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四步成诗

第二日一早,武清走进了县学,先向王夫子问安,而后才能被安排到听课的位置。

但是当武清到了王夫子书房的时候,便被告知,夫子已经出去了,让武清自行去书香苑。武清只好问明地方,而后向着县学的书香苑而来,这里是县学授课的地方。

武清走进书香苑,放眼一望,这一处院子还真不是一般大,至少有五六亩的样子,亭台水榭,无一不是大气而雅致,踏着青砖铺就的小路,穿过几座花圃,一座凉亭矗立池边,池水清澈见底,几处荷花正含苞待放。不远处是一片平地,平地上放了很多书案,学子们有的已经端坐其上,有的则在凉亭里吟诗作赋,有的则是在池水边戏水游玩。这完全不跟后世的什么教学楼教室之类的一样啊,这才是贴近自然啊,如此优雅的环境,读书可真好啊。

“哪儿来的乡野小子,还不速速退去!”一个恶狠狠的声音在一旁传来。

武清一愣,立马转身,看到一个头戴幞头一身书生打扮的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他轻摇蒲扇,嘴角露出一抹讥笑。

武清抱拳,问道:“在下武清,这位学长有礼了。”

“哼,没听到我家公子说话吗?我家公子可是本县县令张县令的公子,识相点,快点滚,别碍了我家公子的眼睛。”身旁一个仆人打扮的猥琐汉子站了出来。

原来是一个衙内,怪不得这样嚣张,武清很清楚在这个时代,遇到衙内,只有先躲避了再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更何况自己也真没实力对抗这样的衙内不是。抱拳笑道:“张公子,在下是来这里听课的,已经得到了王夫子的应允。”

武清说得很清楚,自己来这里是得到了王夫子同意的,这个时代因为太宗皇帝非常注重教育,文人地位相当之高,高宗皇帝虽然才能不足,但延续了太宗遗风,对于文人是很重视的,所以整个大唐帝国对文人都非常尊重,更何况儒家思想,首先一条就是尊敬师长。张公子虽然是衙内(当然衙内的叫法也只到了宋朝之后),但也懂得这个道理,大唐科举选拔人才还要看夫子的推荐和评语的。

这个时候,很多学子都被这里吸引住了,不禁纷纷来凑热闹,有人问明情况,对这个模样只有六七岁的孩童不禁大感兴趣。再看武清在众人环绕之下,竟然如此沉稳,不卑不亢,应对流利,很多人开始纷纷打探。

“武清?哪里人啊?”

“武清,莫不是那徐北村的神童?”

“神童?这玩意儿你也相信?”

很快一个年长者拱手说道:“诸位,既然武清本人在此,被坊间誉为‘神童’,我们何不请武清为我们就此赋诗一首呢,也让我等见识一番‘神童’风采!”

“好,我赞成!”

一时间叫好者,喝倒彩者此起彼伏。刚要走进书香苑的王夫子不禁皱了下眉头,仆人想出言喝止,却被王夫子挡住,说道:“慢着,且听武清如何应对!”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文人就是喜欢这个调调,动不动就吟诗作赋,彰显才华,吸引无数眼球,无数的粉嫩木耳也许就是这样被揽入了怀中吧。

武清脸上依旧没有太多表情,实在是不敢跟这帮人比什么才学,自己才学了三年,音韵、文字、训诂也硬着头皮着实下了番功夫,只是要说作诗,自己的水平自己知道。但是看到群情激愤的这帮书生,他不知道要是自己拒绝,会是什么后果。这个时代文人就是有傲骨,敢说敢言,大臣都可以死谏。如果自己今天就这样认怂,或许传出去那就影响到他作为人的品质问题。

人不可以没有没有骨气,特别是文人!

当然这话要是在一千多年后,武清可以直接扔进垃圾筒。

“怎么呢?武清,难道你那‘神童’是自封的不成?”

“就是啊,我看‘神童’以后可以改成狗童了!”

“不,不,不,我看应该就‘怂童’才合适啊。”说这话的正是那张公子的仆人加书童,而张公子则是在一边奸笑。

武清看了眼张公子,看到那眼中的讥讽,那两个仆从更是傲慢无比,武清真想竖个中指。再看看周围,有些人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有的人还在议论纷纷。

心中叹息一声,今天这个局该怎么过啊,于是双臂推开人群,朝着小亭走去,武清脸上虽然依旧沉着,但脑子却在拼命回忆着以前记得的几首诗。

几十个书生一拥而上,似乎没有放过武清的意思。武清来到唐朝最满意的就是自己的记忆力,可以说是过目不忘,这或许就是穿越带给他的恩赐吧,甚至就连以前有些模糊的东西,在不断的回想下,都能慢慢地记起。

时值夏天,清晨微微显得潮湿,这是夜晚凝聚了露水的缘故,虽已日上三竿,但能在那翠绿莲叶上能够看到晶莹剔透的露珠,几只蜻蜓落在了含苞待放的荷花上。

忽然间,武清想起了三年级语文课本里的一首诗。

武清拱手说道:“诸位学长,既要考校在下学业,还请说个物件来,我好吟讴一首,让各位学长品鉴品鉴。”

一个学子出列道:“物件吗?我看就以那池中之莲为题吧!”

“不妥不妥。”张公子摇着蒲扇,说道:“我们今日是来见识神童风采的,要是以物件为题,那不是显示不出武清学弟的风采,我看就以这时令为题,大家说怎么样?”

“好,好!”众人附和。

武清心里骂了下张公子的十八代,早知道你们这种心理变态,知道会有这么一出,还好不是写什么情情爱爱的诗,自己想到的那一首正好就是写时令的。

武清抱拳,说道:“既然如此,还请诸位退后四步,让我想想!”这些人实在是靠的太近了,要是真有这么多粉丝就好了,也过把明星瘾。

武清整了整衣衫,轻咳一声,迈出了第一步,小帅哥的风度展露了出来,吟道:“泉眼无声惜细流。”

一群书生埋头思索。

武清迈出了第二步,声音洪亮,吟道:“树阴照水爱晴柔。”

一群书生开始连起两句吟讴起来。正在伫足而立的王夫子眼中一亮,伸手捋起山羊胡子。

武清也不理会这群制造麻烦的书生,装着略一思索,看向池中荷叶,迈出了第三步,吟道:“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群书生也随着武清的目光望去,果然荷花含苞待放,不正是露出了“尖尖角”吗。

武清很快迈出了第四步,用手一指那正自起舞的蜻蜓,吟道:“早有蜻蜓立上头,完了,谢谢品鉴。”

武清很装逼地一甩袖子,穿过人群,走向了书案坐了下来,心里则是对那位宋朝诗人送上无尽的歉意,没办法,谁让自己来到这样一个坑爹的时代呢。不抄袭剽窃点先辈们的文化遗产怎么混下去呢。

瞬间,群情激奋的书生们静默片刻。王夫子一动不动,一双老眼中爆射出了惊人的亮光。有书生数着武清的步子,当这首七言诗作完后,大喊着说道:“四步成诗啊!四步成诗啊!”

这是一首很清新的小诗,一切都很细腻,都很柔顺,没有华丽的描述,也没有那种奢华的用词,只用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片绿绿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画出了一个别样的初夏,一切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这是一个不到七岁的孩童做的吗?竟然如此细腻,真神童也。

王夫子有点不信,可想遍所读诗文,根本找不出有这样一篇,此时此刻,他不得不承认,这神童是真的神童了。

一群书生在沉默了片刻后,一下子嘈杂起来,有人放声吟讴,有人仔细推敲,有人不禁对其中所描绘的意境而赞叹,而有些人则是不断诅咒诋毁,如那张公子之流,如今可不是讥笑那么简单,甚至有了嫉妒,这么小就这么厉害,那以后呢?

王夫子不可能让这样的场面继续下去,当下便走了过来,学子们见到了也都是弯腰行礼,礼不可废!

“好了,如此吵闹,成何其统。”

学子们立刻停止了吵闹坐到了书案后面,一时间非常安静。

也不介绍下武清这个新来的学生,便直接开始讲课。

“今日,为师讲授《孝经》。”

第329章 征西域(二)第184章 出征(九)第421章 庐陵王风波(二十二)第370章 后突厥末路(上)第380章 陈子昂的诗情与伤怀第232章 少林寺(五)第337章 守孝第287章 扬州平叛(二)第315章 夜宿美人殿第164章 临行安排第272章 与师姐谈第400章 庐陵王风波(二)第242章 太子有请第493章 一代帝王(三十一)第265章 全面开刀第255章 干干县令的活第361章 素罗汗山之战前夕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222章 整军建言(一)第148章 兰陵萧氏第296章 报纸的威力第67章 洛阳城中思第465章 一代帝王(三)第51章 弘文馆风波第173章 立家法(续)第208章 研香阁第13章 施粥救民第414章 庐陵王风波(十五)第497章 一代帝王(三十五)第490章 一代帝王(二十八)第60章 武敏之,哥笑了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277章 新皇立第141章 心中那一片宁静第284章 娶妻素娥第217章 吏部 铨选(续)第360章 契丹反,吐蕃退第172章 立家法第301章 太后微服而来第125章 鸦九第239章 油墨第352章 高舍鸡立功第181章 出征(六)第167章 **作乐以避嫌第255章 干干县令的活第24章 逛长安第130章 滕王阁之宴第37章 生意火爆第419章 庐陵王风波(二十)第304章 万人招亲大会第254章 答刘三小姐问第211章 肉夹馍第285章 武太后政改,徐敬业起兵谋反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89章 昔日金陵第127章 浔阳楼上题诗第3章 这是大唐第344章 魏王的军事思路第421章 庐陵王风波(二十二)第245章 李治病重第31章 清心馆第251章 采补采补第311章 向宗室伸出的屠刀第314章 丽景殿中怒斥武承嗣第416章 庐陵王风波(十七)第136章 茶之道第253章 刘家有女叫三娘第468章 一代帝王(六)第233章 仰望星空第27章 跟和尚论道第393章 来俊臣之死(五)第54章 迷失那初之吻第345章 封禅嵩山第265章 全面开刀第219章 天后临幸第265章 全面开刀第87章 流放第428章 国之储君第304章 万人招亲大会第295章 神都周报诞生第73章 收仆第195章 上阳宫夜宴第29章 枪术如神第380章 陈子昂的诗情与伤怀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164章 临行安排第435章 六第292章 跟武太后交心第477章 一代帝王(十五)第294章 太后雌威第353章 床弩阵再发神威第238章 置清心书院于洛阳第198章 弟子齐聚第347章 张昌宗入宫第258章 先拿夏侯家开刀第211章 肉夹馍第312章 明堂成,天下颂德第378章 魏王的草原情结(六)第14章 神秘拜师第325章 武周大统谁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