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十五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十九)

晋朝虽然实行了科举选士制度,但并不彻底,科举考试也不是定期举行,从宣宗开创科举到现在的近四百年时间,科举考试时有时无,每一次考试的间隔时间都很长,短则五年,长则数十年,所以说在晋朝,科举考试并不是常态,而只是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比如延续了许多年的察举制,还有门荫制。

门荫者,即以父祖官位,豪门世家的余荫而得官。

三品以上大官可以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察举制主要是地方和中央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品行对个人进行推举和征召。

在科举受到门阀世家集团的强烈抵触,而不能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常态之下,不管是门荫还是察举制,都是被门阀世家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底层通往上层的仕途之路,依旧被门阀世家集团所操控。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武宗一朝,在政治权利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之后,武宗对各项制度再次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比如科举考试,开始按照严格的时间与要求,每两年举行一次,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断科举考试,武宗还定下一个规矩,不经地方,无进士功名在身者,不得为相,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挡住了门阀世家集团对核心政权的长期霸占,一批优秀的底层贫寒士人,开始有机会进入政治核心。

除此之外,武宗对底层官员的晋升之路,开始放宽与重视。

官吏之名,七品之上称为官,七品之下则是吏。

吏是整个社会权利阶层之中,最底层的存在,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出身寒门,虽然走上了仕途,但是不管怎么努力,却是终身难以晋升,以至于许多有才之士被埋没,没有出头之地。

科举考试虽然给了寒门一个机会,但这个机会有多少呢?恐怕是不多的,就算是以清廉公正而著称的一代名相杨道嗣与刘桀,他们两人分别相续监察了五届科举考试,每届不到两百人的名额,能够考上进士的寒门子弟,也不过三五十人,而这也已经被世人称为公正与公平,可以想象的到,在他们之前的历届科举考试,能够以真材实料考上进士的寒门子弟,又能有多少呢?

在最高权力统治这个阶层,门阀世家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这个阶层,会给寒门子弟多少机会呢?

所以,武宗在一定程度上改革科举的同时,又是大力发展底层寒门有才之士。

在晋朝,考上举人,就已经有了进入仕途的资格,但这种资格的潜力太差,世家子弟有了举人功名,考不上进士,还能通过门荫与察举,寻找新的出路,而寒门子弟,考不上进士,只有举人功名在身,就算进入官府做事,也只能是八品九品的小吏,而且此生很难再有晋升之路。

武宗给了他们机会。

流外铨从武宗开始,成为晋朝除科举、门荫、察举之外的第四种选官制度。

流外铨是针对地方各级衙门的吏员而设,他们其中有很多人甚至连品级都没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朝廷按年度对其这类吏员的功过行能进行考课,经三考逐级升转,最后可以经考试人流,成为正式品官,也或是得到品级的提升,这种集考核、选拔、任用为一体的流外官铨选程序,虽然程序复杂,制度森严,很多人依旧没有机会,甚至是被逐出官府衙门,从此失业,但它却给了那些确有真才实学的少数人,一个晋升的机会与出路。

说到底,这是一个人分三六九等的世界,门阀世家集团占据主导,他们掌控了包括政治、财富、土地在内的绝对优势地位,寒门子弟要想出人头地,千难万难。

但也有一些人从其他途径找到出路,最终走上政治的核心,比如外戚,还比如以军功出将入相。

别的不说,当朝左相李忠就是如此,以辉煌的军功跻身权利的最高层,还有李勋,半军功,半外戚,也是以贫寒的出身,最终跻身权利的核心阶层。

但通过这种方式上来的人,终归不是主流,既是少数派,就要受到多数派的排挤,他们在政治上的局限性太重,限制太大,李勋不过做了一个多月的相国,对此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他想和别人和睦相处,却被对方敬而远之,甚至是敌视,或许是身在高位,以及赵询很大程度上的扶持,李勋还感觉不到太多东西,但那种无形的排挤与距离,却是让李勋非常不舒服。

李勋从沉思之中醒来,颇为感叹的说道:“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或许我还是太单纯了。”

司马图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递给李勋:“主公,这是范先生的来信,一个时辰前刚刚传来。”

李勋接过信:“你看过了?”

司马图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已经看过了。

李勋拿出信观看,范中允在心中说了说西域和陇右两地目前的局势,陇右西部七州之地依旧平静,但是西域方面......

李勋征伐西域,虽然取得全胜,拿下整个西域大地,但这种胜利,更多的只是军事上的胜利,对于西域也只是军事上的占领,李勋通过一些手段,努力的想要稳定住整个西域的局势,以至于长治久安,但朝廷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与时间,他这一走,很多后续计划,只能停止下来,而李勋先前做的那些事情,其实也只是权宜之计,是临时而为,只能保持短时间的稳定,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勋先前的那些努力与手段,其作用显然越来越低。

范中允在信中告诉李勋,西域内部一些人,正在暗中积攒力量,显然有所图谋,而先前被李勋拉拢的西域一些贵族高层,随着李勋的离开,如今的态度也是越来越暗昧,恐怕已经生出了其他心思,朝廷对西域的动作,恐怕要加快进行了,而且一定要慎重而为,一旦出错,西域如今脆弱的平静局面,恐怕将会立即被打破。

第二百二十一章 明着诬告(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成家(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死守与内变(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惊险(六)第三百一十一章 选择第七百二十四章 帝王之命(七)第七十九章 派系之间的较量第七百章 生与死的较量(十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归途(十六)第三百八十九章 遽变(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合纵与连横(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威震西域(六)第四百八十七章 方向第五百一十四章 惊险(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威震西域(十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来的变局(二)第六章 相认(上)第八百零四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八)第六百三十七章 消息第两百六十一章 铁腕镇压(八)第六百四十六章 强硬第一百八十一章 陇右,新的舞台(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选择第五百六十七章 袭城第一百二十章 分化与拉拢(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随风去吧第一百三十七章 升官与贬职(二)第三章 抢劫第两百六十三章 铁腕镇压(十)第七百零五章 夺权与反击(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冲突(五)第八十二章 坏人、骗子(下)第四百一十章 归途(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突来的变局(二十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奇兵(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即敌即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方节度(九)第五百章 死守与内变(四)第七百零三章 夺权与反击(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惊险(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死守与内变(二)第五百零七章 死守与内变(十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尸横遍野(十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漠蒙格局(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议事第三十三章 主将断后第十章 与帝同食(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诱敌深入第五百五十五章 威震西域(十)第六百七十七章 突来的变局(十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尸横遍野(六)第六百七十五章 突来的变局(十二)第三十章 绝境(上)第十五章 郊游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五百八十九章 统一西域(七)第七百二十九章 悲惨的过去第四百三十三章 归途(二十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婚(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归途(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方节度(十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升官与贬职(十三)第七百零七章 夺权与反击(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节度(三)第四百零一章 动荡(六)第三百十一六章 一剑定情(上)第两百九十章 坦然(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方节度(十五)第一百零二章 围杀(中)第三百五十八章 试探第五百三十二章 尸横遍野(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成家(二)第六百一十五章 国灭第三百五十八章 试探第三百五十九章 砸场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隐秘(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合纵与连横(八)第七百三十九章 核心之外第二百四十章 兵权统一(四)第七百八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九)第四百七十章 各方动作(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铁腕镇压(二)第五十六章 朝会第三百七十八章 雪与血(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帝王心思(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明着诬告(五)第四百三十章 归途(二十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穷途末路(六)第五十一章 不要脸咋了?(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节度副使(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回京(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统一西域(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方节度(三)第七百六十章 人言可畏(四)第二百章 邂逅第五百零六章 死守与内变(十)第八百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四)第四百零九章 归途(一)第七百四十八章 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