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陈兆鸿一把年纪了,本是享清福的年龄,奈何现在要拖家带口的造反。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陈氏家族是岭南大家族,历代都有人做官,几百年积累,在广州根深蒂固。

这个家族与中原那些传统大家族不同,因为靠海,血液里流淌的是商业的思想。

商业思想与农业最大的不一样是,一个为了生存,懂得审时度势、变通,一个稳定,却保守、顽固。

当十年前中原的大家族们都在反对皇帝新政的时候,陈氏就把所有良田低价卖得一干二净,赢得了地方官府的好感和大力支持。

利用地方官府的好感和大力支持,陈氏将大把的资金投入到造船和航海上。

以广州为起点,在南海钩织出一片繁密的海上交通道。

同时,陈氏商社也是广州与注辇、大食联系频繁的商社之一。

可以说,在靖康的前十年,陈氏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

他们抓住了朝廷的新政,褪去了过往地方豪绅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了响应朝廷号召的商人,变成新贵。

陈氏到底有多少资产,外界无人得知,总之,众所周知的,陈氏是岭南首富家族。

一个家族的成长,就像一个人一样。

最开始,面对新鲜事物,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深怕提前领盒饭。

但随着自身变得强大,外部资源不断向自身倾斜,自己随便一句话可以造成很大影响的时候。

站在舞台中央,面对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人就容易飘。

人一飘起来,就容易膨胀。

这一膨胀啊,就开始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例如利用金钱,收买朝廷官员。

例如渗透入地方厢军,攀亲带故。

再例如买官,用重金竞争大的商机,以价格战碾压同行竞品,形成垄断。

十年前,陈兆鸿的大儿子陈嘉络走在大街上,要小心翼翼,深怕暴露了身份,以免在新政风波下收到牵连。

十年后,陈嘉络再走到广州大街上,无数人都会排队围观。

甚至,广州府前任知府郑泽平,在做许多决策的时候,都要问陈家,否则有一半执行不下去。

按理说,这陈家混到这一步,再怎么膨胀,也该满意了。

但偏偏陈家手里不干净。

贿赂官员这事,上面若有人挡着,倒也不至于让陈家铤而走险。

最主要的是,陈家私养武士、私藏火枪,并且私藏火枪制造图纸的事情泄露了。

如何泄露的?

年初,皇帝正忙着北伐,金国那群人被赵桓打得满地找牙。

刚在中枢站稳脚的虞允文,想着从康王手中把泉州拿过来,最好是划归到南海,便打起了泉州的主意。

于是专查泉州的税收。

想把蔡永令拉下台,换自己的人上。

果然,泉州的税收账目很混乱,这事很快就上升到督察院介入。

刘彦宗最喜欢搞这一套,这一查出东西来,就可以去皇帝那里邀功。

所以啊,他动力十足,很快就掌握了蔡永令做假账的事。

于是他就把那些偷税漏税的商社挨个挨个查了一遍,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了一大跳。

其中偷税漏税中,十五家都是一个叫李三的人名下的。

这个李三被人精心制造出来的假身份,在皇城司卫查了足足两个月,终于查到了蔡永令头上。

这事还没完,李三立刻就把福州的转运使苏元庆的假身份陈阿宝给牵扯了出来。

这可是新政以来的大发现。

于是又顺藤摸瓜,摸到了陈氏那里。

原来苏元庆的这些商社,和陈氏商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居然还涉及到火器交易,私人武装,以及大宋第三代火器的图纸交易!

为了不打草惊蛇,这事一直压着。

然而,陈家也着实了得,很快就知道自己被督察院盯上了。

陈兆鸿立刻就知道自己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暴露了。

去年应天府郑家的案子才刚刚过去,当朝的太宰被贬官,郑家全家被发配边疆,至少一半惨死。

这件事一直是陈兆鸿心头噩梦,他深怕有一天陈家也落此下场。

但没想到这么快。

这倒还不至于让陈兆鸿立刻反叛。

毕竟主动投案,以陈家在朝中送钱的数额,还会人说好话,最坏的结果就是抄家,全家被发配到琼岛。

那又什么关系,现在大宋到处再建设,哪里都有商机。

让陈兆鸿狠下心造反的一件事,是他与阿里本合资办的纺织厂,三百个工人,因为讨薪一事,被阿里本全部打死了。

这事被驻派广州府皇城司总署的总指挥使黄欢知道了,皇城司查案风格甚是强硬,又有新任知府何永福严查。

这事很快就演变成夷人、陈家私人武装和官府之间的冲突。

话说,陈家圈养的那些武士倒还好说,知道官府不是好惹的,不敢太过分,但夷人却不同。

广州府总人口在靖康元年就有十几万,到靖康十年,总人口已经到了百万。

其中夷人总数就有十六万。

昆仑奴、波斯人、大食人居多。

这些夷人长期自己居住,不太愿意与汉人交流,总以为汉人会迫害他们。

而事实上,朝廷为了广开商路,对夷商也颇为照顾,至少在赚钱上给了不少政策。

所以,大宋邸报上有一篇文章非常愤怒地指责某些夷商:蛮夷,非人也!华夏堂堂礼仪之邦,承圣人教化,与人为善。广州夷商恩将仇报,与禽兽何异!

当矛盾涉及到夷人与官府,广州的官府才不管你是哪里来的,先抓了再说。

这下就刺痛了无数夷人的心,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暴乱爆发了!

从多方面来说,都无路可走的陈家,也举起了反叛的旗子。

这场暴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反叛者迅速集结,他们在大街上屠杀平民,

广府的一万厢军战力不敌,全军覆没。

皇城司卫全部殉国。

广州城,岭南第一城,这座赵桓花了十年心血建立起来的南都,承载着他大航海梦想的城市,在一个月之内,变成了人间地狱。

岭南的百姓在呻吟,在滴血!

第四十八章军粮紧急第四百四十三章炮轰凌牙门第五百五十章商政之患第四百四十七章分封南海,拿亲王开刀第五百零二章变局第二百八十二章皇帝亲征第三百五十五章入股李氏布行第四百五十三章朕要吃牛肉!第一百一十五章国富与民富?第二百七十四章太原城内战一触即发!第六百九十六章大局已定第二百三十六章不惜一切代价杀掉皇帝?第六百二十七章沈浪再次东渡第三百八十四章朕要开一家重庆火锅店!(第三更!满地打滚求订阅!)第三百五十二章是他!就是他!第四百四十六章分封南海第四百二十二章朕要北伐草原第五百三十七章朝堂上的争议第一百七十二章大宋新军制第二百三十一章是谁给的你们胆子?第四百八十六章西线决战第四百二十五章夷为平地第一百三十六章降薪第一百五十七章横推就是了!第六百八十一章大国博弈第一百八十章朕倒要看看是哪些人要谋害朕!第三百零九章杨再兴斩野利青哥第五十四章卖女儿的韩礼先第一百九十七章不要得罪女人!第八章朕欲与东京共存亡!第七十七章当然是全部处死!第三百六十九章绝望的宗室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小撮暴徒第五百三十六章拖出去砍了!第一百四十六章如何打南方?第二百八十一章朕意已决!第一百二十三章少年强则国强第五十一章金军要增兵?第四百四十一章这个小国开始作死第四百一十二章追杀欲卜鲁第五百九十一章小女子愿以身相许第五百五十章商政之患第三百七十六章比吃饭更勤快!(第三更,求订阅!!!)第五百二十四章掣肘第九十三章皇帝的决定第一百六十三章清扫南方第五百九十章皇帝的报复第三百一十四章兵临兴庆府,大宋将帅们欲抓狂!第六百五十一章葛逻禄人的袭击第一百一十六章“不务正业”的朝廷?第三百八十三章赵官人的良田和牧场(第二更!求订阅!)第七百零九章大结局第三百八十四章朕要开一家重庆火锅店!(第三更!满地打滚求订阅!)第一百八十五章皇城司有内鬼?第四百零四章驰援北线!第二百九十二章以血肉之躯铸造国之利剑!第二百一十八章以吾之性命,护国之安宁第三百五十七章华兴纺车案(六千字大章)第四百九十七章朕要亲自弄死他!第二百九十九章大宋最强神武第三百三十七章迎接金国使者!第二百九十九章大宋最强神武第六百八十九章东京之惑第一百一十六章“不务正业”的朝廷?第三百四十章宋金辽的新局面(六千字大章)第八十五章争论第二百一十一章东海尽头找红薯!第一百零一章儒生如何处置?第二百五十八章皇城司拿人!第五百二十五章挑拨第三百六十九章绝望的宗室第八十五章争论第二十四章朕愿意砸大把银子在军器监第四百三十五章皇帝的局,安西都护府第一百一十八章皇帝做媒第三百三十四章跋扈的皇帝第五百九十八章吐蕃之策第二百二十三章改田为桑,百姓无活路?第二百零五章被血洗的村落!找上门来的难民!第二百一十二章清洗广南西路第三十二章大义凛然却干着害人之事的嘴脸第三百六十五章宗室之祸?第二十二章赵桓的盘算第四百八十六章西线决战第六百三十五章武大郎?第三百零五章第一百四十六章如何打南方?第六百一十一章再给十年第四百零二章肃州兵变第四百九十一章破城战第四百一十一章围杀蒙兀人第六百二十七章沈浪再次东渡第六十章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第一百三十二章重立中枢第一百七十二章大宋新军制第一百三十三章二京案第九十七章太学生逼宫第二百三十四章人头不够啊!第四百一十五章威慑日本和高丽,都给朕乖乖跪着!第五百八十七章来卖萌搞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