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刘守义

刘守义算得上是许宣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正式见到的第一个官员,属于大明朝体制内比较上层的那一类人物了。这些人根子上也是读书人,不过他们走通了科举,鱼跃龙门般地进入到另一个层次,同许宣这般还在底层挣扎的书生已经不一样。

他蓄着漂亮的须,国字脸,这时候只是和许宣随意打声招呼,也有着某种遮挡不住的威仪在里面。虽然眼下对方的身份还只是一个县官,但是这样的风度气魄,其实早就超出了一个县官所能拥有的格局了。

刘守义今日乘轿子出行,大概也是偶然瞥见许宣一眼,因为对他在钱家晚宴上的表现有几分不错的印象,于是便和他打了招呼。

许宣反应过来之后,恭敬地上前见了礼。对方毕竟是父母官,又是读书人,另外许宣对他的感官也不差,便给与最起码的尊敬。刘守义让轿夫放慢脚步,和跟在一旁走着的许宣闲谈起来。

“你那首词写的很不错,不知道是偶得还是平素就有这方面喜好?本地的一些才子本官都有过了解,之前确实不曾听说过你,怎么?有这般才华,却藏掖着么?”

刘守义话语中夸赞的意思很明显,对方的身份摆在那里,这时候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也是比较随意的姿态。显然,因为那首“醉落魄”,刘守义对许宣比较看重。

但才华是一个比较大而泛之的概念,如果说在其他方面,比如经商之类的,许宣敢说自己还多少有些心得,但是若说道诗词之道,确实一点也不在行的。也许花些时间,费些心里他也能憋出两首合律押韵的诗歌,但是质量什么的肯定无法保证。因此刘守义话说出来之后,许宣一时间也不好接话。不过对方也是善意,总不好真的不回答。随着轿子又走出一段路,许宣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诗词这些东西,确实是不太在行的。有些东西,都是前人的经验。”

许宣说的是大实话,但是在刘守义听来,却觉得大概是在谦虚了。那首醉落魄所表现出来的才情不是三言两语能掩盖的,而眼前的书生说话里也没有平素一些才子们恃才傲物的倨傲心态,于是心中对许宣的观感又好了几分。

“年轻人,韬光养晦是好的,但是关键时刻也需要展示。宝玉名器,纳于大麓,藏之名山的做法已经过时了。”刘守义这般说着,话里提点的意思很明显。大概说了一些话之后,对方也察觉到许宣对某些事情比较淡泊态度,于是拿话点他一下。这些对方既然是好心,许宣便也就认真的听进去了。

长街两端店铺开张,经过中秋的稍歇之后,忙碌的情景又渐渐展露。店家伙计里外忙活,顾客络绎不绝,新货上架,旧货要处理,还有账目之类都需要忙。刘守义的轿子刻意压慢了速度朝前行进,年轻的书生在旁边跟着,和轿中之人说着话。

刘守义随后问了一些科考的事情,对于这些,许宣没有什么可说的,只得照的记忆里面的做了些回答。刘守义听了之后点点头,也没有露出遗憾惋惜之类的神情。大概他见多了事情,也知道才华和科考之间并不能划等号。随后又和许宣聊了些经义之类的问题,这些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都是比较基础的。

这般说了一些之后,话题又说到《论语》上。四书五经,即便在许宣那个时代,也都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被传承下来,颇具影响力,而这其中又以《论语》的影响力最广。许宣前世读《论语》,结合了很多后世的观点,加上有些自身阅历,也算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了。这时候谈的随意了,免不了就多说几句。

刘守义和许宣说起这些,起初也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对后辈的指教。说的东西也不算深奥,但是听到许宣偶尔的一些说法,先是觉得有些好笑,随后稍稍思索一下,眼神便有些凝重起来了。

这个时代对《论语》理解大体上沿袭的还是宋代朱熹的讲解,朱熹是理学大家,他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注《论语》,有些地方免不了有偏颇,甚至有误。这些在后世都是被人接受了的事情,但是就眼下说来,朱夫子是圣人,他的东西是不能轻易质疑的。越是读过书的人,对这些越是有这某些偏执。许宣说出来之后,看到刘守义微变的脸色,才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失言了。随后心中有些哀叹,到底还是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没有转换过来。

刘守义让轿夫将轿子在路边停下来,皱着眉头陷在思索的情绪里面,许宣心中便有些忐忑起来了,但是随后想象中被斥责的场面并没有发生。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的解释怎么可以,这样的解释……”刘守义喃喃地重复了几句,声音有些迟疑:“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在这句话纠结一番之后,他有念起另外一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也不对……”

佾祭典时的一种舞蹈。八佾是天子的专用礼乐,八人一排,共有八排。诸侯六人一排叫六佾。大夫——诸侯之下的大臣,用四人一排,共四排,叫四佾。这是周礼规定的。季氏是鲁国的权臣,有天在家里居然摆出了八人一排的舞蹈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就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个时代对这段的理解大都是说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大发脾气,大声斥责,这样的事都能忍耐,那还有什么事不能忍耐!而在后世看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孔子一贯讲究温良恭俭让的,他是上等人,修养之类的都到了一定的境界,有学问没脾气,怎么会轻易这般大动肝火?说不通。后人对这里的“忍”有另外的解释,是指忍心,不是忍耐。许宣和刘守义说的随意,就把这些说出来:孔子早就对季氏有所察觉,所以当有人告诉他季氏的行为时,就说,要注意,他连八佾这样的事都敢做,还有什么不敢做呢?

刘守义大概不是迂腐的学究,做官这么些年,变通的道理多少都懂有些。许宣的说法里,若是没有道理那也罢了,可是稍稍深入思考进去,居然觉得更加契合孔圣人的道。他在学问上是有造诣的,这些年自己在读圣贤书的时候,也有很多的疑问。但眼下的大环境不允许特立独行的思想,他很多时候也只是稍稍思考便放过去了。

刘守义沉默的思索了一段时间,随后让轿子重新起行。又和许宣攀谈起来,不过,这一次,态度上也少了几分随意。

许宣见他并没有在这些事情上做计较,才稍稍放下心来,随后便也知道,刘守义的思想属于不保守的那一类,要不然就凭他今天所说的话,一顶诽谤圣贤的帽子扣下来,他跳进黄河都洗不干净。

随后的闲谈里,许宣比较警醒,对刘守义的问话也都在心里斟酌一下才做了回答,中规中矩的样子。

街道很长,轿子行得慢,但是再慢也总有走完的时候。许宣要去的许家同刘守义的方向不一致,到得街口,二人便分道扬镳了。许宣朝刘守义行了礼,转身走过转角的时候,听到身后刘守义又将他唤住。

“本官邀了几位南京那边的大儒来,几位老人家对本地的贤才多有提点之心,过几天见个面,你也来罢。”

许宣微微愣了愣,刘守义这样的邀请比较正式,他当然也不好拒绝,随后问明了地点,便表示自己会到场。刘守义点点头,轿帘放下来,许宣便转身朝远去而去。

在他不知道的身后,刘守义又一次将轿帘掀开,目光注视着他直到他的背影不见。

“许汉文……之前倒是根本不曾注意过。”轿子里的声音低低地响起来,说话的人随后大概又摇了摇头:“呵,不过是有些新意罢了。有些事情,随后还要再好好考较才行……”

“起轿罢!”

人流川行,忙碌和喧嚣一阵阵地过去。很多人从很多地方过来,在长街这里稍稍聚集,随后又散往各处……

忙碌充实而又庸常的一天。

第366章 迷局(三)第4章 夜雨第367章 血雨(一)第67章 我自横刀(四)第501章 敌我(三)第197章 展览会(九)第293章 人命(八)第100章 始末(上)第497章 失窃的银两(三)第34章 白眼狼第442章 面对(三)第458章 好事多磨(四)第187章 关于他杀 三...第361章 等风来(二)第496章 失窃的银两 二...第190章 展览会(二)第96章 匕现第347章 生死人(下)第314章 冬晴晚焰(五)第108章 设想第82章 直面第458章 好事多磨(四)第三百三是七章 婚姻小事二第328章 有女如玉(三)第159章 桃李园中(四)请假一天说明一下第452章 婚事(七)第36章 我爹说过第199章 墨攻(一)第78章 佳节(上)第91章 雨宴(七)第302章 反击(一)第481章 车行(下)第454章 婚事 末第16章 锄禾日当午第301章 收场(八)第414章 见与不见(二)第496章 失窃的银两 二...第48章 佘文义的反击(二)第451章 婚事(六)第231章 他的局第134章 恶念 终第383章 变故(四)第369章 血雨(三)第260章 归来以及小事 二...第163章 殿试题、状元卷...第122章 酒楼故事(十)第117 酒楼故事(五)第417章 见与不见(五)第211章 来自不善(三)第21章 惨雾第482章 麻烦事(一)第177 久蓄之风(九)第505章 敌我(六)第134章 恶念 终第3章 画蛋的老翁和少女第100章 始末(上)第219章 羊背上的下一步...第356章 春暖花开日 六...第56章 随手间的希望第370章 血雨 末第431章 心话(三)第234章 消失的火药第143章 漩涡(五)第409章 墨战(六)第119章 酒楼故事(七)第457章 好事多磨(三)第127章 恶念(三)第486章 麻烦事(四)第144章 漩涡(六)第122章 酒楼故事(十)第262章 归来以及小事 ...第359章 许大家(下)第380章 变故(一)第323章 除夕(二)第256章 意料之外(一)第19章 惨雾(二)第513章 未来的方向 一...第331章 远方的消息 一...第44章 佘文义的局(一)第446章 婚事(一)第511章 风云(四)第473章 血色婚礼(三)第202章 墨攻(四)第114章 酒楼故事(二)第193章 展览会(五)第234章 消失的火药第254章 大明好医生 三...第358章 许大家(上)第274章 横刀立马,一往...第223章 落雪无痕(二)第333 远方的消息(三)第56章 随手间的希望第443章 面对(四)第209章 来者不善(一)第139章 漩涡(一)第253章 大明好医生 二...第265章 争端起(三)第152章 心情琐事(二)第324章 除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