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耕牛拉犁

合同签订好的当天晚上,吴邦就去了村里那几个有可能来长期做事的人家里,在当天就确定了三个来长期做事的人选。

第二天一早,大家多久聚集起来,等着开工了。

现在离正式栽辣椒还早的很呢,起码还要等到过年以后,气温升高才可以。按照节气,差不多要在三月份以后了,还差着三个多月的时间呢。

现在主要就是把那些荒山全部都翻过来,为明年三月的时候栽种辣椒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那么宽面积的辣椒和茄子,还有其他的蔬菜,不可能在几天的时间里面就全部的种好,一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不过很多的准备工作,还是需要事前准备好的。现在摆在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土地的平整工作。

来做事的都是以前断断续续来帮过忙的,给大家一说就知道要怎么做,早上八点不到大家就开工了。

现在整个荒山差不多翻过来有六十多亩面积了,余下的差不多还有150多亩面积需要翻耕和平整,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干好的事情。

其实和马严文签订的合同还用不上这么大的面积,不过吴飞除了给马严文做准备以外,还打算另外再种一部分别的蔬菜。

地里现在种的这一些蔬菜,在年前差不多就可以上市,吴飞不可能把这一批蔬菜卖掉以后,就不再种菜了。

在把地里的蔬菜收完以后,还会继续种植别的蔬菜,这是个持续不断地过程。

在和吴邦商量好接下来的安排以后,吴飞开着车子敢往县城了。在和马严文签订万合同以后,吴飞又跟萧智勇联系了一下,今天就是约好去萧智勇家里见他老爸的。

山上的事情其实不要吴飞管多少,吴邦带着那些来做事的人就完全可以搞定,现在开拖拉机吴邦、吴丁云还有周景强都会开了。

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开拖拉机的事情要比牵着牛耕田简单多了。现在吴飞他们村里种田,还有不少人是用牛来耕田的。

吴飞家里喂的那一头黄牛,就是一头会耕田的老黄牛。现在村里会耕田的牛已经不多了,很多的牛都没有训练怎么样耕田。

在小牛长到一岁左右的时候,是最适合训练小牛耕田的时候。

选一块浸水的稻田,给小牛套上木犁。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一个人在前面牵着绳子,带着小牛往前面走,后面一个人扶着木犁,然后一边往前面走一边喊着号子。

前进、停止、转弯,这一些指令,都需要在这个过程里面教会。当喊出一个号子以后,要让牛知道按照号子来。

不过刚刚开始训练的小牛,因为第一次拉犁,小牛都不是很适应。并且本来牛就比较小,力气还不是很大,拉犁的时候就比较吃力了。

有的小牛拉一下就会停住不动,或者干脆趴到田里面部起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前面拉绳子的那个人使劲的拉着绳子,让牛往前面走,后面扶犁的人,也会用鞭子抽打小牛。

后面扶犁的人,一般都会备着一根鞭子,在喊号子的时候,就会用鞭子抽打小牛。

刚开始训练小牛拉犁的时候,一般只会连两三个小时。因为一岁左右的牛还小,力气还没有长大呢,时间拉久了,也根本就拉不动。

拉完犁以后,一般都会喂一些平时晒的红薯米还有米糠给小牛吃,要不然就会喂一些大米、玉米之类的,犒劳辛苦了一上午的耕牛。

这样的训练一般会持续五天左右,然后小牛就会记住号子,前面不再需要人来牵着了。

只要套上犁,然后号子一响,已经记住了的耕牛就会老老实实的跟着号子走。要是走的慢了,抽上一鞭子,它就会走的快一点。

不过教会的耕牛一般都不需要经常抽鞭子,有时候只要轻轻的抽一下,它就会知道要走快一点。

训练耕牛拉犁,最好的时候就是一岁左右。太小的时候根本就拉不动犁,要是太大了,也就很难教会了。

吴飞他们村里现在喂了差不多十多头牛,会拉犁耕田的牛才三四头,其他的都是一些没有训练过的。

那些不会耕田的牛,就只能杀来吃肉了,一般喂到二三年的时候就会杀掉。

以前村里大部分人家喂的牛都是水牛,喂黄牛的人比较少。因为水牛的个头要比黄牛大,力气也要大不少,那时候大家都有种田,几乎家家户户的牛都会拉犁耕地。

不过现在种田的人少了,喂牛的人也不是喂着它来拉犁的,慢慢的喂黄牛的就多起来了。

因为黄牛的肉要比水牛的肉味道要好,价钱也要贵不少,特别是买牛肉的人喜欢吃黄牛肉。

一头黄牛和一头水牛,黄牛的肉总是会比水牛先卖掉。

特别是现在有了用小型汽油机带动的犁以后,用牛来拉犁的就更少了,大家也懒得训练牛拉犁的技能了。

不过吴飞家里因为种水稻少的缘故,并没有买那种汽油机带动的犁,一直以来都是用牛来耕田的。

反正现在种水稻的面积不多,用牛来拉犁耕田,也就是两三天的事情而已。

种水稻的田,一般都会犁两遍耙两遍。

在用牛犁过一次以后,然后把田里的水稍微蓄深一点,以淹过刚刚犁过来的土壤最好。

然后给牛换上耙,把里过来的田耙平。

因为用犁犁过来的泥土都是大块整块的,并不能直接种植水稻,还需要用耙来把那些大块的泥巴耙碎耙平。

这样犁一次耙一次以后,还需要等上几天,让田里的泥巴沉几天的时间,让泥巴变紧实一点。

然后再给它犁一次耙一次,这样两犁两耙下来,就可以准备正式插秧种水稻了。

一般的水田经过两次犁耙以后就可以了,蓄水的能力就能够大大的加强。不过一些用水不是很方便的水田,大多数都会犁三次再耙三次,让水田蓄水的能力尽量的加强。

这样就算碰到比较干旱的天气,水田抗旱的时间也能长久一点。不过现在种植水稻的那些水田,都是处在用水比较方便的地方,一般经过两次犁耙就差不多了。

第四百九十八章 丑丑的印记第一百二十三章 安装大棚第二百二十章 不下雪的冬天第一百七十二章 炒上来的价格第四百零三章 大雾第三百零二章 买鱼苗(3)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的想法第四百七十章 暴涨的蔬菜第三百四十一章 康柳不会跳舞?第一百七十章 有钱才有面第六百七十二章 仓鼠第五十章 朵朵和小狗第一百一十六章 酒后不开车第五百八十九章 效果图引起的讨论(2)第六百九十章 匆忙结束的旅程第四百四十六章 踏实钱辛苦钱第二百章 还是整的好第三百七十三章 太平街和太平间第五百八十六章 计划与现实第六百二十一章 重建不起来的猪栏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要大爷第二百三十五章 鸡饲料第三百一十章 赚钱要看运气第三百零七章 签订合同(1)第九十二章 耕地第三百零八章 签订合同(2)第一百八十一章 木材商第五百七十七章 晒辣椒干第三百九十四章 柚木家具第一百三十九章 闲话喝酒第七章 神奇空间(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手残的吴飞第四十二章 捞鱼(1)第三十五章 承包水库(2)(求收藏求推荐)第三百九十四章 柚木家具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好伺候的小家伙第三百六十四章 哪里都可以还价第六百四十八章 宅基地补偿款第五百二十七章 卖花第三百六十六章 老母鸡抱蛋第七百零二章 白酒定价第六百二十四章 新的想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老同学们第四百零三章 大雾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厨老马第二百五十三章 种菜容易卖菜难第四百四十四章 杆秤与电子秤第一百三十三章 抓鱼(3)第六百七十三章 跟风养鱼第一百四十九章 猪仔也疯狂第四百八十章 吴清友的想法第二十五章 空间升级 (2)第四百一十五章 订婚第五百二十八章 假期第四百二十六章 美好时光第二百章 还是整的好第六百九十章 匆忙结束的旅程第三百二十章 危房补助和五保户第六百四十二章 生姜行情第二百二十五章 拥堵的小县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拜年饭菜第三百八十七章 耐用的老物件第二百九十八章 稻田养鱼第二百二十八章 老同学们第二百零七章 水煮花生第五百一十六章 送水第七百零章 美酒出窑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爱军第六百三十四章 梦第二百五十八章 开沟施肥第六百六十八章 楼梅的旅行日记第四百九十六章 农场的第一缕风第四百零三章 大雾第六百零七章 钓鱼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受欢迎的西瓜(3)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队伍第五百八十七章 改造开始第六百零一章 不一样的好运第六十一章 相亲(1)第六百二十四章 新的想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陪逛第五百零八章 送草莓第六百零五章 尿布和纸尿裤第二百六十五章 细水长流第四十七章 杂货店淘宝第二百八十四章 讨喜的康柳第三百八十八章 土壤改良第三百八十四章 差点被偷的小黄第二百二十四章 同学聚会第一百五十七章 孙大勇第一百一十七章 草木灰(1)第一百八十章 便宜不白占第六百八十四章 合作社和有机认证第三百一十六章 辛苦的高中生第六百三十九章 坐月子第三十七章 卖梨(1)(求推荐、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吃甲鱼会流产第一百一十五章 撸串第四百五十章 改行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