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朕不用他用谁

太阳出来了,洒下万道金光,给雄伟的金陵蒙上了一层亮闪闪的轮廓,仿佛梦幻之中的天国神都。

武英殿上,复隆皇帝高居御座之上,气色好的出奇,颇有几分英明神武的君王气概,连讲话的声音都变得异常洪亮:“黄石已重新归我大明版图,着内阁拟一份嘉奖文书即刻明发。”

瞬间克服九江,兵不血刃占领黄石,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立刻就让复隆皇帝有了底气,真正体会到帝王的尊严。

若是所有的这些个战果是朝廷上下协力同心的结果,还好说一点,偏偏整个攻略湖广的计划都是皇帝“一手操办”,事先还对群臣保密,愈发显得皇帝本人英明神武。

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蔡枫华、黄宏东等四位内阁大臣全都脸色晦暗,装模作样的说了几句“王师威武”“光复湖广指日可待”的场面话之后就集体陷入了沉默。

事情是明摆着的,当初张启阳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就没有通过朝廷,而是自行其是,虽然当初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心中却早把张启阳当成了跋扈嚣张的权臣。

这样的军国大事竟然不通过内阁,不给部堂知道,还刻意隐瞒这个朝廷,用既成事实逼迫朝廷承认,这已违反了基本的政治体制,早就招致很多人的不满。

蔡枫华等内阁大臣虽然在事实上不得不接受,但却未尝没有秋后算账的小心思。

现在可好,连皇帝本人都参与进来了,和张启阳一起把整个内阁一脚踢开,难不成还能算皇帝的“秋后账”?

自洪武太祖皇帝开国之后,又经历了成祖皇帝的永乐朝,履行着相权的内阁才是真正的国家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这种最基本的政治架构已沿袭了两百多年,现如今打破了君权和内阁之间的平衡,等于是把整个内阁都架空了,内阁大臣们要是能高兴得起来那才活见鬼了呢。

虽然现在的内阁依旧有很大的权利,但是在西征这个事情上,却已经沦为草拟嘉奖令的秘书机构了。

复隆皇帝当然能够理解内阁老臣们的心思,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因此暗暗得意:作为一个少年天子,自从甲申国变崇祯皇帝殉国以后,时时事事都在一众老臣的卵翼之下,事实上并不能做出太多主张,而是一个精神偶像般的摆设。

没有哪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会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权利,即便是在明明知道这些老臣都是公忠体国之人,依旧非常的心不甘情不愿。

把所有的权利都归于帝王一身,才能建立宏图伟业,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能让一众的老臣吃瘪,能够用一连串的胜利证明自己的“英明神武”,对于这个结果复隆皇帝是非常满意的。

“兵不血刃攻下黄石,固然是我大明王师兵威无双吓破了伪王阿济格的狗胆,却也不能不看到其中的利害。”

就好像是一个身经百战目光敏锐的前敌总指挥一样,复隆皇帝对着殿下的文臣武将侃侃而谈:“伪王阿济格放弃黄石改走陆路,朝武昌方向撤退,这份当机立断的决绝就比当年的多铎要高明的多,却也不过是以空间争取时间的老旧伎俩,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阿济格直接放弃了黄石和半条长江航线,其实是以退为进的战略,真正的核心就是用空间争取时间,为固守武昌做打算。

这种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核心战略皇帝本人是看不出来的,他所说的这一套不过是截取了张启阳奏报之上的原话,却更更加凸显圣明天子的敏锐洞察力,愈发显得“陛下圣明如炬”“明察秋毫”。

“拟旨,调黄得功部沿江而进驰援湖广。”

“再拟旨,令洪大郎部尽快扫平残敌,与勇毅公合兵一处齐攻武昌。”

“再拟一道明旨宣示四方,湖广、河南、川蜀等各地贼军残部,只要是抗清者,前事既往不咎,若有为国出力者,朕亦视为忠义肱股之士,必不吝高封厚赏。”

在一片“陛下圣明”的唱诵声中,内阁大臣的脸色愈发难看了。

张启阳甩开内阁本就犯了众怒,现在皇帝居然步了张启阳的后尘,同样把内阁一脚踢开直接下达命令,甚至没有在事先和内阁成员商议一下就这么干了,这是一个对内阁非常不利的信号。

虽然心中万般不愿,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几位内阁重臣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上来。

因为整个西征计划完全就是张启阳的首尾,皇帝还不停的出面给他背书,试图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明明知道这种做法违反了政治体制,却也无可奈何。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湖广的战事应该怎么打,甚至连最基本的善后事宜都无从着手,完全就是多说多错不说不错的局面。

把西北方向上黄得功的水军调去打湖广,这么大的事情皇帝一个人就“乾纲独断”“圣意天裁”了,还可以说黄得功是番外之臣,是外戚头子,由皇帝本人直接调动是为了方便快捷。

但“赦免贼罪”可是关系到天下根本的大事,竟然连一点商量的意思都没有,皇帝就直截了当的自己做主了,这就有些过分了,非常过分!

大明朝就是亡于贼手啊,大行崇祯皇帝是怎么死的?

那是被闯贼逼死的呀,怎能这轻易的就“赦免贼罪”了呢?

“咳!”故意发出一声轻咳之后,程园毕终于站了出来:“臣以为赦免贼罪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以前赦免大红狼、万迎风等人的罪行,把他们的军队招到王师的阵营当中,那是出于最迫切的现实需要,是不得不为的事情。现如今的局势已逐渐安稳,怎能一道旨意就赦免了他们呢?

“此赦免之举同样是出于最现实的需要,是为大局考虑。”以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少年皇帝以罕见的强硬否定了蔡枫华的说法,并且说出一大套合情合理的说法:“湖广之胜,重在一个速字,我王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强敌,看起来局势一片大好,实则是敌强我弱,本无力占据湖广腹心之地。”

这句话说的太对了。

不论张启阳的攻势如何凶猛,也不管战场上的形势是怎样的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从大局来看,湖广的局面依旧是敌强我弱。

仅凭张启阳的那点人马,就算是再把黄得功填进去,也不足实现对湖广的有效占领。

若是阿济格稳住了武昌,必然会有旷日持久的争夺战。

洪承畴十几万大军就在江北,随时都有可能渡江南下,必须尽快解决湖广问题,否则就一定会出现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湖广之战,最要紧的就是一个“快”字。

仅仅凭借少量精锐肯定不行,必须让陷入低潮的闯军和张大贼的西军残部再次活跃起来。

利用张启阳的少量精锐在摧破关键节点,然后由大量散落各地的闯军残部分兵占领,这才是底定湖广的关键。

“蔡首辅,朕问你。”复隆皇帝的神情就好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就算是勇毅公攻下武昌,他能把主力用来占领武昌吗?若如此的话,江北的洪承畴趁虚而入,该当如何应对?”

“这……”蔡枫华哑口无言。

能让身为内阁首辅的老师吃瘪,复隆皇帝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在蔡枫华的身上找回了帝王应有的尊严,就愈发的得意起来:“蔡首辅之顾虑,固然是老成谋国,终究是有些迂了,战事如火如电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怎容得按部就班慢慢梳理?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蔡首辅再好好想想吧。”

皇帝本人的这一番虽然婉转,但却说的极不客气,就差直接说出那句“你已经老了,不能再适应瞬息万变的局势了”这句要命的话来。

所有这些对于战场形势和战略大局的分析,完全就是出于张启阳的奏报书文,却被皇帝直接引用。

这些深谙大局的战略分析和预判,完全就是张启阳的意思,只不过是借助皇帝之口说出来而已。

其实不光是这些,就连刚才那三道圣旨,同样是出于张启阳之手。

作为帝师,还是内阁首辅大臣,蔡枫华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个“天子学生”到底有多大本事。

要是说从谏入流性情和顺,那是绝对的,但要说起这军国大事,这位天子学生真的是个门外汉,所有的这些必然就是张启阳意志的体现。

“臣……老臣也想问陛下一句,这些真是陛下的本意吗?还是勇毅公的意思?”

听了这话,皇帝顿时怒火万丈,若不是顾虑到蔡枫华的老资格和首辅大臣的身份,必然会当堂发作。

强行按捺住心头怒火,故意做出一副毫不在意的神态,拿捏着帝王的从容气度反问了一句:“勇毅公的奏报之中确实提起过这些,朕深以为然。蔡首辅认为有什么不妥么?”

“军国大事,终究不能任凭外臣拿捏。”

“那你以为应该由谁来拿捏?应该由谁来做主?”

不听从张启阳的意思听谁的?

听你们这些部堂高官的吗?

那还是由着你们拿捏?

难道这大明朝的江山我这个皇帝就不能做主了?

皇帝的语气当中表达出了明显的怒意,所有人都听出来了。

关键时刻,作为内阁次辅的黄宏东本想给首辅大人帮腔,最终却缩了回去,继续装聋作哑一言不发。

在大明朝的历史上,怼皇帝一点都不稀奇,一个区区的七品御史就敢于直接和皇帝硬怼,还能落下“直言敢谏”的美名。

当年的嘉靖皇帝何等强势,却被海刚峰怼的踢了桌子,却不能真的拿海瑞还怎么样。

作为内阁首辅大臣,直接顶撞皇帝本人,真不算什么事儿,因为这是正常的工作关系。

尤其是在崇祯一朝,这样的场面早已屡见不鲜,几乎每一次都是皇帝首先低头服软。

越是到了这个时候,蔡枫华就愈发的强硬:“臣遵循的是我大明体制,并无丝毫对陛下不敬之意,仅仅只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蔡枫华硬怼复隆皇帝,皇帝就算是再怎么不快也说不出什么来,因为确实是在谈论国家大事,而不是针对皇帝本人。

但恰恰是这句“对事不对人”彻底惹毛了皇帝。

“好一句就事论事!”沉稳从容帝王气度一扫而空,复隆皇帝高声大喊着,就象是个脾气很快而且非常任性的孩子:“你们总是防着勇毅公,无论他做什么都要说三道四指摘一番,内阁是做事的不是挑错的。你说是对事不对人,为何总是针对勇毅公?”

“这光复故地中兴大明的宏图伟业朕一个人做的过来吗?朕不用勇毅公还能用谁?让你程首辅是收复湖广吗?”

“你们这些人,忠则忠亦,但……”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意识到不能继续再说更加过头的话了,已经到了口边的那句“但你们什么事都做不成”的重话不得不又咽了回去,态度也有所缓和:“蔡首辅也要体谅朕的难处。”

一场本应该皆大欢喜的朝会弄了个不欢而散。

第二日,蔡枫华请了病假,自称年迈体衰经历枯竭,需要静养。

“静养”了几日之后,蔡枫华又上了一份请罪折子,在折子里说自己“年事渐高,恐无力继续效力陛前,深愧于先皇托付之效个万岁的信赖倚重之情”,然“春秋不饶岁月无情”,实在真的是太老了,所以自请辞去内阁首辅的职位,请万岁另觅贤能。

对于蔡枫华的这份“辞职报告”,皇帝直接驳回,不同意他辞职,仅仅隔了一日之后,蔡枫华又上了一份内容基本相同的奏折,还是坚持要辞职。

和上次一样,皇帝再次驳回了他的辞职请求,而且在批复的时候温言勉力,希望他能够继续为国效力,并且派人给蔡枫华送去了一柄玉如意和几匹绸缎,还专门派遣御医去帮他调理身体。

在皇帝的一再挽留之下,蔡枫华终于奋起“老骥伏枥”之心,继续担纲大明内阁首辅大臣,继续为大明朝发挥余光余热!

师生之间君臣之间又变得和睦起来,似乎朝堂上的那场争执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第439章:除名第431章:交情第270章:永福秘史第130章:不是人第582章:杀第462章:你去搞清楚第270章:永福秘史第五十五章:撑死胆大的第九十五章:阎王?菩萨?第416章:都反了吧第154章:渡人第582章:杀第536章:公爵第247章:抓卖考题的人第593章:鬓白发第195章:打不过就去死第533章:那就打过去第503章:移民令第469章:便宜第195章:打不过就去死第609章:归宿第209章:决战第558章:教学第590章:独角戏第510章:新令第113章:戏文第437章:神第409章:郑头第十七章:钱万贯第七十三章:发疯的崇祯皇帝第二十一章:面圣第603章:屠杀,恶名第493章:皇帝落水第608章:谢幕第七十四章:死社稷第574章:倔强父子第223章:告天下书第490章:先行者第147章:战斗2第603章:屠杀,恶名第四十三章:驿摩黑的心思第542章:相送一程第八十三章:准备离开第372章:有功无罪第六十八章:债主来了第513章:传承第355章:左膀右臂第606章:新世界第361章:思想觉悟第545章:敲诈勒索第450章:你们自己选择吧第522章:全部身家第369章:一步踏错步步错第569章:阿拉伯数字第五十二章:战后第267章:大火第526章:赎买第403章:用心险恶第二十章:安宁公主第293章:宴会第593章:鬓白发第252章:杨丰跑了第二章:疗伤第七十九章:安全返回第459章:上课第272章:阿济格第514章:北地第四十五章:水淹八旗兵第477章:适当的实力第166章:跪第九十三章:颍州知县第587章:赌一把第388章:宁死不降第158章:安宁公主闯同泰寺第315章:溃败第312章:你们来的太慢了第473章:夜宿第523章:标记第七十六章:终于冲出来了第187章:今非昔比第376章:唯愿我族长兴第577章:大变革第471章:百姓思定第四十三章:驿摩黑的心思第255章:御花园第306章:有人提出攻湖广第二章:疗伤第255章:御花园第131章:敌我双方都惊呆了第414章:天王营第200章:猜测第515章:无名军队第168章:叶黥也会刘乾龙第284章:文御武第202章:骂声赞声第377章:做的不错第三十五章:金丝雀第173章:斩杀贺一天第587章:赌一把第171章:皇上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