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制度完善

此时的杨浩,根本没有闲心理会有仍这个东边的盟友。

灭夏,灭有穷,平定新征服领土上的各种抵抗力量早已经让他焦头烂额。

突然增加的领土,已经初步的暴露了这个时代的局限性。

现在齐国的地盘太大了,根本无法完全的将这些领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人手的不足,让大片的领土处于无政府的状态,杨浩虽然觉得不甘心,但这就是现实,落后的交通环境,让他有想法也施展不了。

至于分封制他也曾考虑过,不过很快就被他否决了。

在他的观念中,华夏本土是必须统一的,至于周边的蛮荒之地,如果今后实在统治不了,他或许会考虑将那些地方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

分裂本土,这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为了尽可能统治这些区域,杨浩决定将大齐数万大军拆开,用这种分散的办法尽量让这些领土处在自己的实际控制之下。

至于其他的无政府之地,只能留在今后考虑。

面对大齐的入侵,各族的抵抗力量还是很顽强的,但无奈双发的差距实在太过于巨大。

要不是齐国将兵力分散,解决掉这些麻烦只是反手之间。

但齐国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过少的兵力,只能让这些军队成为地方上维持治安的部队。

那些被抵抗分子,正面打不过齐军,只能钻进深山老林中,找准机会就跳出来劫掠一番。

虽然劫掠失败的次数远大于成功的次数,但这也然齐军苦不堪言。

杨浩得知之后,也是深感无奈。

这些叛乱分子,简直就是自己一手制造出来的山贼。

这些人没多少实力,但这也是他们的优势,人少就意味着转移灵活,消耗更少的粮食。

而如今的齐军没出征一次,就耗费颇多,要是将这些山贼剿灭干净,还不知要耗费多少的钱粮。

无奈之下,经过同官员们商议,大齐政府颁布了举报与连坐制度。

对于举报叛乱份子藏身之处的人,朝廷会给予奖励,但如果有谁胆敢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乃是诛杀三族的大罪。

地方军队最基本任务就是保证当地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若能剿灭当地叛匪则是大功一件。

在这种赏罚制度之下,嚣张了半年之久的山贼势力,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齐国朝廷的物资封锁之下,很多活不下去叛乱份子,被逼无奈只能出来向齐国官府投降,只不过等待他们的则是漫长的劳改生涯。

剩余的一些叛乱份子,除了被迫迁移之人,其余的经过半年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生存只路,选择与齐国对抗到底。

解决了大部分叛乱份子,让齐国新领土的治安环境大为改善。

各地已经逐步开始恢复生产,至于那些如同苍蝇一般的山贼,只不过是癣疥之疾,只要这些家伙不嚣张的跳出来给当地官员惹麻烦,齐人也懒得理会他们。

在这半年之中,经过工部的初步勘探,绘制了大齐的目前的疆域地图。

虽然这地图简陋无比,但杨浩根据黄河与太行山的走向,在脑海中与后世的地图进行对照,对地图进行了完善。

直到洪武七年夏,齐国的实际控制区域,北抵达燕山南侧,南达安徽北部,西到后世陕西一带,向占据山东半省之地。

如此庞大的面积,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为了管理如此庞大的地盘,杨浩对大齐疆域进行了划分,他没有照搬后世的省市县这种行政单位划分,而是采用了州府制度。

传说大禹铸九鼎镇九州,但这种方式太过于粗放,杨浩直接废除了九州划分,将齐国疆域划为一京五州。

长安城大片区域为京师,北方原有穷北部为幽州,有穷南部与斟灌为云州,西部划分为青州,秦州,荆州。

相应的,这齐国对官职也进行了完善,每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刺史,主掌地方民事,其下便是府尹,再下便是县令。

至于镇长与村长这种小官,则为吏,和后世封建王朝不同,小吏也是如品级的官员,只不过相对于县令之上的官员而言,这种等级的官员,在很大程度之上很难有太大作为。

吏员的产生,大部分是大齐学府中资质最差的那些人担任,为了弥补官员的不足,杨浩也制定了另一种制度,举孝廉。

拿来主义,杨浩早已经用的无比纯熟,举孝廉这东西虽然看起来和才干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对于低级官员而言,品行端正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齐国如今还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国家,一般而言,像村镇一级的行政单位,很少有太过于复杂的情况发生,只要这些人保证不出现太大的乱子,按时收上税收,不残害百姓,就是一个合格的官员了。

人才的稀少,杨浩也不指望这些人能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行政上如此,军政之上杨浩自然也会进行改革。

为了方便应对突发情况,杨浩将五州划分为三个军区,京师地区有御林军,西部三州为镇西军,北部二州镇北军,三军统领被称为大都督,官职一品,只不过这个大都督的领兵之权只有战时北赋予,平时的防御由地方军队军官掌控,但想要征讨山贼,或者其他原因的出兵行为,必须上报兵部,等兵部审批之后才能有所行动,否则便视为犯上作乱。

为了防止武人祸国,维持自己的统治,杨浩可以说是处心积虑。

虽然没有降低武人的地位,但是对其进行了极大的权利限制。

在中央的权利中心,杨浩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权利划分。

文官从上至下,北分为九品,并借鉴后世的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最高长官为丞相,也就是说三省所对应则是左中右三个丞相。

中书省丞相,掌管行政,军政,监察之权。

门下省丞相,掌管机要,负责帝王日常生活,祭祀,出行,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否决之权。

尚书省丞相,掌管六部,可以说是三省中权利最大之人。

为了这三省能够相互节制,杨浩可以说是耗费了无数脑细胞才弄出这样的制度。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个部落不一祥(二更求订阅)第三章 糟糕的处境第三百八十三章 流星第二百二十一章 秋忙第一百九十一章 吾不是王莽第四百三十五章 矿洞第三百零四章 实力悬殊第二百二十八章 攻防(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军压境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该娶个老婆第三百九十一章 国安康,人安乐第一百八十五章 质子第三百零四章 实力悬殊第四百六七十章 坐车第八章 机会来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攻防(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时代的开端第八十一章 管你是谁,抢他娘的第二百一十九章 养老政策第三百六十七章 惨胜第四百一十六章 堪察加第二百零八章 又是粮食问题第四百六十六章 生死之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肃慎的抉择第二百零八章 又是粮食问题第一百三十九章 工具武备(七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想的力量第三百六十六章 押送粮草第二十一章 粮食危机第三百二十四章 祭祀与上元节第四百五十九章 兄弟第二百一十一章 结交第一百七十二章 杀人不眨眼第四百三十六章 开拓西部第二百五十章 大风车,吱悠悠的转第四百六十一章 可怕的齐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奴隶贸易第六十七章 艰难的制盐工业第二百五十五章 流民?流寇?第一百章 战争的理解第四百二十二章 关键证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触第二百五十四章 白灾第四百零五章 农场的收获第三百八十六章 敲打第十一章 齐第二百五十四章 白灾第三百五十一章 局势动荡第三百九十六章 附庸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与神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款第三百三十六章 制度完善第三百九十四章 酒逢知己第四百四十九章 转折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齐的第一次考试第三百六十六章 押送粮草第三百二十一章 农民工第三百四十章 父子第四百三十八章 三月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立后第四百七十章 意外的奏折第四百一十四章 案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为了希望而活第一百七十三章 鸟粪的影响第三百零五章 斟灌臣服第四十六章 仆从军第一百二十章 规划第四百三十五章 矿洞第三百二十五章 逐鹿中原(一)第三十三章 种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案子第三百九十一章 国安康,人安乐第六十章 分而治之第四百六十一章 可怕的齐人第三十六章 天的孩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辣椒第三百三十三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世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打土豪,分田地第四百六十八章 乱起第四百一十八章 第二次火炮试射第六十三章 天上从不掉馅饼第二百零六章 马蹄铜第四百五十章 让你去军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酒逢知己第二十章 变态的杨扒皮第一百零一章 手套第四百六十章 大蛇第四百六七十章 坐车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才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雨欲来(五更求订阅)第一百七十九章 拉弓换酒第二百一十一章 结交第二百五十四章 白灾第一百五十一章 如同送死般的攻城第三章 糟糕的处境第四百五十四章 时代的开端第一百九十六章 思想的力量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计划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