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改革军制第一步

长安城,御书房中看书的李世民显得很不淡定,看着北方的天际,心思已经在朔方的战役上面。眼看快要入冬,可前方战事一直在胶着状态,李世民知道这样的结果对大唐有利,对吐蕃和吐谷浑有弊,可怎么也不放心,因为李恪的凉州城现在能用来守城的步卒实在是太少了!而吐蕃和吐谷浑有大军三十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所幸的是,前方没有传来什么噩耗,凉州城还是坚如磐石一般的在唐军的手中,李世民倒是也不怎么焦急。

但是,这次吐蕃和吐谷浑三十万大军犯境,给了李世民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故不能姑息养奸,跟外族和谈,那是权宜之计,只要有能力,就必须要用实力去解决土地争端问题。就像这次,要不是大军没有撤回,依照和谈的心思,估计吐蕃和吐谷浑的大军已经攻下了凉州城。对于游民民族的本性李世民很清楚,他更加清楚要真的攻下的凉州城,大唐会面对什么样的浩劫。所以,淡淡的沉思之中,他突然下令王德将中枢大臣召集到两仪殿议事。

已经是傍晚时分,中枢大臣们都准备回家,听到王德的传唤,大家都惊讶于皇帝为什么会在这种情况下召集议事?难道有什么大事发生?或者朔方战事……大家也不急细想,匆匆来到了两仪殿。

走进两仪殿时,李世民正在背身观看身后的一副白布绘制成的大大的疆域图,目光正落在朔方。

“参见皇上——”众人给李世民行礼。

“不用多礼,这快要入冬了,朔方战事还在胶着之中,你们有什么看法吗?”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大家听这个问题,便陷入了沉思。

因为,大家心里清楚,入冬时吐蕃和吐谷浑会撤兵,而自己这里的建议将会在明年大唐和吐蕃、吐谷浑之间的关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不能随便敷衍。

“皇上,微臣以为还是要以大军征讨为主,切不能再有议和之想法,这次吐蕃和吐谷浑三十万大军犯我边境,明显给了我们就是一个信号,那就是吐蕃早有跟大唐一战的准备,才会敢出这么庞大的大军,才会敢进攻凉州城。”侯君集作为兵部尚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恩——”李世民轻轻点头。

“皇上,我们应该大军征讨为辅,议和为主,在战场上既要打疼吐蕃,还不能跟吐蕃打持久战,吐蕃是游牧民族,速来善于征战,跟他们打持久战有伤大唐国力啊!”长孙无忌却是开口劝诫道,依旧支持他以往的观点,不过却是做出了调整,以战为辅,以议和主。

“恩——”李世民依旧点头不语。

他的想让大家都说出自己的观点!

“皇上,微臣以为司空说的很对,跟吐蕃这样的游牧民族打持久战,对大唐很是不利,我们在士兵的战斗力和粮草辎重方面都比不上吐蕃,有伤大唐国力,还请皇上三思!”王珪也出言建议。

王珪的话说完,还没有等李世民点头,就见魏征说道,“皇上,可以攻打吐蕃,将他们打败,让他们主动和谈,这样我们就占有了先机,不会落了下乘,但微臣也不建议跟吐蕃打持久战!”

突然之间,中枢大臣之中出现了三个反战派,而他们又都是实权大臣,气氛一下有点凝重。

“萧爱卿,你的意见呢?”李世民向沉默不语的萧禹问道。

“皇上,微臣支持侯尚书的建议,必须要彻底歼灭这个游牧民族,我们可以采取像征服突厥一样的方式。”萧禹淡淡的说道,“突厥,他们是一个强大的民族,自古就宿巨在幽北和漠北草原,是中原大国数朝的死敌,可终究还是被我大唐打败,将他们收服。所以,对待吐蕃,和谈未免落了下乘,上策奈是将他们打败,让他们归顺大唐,在朔方的西北高原建立州县制度!”

萧禹起初声音很低落,渐渐的声音高了很多,最后竟然是侃侃而谈。

“皇上,微臣也赞同萧中书令的意见!”岑文本也出言说道。

李世民看了一眼房玄龄,见他依旧沉默不语,就开口问道,“玄龄,那你是怎么看呢?”

“皇上,微臣以为是战是和,也看听听北王殿下的意见。”房玄龄说道,“大唐没有跟吐蕃接触太多,不了解这个游牧民族,很难判断他们民族的秉性,而北王殿下于吐蕃交战数场,又跟禄东赞较量多场,对吐蕃的了解远比我们要深刻的多,他对吐蕃的建议也需要值得我们参考!”

房玄龄这一番话说的李世民满意的点头。

“玄龄说的很对啊,这件事情不能大意,需谨慎对待,让兵书发公文给李恪,让他写一份关于对吐蕃的国力,民族秉性和士兵战斗力,体制等多方面的奏章。”李世民向侯君集说道。

“微臣领命!”作为兵书尚书,这是兵部是职责,侯君集领命道。

“还有,经过这次跟吐蕃的大战,朕觉得长安府兵需要做一番调整,将新建的新军称为禁军,设立长安南衙府,统领所以新军,南衙府设立大都督一人,副都督两人,长史和行军司马数人,将长安城的十二卫大军归到北衙,由北衙同意调遣,北衙府同样设立大都督一人,副都督两人,长史和行军司马数人,你们觉得怎么样?”李世民淡淡的说出了自己的兵制改革。

要是不明白的人一听,还以为这是平常的调整,但能够进两仪殿议事的人又岂能是庸人?自然从李世民的调整中闻出了味道,那就是皇上要改革兵制了!府兵将会逐渐被新军取代,而北衙也将会成为一个鸡肋而冷清的衙门,只能成为老将的养老之地,今后大唐的军事力量会转移到新组建的南衙新军衙门。

李世民的这个提议一出口,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因为,皇上的这个问题涉及庞大,里面牵扯很多,自己今天也的第一次听说,不能不仔细考虑一番。

所以,众人又陷入了沉思。

只有长孙无忌似乎早已察觉了李世民的举动,他倒是表现的很淡定。

半响,侯君集依然第一个开口说道,“设立南北衙,统帅新军和十二卫府兵,将两军分开管理,有助于今后的作战,确实有利于大唐,微臣深为赞同!”侯君集作为征战沙场的老将,听到李世民的话,自然分析出其中利弊,便开口说道。

其实,他还有一个心思,那就是南北衙的设立,大都督人选会无比重要,而现在能够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又不多,以他现在资历完全可以胜任。所以,他才会第一个支持,要在李世民眼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然而,便是大家说法不一,但几本都不反对,都表示支持!

这不是说大家都同意,而是李世民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国家政务之事,他可以等大家商量,但涉及到军队问题,几本都是他拍板说话,大家只是充当了参谋而已。而这个习惯也是来源于李世民本身经历,他的通过政变,通过兵马获得了皇位,他对兵马的重视程度自然高于国家政务。

所以,这场两仪殿的小朝会,大家商议了良久,这才确定了南衙的一些细节。倒是将刚开始关于大唐对吐蕃和吐谷浑的态度搁置到了一边。

讨论一直到晚间才结束,李世民盛情的邀请大家一同用膳,众人自然不好拒绝,便跟李世民一同吃饭。这些人当中除了一个岑文本和王珪,其他人都是跟随李世民十多年的老人,上殿和处理国政的时候属于君臣,平常的时候有点朋友之意。所以,这一顿饭吃的也比较融洽,气氛很不错。

深深的夜晚,当中枢大臣们出了皇宫,王珪和岑文本便联袂来到了东王府,连夜跟李泰商议如何应对李世民的这才兵权的大调整。而长孙无忌也将长孙顺德和刘政会等召集到自己的府邸商议对策。当然。兵书尚书侯君集也没闲着,回到府中就跟自己的几个幕僚开始谋划。

对于各方势力而言,这才的长安兵马的调整给了他们一个深入京畿防卫大军中的机会,他们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顿时之间,长安城又出现莫名的紧张的气氛!

第464章 听到谈话了第392章 就这样被生擒了!第269章 李佑和阴妃坦白第409章 北国之王第120章 情第342章 鬼面骑的意志(下)第517章 李治的陈词第219章 任城王第649章 修几条大路第469章 宇文过的身世第544章 李恪心里的疑惑问题第559章 到了凉州,形势不妙第355章 冷血的将领第541章 粮草没了第129章 华丽的送别第467章 叔舅,咱别这样第631章 破除秘术第194章 阴谋还是阳谋?第163章 惊天!惊天的秘闻啊!第388章 追杀颉利第470章 校场试武第103章 坐而论军第385章 又是一场大胜第547章 回长安的目的很简单第257章 交易第432章 大封功臣第433章 甘泉宫所看到的第247章 活阎王杜狱第478章 杀戮都在阴暗面第296章 突厥人之间的骑兵战第23章 李泰的心思第223 谈话间得十万大军第114章 一人灭一国第460章 跟崔氏结仇第77章 血战到底(三)第196章 唐刀文化第624章 西北大捷第464章 听到谈话了第37章 组建蹴鞠寺(上)第108章 突利的心思第180章 斩首示众第15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475章 死间还是活间第307章 汉王的心思——杀俘第428章 和柴绍的对话第157章 颉利亲卫第692章 北上第200章 英雄豖第460章 跟崔氏结仇第371章 真正的决战(六)第133章 背水争雄不胜则亡第508章 总会有人去死第430章 李恪发狠了第520章 博弈的力量第24章 名将归心第104章 你都是为了我好第549章 宝藏啊!有没有第276章 细嗅蔷薇第636章 老子就想屠城第223 谈话间得十万大军第681章 薛礼和蒙昭的一战成名(下)第474章 战斗吧!骚年第573章 捷报和噩耗第403章 舍得之论第137章 杀回大漠第660章 陈其的心思第322章 狼骑营的任务第583章 战前第448章 药王,你就出山吧!第9章 五虎一太岁第191章 黑鹰vs魔鬼第371章 真正的决战(六)第354章 战争是疯狂的第304章 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第132章 刀锋入骨不得不战第309章 突利看的很透第453章 院长就你了第337章 军人的悲哀第190章 鬼面骑的颓败第477章 放榜了!就是没有你的名字第227章 对扶桑的政策——杀第242章 冯琯出场第680章 薛礼和蒙昭的一战成名(上)第73章 孙宁的目的第29章 各怀心事第565章 北王也喜欢玩单挑第322章 狼骑营的任务第77章 血战到底(三)第528章 以静制动第303章 大战(二)第704章 发兵长安城(六)第15章 练剑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书之怒第533章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第344章 李敬玄的选择第283章 北伐部署第412章 岑文本的策略第24章 名将归心第398章 皇上对将军说过的话第198章 以少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