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我国西部陕省有这么一个村庄,坐落在形如葫芦的山谷中,村外有木桩围墙,村庄呈梅花状。李姓主人家和祠堂坐落于中间,田黄王孙四姓护卫及部下分别于东西南北 面南而居。

祠堂四周各凿一口井,村子里有十数棵一抱多粗的香樟树,几处竹林的点缀,从东南边葫芦底山崖瀑布的潭水旁引来几条水渠浇地,弄出星罗棋布的水田,少说也有几百亩地,房后北面缓坡地有茶园,再靠后面山上有大量的油桐树,靠进村边,种植有大量的珍贵中药材。

沿溪水边弯曲向西北一条三米宽石子路,行走二十多分钟,山势突然变窄,藤蔓遮挡,光线也变得昏暗下来,抬头看天,也只有一线之宽,如果不是有小路延伸,总以为到了尽头,只有脚下弯曲小路,指引你继续向前走,大概行走五十米的样子,豁然开朗,面前简易码头修在平稳缓缓流动的唐水边,村里人称宝坪村,取平安,瓶-坪同音之意。后改为叫葫芦峪村。

原本这里没人家,是一片荒山野岭,也不知道哪个前清那代来了百十号人一说为了躲战乱,一说李姓主人厌倦生活,避世而居,但族谱中没有详细记录;时间,原因。

更奇怪的是李姓主人及护卫们没有名讳出现,只有遗像,唯一留下的就是瀑布旁李姓主人亲自书写,孙姓护卫凿刻(十八丈)三字,倒也算是给瀑布起了个名。

到第二代人才开始出现名讳,具体原因无从考究。  祠堂正中挂李姓夫妇图像及李姓过世之人名讳,东西两边各挂田、黄、王、孙之人及过世之人名讳,祭祀和商讨大事 ,平时在祠堂给孩子上课  ,学些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之类,也教孩子们中草药的认识运用,祠堂门前练习武术格斗 。 村里人基本上都识得中草药和武术格斗,平时务弄药田里的中草药,栽种稻谷,农闲时也摔跤比拳。

具体的后辈只知道 ,其田、黄、王,孙四姓护卫李姓主人,在阴历七月份离开京城乘船一路顺江逆流而上,从大江的好多分叉选出其中一条名唐水的河流,一路不断的靠岸,寻找合适的居住地方,行船到此处,两岸皆悬崖,看到岸边猴子很多,李姓主人一时心血来潮,想查看究竟。

便命四护卫靠岸查看,四护卫带领部下一路跟踪猴子而来,见一条小溪从不到十人宽的峡谷入口流出,峡谷内挂满藤蔓,天也变得昏暗,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前行十多米有一水潭,水潭过后峪口变窄,也能五、六人通过继续五十多米,豁然开朗一处呈葫芦状的巨大盆地出现,盆地内不知名的野花遍开,清香扑鼻,田姓护卫识得其中有好些贵重中药,盆地边缘缓坡上升,两边半山坡上油桐树成林,北面零星挂着几处桔红,仔细看,原来是已经红了的橘子,盆地内一条弯弯曲曲小溪无声流淌,把葫芦劈成两辦。

沿溪水向东南逆上,大概走了半个小时左右,出现如刀切斧凿般悬崖上挂一瀑布,瀑布高达十多丈,不急不缓的跌落下来,砸碎一池碧玉,惊起无数银珠,云雾缭绕,瀑布下一深潭,不时游过几尾鱼儿。护卫们惊讶半天,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鬼斧神工造就这样一片天地,这简直就上天的神赐。

急请李姓主人进入,李姓主人进入峡谷一路探寻,发现此地,极适合居住,便开始烧山开荒,修建围墙,就地取材,用木桩打成围墙,大动土木,修建房屋,祠堂,从东边葫芦底山崖瀑布的潭水旁引几条水渠浇地,弄出星罗棋布的水田,房后北面缓坡地移植保留原来的几颗橘子树,种植大量的党参,大黄,天麻,等珍贵中药材。

一年后 ,接来家眷, 大船顺水而下于鄂境凿沉,然后乘小舟返回,两艘小舟,供进出买卖之用 平时小舟藏于葫芦口里的潭水里。

李姓主人和夫人一番商量,把随行丫鬟分发给护卫为妻,后拿出一部分钱财命田,王两护卫领几心腹于樊镇秘密开一货栈,贩卖山中珍贵中草药和桐油以换取生活用品,后世互通婚姻,和护卫平辈相处,李姓主人也成为第一代族长 。

平日里也习文论武,偶尔也能听到李姓族长或抚琴或品萧。

由于此地多雨,气候宜人,倒也是过着神仙般的隐居生活

有意保护峪口藤蔓,二代人为了出行方便,  把峪口最窄的地方扩宽至十人通过,但峪口那三十多米只把小溪边大石头挪了下,算是最简单的路,不近看,还是没路。

要出村,穿过葫芦口到达修建的简易码头,坐船顺流而下五十多里的樊镇开有自己的货栈,偶尔也会逆流而上三十多里的阙镇,购买油盐酱醋生活用品。

虽然外出进行买卖,格外谨慎,外界的消息,却也无比灵通,就是迎娶外面的媳妇,族中规定,在女方家待完客,返回时船在外面唐水上转悠,夜间新郎带媳妇返回,基本上媳妇很少回娘家,加上少于外界通婚,基本上都是亲戚,村子经几代人繁衍有上百户,如果从山坡上看,极像一片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