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宝藏啊!有没有

李恪出了御书房便缓步而行来到了杨妃的千秋殿。在走向千秋殿的路上李恪一直思索自己刚才的回答,骑兵十万,半年的时间可以打击两国的嚣张气焰,三年的时间可以灭掉吐谷浑,让吐蕃对大唐称臣,永不进犯!自己真的能够做得到吗?李恪自己都不敢打保证。毕竟,扰兰向西已经属于高原地带,对于平原上生活惯了的人来说,那里的高原反应就足以对大军产生致命的威胁,还何谈作战呢?但是他又反问自己,要不是这么回答,该怎么回答呢?李世民现在的决定关系到大唐跟吐蕃和吐谷浑的邦交,关系到未来五年甚至更久的大唐战略问题,自己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大唐跟吐蕃和吐谷浑媾和吗?

李恪心里一直都对吐蕃和吐谷浑两个游牧民族没什么好感,虽然不像对扶桑那么厌恶,但也很讨厌这两个邦国,很想在大唐对高丽作战之前灭掉这两个邦国,给大唐一个稳定的西北。依照李恪的猜测,要是在大唐跟高丽作战之前不灭掉这个两个邦国,等到大唐跟高丽开战,这两个邦国肯定又会趁机攻占大唐的土地。

对于吐谷浑,它的历史比较短,李恪记得不是很清楚,只记得他在唐朝的时候兴盛过一段时间,又被吐蕃个灭了国。对于吐蕃,李恪比较了解,它是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所以,李恪很清楚,吐蕃现在的国王便是松赞干布,而这一代吐蕃国也是历史上最强盛的徒步王朝。而且,吐蕃的国土面积也很大,吐蕃在其赞普(首领)松赞干布时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都逻些(一作逻娑,今西藏拉萨市),兼并了苏毗(今青藏高原)、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项、白兰,击败吐谷浑,取得其旧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不仅统一了青藏、康藏高原,而且占有今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西北部等地。所以,李恪也在想,想要咩掉吐谷浑不难,但要灭掉吐蕃几乎是不可能的!吐蕃的国都在拉萨,那不是一般人能够去得了的地方。

李恪带着这样是思绪来到了杨妃的千秋殿,就见杨妃正在跟李治说话,两人之间说说笑笑关系很融洽,李恪看着也觉得欣慰。在李恪的记忆中,李治做皇帝除了软弱了一点,其他各方面还是不错,他虽不是开拓之君,但也是一个守国的仁主。所以,李恪对李治没有一点的反感,反而就像在对待李愔这样一母所生的亲弟弟一般对待。

“三哥!”李治见到李恪,便起身向李恪走了过来。

“九弟来的真早啊!”李恪淡淡一笑,对走上前的杨妃施礼道,“儿臣参加母后!”

“恪儿,不用多礼!”杨妃笑道,看到自己的儿子李恪,她的脸上的笑意更浓,中年美妇的气质油然而生。李恪看到杨妃的笑容和眼中露出了淡淡的幸福之感,李恪很是感到欣慰和满足。

李恪来到千秋殿跟杨妃和李治聊了片刻,李治便告辞离开,大殿里就剩下了杨妃和李恪两人。杨妃仔细的端详了李恪良久,眼角流出了两行清泪。

“母后,你怎么哭了?”李恪怔怔的看着杨妃,不解的问道。

“恪儿,你听说过扬州宝藏这个传言吗?”杨妃擦拭了眼角的泪水,很认真的向李恪问道。

“儿臣知道,前几年儿臣还派人调查过呢!说是外祖父留下的珠宝古董,是多年的积攒!”李恪没有欺骗杨妃,很诚实的说出了他对宝藏也有过窥视。只是民间传言宝藏是隋炀帝搜刮民脂民膏所得,李恪倒是没有这么说,而是用了积攒这个温和的词汇。

“恩,当年母妃说过在你有势力的时候将宝藏的秘密告诉你,今天母妃就告诉你宝藏的秘密吧!”杨妃说的很平静,李恪听的也很平静,以他现在北府的实力,真不缺钱,故而对这批宝藏不怎么上心。

“母后,儿臣不想知道宝藏的秘密!”李恪淡淡的说道。

“为什么呢?”杨妃没有表现出吃惊的样子,而是很平静的问道。对于自己这个优秀的儿子,他即便是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杨妃都不觉得奇怪。

“儿臣不缺钱!”李恪回答道。

其实,他不想知道宝藏的秘密,则是向让这个秘密保存的更久一点而已。他很清楚,历史上杨妃得到了善终,没有像其他的贵妃那样殉葬或者被逼出嫁,可能就跟他知道宝藏的秘密有关系。如今虽然自己权势滔天,杨妃已经是国后,但李恪自己也不敢大意。

“傻孩子,母妃想告诉你的就是,宝藏里面没有珍宝!”杨妃缓缓的说出了一个让李恪震惊的话题。宝藏里没有珍宝,那怎么说成的宝藏呢?还让长孙无忌,还让李世民等诸多人等去寻找,欺骗了长孙无忌等都没有问题,欺骗了李世民这不就等于的欺君吗?李恪惊讶的半天都没有说话,只是不敢相信的看着杨妃。

“其实,这件事情你父皇也很清楚,这就是他派“唐”去寻找宝藏的原因!”杨妃平静的说道,“他派出暗卫去寻找宝藏,名义上是在寻找宝藏的线索,实际上是在狙杀寻找宝藏线索的其他人,他是在替我守这个秘密呢!”

“母后,怎么会这样呢?”李恪惊讶的问道。

“恪儿,你想听听母妃给你讲个故事吗?”杨妃平静的说道。

“儿臣原因!母后,儿臣愿意听!”李恪说道,他很清楚,杨妃跟他说的故事肯定更杨妃宝藏的真实性有关系。

第75章 血战到底(一)第180章 斩首示众第229章 又见盛田理惠子第676章 本王该怎么办第704章 发兵长安城(六)第275章 三大世家第455章 再建黑旗营第316章 朝堂上的战争第354章 战争是疯狂的第492章 突然出现的骑兵第257章 交易第543章 国耻第371章 真正的决战(六)第442章 又是赌注第576章 冤家路窄第408章 新的封赏第368章 真正的决战(三)第287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51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章 历史的反思第286章 又见云妹妹第674章 信心不是很足第120章 情第591章 黑夜里,像一阵风一样的骑兵第59章 群英汇聚第506章 其心可诛啊第681章 薛礼和蒙昭的一战成名(下)第105章 御赐真迹第263章 圣心难测否?第181章 组建鬼面骑第209章 爱我就跟我走第226章 钱留下,人走吧第317章 君王的心思谁也不透第167章 铁案第413章 你敢杀“唐”的头领第546章 败北的理由的阴谋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128章 战第431章 商业帝国第84章 汉王赐马第476章 原来是你小子第426章 洞房花烛夜第455章 再建黑旗营第327章 当军神遇上枭雄(四)第193章 回家!第605章 又是死战第395章 这样的告白真拽第698章 魔鬼的承诺第599章 吐谷浑的进退两难第58章 大唐豪门第664章 千万别低估你的对手第302章 大战(一)第179章 杖十人不如杀一人第412章 岑文本的策略第19章 册立太子(三)第190章 鬼面骑的颓败第198章 以少胜多第399章 对汉王的反击第46章 轰动的结果第70章 贪赃舞弊第396章 扩军计划第274章 内幕第117章 朝议使者第418章 皇帝和老臣们第423章 婚礼进行时(二)第552章 北王的陈情第664章 千万别低估你的对手第179章 杖十人不如杀一人第285章 汉王的志向第669章 亲自动手吧第409章 北国之王第649章 修几条大路第117章 朝议使者第414章 董伯任的出现第244章 有人在做伪证第163章 惊天!惊天的秘闻啊!第489章 残忍的训练第390章 身披白袍的就是颉利第575章 这是个大章节啊!第124章 被动第543章 国耻第204章 两营对垒第226章 钱留下,人走吧第248章 收网第394章 汉王和二汗的预谋第700章 发兵长安(二)第269章 李佑和阴妃坦白第495章 膝盖中箭第213章 王子和公主第361章 战争就是艺术第222章 扑朔迷离第334章 枭雄的手段第537章 大唐出兵第551章 大相是什么东西第500章 死的太快了吧!第20章 汉王府第249章 晚上要钓鱼第447章 孙思邈的踪迹第505章 东王府的两大势力第652章 禄东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