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决胜之地

“刘晔将会亲自至襄平指挥?既然如此,看来吾亦不好躲避,终需得与这位安平侯会上一会……”?

当公孙度得到这个消息后,本来就不算好的心情更是渐渐沉底。只是与张飞这名刘晔属下大将交战,他便是措手不及,连失两县之地。如果他再想到刘晔亲来,当然不会像先前那般丝毫不放在心上。?

至于他为何能够如此迅速地得到消息,这却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刘晔将来之事,已通过书信让张飞和戏志才知晓,他们当然得早作准备,不仅在攻克新昌后未乘势追击,更是将部曲分于襄平、新昌两处,作暂且防守胜利成果姿态。而且襄平与新昌城中,并不乏为公孙度暗下继续效力的死忠份子,这等大事当然无法隐瞒。?

于是,便在七月五日,刘晔领着八千增援军士刚刚启程行至辽东属国境内,尚需得三日方才能到达襄平时,公孙度便已知晓此事。?

实际上,张飞与戏志才在这个时候选择防守姿态,却也并非仅是为了使得刘晔来到后,他们的胜利成果不失,而是有着其它的顾虑----不得不说,当公孙度反应过来,面对着危机时刻全无保留地大肆征集兵员,直接以青壮为主参与守城,原本的正规军也被打散成为了中底级军官,以此不惜血本的态度来面对张飞的攻城大军。?

在短短的十天时内,安市、平郭等紧临于襄平,新昌两县之地的守备兵员竟然达到了每城约有三万守城军力的地步,并且日夜巡防,严加戒备。?

再加上投石车的投弹补给并非那般容易,张飞想要再攻下任何一座城池,只怕都得付出不小和代价!?

这个时代的攻城,处于第一批攻击队列的,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并不为过,无论素质多么精锐。装备如何精良,在面对檑木、石块,滚油、刺击时,都是如此情况。?

故而其余诸侯,稍稍知兵者,往往会将羸弱老兵。或者直接便是驱赶百姓来参与攻城,以图消耗掉相当的守城物资,最后才由主力来攻城。“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骨中这些无辜之人可算是占了绝大多数。?

刘晔不喜如此,这是一个既定的策略,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所以,刘晔会在攻城器械地改良补充,教导属下“以智取胜,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一贯领兵作派等等方面不懈余力。那么作为刘晔最早一批,同样也是礼敬有加的张飞,当然清楚地明白这点。?

现今只从襄平。新昌两县平定情况看来,便可知晓辽东百姓们对于刘晔的了解依旧只是限于传言,对他们这些官兵,也多是敬而远之的态度,想使得他们完全归心,这却需得时间。?

以此推之。想用攻心战术引诱对方城中兵变。开城相迎却属太难。故而即使有把握以损伤不过五千地代价再拿下一城。张飞却也作出了回防选择。?

面对刘晔将来局面。公孙度知晓某些事情。终是需得他亲自与刘晔交涉一番----?

战争是政治地延续。政敌并非永久。战争对手当然也不可能永远对立分明!就算要战。却也得在合适时机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才是聪明人所为。公孙度不蠢。所以他也立即了然于心。命令其长子公孙康与其二弟公孙恭坐守于西安平。自己便领着一万大军开赴安市。月八日。各自重新布署完毕。并且各自得到对方主上位置消息。领着大军开赴安市地刘晔。与公孙度不约而同地发出了阵前答议地要求。?

当日下午。刘晔与出城地公孙度各领着三万、四万大军地双方便在安市县城下排开阵势。阵中留出足足三百步空地。各自领着亲信心腹将士以及亲卫出马相会于阵中。?

“公孙太守是为一时人杰。应识当今时势。为何冥顽不灵。徒挡孤之收复失地天兵?”?

先声夺人地刘晔。对于公孙度这位算得有几分本事地对手。言语间虽然不客气。却也给予了足够地重视。?

“吾方闻得刘幽州被朝廷封为安平王之事,我公孙度自问辽东前时局面,却是由度一人独力支持,高句丽屡叛,吾便派军讨之。再分辽东之地为数郡,依法治之,强国安民,保得边境无忧之余,尚打算进取朝鲜之因贼乱多有废弃之地。虽吾有自立处事之嫌,却无称王之实,亦从未回攻于幽州之处,反而西征乌桓数次,为幽州能够免除一方祸患尽了些心力,依旧算得为汉室尽忠,安平王何故非要与度为难?”?

公孙度所得到的一切,实际上也来自于他地自立为“平州牧”,而究竟是为何不攻略于汉地,其原因当然不会像他说得那么冠冕堂皇,这么说却也是为了自己情理上占稳脚跟,既使明知与刘晔的战事不可避免,却也得争着正义抗争的名份以鼓励士气?

“宇内忽逢乱世,此为不争之事实,孤亦不必与升济穷作争辨。然则汝之所作所为,诸如前时刚赴任时,便诸杀襄平县令公孙昭,以及其余豪族百余口;越海收青州东莱诸县置刺史,直到兴平末方才收回兵力等等,无一不是自作主张,罔顾于君权之事!凭此孤便有足够理由需得讨伐与汝,还我大汉北方一个安定边境,我幽州一个稳定后方!”?

在这个问题上,早就打听清楚情报地刘晔当然不会吃亏。而襄平能在短时内稳定下来,因公孙昭之事而对公孙度极为不满的士族所起作用是极大的,也正是他们提供了公孙度的兵力配置,辽东地形等等。?

对于自己此战再添几分把握的刘晔,往见于公孙度,也仅是为了某些实际所需了。由此可见,在如公孙度这般可算是外来势力的入主过程中,与本土士族关系处理稍有不当,便算是能凭着实力压制下来,使得统治基础不可动摇,却也有着极大的隐患。终将在合适的时机爆发出难以想像的威力,使人难以应付……?

刘晔与公孙度地身份虽然有不小地差别,但他们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便是他们都属于外来势力。公孙度此时的开局不利,难以迅速夺回极为重要的襄平遭遇便已足够能说明问题。?

“安平王虽掌自主征伐之权,然则讨于度这等边境大将。却也需得朝廷诏令!便请付与一观,好教度知晓,为何辽东大乱无人之时,朝廷无人愿意多理此处;而现时刚刚民富安定,便有此征讨之事?!”?

公孙度当然不愿意就此认输,却是强自争辨道。?

天子迁都许县,算是落在曹操掌握中之事并不算小,无论消息多闭塞,公孙度对于此事经过将近一年时间还是知晓的。他当然料定刘晔手中并无所谓“征讨诏令”,便也紧抓此点不放-?

我公孙度自作主张,难道你刘晔不是么??

“关于讨伐之事。孤早已上报于朝廷,并得到授命全权负责此事,有天子任命诏令在此,公孙太守可愿观之?”?

诏令的问题,刘晔当然不会遗漏。虽然曹操对于刘晔地复杂心情,使得这份诏令多少给得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终究现今大敌袁绍未去,却还是需得以盟友身份在如此“举手之劳”上配合一下。?

“安平王是为信人,此为天下人尽知。度自不必枉作小人。只可叹度为大汉尽心尽力,却依旧落得如此鸟尽弓藏下场!”?

公孙度只从刘晔表情便知道他想争回战争名义上的主动权努力,终以失败告终,此番言语却属于有感而发了。?

“公孙太守一向倒是并非怨天尤人作风,比若孤得知消息:前有公孙太守之亲信属下柳毅、阳仪进言自立为王之事,公孙太守态度暖昧,而反对之原河内太守李敏更因此事直接引发先前积怨,与家人避难于海外,而公孙太守便立即火焚其已故父亲尸首。并诛其宗族,可是好不威风!如此伤人坏事之弓狗,大汉不需要也罢!”?

刘晔冷笑一声,直接便说出了让公孙度面上神色骤变地话来。?

“安平王只怕却是听了谣言,李敏之事却多有内情,是其自行之事违律众多,畏罪逃匿而已……”?

公孙度没想到刘晔知晓之事竟然如此众多详细,顿时心中大惊,想也不想地便先辨解道。?

“哈哈!公孙太守却是不必多言。实情如何。孤自有调查结果,不需汝来回答!今日见面于汝。却只为能尽最后一番努力,希望公孙太守能够放弃顽抗心思,早作投降,孤自会从宽处理。如此两方皆好,否则……”?

虽然明知道成功的可能性极少,但刘晔还是希望作最后一番努力,故而他才会选择与公孙度阵前搭话。?

“度自认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了辽东安宁,以及大汉边境的安全!故而安平王若实在咄咄逼人,无理取闹,却也休怪吾不客气!”?

公孙度亲来与刘晔阵前相会原因却很简单,一般来说,作为政治延续的战争,不一定非得采取不死不休,永远为敌的行事态度。故而他也只是为了求得最后留有余地的机会,在事发万一,败阵之势不可逆转时,有最后的一条路可以选择。?

仅是如此而已……?

现今知道他不少情况地刘晔,已经明显地表明了态度---?

便算是他公孙度现时立即宣布投降,也不可能再继续作他的掌权官吏职位,也许仅能保住一家性命而已。当然,这是公孙度地猜测测,何况在事情不到最后一刻答案揭晓之时,人总是会抱着一种期待或者说是伐幸、不服输地态度。?

以此理推之,自认为在辽东以守城消耗战,占了人和、地利之势,公孙度当然更不会相信自己会输得一败涂地……?

“公孙太守,机会只有一次,孤已算给过,却是你自己不愿去珍惜,闲话休提、来日再行战过便是!公孙太守将来却也不必太过遗憾。选择,总会有对有错之时,告辞!”?

刘晔此次与已然四十七岁的公孙度对上,无论是言辞还是威势,都完全压制住了对手,而最终地结果也是在他意料之中,故而事不可为了,他第一时间便选择了结束这个无用的对话。?

“安平王慢走,度也只想说一句:命运向来不定,谁赢谁输尚在两可之间,希望安平王莫要落于度之手中!”?

算得已是撕破面皮的公孙度,却也是毫不客气的回应道,终以此言收回点他先前被刘晔一番针锋相对话语压抑在胸中的闷气。?

乍一回到安市城中,公孙度立时便下令严加戒备,也不惜血本的派出大量探子打听刘晔大军,特别是攻城利器投石机的动向,石弹地补给情况等等。?

在他看来,自然是不需得多久,刘晔必然借这个士气极高时候会选择攻城。?

然而,刘晔如何用兵,却并非那么简单便能猜到的,便在公孙度紧张得连续三天每日仅休息一个时辰左右,其余时刻皆紧张地安排布防,以保障万无一失之时,刘晔大军的动向依旧是每日晨、晚定时操练,那带着杀气的呼喝声,也是不时地传入城中。是否此时攻城?”?

对于刘晔的安排,戏志才也是有些难知关键,先前刘晔吩咐的三日间定时操练,疲劳敌手,缓敌锐气之策已完成,他便在第一时间来请问道。?

“攻城为战争最下之策,非必须时不取,既使我等有投石机这等攻城利器也是如此,毕竟伤亡数字极大之事实不能避免……”?

刘晔的这句话,直接让戏志才面色稍稍一愕,刘晔珍惜属下士兵却是所有人都知晓得,但若不攻城,那大军终日所消耗的粮草便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何况远离幽州之地数百里,补给又非极易,不攻又哪会有胜利??

刘晔地下一句似乎自言自语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

“此战决胜之处,并非在于此地……”?

第18章 洛阳之变22 知阴谋曹操为难众谋士事急束手03 逢亲兵出关求救得细节将战箕关29 诸多计较备兵事得知情况定战心16 任前路艰险渺茫吾却要勇往独闯第37章 意外之事01 自苦炼乱世演变逢苏双欲往蓟城09 箕关战罢处置间是非分明性情显13 暂且缓过蔡琰事再至天使名刘和02 荀彧进献统一计忠心耿耿为汉室29 诸多计较备兵事得知情况定战心02 刘晔再定破关计李儒进献抽薪策02 轲比能闻败惊急乞伏利阳谋对策08 豺狼至朝廷大乱檄文起诸侯讨董30 王允掌权长安乱吕布败阵投四方第10章 庄凡记事第17章 风雨欲来11 刘晔整军再出动曹袁本心岂相同01 刘备辣手灭活口刘晔初称安平君06 得兵器武装乡勇刘晔三人探敌情第3章 再闻喜讯02 两难时喜得田畴布局终统兵北上30 彭城之内陶谦悔败阵夏侯狼狈归13 半月后知晓情况魄力下直谏刘虞25 袁绍为子媒甄洛刘虞请使赴长安13 沉稳将才太史慈出兵是为徐州资19 战阵沙场流血地为活而战不言输22 郭占投身说地形刘晔改策迎面战17 黄巾围攻都昌城袁刘援军次第至15 献帝年幼有雄心二荀念迥各行事02 刘晔再定破关计李儒进献抽薪策19 轲刘各自细谋划幽燕北地战云密12 惜孟德现时有心众醉惟独二人醒24 收管亥竟得奇书看黄巾怒书讽信31 两军对峙彭城外曹刘针锋互往来05 斩索落桥典韦勇铁骑破甲敌心寒06 得兵器武装乡勇刘晔三人探敌情18 贼众怎敌骑兵勇孔融开城迎援兵23 刘晔分兵固营寨胡族遇挫屠边民01 穷则思变立清醒刘晔幡然悟己途29 问答牛头难对马嘴错料注定一败涂地31 两军对峙彭城外曹刘针锋互往来04 治政之道有精华刘晔半年升郡守19 各怀心思三家主管亥鸣金收下属03 辎重粮草遭窥伺幸得援绝处逢生08 戏志才就事论事田元皓睿智本色第19章 各有算计11 赐女刘晔欲定亲刘玄德自有念想09 两年治郡初见成回蓟重逢刘关张25 子扬扰心张飞战一子错乱局势变13 半月后知晓情况魄力下直谏刘虞04 闻鲜卑残暴行径陈风悲谏逢转机08 接收三县理后事初建牧场为马匹18 阵前三英战吕布依计伤人再败兵15 暂别是为将来计武将情谊子义奇16 师出有名正义战谋略得宜何惧败07 郡守府一番战争以誓辞巧救蔡邕15 刘晔升镇北将军临行前暗授机宜卷八刘曹联盟第二五章第15章 携美回徐36 刘晔分析阴谋事暂督徐州两牧实38 袁术不满压徐州赵云受命迎头击06 贪生怕死鼠目光疏而不漏有公道10 刘焉卧病思后事张松密报刘备逃第19章 各有算计16 任前路艰险渺茫吾却要勇往独闯第20章 天子之事12 劝刘虞移营北城誓战斗最后一刻19 轲刘各自细谋划幽燕北地战云密36 刘晔分析阴谋事暂督徐州两牧实第11章 记事(下)09 箕关战罢处置间是非分明性情显第37章 意外之事09 两年治郡初见成回蓟重逢刘关张12 月夜静思遇偷袭刘晔幸得张飞助18 刘晔布局万全谋刘虞毅然让幽州01 百废待兴题难解刘晔喜闻荀彧投06 得兵器武装乡勇刘晔三人探敌情16 回代郡问明敌情得典韦各有喜忧01 千里外代郡亭院才女蔡琰动心思34 闻变议和回退行陶谦宴语众人惊11 缓表功请留都督风云动事端渐起11 诸侯会盟各心思曹操精明自清醒12 诸侯两年演变势北海信使太史慈第33章 襄平陷落05 赴任途中动心思夜投小村知郡情第33章 襄平陷落第31章 宣战辽东05 少女心思单纯念文辨武斗渐健全14 先有袁术截刘和刘晔领命再出征03 逢亲兵出关求救得细节将战箕关10 袁绍公孙战磐河赵云荀彧皆定心06 猛张飞三战恶来互胜负惺惺相惜16 任前路艰险渺茫吾却要勇往独闯27 反思自身统帅道多事之秋大事件01 百废待兴题难解刘晔喜闻荀彧投第24章 刘晔封王12 收周方回归幽州说刘燕学医细由09 箕关战罢处置间是非分明性情显第8章 吕布陈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