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见到李治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啊

李恪和阿史那云出了王府,随王德向皇宫而来。四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李恪来到玄武门的实话,蓦然间发现眼前的一切对自己而言尽然是闲的这么陌生。他将目光移向了阿史那云,见她的脸色平静,没有丝毫的兴奋和不悦之态。可能跟我的想法一样吧!李恪心里这般想着。只有跟随在他身边的两个小家伙李仁和李毅则是对皇宫大内充满了好奇心。

王德领着李恪一家四口来到了甘泉宫的御书房,他进去给李世民汇报。李恪则是在门外对李仁和李毅两人又说了一半宫中的礼仪,并告诫两人不要忘记,两个孩子岁数虽然小,但聪慧,精明,李恪说的话他们都记载了心里。

而这时,王德出来对李恪说道,“皇上让殿下到书房回话!”

李恪跟阿史那云还有李仁、李毅四人走进了御书房。

四年的时间,李世民便的苍老了很多,脸上的皱纹多了,鬓角的白发也多了,而没有变化的是这间书房,依然的四年前的样子,陈设一点都没有变动过。

“儿臣参见父皇!”

“儿媳参见父皇!”

“李仁、李毅参见皇爷爷!”

李恪一家四口给李世民施礼道。

“不用多礼!”李世民轻轻的说道,随即,又对李仁和李毅笑道,“你们两个小家伙上前来,让朕好好看看!”

李仁和李毅走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端详了很久,这才欣慰的说道,“长的跟你父王很想啊!小小年纪便英气逼人,果然是我李家的好儿郎!”

“多谢皇爷爷夸奖!”李仁开口说道。

“咦?”李世民突然一惊,他没想到李仁会这么懂规矩,刚才对自己的这句谦辞,任谁的口中说出他都觉得不为过,但从四岁的孩子口中说出,他很的惊讶,看了一眼一旁的李恪,他的眼中露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情。

“李仁,你怎么懂得宫中礼数啊?”李世民向李仁问道。

“是父王叫我的!”李仁恭敬的说道。

“父王还教我们一定要听皇爷爷的话,不能让皇爷爷生气!”李毅也开口说道。

“真是知书达理的两个小家伙!”李世民被两个孩子的话逗笑了,他继续问道,“你们读书吗?都读些什么?”

“父王在叫我们读《论语》。”李仁说道,随即,他和李毅两人又给李世民背诵了一段论语里面的句子,还给李世民做出了一番解释,逗得李世民高兴不已。

跟两个孙子聊了半刻,李世民这才对李恪说道,“你做的很好啊!”

李恪知道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说的是他对自己两个孩子的教育,便没有谦虚,恭敬的回道,“多谢父皇!古语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儿臣身为他们的父王,又担任他们的老师,教授他们知识,这便是儿臣的责任,儿臣不敢怠慢!”

但是,李恪的这句话说出,李世民却是陷入了沉思。

因为,李恪的这句话说到了他心中的颇为不悦的一个问题上,那就是对李治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长孙皇后病逝已经一年了,而现在的李治已经七岁了,这一年时间里,李治便一只由杨妃照顾,但李世民也时常将李治接到自己的寝宫,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不少大臣都反对他这么做,认为他这是过多的宠爱孩子,但他不为所动,依旧将李治留在自己身边。只是通过跟刚才李仁和李毅的比较,李世民突然之间发现,李治现在即便是七岁了,但他也没有像眼前的李仁和李毅两人显得聪慧,反而表现很木讷。

所以,听到李恪刚才的这句话,他倒是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不清楚到底是将李治留在自己身边对他的好事呢?还是坏事!

“你倒是挺能说啊!”李世民将思绪收回,向李恪笑骂道,听他的语气,随是笑骂,但似乎有褒奖的意思。

“你们就先下吧,你也去见见你母妃,待会再去两仪殿,朕还向你问几个问题!”李世民也没有过多的纠缠这个问题,对李恪说道。

他是不想跟李恪在这种情况说畅谈公事!

“儿臣告退!”李恪躬身行礼,和阿史那云带着李仁和李毅两人出了御书房。

看到消失的李恪一家四口的身影,李世民默默不语。他又想思绪回到了自己刚才思考的李治的问题上,便将自己陷入了对长孙皇后的沉思之中。

长孙皇后在离世之前最后一次跟李世民说话时,她就说自己最放心不小的就小儿子李治,还望皇上能够有待于他,不要让他失去了娘亲便受了委屈。当时李世民便一口承诺,他答应长孙皇后会亲自将李治带在身边教育他,抚养他,将他培养成国家大才。而长孙皇后在听到李世民的保证之后黯然离世,这给李世民的心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他之所以将李治带在自己身边抚养和教育,也是为了完成对长孙皇后当初的承诺。可是,在经历了刚才跟李仁和李毅的对话之后,他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动摇了,他觉得李治在自己身边对他未必就是一件好事!突然之间,他心里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那就是想李治交给李恪抚养和教育。只是这个想法一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就立即被他否决,他觉得这样对不起自己的亡妻长孙皇后,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和诺言。

是以,茫然之间,李恪一家人离开御书房时,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之中,久久不语。

李恪和阿史那云带着李仁、李毅走了半柱香的时间便来到了千秋殿。

李恪回到了长安,进宫来面圣了,这个消息杨妃早就知道了。所以,她便命令宫女到千秋殿门口等到李恪等一行人,只要发现他们,就让宫女立刻禀报于她。

所以,当李恪一行人出现在千秋殿门口的时候,杨妃早已在高阳和清河公主两人的陪伴下走出了千秋殿。

“恪儿——”

“三哥——”

“母妃——”

“皇祖母——”

杨妃将李恪和阿史那云扶起,将自己的两个孙拦在怀里激动不已。

而高阳和清河公主两则是扑到李恪的怀中痛哭不已。

“皇祖母,你怎么哭了?”

“皇祖母,你别哭,李仁和弟弟会听你话的!”李仁幼稚的声音传到了杨妃的耳中。

杨妃是喜极而泣,见到两个孙子这么乖巧听话,还懂得安慰人,便擦拭了一下自己的眼泪,慈爱的对李仁和李毅说道,“傻孩子,皇祖母怎么会哭呢?这是高兴,皇祖母是高兴啊!”

而李恪也在这个时候安慰高阳公主和清河公主两人,两人跟李恪四年没见了,突然想见,自然是委屈,思念等全部感情迸发出来,哭的伤心不已,但经过李恪的安慰,两女也破涕为笑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恪发现一个身体单薄,面容消瘦,眉宇间透露出郁郁寡欢的少年走到自己面前失礼道,“稚奴,见过三哥!”

“噢——是九弟啊?”李恪也是吃惊,不曾想到李治会出现在千秋殿,便客气的说道,“九弟不用多礼!”

虽然,他已经四年没见过李治了,但眼前的这个少年一说自己的叫稚奴,李恪便知道眼前这个少年便是李治。

其实,他在太原四年,长孙皇后病逝也没来长安奔丧。所以,他不清楚的时,李治在长孙皇后去世的这一年时间多半则有杨妃照顾。

第11章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第332章 强者的对决(二)第129章 华丽的送别第135章 弯弓射大雕第153章 暗中部署第47章 演练比赛(三)第40章 争相建队第398章 皇上对将军说过的话第705章 自白第260章 不能说的供词第481章 李言的处理结果第50章 李世民的夸奖第62章 华丽的厮杀第13章 觐见李世民第325章 围三缺一第288章 铁血苏烈第382章 血染的葬礼第327章 当军神遇上枭雄(四)第428章 和柴绍的对话第438章 消减突厥骑兵第645章 攻克亚泽第497章 威武啊第454章 火器构想第392章 就这样被生擒了!第111章 朝廷的对策第95章 灯谜缘分第409章 北国之王第243章 爱的奉献第381章 不已胜利而喜悦第460章 跟崔氏结仇第437章 陆军学院的设想第92章 扶持卫王第529章 册立皇后第304章 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第316章 朝堂上的战争第173章 我叫七杀第95章 灯谜缘分第58章 大唐豪门第620章 玩笑开大发了第256章 有个靠山第362章 张公谨的对策第595章 继续,战斗第558章 渭水桥畔,谁心依旧第438章 消减突厥骑兵第582章 改革军制第一步第607章 战吧!第649章 修几条大路第306章 溃败的结果第439章 一语惊醒东王梦第325章 围三缺一第242章 冯琯出场第302章 大战(一)第75章 血战到底(一)第652章 禄东赞死了第168章 四条消息第192章 训话第135章 弯弓射大雕第91章 定方论新军第650章 出现的骑兵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袭第405章 坊间传闻第92章 扶持卫王第112章 长孙无忌的秘密第674章 信心不是很足第660章 陈其的心思第487章 挑战者,必死第86章 待到相会是几时第238章 进宫觐见第645章 攻克亚泽第188章 魔鬼骑兵第335章 强者的对决(四)第45章 演练比赛(二)第192章 训话第242章 冯琯出场第324章 当军神遇上枭雄(二)第489章 残忍的训练第602章 黄雀在后第414章 董伯任的出现第152章 升迁部署第398章 皇上对将军说过的话第52张 章 陈其的安排第568章 哲羽的两难境地第191章 黑鹰vs魔鬼第557章 三路大军第371章 真正的决战(六)第641章 不是宿敌第361章 战争就是艺术第271章 最近的判决第530章 李恪的准备第469章 宇文过的身世第114章 一人灭一国第414章 董伯任的出现第663章 发现了东吐信使第360章 突厥的现状第38章 组建蹴鞠寺(下)第224章 惩罚后的一种补偿第72章 蜡丸密信第104章 你都是为了我好第204章 两营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