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九章 最后的碰头会

“啪!”长沙府城巡抚衙门。

曾国藩重重地将一份行文扔在桌案之上。

至于曾国荃所说的去驱散流民啸聚,曾国藩是不会相信的。

弟弟这次给自己惹了大祸,一点便宜没占到,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情况。

首先,淮海军由此可以发现,湘军更换了一批新装备。

本来,曾国藩派遣刘蓉去广东秘密购买装备就是为了瞒住淮海军。

其次,曾国荃是没有伤害到淮海军的士兵,但是淮海军完全可以以此做文章,哪怕是说湘军残杀百姓,也是件麻烦的事情。

此时,曾国藩想起了淮海军的报纸,要是淮海军在这上面大做文章的话。

虽然无法从根本上伤到湘军,但是足够恶心人呀。

当然还有一种最坏的可能,那就是淮海军以此为借口打过来,他们是做的出来的。

董书恒哪次扩展地盘不是用这些莫须有的理由?

“来人,去喊刘大人。”曾国藩对一名随从说到。

遇事不断问刘蓉,这是曾国藩最近形成的习惯。

刘蓉今年三十岁,曾与曾国藩一同讲学,虽然只是诸生出身,但是却是个古文大家。

后来立志弃文从武,跟着湘军罗泽南后面练兵,曾国藩复出之后将其调到了身边。

不一会儿刘蓉就赶了过来,随叫随到是一个幕僚的基本素养。

曾国藩将手中曾国荃报上来的行文递给了刘蓉。

刘蓉看了一会儿,眉头紧锁。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是看淮海军怎么运作了,现在敌强我弱,主动权掌握在他人的手中。

“孟容,你怎么看?”曾国藩看向刘蓉。

“总督,属下觉得我们的速度得快一些了。现在两广、湖北、河南都不动,属下觉得他们可能是在等着有人牵头。”

“那么,谁来做这个牵头之人呢?”

说完,刘蓉看向曾国藩。

只见他深深叹了一口气:“国朝危难,人多明哲保身。”

“孟容,罗泽南的战船打造的怎么样了?”

曾国藩月前将罗泽南派到湘阴去打造战船。

这次购买了一百多门火炮,曾国藩除了分了一部分口径小的火炮给步兵。

其他的火炮,他准备全部用来打造一支水师。

曾国藩知道淮海军拥有蒸汽炮艇,他本来也想购买几艘用来打造湘军水师。

但是现在长江下游全部被淮海军占领,曾国藩就是买到了炮艇,估计也没有办法开到洞庭湖。

所以他只能自己打造战船,原来长江上游的战船或是过于单薄,或是速度过慢。

曾国藩总结了当初跟太平军交战的经验教训,发现没有可靠的水师才是战败的主要原因。

太平军战船众多,可以在水上快速机动,这才是太平军能够一时做大的原因。

而太平军最后失败,也因为淮海军的水师比他们更强,能够封锁水路,让太平军不能互相支援。

同时,却能够将淮海军的兵力快速投送到任何位置。

为此曾国藩自己研究确定了一个湘军水师的建设方略:在水师的兵勇上,曾国藩选择“船户水手”。

编制上以一艘“快蟹”船,十艘“长龙”船和十艘“舢板”船组成一营,每营五百人。

“快蟹”船为船先锋,由营长坐镇指挥。

在武器配备上,“凡船炮,长龙头炮二,洋庄八百斤至千斤,边炮四,各重七百斤,梢炮一,重七百斤,俱洋庄,腰炮专珠二,中四五十斤。”

“大人,战船足够组建五营水师。罗大人自己新建了一部分战船。为了赶速度,还有一部分战船是征用的民船改造而成,性能上不差新船。”刘蓉答道。

“嗯,仲岳是个实干之人,有他办水师,我很放心。”罗泽南确实是一个善于任事的能吏。

“孟容,传我的军令给老九,让他移防醴陵县,严密监视对面淮海军的动静。”曾国藩吩咐道。

江宁城,总统府。

一场覆盖复兴军高层的会议正在召开。

复兴军筹备反清的工作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诸位,这次可能是誓师之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今天会议的目的就是统一思想。”

“一旦我们正式誓师,那么就再也不能回头,除了前进就是前进,以摧枯拉朽般的势头推翻满清!”

董书恒简短地做了一个开场白。

“各位,先将各自条线的准备工作讲一下,让大家心中都有数。老曾从你这里开始吧。”

“是,总统,通过近段时间的统筹安排,我们已经完全建立了福建、浙江的地方政府,完成了官员的分配,并且已经初步运行起来。”

“现在,我们的手中储备了一大批的后备官员,其中有一岗双人制度储备的在岗后备官员两千七百余人。先后组织了两批次考试录用的在训官员三千四百余人。在校的书院学生五万三千多名。”

“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地方官员人选。”

董书恒点了点头,人才储备的问题一直是复兴军的硬伤。

当前中国文人学习的那一套知识体系,跟复兴军的地方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复兴军通过考试,通过培训,通过带岗,就是为了达到将这些读书人回炉的目的。

董书恒从不否定这些文人的才干。

历史上湘军一脉的人很多都是秀才、诸生出身,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地方大员。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

虽然说洋务运动最终是失败了,但是这不能够否定这些人的才华。

淮海军通过占领的江南五省,招揽人才。这些人中可能很多都是平庸的读书人,甚至有一些读死书的书呆子。

但是这其中总会出现一批出类拔萃的人。

淮海军的官员体系,起点非常的低,取消了吏员制度之后,就连最底层的办事人员都算是官员。

至少不存在阶层的隔离,每个新人都要从基层做起,然后通过自己的能力爬升上去。

这就像是养蛊一般,没有真本事的人,哪怕是有背景,哪怕是油嘴滑舌,擅长溜须拍马,爬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在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之下,这样的人终究会被淘汰下去。

人才的问题说完了。军政府中接下来跟出征息息相关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

曾宪风没有自己说,而是让农业部的陈冬生来汇报。

“总统,各位大人,过去一年,我们认真做好粮食增产增收。两江地区的耕地面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粮食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这得益于鸟粪肥的推广。在海州港和海门港,我们一共建立了七座鸟粪肥厂,年产粪肥三十万吨。通过在东海和南海的岛屿自行开采,以及进口,我们获得了大量的鸟粪肥原料。”

“另外过去一年我们海外农场的面积扩大了三倍,达到两千三百万亩。加上进口他国的粮食,我们农业部下属的粮食储备公司,粮食的储量已经达到两千四百万吨。足够这场大战的需要。”

“另外,我们在农场和各个自然村落推广农业机械以及增加大牲畜的保有量。基本可以保证大军出征期间,生产的正常开展。”

淮海军的这次进攻肯定要持续到春耕之后,战争必然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

即使是复兴军的辖区农业生产不耽搁,清廷统治区的农业生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但是战争过后这些地方就都成了复兴军的地盘,到时候闹起了饥荒,复兴军可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

到时候这些地方必然需要复兴军输送粮食。

两千多万吨粮食储备,听起来是很多,清廷统治之下每个省的粮食的储备也就是几万吨而已。

但是到时候要是有几千万人闹饥荒,这些粮食完全不够看的。

跟后世动辄几亿吨的粮食储备相比,这点粮食根本不够看的。

董书恒对这个数据,嗤之以鼻,但是他身边的人对复兴军能够有如此多的粮食储备都是瞠目结舌。

复兴军在各省建立的粮食储备仓库就有几百处。更不要说遍布各个乡镇的粮食储备站。

这些粮食很多都是复兴军用银元购买来的,这也是董书恒的银元外流计划的一部分。

他必须要想办法将银子花出去。

不管是购买粮食还是购买军舰、机器设备、矿石等,都是为了将钱花出去。

然后再用丝绸、瓷器、奢侈品将钱给赚回来。

“陈部长,我提两点,首先是粮食我们还要继续储备,因为我们对朝廷辖区的情况不是完全清楚,还无法判断粮食的缺口有多少。另外除了战争,还有不可预知的天灾,也会影响粮食的缺口。”

董书恒的目标是至少储备够四亿人口吃一年的粮食,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接着,他继续说道:“还有,你们农业部要组织一批人分成几个工作队,保证每一路大军的后面都能够跟着一支农技工作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在军队占领了当地之后,跟在后面组织农民补种粮食。”

陈冬生飞快地运笔,将董书恒的两个建议记了下来。

“后面请交通部汇报情况。”曾宪风见董书恒说完示意交通部长王千里接着汇报工作。

“总统,还有各位同僚,我们交通部过去一年已经完成两江地区到府县一级的电报覆盖网络。浙江、福建的电报线正在铺设当中,今年年中可以完成。交通部下设了电报局,专门管理各地的电报网络。有一件事情要跟诸位汇报一下,我们的电报机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在战争期间我们将会保证军队的通讯需要。”

“另外是在铁路建设方面,长江以北安徽、江苏的环线铁路已经完全联通。届时会统筹好军队转移以及后勤物资的运输工作。另外我们会做好铁路运输与水运的联网工作。做到铁路终端与重要的水运港口无缝链接。”

王千里汇报了之后,其他各部也就自己的对此战的准备工作做了汇报。

这些汇报内容不仅仅是给董书恒听,主要还是要让其他的高层在心中对复兴军所掌握的资源能够有一个更加直观、全面的认识。

接下来就是军方的汇报。

严仕坤清了清嗓子,说道:“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动,我们的五路大军有四路已经基本到位,远东和黑龙江地区因还处在寒冬,所以没办法行动,具体的行动时间还要待定。现在要做的就是根据各路大军的具体作战计划调整部署。”

董书恒点头,各路军的具体作战计划,都是他们自己制定。甚至还有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实时的调整。

“后勤部呢?”董书恒看向韩云。

“后勤物资的准备工作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我们会在各路军的后方就近建立一座后勤基地。用来储备后勤物资,以方便前线的军队及时获得补给。”

“而且在后勤物资补给方面,我们跟交通部合作制定了一套最为高效的路线。同时原本的遍布各地的淮海商队和长城商队也会被临时征调,帮助我们运送后勤物资。”

……

新式军队的最大缺点就在于对后勤补给的依赖非常严重。

步枪没了子弹还能跟敌人拼刺刀,火炮没了炮弹就只能当成摆设了。

“马部长,民兵的召集工作怎么样了?”

“报告总统,本次作战共召集了四十万民兵,几乎占我们民兵储备的一半,目前民兵正在各部长官的带领下奔赴各地,他们将跟在主力部队的后面接收各地的治安。”

淮海军的民兵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农场的民兵,农场的青壮基本上都会参加民兵训练。

还有就是各地村镇的民兵,淮海军在每个村子基本上都会建立一个民兵小队,这些青壮在农闲时会参加训练,当然,民兵参加训练是可以得到一定补助的。

淮海军主力部队下面还有守备部队,但是此次出征守备部队的数量根本不够,只能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大部分的地方还是要交给民兵来暂时接管。

这是复兴军的主力部队能够持续作战的重要保障。一旦进攻作战被治安战所拖累,军队就会被迟滞。

而且治安战会对主力部队的锐气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过这次会议,与会的复兴军决策层得到最多的就是信心。

接下来,董书恒还要陪着各路军队的指挥军官,讨论各自的作战计划。

这一讨论就是两天时间。[space]

第三〇五章 复兴军第六八二章 学生社团第七八八章 傲气今日一更勿等第四三二章 两个战场(求票)第七八五章 年轻人,到偏远地区去第六五九章 傀儡第八〇八章 郑和港第三八二章 收服河中地区第一九五章 猎人的末日第五五五章 要打仗了第八十章 魏左会(加更求订阅求月票)第二九七章 真正的敌人第六五六章 抢滩登陆第七八九章 不一样的地方第七七一章 约翰·杨的反击第八〇二章 进击的堪萨斯军团第四九九章 强大的龙部落第四六五章 镇海级驱逐舰第二四九章 肃顺改革第五二九章 教因纽特人喝茶第四四四章 夫妻双双把家还第一五九章 天兵降临第五七七章 拖后腿的官僚体系第六四八章 加美的崛起历程第三〇五章 复兴军第八〇一章 很想躺平第六九二章 失败的偷袭第二八二章 又开始鼓吹威胁论(四更求票!!)第三一九章 筹划起事(五千+,求票!)第五六二章 搞一把大的第二二四章 反攻开始(四更求票!)第六八三章 准备工作第一八四章 实战演练第三〇六章 遍地开花(求票!)第二一二章 诸王薨第六三四章 海上刺客第三〇〇章 北上第三一一章 歧视第八二一章 东华帝国的远景第六五五章 扩军(二更求月票!)第七一〇章 水下蛟龙第一三六章 亲临天津第八二六章 加不列山之战(感谢滑稽大萌的万赏)第七五八章 汉唐都护府第五三二章 森林印第安人军团第六四八章 加美的崛起历程第四十三章 远洋船队第一〇三章 挑衅第三十四章 十万民兵第二七一章 镇海炮台第七四一章 卡扎尔王朝第五一六章 各方反应第三十四章 十万民兵第二八七章 朝鲜王国局势(四千字大章三更)第一四一章 冲突第二四三章 憋屈的罗大纲(大章送给春暖九州)第二三六章 国际雇佣兵第十五章 保护费收到手软第三六一章 黄羊谷之战上第九十九章 栽花计划第二十五章 商业帝国第五二九章 教因纽特人喝茶第三三〇章 机要三处第三〇八章 禽兽不如第七八一章 炙手可热的沙俄第四八一章 追击第三三三章 演讲第三五二章 大盛魁第四七一章 圣军的新设军团第三五八章 乌兰乌德会战上第四八二章 双败第二七六章 夺门(三更求票!)第八十二章 第一次全体会议第四三九 斩首行动第八十七章 普鲁士的困境第六五七章 新潼关第三九一章 江宁书院城第四七四章 德意志海军第七三四章 伦敦的金融家们第一九一章 丛林大反击第三〇〇章 北上第四七八章 威奇塔会战第二五三章 梳理内政第七五九章 出兵澳洲(三更求票)第三二八章 闯关东第五一八章 巨型铜矿第一九一章 丛林大反击第一八七章 兴奋的舍恩拜第八一三章 奥斯曼帝国的危机第六五六章 抢滩登陆第六三八章 摩擦出来的边境线第一一四章 亲人终相见第二九七章 真正的敌人第二二一章 黑龙出击(封推求票)第六八四章 下战书(大章,求月票!)第四二八章 火烧“空城计”(求票)第七四六章 马纳萨斯战役第五一五章 翻脸的英国人第四三一章 王家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