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一代帝王(四)

河洛镇,洛口津。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河滩上的大周营寨的时候,沙吒忠义等老将从睡梦中醒来,而后一一走出寝帐,却已然发觉中军竟然少了八成的帐篷,这让沙陀忠义等老将猛然一惊,再看那中军大帐,如何还能看到!

“沙吒老将军,这是怎么回事?”老将苏宏晖问道。

沙吒忠义捋须停顿片刻,说道:“我等先到渡口看看,再做决定!”沙吒忠义一甩披风,当先出了营寨,来到了渡口。

只见河面上彷如千帆过影一般,一艘艘扬帆漕船正缓缓开来。忽然,一艘小船如同离弦之箭一般窜出,一个年轻校尉朗声道:“沙吒老将军可在?”

沙吒忠义年纪虽大,但眼神依旧好使,远远便看到了此人乃是太子身边亲卫,便答道:“老夫便是!”

那校尉朗声道:“殿下有令,沙吒忠义等老将军劳苦功高,应该予以体恤,若沙吒将军等人醒来,便可与后军一起渡河,不必追赶,万望诸老将军能够保重身体,身体是人生存之本钱,切不可疏忽大意而丢了本钱。”

沙吒忠义等老将顿时一阵脸红,要不是昨夜贪杯,如何会被殿下丢下呢?他们虽年纪大了,可不论是战场阅历还是为将经验都比那些个新兵蛋子高吧。但如今既然殿下有令,而且也算颇为体恤他们这些老将。他们也只能接受了。但心里总感觉怪怪的。

“敢问小哥,殿下如今可在对岸?”苏宏晖问道。

那校尉说道:“今日一早,殿下已然率军北上。这些漕船便是留下接送后军的,如今后军未到,不若老将军领军渡河,等过了河,再埋锅造饭。”

沙吒忠义的脸上感到火辣辣的,殿下都已然渡过河,而且已经出发了。他还有脸埋锅造饭?但沙吒忠义可不敢有任何怒色,河中小船上的人虽然只是一个传信的。但却是太子亲卫,于是,沙吒忠义道:“既然如此,那就登船渡河吧。”随即转身命令道:“令各营集结登船。不得有误!”

不多时,大营内一阵嘈杂。

这一日,武柲领大军途经相州安阳城,武柲命士卒安营扎寨,他则去了邺县。

自北周大象二年,后来的建立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焚毁邺城,迁邺城百姓于安阳之后,这里一度成为废墟,直至唐朝贞观年间。才建立邺县。跟上元县一样,原本是繁华之城,却因为曾经是敌人都城而焚毁。从某种层面来说,其心胸何其狭窄,其思想多么腐朽。当然从朝廷政治角度考虑也无可厚非,但建造一座繁华城市何其困难,要经历数十年、上百年,才能看到繁华面貌。摧毁也不过一把火而已。

邺县建于废墟之上,而且城池十分狭小。虽说是有一县之名,但比之寻常小县,都要小了不少。

武柲登临城头,看着那矮小的房屋之间,依稀还能看出废墟的模样,他叹息一声,自语道:“一座繁华之城,因为愚昧而致使彻底消失,悲哀!”

“是啊,当年杨坚的愚昧,使得邺城成为了废墟,也使得金陵成为废墟,大好一片繁华,就葬送在了火海之中。”一个老者忽然说道。

只见他气度不凡,一身灰布袍却是异常干净,老者面色红润,眼中有着一丝精芒,此人竟是一个练家子!

武柲看着老者,缓缓登上城头,眼睛却丝毫没有看武柲,而是望着城外还在田地上劳作的农人。武柲笑道:“敢问老丈如何称呼?”

老者捋须笑道:“山野之人,早已不知姓名,但此地百姓叫老夫曹老头!”

曹老头?武柲心中一愣,这邺城本是曹家天下的根基所在,即使曹丕后来在洛阳登基称帝,但依旧把邺城当做是第二都城。此人姓曹,莫非是曹氏后裔?

不过,武柲也没多少心思跟这样的“世外高人”打机锋,于是便说道:“晚生见过曹公,晚生本是来凭吊这邺都古迹,却不想昔日的繁华却是丝毫不见,真的让在下唏嘘不已。”

随即便说道:“晚生打搅曹公,这便离去吧!”

曹老头显然没想到眼前之人却要离去,他便问道:“将军以为王朝兴衰和这一城繁华有何不同?”

武柲显然没想到这老者还有这么一出,随即心中一动,便明白了,看来自己的身份这老者是猜出来了,不然也不会来自荐了,但如今的武柲已经不喜欢玩这一套谋略之类的玩意儿了,于是便说道:“一朝一衰亡,一城一繁华,又有什么区别,历史终究是历史,你改变不了过去,也无法去改变,沉湎于昨日,只能让仇恨深种,便永远看不到未来。每个人的脚下是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如何走,皆是未知,不是由天定,而是我们自己!曹公,晚生告辞!”

老者身体微微一颤,呆立半晌,直到那个身影跨上战马,绝尘而去,他轻轻一叹。

忽然,城下传来一个母猪一般的声音,“糟老头,你爬那么高,要寻短见吗?”

数日后,当魏州城遥遥在望的时候,武柲已然看到了在驿亭迎候的魏州官员,武柲也是一阵无语,出城三十里迎候,有这必要吗?

当然,这只是对于武柲而言。出城三十里迎候,是狄仁杰对太子的尊敬,也是魏州官员对太子殿下的礼节。

当武柲领大军来到跟前的时候,只见小亭中已然摆放了水酒。狄仁杰和薛讷领诸官单膝跪地,大声高呼,“臣等恭迎太子殿下驾临!”

武柲下了马,而后上前,扶起狄仁杰,一脸歉意,说道:“狄公,晚辈如何能受得了您这大礼,快快起来便是!”

狄仁杰说道:“殿下如今身为储君,将来是一国之君,是天下表率,臣不敢居功自傲,这礼节可不能废了。”

武柲微笑道:“不论何时,晚辈依旧是晚辈,晚辈也永远不会忘记狄公在晚辈幼年之时对晚辈的教导。此番讨伐契丹,狄公当助我一臂之力。”

狄仁杰立刻躬身道:“殿下为社稷征讨契丹蛮夷,处置杂事,乃是臣之本份,臣当鞠躬尽瘁。”

武柲点头,道:“如此,本王也就放心了。薛将军,就不说点什么吗?”

随即,看到薛讷那木讷的样子,他不禁大笑起来。

如此这般,诸人饮了一碗水酒,便上路了。(未完待续)

第313章 吉顼献妹救父第210章 绝美的出尘姑娘第373章 魏王的草原情结(一)第320章 杀王弘义第223章 整军建言(二)第491章 一代帝王(二十九)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42章 无品之官第34章 人走茶凉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第257章 花家田产案第345章 封禅嵩山第195章 上阳宫夜宴第153章 元日夜(上)第66章 梅香园惊变第205章 羽林卫(三)第378章 魏王的草原情结(六)第269章 收官第119章 清学渐起第293章 契约第112章 副帮主到访第269章 收官第208章 研香阁第425章 蕙质兰心李仙蕙第113章 卢照邻出任县令第250章 吾得一虎将矣第487章 一代帝王(二十五)第252章 到任第399章 庐陵王风波(一)第414章 庐陵王风波(十五)第310章 宗室造反第179章 出征(四)第99章 惊变(三)第355章 姚元崇的决定第400章 庐陵王风波(二)第342章 火烧天堂第497章 一代帝王(三十五)第178章 出征(三)第84章 情何以堪第84章 情何以堪第263章 远山与令娴第321章 秋官尚书第442章 帝王之路(十三)第374章 魏王的草原情结(二)第241章 临幸第477章 一代帝王(十五)第347章 张昌宗入宫第331章 再置安西四镇第394章 来俊臣之死(六)第52章 非常之事第410章 庐陵王风波(一十)第306章 不一样的县城第432章 帝王之路(三)第460章 出征之前(三)第133章 喜当爹第45章 教坊歌舞显盛世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91章 江宁仓中主薄的秘密第352章 高舍鸡立功第96章 闯水寨第206章 羽林卫(四)第181章 出征(六)第375章 魏王的草原情结(三)第448章 帝王之路(十九)第48章 一不小心骂死了太监第42章 无品之官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139章 面试第117章 卫士第311章 向宗室伸出的屠刀第368章 铁勒破突厥第436章 帝王之路(七)第417章 庐陵王风波(十八)第46章 清心馆初授课第393章 来俊臣之死(五)第483章 一代帝王(二十一)第496章 一代帝王(三十四)第275章 闲来无事专学问第324章 为魏王第348章 娄师德之言第72章 再遇游侠第346章 携美夜游神都第100章 我没看错你第80章 此情可待成绝唱地一百四十三章 去而复返第375章 魏王的草原情结(三)第98章 惊变(二)第72章 再遇游侠第373章 魏王的草原情结(一)第229章 少林寺(二)第397章 来俊臣之死第116章 公输后裔第36章 开馆讲书第497章 一代帝王(三十五)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24章 逛长安第459章 出征之前(二)第29章 枪术如神第467章 一代帝王(五)第284章 娶妻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