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辽东战况

太宗皇帝李世民率领二十万大军从幽州出发,御驾亲征。

九月十五,太宗大军到了大唐跟高丽的边境营州,营州都督刘仁轨出城十里相迎。看到刘仁轨身后的数千精骑,太宗颇为满意刘仁轨的治军。当太宗观看了水师的操练时,太宗真正的了解了李恪让刘仁轨坐镇营州组建水师的用意。

确实,作为陆战帝王的太宗皇帝,即便是一个门军的门外汉,但看到刘仁轨组建的水师的操练时,也清楚的意识到这支水师的强大。

同时,他对自己北征高丽有了更大的信心。

又过了几天,唐军的粮草辎重和攻城器械运到了营州,太宗开始点将部署作战任务。他让刘仁轨率领两万水师渡海袭占卑沙城(即卑奢城,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又让薛万彻为先锋大将,率军五万攻打辽东重镇辽东城(今辽宁辽阳),自己则是亲帅剩下的十五万大军缓缓而行,想用稳步作战,步步蚕食的方式彻底将灭掉高丽。

远在青唐城的李恪在收到辽东作战场上李世民的作战部署时,对李世民的战术安排很是满意。他觉得对高丽就必须采用这样的方式,稳稳推进,步步蚕食,这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殿下,目下辽东大战不会出什么问题,皇上身边有任城王,有幽州大都督程知节,还有南衙大都督薛万彻,他们可都是跟随皇上东征西战的老将,小小高丽能猖狂得了多久。”苏定方说道,“但是,眼下的问题——殿下还是应该将目光放在长安城,长安城可还有王妃和王子们呢。”

“其实,殿下这次回西北,应该将王妃和王子他们都带到青唐城!”狄知逊也开口说道。

“让本王来西北是媚娘的意思,本王也想将她们带到西北,可在临走的时候媚娘主动要求留在长安,她说这样做才能让父皇消除戒心,要是大家都离开,父皇的疑心会更重。”李恪淡淡的说道,“哎——现在就等辽东战役结束吧,再看父皇的决议。”

“难道殿下就想坐以待毙吗?”苏定方开口问道。

“那你让本王怎么办?”李恪不解的问道。

“要是西域出现混乱,殿下不就又可以统兵了吗?到时候攻下西域诸国,以防不测也行啊!”苏定方建议道,也只有跟随李恪数十年之久的他才敢说出这样的话,要换做别人,肯定不敢这么说。

“西域诸国,现在不足以为略,本王担心的还是西方的另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才是大唐真正的敌人。”李恪思量了片刻说道,“所以,要想跟西域诸国作战,就要做好跟这个国家作战的准备,可现在父皇在北征高丽,我们再西征西域诸国的话,两线作战国库吃紧啊。”李恪叹息一声,又说道,“不到万不得已,我们存在华州和青唐城的物资不能动,这才是我们今后跟长安城抗衡的资本。”

“殿下……”狄知逊突然开口道,“不到万不得已,可不能走那么一步啊!”

“看情况吧!”李恪叹气道。

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走到这一步,今后该怎么办。

李世民想消弱他的权利,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到底消弱到什么程度呢,对于这点自己也不清楚。

要是说当初,消弱了自己的军权,自己在朝堂上还有不少大臣帮衬。

可现在呢?自己的势力不是在地方,就是在军中,朝堂上,中枢之中根本就没有替自己说话的人,这要是再消弱自己的权利,让长孙无忌坐大,那还有自己什么好下场呢?

“你们都出去吧,让本王休息休息!”李恪淡淡的道。他突然之间觉得有点累,倏然之间想到了候若依的那几句话,说自己累吗?值得吗?

可是,李恪又是一阵苦笑,自己不拼,自己不努力,那就只有等死,这样死了,自己甘心吗?

有过了两个月,辽东战报传到了青唐城,这是动用了鹰卫暗卫的特殊渠道。

不然,依照平常的驿站传递,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速度。

战报上说,唐军刘仁轨水师攻破了卑沙城,继续向高丽府邸进攻,而薛万彻的大军也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杀的高丽军队溃不成军。

看到这份战报,李恪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很清楚骄兵必败的道理,高丽虽然不是一等一的强国,但现在的高丽可谓是历史上最为强势的时候。虽然,这几天自己的鸦片没少毒害他们的军队士兵的素质,但也不至于数十万的大军被薛万彻六万大军杀的溃不成军啊。

倏然之前,李恪心中一惊,难道这其中有诈?

“你们分析分析这份战报!”李恪将战报递给了苏定方和狄知逊。

“殿下,高丽人是想诱敌深入——”狄知逊说道。

“那他们的目的呢?”李恪问道。

“这么已经到了十一月份了吗?辽东苦寒之地,大唐的大军怎么能受得了那样的天气呢?”狄知逊分析道,“高丽人在等,他们也在赌,他们等到大唐军队适应不了辽东的苦寒天气,等到粮草运送困难而大军陷入缺衣少粮的情况下时,他们才会反戈一击。”

“还有,辽东的高丽经营了数十年的地方,他们的败北何尝不是分散兵力的做法呢?将大军分散到各地,等到大唐军队深入高丽腹地,粮草不济,不适应气候的时候,他们再来个出其不意的攻击,到时候大军……”苏定方虽然没有继续说道,但李恪明白其中的结果。

“那本王立即上书父皇,不能轻敌冒进!”李恪急切的说道。

“殿下这是关心则乱,难道皇上不清楚高丽人的伎俩吗?”狄知逊反问道,“但是,皇上依然冒进,殿下不觉得可疑吗?”

“那你的意思呢?”李恪反问道。

“要么皇上想将计就计,给高丽人参设下了一个圈套,将一举歼灭高丽主力大军;要么就是皇上急于求成,才会这么不顾后顾之忧。”狄知逊分析道,“所以,殿下这个时候上书,皇上不但不会采纳,反而会厌恶殿下,殿下可不要忘了大唐的江山一大半都是皇上打下来的。”

“那依你的意思呢?”李恪有点不悦,但他清楚狄知逊的建议的对的。

“殿下,既然皇上没有让你去辽东,说明他不想你参与辽东战事,你何必将自己陷入到辽东之战的泥潭之中呢?”狄知逊劝谏道,“殿下,你现在的真正对手还是长安城的那位啊,要是大唐跟高丽的大战陷入相持阶段,这仗打个两三年,皇上就不会短期回长安,到时候殿下难道还想一直待在青唐城不成?”

“哼——长孙无忌这只老枭,本王绝对不会放过他!”李恪狠狠的道。

随即,便开始跟苏定方和狄知逊两人分析和商议长安最近的情况。

第580章 疯狂的桑熊将军第220章 不详的预感第85章 渭水相会第111章 朝廷的对策第505章 东王府的两大势力第35章 现代意义的蹴鞠第382章 血染的葬礼第245 严查到底第458章 八方名动第674章 信心不是很足第568章 哲羽的两难境地第372章 真正的决战(七)第36章 联赛的设想第323章 当军神遇上枭雄(一)第433章 甘泉宫所看到的第296章 突厥人之间的骑兵战第492章 突然出现的骑兵第112章 长孙无忌的秘密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会审(下)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台第141章 六千铁骑出漠北第220章 不详的预感第505章 东王府的两大势力第376章 背水一战(二)第170章 平平淡淡才是福第273章 三大未解之谜第314章 心思和计谋第45章 演练比赛(二)第306章 溃败的结果第380章 背水一战(六)第333章 强者的对决(三)第355章 冷血的将领第654章 新的吐蕃建国第108章 突利的心思第224章 惩罚后的一种补偿第673章 长相守第673章 长相守第525章 唐币第359章 可汗也有无奈的时候第563章 斗智斗勇第307章 汉王的心思——杀俘第11章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第534章 太子小也,当图霸天下第62章 华丽的厮杀第335章 强者的对决(四)第586章 惨战(三)第560章 一份大礼第399章 对汉王的反击第499章 房二的爆发第566章 第一战第164章 黑衣七杀第440章 遇到神相该怎么办?第558章 渭水桥畔,谁心依旧第580章 疯狂的桑熊将军第191章 黑鹰vs魔鬼第73章 孙宁的目的第582章 改革军制第一步第178章 都是狠人啊!第303章 大战(二)第463章 那就给他走三步第407章 王方翼第635章 攻克墨悦第684章 支持的人不多啊第557章 三路大军第124章 被动第305章 你也配称自己为骁将第275章 三大世家第704章 发兵长安城(六)第264章 秘密始于开始第553章 跟你打个赌吧第346章 为兄弟而战第240章 第二次公审第507章 孝便是刀,杀你于无形第12章 本王要学武第540章 三战三捷第10章 如此秦怀玉第639章 卓青的想法第175章 晚宴第199章 一刀七杀第543章 国耻第179章 杖十人不如杀一人第692章 北上第95章 灯谜缘分第669章 亲自动手吧第472章 这才是较量第304章 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第136章 遭伏第14章 朕要惩罚你第510章 四将会聚大典第580章 疯狂的桑熊将军第193章 回家!第271章 最近的判决第492章 突然出现的骑兵第90章 除夕夜的唐刀第536章 朔方之行第599章 吐谷浑的进退两难第687章 坍塌的城防第284章 五千黑甲骑兵第173章 我叫七杀第199章 一刀七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