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成夫子

云舒突然觉得很悲哀、很厌倦,心情很消沉,一直到李氏带着她准备离开作坊院子,她依然一个人低着头、有气无力的落在最后。

刚出作坊院子,老爹就发现云舒兴致不高,他逗了云舒几遍,云舒都恹恹的没精神。老爹奇怪,转身问李氏:“她娘,咱们云舒被谁欺负了?怎么这幅模样?”

李氏回头看看云舒,摇头无声的叹口气,她又四下看看,见周围无人,便凑到老爹耳边将方才邓氏那里听来的消息简单说了一遍。老爹惊得跳起来:“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我这就去……”

李氏一把拉住他:“你去干什么?你是想要志飞夫妻俩难过不是?还是要跟志民大伯家翻脸啊?”

“可是…可是……?”

“唉,都说做事凭良心,他们做了亏心事定会良心不安的,何况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朝廷马上又要加增税负,咱们回家去好好商量商量吧!”

老爹一步三回头的望向作坊院子,脸上比云舒还郁闷。一家人就这么郁闷的做上牛车,郁闷的回城。

进城门时,心情稍稍好些的云舒见城门旁围了一大群人,对着墙上那张黄纸指指点点,看来是官府出告示了!多半跟赋税有关,唉!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日子又要被打破了吗?

云舒恹恹的站在原地盯着那群人发呆,李氏见云舒没有跟上,回头看她,然后顺着她视线看去,也发现了那张告示。李氏拉拉水志诚,“他爹,等等!把三毛给我,你过去看看。那告示上写了什么?”

“哦,好!”老爹找个路边人少的地方把三毛放下,又把云舒拉过来站在李氏身边,这才向那人群位置走去。他在人群外围转来转去,看不清楚告示上的内容,便拉个从里面出来的人问问。片刻后,他一脸喜色的跑回来:“她娘,好事、好事啊!”

李氏见他差点儿撞到行人,紧张的招呼他不要跑,慢慢走。老爹岔来岔去总算来到家人面前。笑呵呵道:

“她娘,好事啊!官府出告示,说为鼓励农耕。凡积极开荒种田者,今年二月开始加征的三层赋税可以减免一半,若用粮食交税,一文不加!若现在用粮食交税,不但不加税。还只需交平时的一半!她娘,要是咱们……”

“加征的三层减免一半?比平时不还是要多交一层半吗?那个用粮食交税又怎么说?除了谷子,麦子、甘薯、豆子之类算不算?”

“这个…呵呵,我也不知道!”

李氏摇头道:“官府的告示一天一个变,那战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完,咱们若现在把粮食交出去。过几天他又来收怎么办?七八月粮食收成不好怎么办?粮价再涨怎么办?

算了,咱们先回家,看看黄历。选个好点儿的日子回家种地去吧!唉,还有北大街上那铺子,光修整就花了二十两银子,现在咱们要忙着回家种地,哪有时间打理铺子啊?不如干脆租出去算了。能收点儿租子也好啊……”

李氏念念叨叨的牵着二毛往城里去,老爹抱起三毛、牵起云舒跟上。原本满心欢喜的他被冷水泼得透心凉,再加上先前老祖宗的事,他也泄了气,恹恹的跟在李氏身后。

云舒跟着老爹,一路留意街上的状况,北大街上的铺子基本都已经翻修过了。上次被抢被砸损失严重,不少小商家干脆卖了铺子,这条街上的铺子年前基本处于瘫痪。

这倒是鼓励了周边的小摊小贩们集体来这里摆摊,于是北大街两边一路过去,挨着密密麻麻的全是小摊,比庙会还热闹,因此过年那两个月,这北大街就成了云雾城最最热闹繁华的地带。

只是现在,随着两边商铺一家一家开业,这些小摊贩一个一个被清理,北大街渐渐安静下来,虽然齐整却没了以往那人气儿!现在这世道,要重新恢复过来怕是不容易!

想起方才娘亲说干脆把铺子租出去的提议,云舒轻轻叹口气,现在实在没心情开铺子赚钱,要租就租吧,总比干放着强。

一行人到县衙门口时,依然看到那黄纸告示面前围着一大圈人,人们对其内容多有不解,相互议论纷纷!这时几声锣鼓声响,一个官差出来,站在台阶上敲一下喊一句:“朝廷新出政令,鼓励农耕,凡回家耕种者,今年新征赋税可丰收后再交,……”

官差将告示上的内容又念了一遍,然后请出一个八字胡老头儿:“乡亲们,对政令有所疑惑者,可以提问,本县师爷现在亲自为大家解惑!”

下面围观者越来越多,听了官差的话,纷纷窃窃私语,也有人对那告示指指点点,却无一人真正上前提问。

云舒不自觉的跟着人群围上去,因为从方才官差的口述中,她听到一句跟开荒相关的政令,这是她所关心的,一定得找机会问问。不过看上面那八字胡老头子闭着眼摇头晃脑的样子,这家伙怕是个书呆子,能解释清楚吗?

旁边有人小声嘀咕道:“哎,这是新来的师爷吧?听说上次咱们云雾城被山贼抢掠,上面降罪下来,县太爷就把师爷推出去当了替死鬼!”

“是啊,咱们县的县太爷换得快,师爷更是比走马灯还快,谁知道他说的做不做得准儿?要是个心眼小的,咱们问错了得罪了他,日子岂不更难过?”

“可不是,………”

人们议论纷纷,问题虽多却因多番顾忌没人敢出来带头。云舒想了想,看准人群之间的缝隙钻了进去,到了中间喊一嗓子:“师爷,我爹问你粮价何时能降下来?”

云舒问完立刻在人群中窜几步,换到另一个位置,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显然这不是农人关心的问题,云雾城所有百姓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官差有些惊讶,明明讲告示的事儿。怎么突然扯到粮价上了?他回头询问的看向师爷,师爷缓缓睁开他微闭的老爷,手扶胡须笑道:“好问题!”

官差道:“师爷,这个…要不要先问问县太爷?”

师爷摆摆手,站起来在人群面前踱着步子,从这边到那边,再从那边到这边,人们的眼睛紧紧跟随着他转来转去,最后师爷一停,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师爷慢悠悠的手抚胡须道:“一月之内。保证降到十文以内!”

十文?!现在的粮价可是五十文左右,周围一片静寂,半晌后突然像砸开锅一样。有人欢呼,有人惊讶,有人质疑。拿着铜锣的官差挪到师爷身边,小声嘀咕道:“那个…师爷,这个海口可不能随便夸啊!”

师爷瞪他一眼:“小子。何谓‘夸海口’?”

“这…这个……,我…我……”

围观者中有人喊道:“师爷,是不是真的啊,粮价真能降下来吗?”

师爷笑呵呵的抚着胡须道:“老夫从不说谎!”

“师爷,那些粮商扣着粮食不卖,价格降了咱们没地方买也没用啊?”

师爷继续手抚胡须道:“老夫自有办法!”

人们对师爷的回答非常满意。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但能从官府之人口中亲耳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至少有了希望。心情也随之振奋,于是那些关于政令的疑问也一一提了出来。

让云舒意外的是这位看似书呆子的老头子居然从不打官腔、从不之乎者也,就像位普通的长辈般,手抚胡须笑眯眯的给大家一一解答。这让百姓们很快便喜欢上了这位老人家,而老人家的声名及他的每一句话很快传遍全城。

云舒一直夹在人群中听着老头子的解答。顺便打听这老者的来历。让云舒意外的是这老头子姓成,居于安乐镇。开有一学堂,大家称他‘安夫子’!因云雾城最近大事频发,县令师爷走马灯一样的换,换来换去百姓一日不得安宁。

因此这位成夫子主动站出来,要了个师爷的差事,至于这差事为何一要就来,人们对此众说纷纭,总之对成夫子的能耐夸赞不已。

云舒愣愣的盯着那老头子观察良久,这家伙居然就是自己曾经以为的大骗子?!大姨家的赵强不就是为了进他的学堂被骗得倾家荡产的?没想到居然会在这儿遇上他!

云舒看围观之人实在太多,现在要去找成师爷单独说话显然不可能,她想了想,从人群冲钻出来,找到带着二毛三毛站在远处观望的娘亲李氏。李氏见她往她脑门儿上很恶化呢敲了两下,骂道:“你这死丫头,又到处乱跑,要遇上拐子,把你卖了都不知道?”

云舒呵呵干笑两声,任娘亲念叨,等老爹回来,便兴冲冲的拉着爹娘快快回家。云舒一进家门,丢下一句:“我有正事,别来打扰我!”,然后快速冲进书房,关门上闩。

云舒冲到书桌前,拿出笔墨纸砚摆好,一边磨墨一边在脑子里打草稿。既然成夫子是位智者,有心为百姓做事,这种时刻自己就没必要保留了,就算为了自家,为了亲戚朋友,帮成夫子多出几个点子未尝不可,即便他问起,大可以推说是安夫子教授!

云舒从午时开始,桌上的废纸扔了一堆,点子东列一条西写一句,最后根据现况选取可用者整理后一一列出。她整理完毕,伸个懒腰站起来,发现已经申时末了!

云舒兴冲冲的将整理出来的东西摘录一遍留底,然后取一张折好塞进信封。她打开书房门,微热的夕阳斜射过来,照在她眼上,二毛和小双呼唤一声冲过来:“姐姐,你总算出来了!”

云舒拍拍二毛脑袋道:“二毛,爹和娘了?”

“爹爹出去了,娘在厨房做饭!”

云舒点头,看这天色,还不算晚,不如现在就去找成夫子一趟?

于是云舒对着厨房里喊一嗓子,便一溜烟儿的跑出院子,李氏闻声出来是,只见院门吱嘎吱嘎晃动,根本不见云舒人影儿,她摸摸耳朵嘀咕道:“莫非是我听错了?”

“娘。你没听错,姐姐说她去县衙一趟,晚点儿回来!”

“啊?县衙?!她去那里干什么?”

“不知道!”二毛无奈的摊摊手:“姐姐什么都没跟我说!”

“这死丫头,简直越来越不像话了……”李氏对着门口嘀嘀咕咕念叨一番,最后晃着脑袋进了厨房。

出得院门的云舒一路直奔县衙,她要把自己写的东西交给成夫子,顺便请他给自己开点儿小灶!她到县衙门口时,围观众人已经散去,两个守门的衙役自己都不认识。

云舒想了想,整整衣衫。跑去门房,见那当值的门房正好是自己熟识的曹大头。她立刻笑眯眯的上前嘴甜的称呼一声,顺便请曹大头帮忙叫那守门衙役进去找陈军。

趁着等人之际。云舒跟曹大头扯几句闲话,顺便问起师爷之事。曹大头一提成师爷,立刻来了劲儿:“我跟你说啊,丫头,咱们这师爷来头可不小。别看他老人家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人家可是出名的夫子,手下弟子入朝为官的多着了,别说县太爷,就连知府大人对他都要礼让三分了,听说他在安乐镇开了个学堂。……”

曹大头说得津津有味,云舒呵呵笑着附和,可惜他说的除了拍马屁。其他的自己全都知道。云舒笑眯眯道:“叔叔,师爷真那么厉害吗?那我可不可以见见他?”

“那可不行,咱们师爷有个规矩,除当值时间外一律不见外人!”

“我不是外人啊,我敬仰师爷才学……”

“去去。少来,师爷说了。他在县城一律不收弟子!再说了,小云舒,你一个女娃子,能识字儿算数儿就行了呗,学那么多干嘛?莫非还想考个状元不成?”

云舒扁扁嘴:“我不考状元,我弟弟可以考状元啊!”

“那就更不行了,师爷说了不收弟子,要拜师上他老家去!”

“叔叔真小气!放心啦,我不过随便说说而已,我就找陈军叔叔,不找师爷!”

“那还差不多!”

等陈军出来,云舒借口取奶奶田产的地契,跟陈军一起进了县衙。到里面后,云舒小声道:“陈军叔叔,师爷住县衙里面不?”

陈军一愣:“丫头,你又想干什么?这师爷来头不小,脾气也大,我可惹不起,你别给我惹麻烦啊!”

“不会拉,陈军叔叔,就你帮我送封信,我保准他不怪你还会赏你,然后还会主动要你把我带去见他,你信不信?”

陈军摇头:“我不跟你赌,丫头,你可别跟我下套啊!”

“不会啦,陈军叔叔,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信,你知道我以前认识几个贵人,这信是他们让我来送的,一定不能耽误!”云舒的谎话信手拈来,停都不停一下!

“这个……”陈军犹豫半晌,最后还是被云舒劝服,把那信给成夫子送了进去。云舒在门口伸长脖子等待,果然,两分钟后,那安夫子就对外面喊道:“来者是客,请进吧!”

云舒咧嘴一笑,对陈军比个胜利的手势,便蹦蹦跳跳进了院门。

这小院非常简单,进门正对横排三间屋子,院中一张石桌、几张石凳,成夫子站在双手背于身后站在门口。当他见到蹦蹦跳跳的云舒时,脸上明显有惊讶之色,云舒上前像以前对安夫子行礼一般礼貌的给这位成夫子行礼问好。

成夫子板着脸将云舒上下打量一番,半晌后道:“这封信是你送来的?”

“是的!”

“信中内容何人所写?”

“晚辈所写!”

“哦?丫头,小小年纪,说大话可不好!”

“成师爷,我可以把里面每一句话都背下来,并一一解释!不信您随便提问!”

成师爷再次审视的打量她,心里思忖片刻,淡淡道:“进来吧!”

成师爷自己走向正屋,云舒毫不客气的跟了进去。等成师爷坐下,自己对他行一礼后也自己找位置坐下。

成师爷一直在留意她的一举一动,见这丫头小小年纪,言谈得体、举止大方,没有乡下丫头的怯懦,也没有大家闺秀的柔弱含羞。成师爷自认毕生阅人无数,云舒这样奇怪的小女孩还是第一次见。他将信封放桌上。一手压着轻叩桌面,却并未开口说话。

云舒抬头笑眯眯道:“成夫子好,晚辈姓水名云舒,县城以北五里外水家村人,久仰成夫子大名,特来献计拜访!”

云舒老道的开场白、小书生的标准动作,若是别人,早就笑了出来,这位成夫子却始终面无表情,等云舒说完。淡淡道:“你这丫头小小年纪,如何得知老夫大名?”

“成夫子,您在安乐镇开学堂。每年二月开考收弟子,今年夫子进城来做师爷,那些翘首盼望的学子和他们的爹娘们怕是要失望了!夫子对他们可有交代?”

云舒这话有点儿寻衅的味道,成师爷略微惊讶,不过那只是一瞬之事。他不动声色的看着云舒,等待她继续发言。云舒微微笑笑:“夫子莫怪,我大姨家的表哥曾听闻夫子之名,慕名前往过,所以晚辈对前辈声名略有所知。”

成师爷心下了然,清高一笑:“老夫收弟子向来只看资质潜力。没有灵性之人,老夫要来何用?你这小姑娘,想方设法来见老夫就为说这几句话?若想拜师求学。老夫向来不收女弟子,且县衙之内只谈公事。

小姑娘,你这主意倒是不错,你且说说如何让躲避赋税的农人回家种地?如何让囤积粮食的商铺降价卖粮?如何……”

成师爷将云舒信上提及的问题一一问了一遍,云舒大喜。要的就是这些,她笑眯眯道:“成师爷。北方有战事,朝廷加征赋税本无可厚非,加征三层百姓也未必活不下去。

但为何有些百姓听说要加税,宁愿舍了田地,远走他乡,也不愿老老实实种地?为何商铺听说加税,纷纷关门歇业?为何官府一再降低标准,赋税交粮大有折扣,依然无人愿意真正拿出粮食?”

成师爷连声不动声色,眼里却满是赞赏,但他稳坐不动,静待云舒的解释。

云舒继续道:“晚辈认为这一切的都源于市面物价混乱,特别是粮食价格。官府要完成征税任务,必须让百姓回家种地,并甘愿以粮食上税,所以,稳定物价是官府的首要任务,不仅要稳定物价还要让粮价降到正常水平!

至于降粮价的方法嘛,第一就是要打击故意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不良商贩。查一个打一个,不管他后台是谁,有多硬,一事同仁,全部打掉,然后把那些粮食收归官府,一部分以市价出售,一部分冲抵赋税。如此,所有百姓都能得益,市面安定,百姓才能安定,农人赋税降下来,他们自然愿意回家种地,毕竟谁也不愿流离失所!……”

“恩,有些道理,但你无凭无据,又如何认定他故意囤积粮食、哄抬物价?”

“这个……”

云舒与成师爷商谈良久,开始一直端着架子的成师爷慢慢放下芥蒂,听到精彩之处也会拍案叫好,二人从傍晚一直谈到晚上戌时过后。云舒说得口沫横飞,端起茶杯猛灌。

成师爷哈哈笑道:“你这丫头有点儿意思,一个乡野丫头,聪明也就罢了,居然有如此见识,今天让老夫大开眼界了!可惜是个丫头,要是小子,老夫保你考上金科状元!”

云舒把杯子一放:“成夫子,我不是小子,我还有两个弟弟啊,他们比我聪明乖巧多了,你可以培养他们考个金科状元回来啊!”

成夫子闻言立刻变了脸色,板着脸道:“这就是你的目的?”

“呵呵,不是不是,师爷,不瞒您说,晚辈此来确实有事,却不是为拜师!”

“哦?何事?说来听听!”

“那个…呵呵,新出政令不是说鼓励农耕,鼓励开荒种地吗?我想问问我如果开荒,但不是种地,有否优惠、可否减免赋税啊?”

“这个…你开荒不种地干什么?”

“呵呵~~种能吃的,但不是粮食,师爷,晚辈出这么些点子,总该有点儿奖赏吧?”

“你要我给你减免赋税?”

“是啊,晚辈不敢狮子大开口,只需按以前的开荒优惠,不再加税就行!成师爷,您想我开荒肯定要雇佣不少劳力,城里最近流入一些外地逃荒者,我可以把他们雇来,一可为官府减轻负担,二则几年后有了收成官府还能多笔赋税收入,三则那荒地空着也是空着,我开荒官府收税,大家各取所需,怎样都合算,您觉得了?”

第981章 哭声第560章 果酒第878章 答案第375章 回家挖钱罐第百零八章 又见刘氏第683章 自荐第607章 协商解决第84章 周老虎第703章 恢复平静第528章 心思第362章 酱油风波第987章 冷落第650章 知根知底第973章 看热闹第141章 智劝汤氏—!第959章 真相第280章 准备工作第32章 云舒进城第269章 小铁匠第532章 取舍第163章 凑钱送大伯第985章 形势第37章 赡养费(二)第843章 示好第727章 找人第623章 收丫鬟第174章 小先生第697章 搜脏第91章 峰回路转第959章 真相第1001章 放火偷袭第507章 探望第千零七十五章 游街第113章 外婆来了第576章 看望友邻第273章 坐歌堂第164章 周氏放贷第843章 示好第879章 传言第255章 二毛打蛇第869章 黑脸第千零二十七章 套话第627章 归来第361章 二姨要院子第677章 应对之策第187章 阵痛第731章 辞工潮第582章 小静失踪第6章 秋耕奇遇第79章 刘氏小产第千零五十九章 抢人第403章 筹划第216章 林夫人第10章 团年饭(三)第733章 芸娘第357章 陆家人离去第千零五十六章 警告第453章 二姨的目的第79章 刘氏小产第593章 走水第793章 气恨第936章 针锋相对第206章 辟谣第135章 实诚的老爹第564章 贪婪之心第867章 用膳第612章 所谓虚名第71章 云舒报信第516章 底线第601章 意见不一第876章 点拨第777章 出头第945章 摆平老爹第679章 沉睡第721章 哭穷第880章 请安第144章 梁家母女—!第421章 善后第797章 跑了第87章 意外之财第千零十六章 预防第699章 封印第14章 过年第946章 罪魁祸首第491章 被发现第268章 白衣少年与黑小子第750章 突发事件第420章 小姨和离第403章 筹划第185章 说情第325章 废园第384章 二姨的算盘第830章 万癞子第177章 拔草施肥第千零七十一章 怪物第420章 小姨和离第6章 秋耕奇遇第274章 小姑出嫁第198章 春秀喂猪第717章 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