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吏部 铨选

七日后,放榜这一日。

武清没有上朝去,而是请了假。因为樊梨花生产了。

此时房间里传来了樊梨花撕心裂肺的声音,这都半个时辰了,都没生出来,这不是难产吗?武清焦急地等待着,诸女也面露焦急之色。

武清不能再等了,赶紧对姜出尘说道:“看来稳婆不行了,你快跟我进去,用你的金针试试看。”

此时门开了,稳婆满头大汗,说道:“驸马爷,难产了,胎位不正,出了一半,出不来了。”

武清惊呼一声,说道:“保大人啊!”

而后直接拉着姜出尘便踏进了房间,看到了床上脸色惨白的樊梨花,武清紧紧地拉住了手,姜出尘取出布囊,而后在腰间,脐下等穴扎上金针。

“花姐,千万撑住啊。”

樊梨花点点头。姜出尘说道:“花姐姐先侧身,让我试试,看能不能把胎位给扶正了。”

武清帮忙,姜出尘这里按按,那里捏捏,反复几遍后,姜出尘说道:“范姐姐现在用力,一鼓作气!”

樊梨花明白要是自己不努力,那将是一死两命,用尽了全身力气,随着那最后一丝力气被抽走后,一个哭声洪亮的男婴降世!

武清取名武崇勇。

而这一天,薛仁贵选择死去。武清得知消息后,也已经是三日后了。

薛仁贵之死,是大唐的损失,突厥听说后,狂欢三日三夜,更加嚣张。天皇追封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准许返乡归葬。命程务挺为右武卫大将军,抗击突厥。

第二日一早,崔知温平静地再也没有起来,满朝悲伤。据说前夜他还御女二人。天皇追封为荆州大都督。以宰相之礼厚葬。中书令由左庶子薛元超兼任。

连日来竟然死去两名重臣。天皇的病情日重,令太子监国。徙相王轮为豫王。更名李旦。

武清则是来到了吏部选院,对十八名进士进行铨选考核授官。

毫无疑问,清心书院这一次进士及第七名,占据了小半。这让天下不得不承认清心书院已经走在了官学,甚至是国子监和太学的前面。

试想一下,大唐每一年取进士也不过二十人左右,最高也不超过五十人。而清心书院这几年来,每一年都要那么十人左右,这如何不让天下震惊。令那些名门望族震惊,要知道名门望族的家学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老师几乎都是这个时代的大儒级别的人物。而清新书院。天下人可不认同他是大儒,而且武清的理学思想,也渐渐被天下文人知道,虽不知理学到底为何物。但很明确的一点,就是武清绝不是大儒。

不是大儒的人,创办的书院,竟然能够每一年有那么多的进士份额,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于是天下文人开始研究理学,天下的大儒们也研究起理学,他们纷纷向洛阳进发,向清心书院进发。

武清和魏玄同都是吏部侍郎,所以铨选就由他俩来负责。

铨选首先看的是“身”,即铨选者的相貌身材,如果有残疾或是丑陋不堪,这是不行的。其次是“言”,即铨选者的语言能力,有口吃、表达不清,言语混乱等等,是不行的。第三是“书”,即铨选者的书法字迹写的如何,字写不好,想要做官也是行不通的。第四是“判”,即看铨选者的文章是否通顺。这四项标准都符合了,那么接下来再看看德行,若德行相同,接着看才能,才能相同,则看功劳。如此便可授官,六品之下直接由吏部尚书和侍郎依照缺额授官,并呈报门下省批复。五品之上则是由宰相提名交皇帝审查,三品以上则是皇帝敕封,中书门下审查。

当然,凡是新晋进士,都一般先由吏部授官,这里要除去别头试的皇亲宗室。

第一个进来的便是姚元崇,此人年已三十三岁,进来便觉得其人步履稳健,不骄不躁,是一个可堪大用之人,就这样貌体格,算是已经过关了。

“草民见过侍郎!”姚元崇躬身行礼。

很明显,姚元崇言语没有口吃,而且非常流畅,懂礼数,算是“言”过了。

武清笑道:“你且当场作文,如今春耕开始,就写一篇春耕的文章。”

姚元崇躬身领命,而后坐于书案之后,心中想到,此地有两侍郎,看样子武侍郎似乎更高一些,而武侍郎所倡导之理学,更是让人佩服,这春耕可不能作成骈文。心中有了定计,便写下了他所见到的春耕。

不过盏茶功夫,姚元崇写罢,交给了武清,武清看到,上面写了春耕之前需要注重的步骤,以及通过辨识天候,来播种。这是一篇说明文,逻辑合理,思路清晰!

武清大叫一声,“好文章!”

魏玄同笑道:“侍郎,让魏某看看。”

魏玄同看罢,不住点头,却也没说话。但“判”这一步是过了。接下来核对了姚元崇的家世,德才、能力、功劳等等,姚元崇都对答如流。

魏玄同问道:“侍郎,姚元崇可授何官?”

有主事书判记录全过程,武清翻开卷轴,看到长安县竟然缺了一位县令,便想了想,说道:“姚元崇才学能力极为出众,我看就授个长安县令吧。”

“正六品!”魏玄同一愣。

武清笑道:“姚元崇完全当的,好了,姚元崇,你先下去吧,先等候消息,若门下通过,你就到礼部学习礼仪。”

姚元崇心中巨震,对武清之感激,溢于言表,正六品上的长安县令,有多少人能够一及第便能当上的。于是大礼参拜后,便退出了房间。

魏玄同笑道:“武贤弟啊,你可真够大胆的,这姚元崇的能力才学都不错,可一下子授了六品,就怕他骄傲啊。”

武清笑道:“没事,若在长安县令上,真没所作为,他的官途也就走到头了。”

魏玄同点头称是,没错,若在长安县令上每年考绩都是中,要么降级,要么解官。这是没办法的,除非有皇帝亲自敕封。

接下来是萧嵩,对于这个年纪只有十五岁的少年,两位侍郎还是多了些期待,能够在如此年纪及第,也是不简单的。

萧嵩是武清得意门生,所以武清要回避,由魏玄同来对策。没过多久,萧嵩便出去了,武清摇了摇头,尽管才学不错,但他在里间听得出,还是略显浮躁,心性不够老练沉稳,授一个史馆校字已经不错了。

接下来是宋璟,对于宋璟,武清充满了期待,因为他是这一次科举的状头。

第89章 昔日金陵第239章 油墨第451章 帝王之路(二十二)第325章 武周大统谁来继第158章 理学之争(续)第204章 羽林卫(二)第47章 忽闻敏之犯错第273章 回家第396章 来俊臣之死(八)第220章 天后临幸(续)第37章 生意火爆第101章 命不该绝第150章 武氏亲友第324章 为魏王第7章 县城安家第419章 庐陵王风波(二十)第380章 陈子昂的诗情与伤怀第74章 武一刀第491章 一代帝王(二十九)第127章 浔阳楼上题诗第256章 由吴氏杀夫案引起的一场风暴第342章 火烧天堂第269章 收官第203章 羽林卫(一)第328章 征西域(一)第139章 面试第206章 羽林卫(四)第277章 新皇立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426章 魏王殿下的梦想第278章 开学典礼的意义第322章 阅兵第266章 有女玲珑第404章 庐陵王风波(五)第172章 立家法第466章 一代帝王(四)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436章 帝王之路(七)第469章 一代帝王(七)第344章 魏王的军事思路第190章 出征(十五)第48章 一不小心骂死了太监第215章 麻将诞生第424章 魏王的缺点第362章 素罗汗山之战第362章 素罗汗山之战第203章 羽林卫(一)第472章 一代帝王(十)第159章 御赐牌匾第213章 醉香楼第455章 帝王之路(二十六)第257章 花家田产案第273章 回家第169章 赐婚第431章 帝王之路(二)第111章 珠算第156章 牛王寨三雄第一七十五章 玉漱第334章 魏王的大周梦第39章 武氏家族第334章 魏王的大周梦第324章 为魏王第119章 清学渐起第14章 神秘拜师第383章 太平公主的情与爱第287章 扬州平叛(二)第425章 蕙质兰心李仙蕙第380章 陈子昂的诗情与伤怀第12章 大唐游侠儿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23章 得衣钵第474章 一代帝王(十二)第362章 素罗汗山之战第122章 海船试航第354章 势掠如火第146章 潜入闺房第480章 一代帝王(十八)第474章 一代帝王(十二)第336章 灭灭酷吏的威风第177章 出征(二)第141章 心中那一片宁静第216章 吏部 铨选第116章 公输后裔第180章 出征(五)第310章 宗室造反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382章 回师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361章 素罗汗山之战前夕第178章 出征(三)第264章 夏侯梦婷第370章 后突厥末路(上)地二百四十九章 输了第211章 肉夹馍第20章 夜宴风波第471章 一代帝王(九)第269章 收官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80章 此情可待成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