:怕了怕了第375章:保持队形第261章:为什么你不当皇帝第312章:你们来的太慢了第379章:乱局第133章:援军不可期第493章:皇帝落水第427章:使出全力第七十章:收下刘乾龙第462章:你去搞清楚第579章:走出去第486章:封神第405章:打不过第592章:垫脚石第194章:抄家第344章:野心第五章:招降第473章:夜宿第216章:叶周氏上门第一百零七章:交朋友第564章:身体检查第二十二章:被皇帝坑了一把第141章:狐假虎威阎王刘第524章:星火燎堡垒第328章:思想第151章:密谈第258章:门面第351章:割发以报恩第三十六章:第二届比武第339章:朕不用他用谁第416章:都反了吧第541章:风尘女子第557章:葡萄牙公使第六十八章:债主来了第492章:派谁去朝鲜第317章:阿济格的儿子第九章:比武第350章:救命恩人是旗人第399章:抄袭第178章:铁血监军第581章:西域战事第493章:皇帝落水第256章:买房第286章:纸上谈兵第279章:敌我错判第286章:纸上谈兵第585章:加税风波第266章:人情第123章:痴迷棺材的罗长腿第261章:为什么你不当皇帝第488章:张夫人第285章:不慌,本官去去就来第405章:打不过第159章:公主一跪,群情奋起第170章:清军夜渡长江第278章:新式战争第269章:小孩不可以看的书第450章:你们自己选择吧第186章:比拼第295章:考卷第508章:说媒第194章:抄家第420章:劫狱第377章:做的不错第526章:赎买第453章:宁长官第140章: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