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阳光比例开始变幻,金色渐褪,红色加重。其间,又有暗色无声无息的沁入。
光影在无声无息的改变色调,一片幽静的室内,似乎也添上了一丝莫名的伤感气氛。
明思没有出声相扰。
这个年逾八旬的老人,一生由盛而衰,见证了大汉王朝,从鼎盛走向没落,乃至消亡的全过程。
可以说,如今这片土地上,没有人再比她更有感触,心绪更复杂。
这个没落的过程,也同纳兰府息息相关。
纳兰侯府已经不复存在,而今的纳兰府,甚至差点老中青三代,都命悬一线。
明思不知道,这个老人如何面对这种巨大的落差。
她从来未将纳兰侯府的地位和尊荣归结在自己身上,也从未在意过这种家族的光环。
可是今日,在中堂看到那么多双期盼的目光时,她突然发现,无论是以前那个眉目倨傲阴沉的三老爷,还是素来笑呵呵胖乎乎的二老爷,甚至连那平素绝不放过一丝便宜的二夫人……所有人在那一刻,神情和眼神都是一样的担心和焦虑,都是一样的祈盼紧张。
还有二房那些同她绝少来往过的兄长和那些她几乎还记不清谁是谁的嫂子们,还有那些姐妹,在那一眼中,每个人的表情似乎都是一样的。
没有人能知道,在那一霎间,她心里是被震撼的。
在那一霎后,她觉得自己心里似乎有些什么东西变化了,改变了一些,又多了一些。
此刻,看到老太君的神情,她觉得她似乎能理解这位老人更多一些了。
家族、子孙,虽然不认同她的所有做法,但是她明白,这个老人的大半生都是以此作为目标和精神支柱的。
明白了这点,她对这个老人也增加了一丝敬重,尤其,在如今这样的体会后。
这一刻间,她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前世那个世界。
文化总有共同性,人更是具有共性。
自己所在的那个文明古国,应该也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一代又一代,有无数如同眼前老太君这样的家族掌舵人,将家族的荣光,将家族的文化,将家族的血脉,这样周而复始的传递下来。
也许中途有断代,也许也有湮灭,但是大多还是延续下来,才有了后世的繁华和昌盛。
良久之后,室内才响起了老太君那有些低沉的声音,“纳兰府传到你这代,按族谱算,是四十一代——”
明思微微一怔,很快又释然自若。
这样的开场白,只有一丝的意外,更多却是在情理当中。
“这么多年下来,攒下的家当,咱们现在这么多人,十辈子也吃不完。”老太君将视线从窗前收回,看向明思,本来有些浑浊的老眼,耷拉的眼皮下的眸光,此刻却是异常沉静而亮,“即便捐了一半出去,眼下的家当,也足够五辈子吃喝……”
明思没有说话,只静静地看着老太君。她知道,这些,不是重点。
老太君看着眼前稳若泰山,连眼神儿都没变化一丝的明思,眼底闪过一丝满意的激赏。
顿了顿,她露出一丝笑意,又敛去,沉声道,“钱,是紧要的,可钱,也是最不紧要的!金山银山,花得光,更败得光!同这银钱一般的,还有家族的名声。积若沙堆塔,去若水推沙。十件好事,不若一件坏事。即便是那些贩夫走卒,也能看不起你,也能啐你一口!”
明思眸光一闪,想起了探监时,纳兰笙所言,顿时明了了老太君此言之意。
这半年来的经历,对老太君而言,是从未有过的折辱和打击。
明思沉了口气,轻声道,“老祖宗,一个人的过错,不该全家来承担。即便是该承担部分,如今,祖父和五哥,甚至我爹,做的已经够了。纳兰府的门风没有丢。”
老太君深深地看着她,半晌,微微颔首,“有不争气的子孙不怕,只要还能有争气的子孙。”停了停,“六丫头,你今日做的可是一件大事,你可知晓?”
明思眸光平静,“老祖宗,我明白。”
老太君望着她,眸光一闪,“你明白多少?”
明思微微而笑,瓷白生光的面颊上似有光晕,肌肤似剔透,那一双乌眸如漆闪光。
她的语声很平缓,“今日之事,于胡人,目光短浅者,气量狭小者,定是恨我入骨。于汉人——”稍停,淡淡一笑,“定然也是毁誉参半。也定有人会说我对胡人媚颜奴膝,曲意奉承。尤其这赐婚圣旨一下,只怕猜疑者和那恶意揣摩者更是不少。”
垂了垂眸,复抬起,笑意同眼神同样清明,“老祖宗,这些,我在前两日就已经想明白了。”
老太君的眸光很亮,定定地看着明思,须臾,亮光化为暖意,轻轻颔了颔首,“能同老祖宗说说,你为何会想到那些说辞,为何会想到同那元帝献那胡汉一家的想法么?于此事,你心里是如何想的?”
明思沉静了片刻,才轻轻开口,“同那元帝说的话,也是真心话。老祖宗,在我眼里,人纵有身份不同,出身不同,但真正的区分,我只会用好坏来区分。可我也明白,这世上没有十全的好人,不论什么人,心里都是有些私心的。可只要不要因这私心连累带害其他人,那么,都是可以值得原谅的。我也有私心,此番若是不是因为自己的亲人,我是断不会走这一遭。我心里也怕过——”
明思笑了笑,抬眸笑看老太君,“老祖宗,您别觉着我本事。其实,我怕死得紧。”
老太君一怔,蓦地“呵呵”笑开,本来沉郁的面色在这一笑后,也清明朗亮了许多。
明思抿抿唇,继续道,“而且,这回不仅只是关系到我自个儿,还有我娘——”说到四夫人,她的眼神柔和了许多,“若是爹此番出了事,娘还有我,若是我再有个意外,我娘只怕就活不了了。”
老太君面上的笑意也敛住,轻轻颔首。
“而这胡汉一家,也并非这几日所想。其实,在几月前,我便有想过了。”明思静静地望向老太君,目光宁静,“前年,我离开大京后。先走的西边,然后一直向东。一路上,看了很多,也听了很多。以前,只是从外面偶尔听闻,要不就是从下人口里听了些。可这一年多,我才知晓,老百姓过得有多么艰难。家境好些的,一天能一顿干米饭,两顿稀粥,还得掺粗粮。可若是家境差些的,一天能有两顿稀粥粗粮,就算不错了。这还不是荒年……一个村子百十余户人家,卖过儿女的竟然就有三成。而且,有些村子,几百号人除了一两家有几分地,其他的,都是佃户。这些佃户,每年收成能留在手里的不足三成,还要除开来年做种的种粮……”
老太君也悚然而惊。
对于民间的日子,她是听闻过不少,却未有明思这般细致的描述和数据。
明思淡淡而笑,“此番胡人胜,一是有赖其多年筹谋,里应外合,也是有赖于其兵强马壮,万众一心。而大汉败,却是败在民心!胡人自苍郡而入,数十万兵马,纵然是化整为零,也不可能全然无波。纵然是襄城侯一力遮掩,可众口悠悠,众目睽睽,真是就能丝毫不漏么?”
明思轻轻摇首,“大汉输,是输在了民心!元帝不扰民,大汉子民对朝廷失望,对达官贵族怨恨嫉妒——所以,老百姓才视若无睹,事不关己,所以才毫无反抗,逆来顺受,心存观望。”停住,垂眸笑了笑,“祖父和五哥,还有爹爹,他们都没错。食君之禄,忠君之忧。可这样的民心下,即便再多十个、百个、千个,祖父爹爹他们这样的人——这大汉也只能是昨日黄花。即便是有一成两成的希望能成,可要流多少血?要牺牲多少条性命?”
老太君静静看着她,眸色深沉,却是未言。
“元帝既然未同意那两制之议,那说明其心胸应不一般。”明思微笑道,“我就想着,要元帝赦免祖父他们三人,那首先就得在这两制上打主意。若真个推行了两制,那祖父他们三人,万无幸理。这般一想,我也就只能冒险赌上这一回。用这天下,用这天下的大义去赌那元帝,赌他心怀若谷,赌他有深谋远虑。若我成了,那亲人有望,这天下的汉人百姓,也不用再太过担心。只要这一开头,未定下两制的模式,那日后再重提旧事的可能性便不大。日子一久,温水煮青蛙,大家也就慢慢淡化了。”
老太君面色虽还平静,可一颗心早一翻腾起来。
有胆有识,有恩有义,且不居功,不藏私,这样一件足以影响后世的大事,在她嘴里说来,却是极平常,极从容。
甚至,她在行事前,就将所有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一根人骨、一副矛盾、一具棺材,再加上那“胡汉一家”的想法,对这天下的分析,对此番战局的分析——老太君心中震撼!
这六丫头若身为男子,纳兰府即便是家产散尽,她也再无后顾之忧。
@@@@@
77的话:二更奉上,继续三更粉票加更~~~~
泪目啊,掉到九名了——吆喝一声,有粉的童鞋帮顶一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