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风土人情
唐玄宗时代的唐帝国,全民沉浸于龟兹乐的旋律中。
此时的龟兹,人口有八万之多,全民皆商,国力强盛。7世纪中叶,唐王朝为了便于对西域的统治,将原设在西州(今吐鲁番)的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下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镇”是军事重镇的意思),龟兹成为西域的政治中心。
中西文化的碰撞造就了龟兹乐的辉煌。龟兹乐节奏明快,以羯鼓、腰鼓、铜钹、琵琶、横笛做伴奏,配起舞蹈来摇曳生姿。
只有强大的胃口才能消化这么多外来的东西.只有非常自信的文化才能允许这么大的异化,唐文化不愧为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文化。背景----胡人占唐代长安人口五分之一
当时长安20万胡人(从东北方、北方和西北方来的外来人皆称“胡人”)。有大鼻子小眼睛的‘波’斯人,兜售劣质的绿玻璃珠子,却一口咬定是绿‘玉’做的;有戴斗笠穿‘肥’‘腿’‘裤’子的高丽人,在路边生起冒黄烟的炉子烤咸鱼干卖;还有面‘色’黝黑的印度人,按照相似疗法的原理出售各种‘药’材,比方说,象牙是固齿的‘药’材,斑马尾巴是通大便的‘药’材等。胡人在长安很受尊重的,他们多从事商业活动,富可敌国。
唐朝最时尚的美食----胡饼、搭纳一类的胡食;
唐朝最时尚的穿戴-----穿的是翻领、对襟、窄袖的胡服;
戴的是虚顶、搭耳、浑脱等各式胡帽;
唐朝最时尚的音乐-----演奏的是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高昌等西域乐,尤其以龟兹乐为重
唐朝最时尚的舞蹈------龟兹舞(快节奏的胡旋、胡腾舞);
唐朝最时尚的娱乐活动------玩的是“泼寒胡戏”(冬天**赤脚,相互投泥泼水,以示不怕寒冷)以及马球、双陆等外来娱乐活动;
唐朝最时尚地主流妆容-----从吐蕃传来地“时世妆”,宫廷杨贵妃地“血晕妆”。
唐朝最时尚地“洋酒”-------‘波’斯酿法地三勒浆、龙膏酒。高昌酿法地葡萄酒。
唐朝最风靡地场所--------胡姬‘侍’酒地酒肆
唐朝最庞大地迁移部落-------西安城地西北角聚居着30万回族同胞。当地人习惯称那里为“回坊”。多是***时‘波’斯人地后代。男子多连腮胡、头发卷曲、英勇剽悍。‘女’子则天生丽质、明眸皓齿、身材高桃。
唐朝最流行地吉祥话-------恭喜你,雁塔题名
梦回时尚唐朝行业荟萃
饮食男‘女’无须遮遮掩掩,大至朝廷官员小至平民百姓,不可一日无美食。
唐朝繁华得像泛金光的锦缎上的画,人们绞尽脑汁吃喝,敞开肚子吃喝,吃的挖空心思,吃出新玩意,最后还要吃到排行榜上有名!
大唐帝国美食养生奖------宰相李林甫的“甘‘露’羹”李林甫天天把何首乌、鹿血、鹿筋熬成“甘‘露’羹”,据说可使头发由白转黑,包治脱发、肾虚、夜‘尿’…
大唐帝国美食野蛮奖------武则人的男小蜜张易之,他发明的“鹅鸭炙”,将鹅鸭放入烧着炭火的入铁笼,鹅鸭受火烤而绕笼升跑,渴了就喝放在笼边的调料五味汁-最后鹅鸭会跑到筋疲力尽,烤到羽‘毛’尽脱,这时‘肉’‘色’变赤.调味品入味三分(那些鸭被折磨的时候会泪眼直面张易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啊,虽说此鸭非彼鸭,同是鸭一族,何必对同宗鸭下此毒手?!悲乎?惨乎?)
大唐帝国美食创意奖-----唐玄宗的小姨子虢国夫人,发明“鹿肠酒”
她为了解次酒水运送的问题,悬鹿肠于半空,宴客时使人从屋顶注酒经鹿肠于杯中;(想象一下澡堂里的水管都变成鹿肠,美酒哗啦啦地流,你可以用杯盛着或者张大口,多爽。)
大唐帝国美食最具震撼效果奖-------少数民族将领哥舒翰的“热洛河”一锅鲜鹿血煮鹿肠,又红又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震撼。
大唐帝国美食奢华奖-------中唐宰相李德裕的“李公羹”用珍‘玉’、宝珠、雄黄、朱砂、海贝煎汁,每杯羹费钱3万。
大唐帝国美食‘浪’费奖--------太平公主的大明宫“浑羊殁”鹅填五味‘肉’末放进羊腹中,缝合后烤羊,烤熟后将羊弃掉,仅食鹅‘肉’。
大唐帝国美食海量奖-------《朝野佥载》记录的两位豪侠第一天“烹猪羊等长八尺,薄饼阔丈余”,裹鹿‘肉’如柱子般粗。第二天用大锥子斩‘肉’,马车飞奔着倒酒,快马拖‘肉’。
大唐帝国美食惊世骇俗奖-------《朝野佥载》记录的两位豪侠“烹一奴子十余岁,呈其头颅手足,座客皆攫喉而吐之”。(多戏剧‘性’,等你吃完后才把人头亮出来,哈哈,原来刚才你吃的是人‘肉’!气死你,吓死你,恶心死你,难过死你,就是要惊世骇俗!有诗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古今之悠悠,独我惊世骇俗!)
大唐帝国美食第一人--------中书舍人(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秘书长)张衡
武则天执政时,张衡退朝后忍不住在路边买新蒸熟的蒸饼,骑着马边走边吃,使公务员形象大打折扣,危及国家威严,妨碍了国际外‘交’,终被武则天革职。(为了一街边小吃丢了官,真可谓古今第一傻帽,话说这蒸饼很受欢迎,秘方为以一升面对三合猪油蒸出,必须趁热吃,特别美味,如果你要以此致富,可别忘了付信息费啦!)
生存现状回放
原由:擅长龟兹乐舞的西域美‘女’的大量涌入,使歌伎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
现状回放:
唐代长安酒肆林立,酒帘和各‘色’彩旗‘门’前挂,妙龄‘女’子弹吹丝竹,吸引过往食客。歌伎业如此发达,以至于出现一种叫“妓围”的特别服务。长安冬天很冷,酒徒醉后感到全身发冷,为防止呕吐,便需加温,办法是让***们围坐一团,用体温刺‘激’酒徒抵抗酒‘精’中毒的能量。按照1:20的比例,当时的歌伎数目可能在十万以上,竞争尤其‘激’烈。
如果我是青年才俊,我愿意生活于唐代的长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是年轻人的城市。
十项成名素质:
十三岁就能名列教坊系统的cLASS1
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拍案击节吹拉弹唱借酒歌舞袒‘胸’‘露’背
猜拳行令拔剑‘弄’刀走骑打球
可以说,酒肆中的***代表着当时‘女’‘性’最高的艺术水平。唐人视‘女’‘性’的灵与‘肉’为一体,所以才有那么多诗歌赞美***的美貌与艺术才能。《琵琶行》中有一段对歌伎的琵琶演奏技巧的经典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末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胡姬三道杀手锏
一凭异国情调的美貌,李白曰:“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二靠高超的舞蹈技巧。独特的龟兹乐舞,造就胡姬不一样的歌伎地位。
三是***舞。在强烈节奏的鼓声中摆动腰身,眼神如钩,“俟终歌而薄袒”。
名妓:
(1)与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蓖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1、软舞---龟兹乐舞
‘春’莺啭
张祜
兴庆池南柳未开,
太真先把一枝梅
内人已唱‘春’莺啭,
‘花’下软舞来。
所谓的“软舞”类似今天的肚皮舞,一般少而透,比之长袖善舞的中原舞蹈(称“键舞”),更加煽情更让人血脉喷张。腰肢酥软的西城‘女’(胡姬)于是风靡了当时的唐帝国。李白有诗记载“胡姬貌似‘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前有全搏酒行》)
2、胡旋‘女’----龟兹乐舞传播者
胡旋‘女’
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
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旋不知疲,
千匝万周无巳时。
要想这么快地回旋,且“千匝万周无巳时”,只有把脚尖踮起来当作回旋的轴,这恐怕是龟兹乐舞独特的舞步,而现在的维吾尔舞蹈也保留龟兹乐舞这一舞步。
在源远流长的龟兹文化的影响下,“以歌言声、以舞言情”成为龟兹各民族的典型特征。
龟兹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公元前就与中原‘交’往频繁。汉宣帝时,龟兹王绛宾,娶乌孙公主为妻,后绛宾携公主去长安朝贺,汉宣帝赐给“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以后绛宾“数来朝贺”,回龟兹后“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这一重大改革,对龟兹乐舞艺术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在文化和民族大‘交’流、大融合中,龟兹文化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日趋繁盛,成为西域一个乐舞胜地。前秦国主符坚,派吕光平龟兹,将一大批龟兹乐舞伎人带至中原,从此揭开了龟兹乐舞大规模东传的序幕。
至隋代已有三种不同形式的龟兹乐流行在中国内地,《隋书·音乐志》载:至隋有“西国龟兹”、“齐朝兹”、“土龟兹”等三部。唐代是龟兹乐舞的黄金时期,唐代诗人元稹《连昌宫词》曰:“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发续”。
隋唐时期,龟兹本地的音乐舞蹈也进入发展高峰。唐初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回国撰写出的《大唐西域记》,对当时龟兹音乐艺术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屈支龟兹国……管弦伎乐,特善诸国”。迄今龟兹地区尚存500余佛教石窟和1万多平方米壁画。其中,音乐舞蹈形象十分客观,舞蹈约18种,舞蹈姿态数十种。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乐舞造型可以说滥觞于龟兹乐舞。
龟兹乐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音乐种类有“歌曲”“解曲”和“舞曲”。
龟兹乐使用七声音阶和多种调式,苏祗婆推动了龟兹调式在中原的发展,龟兹“五旦七声”乐律,冲击了宫廷僵化的乐制,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龟兹乐中的“般遮调”在中原长期流行,至今在民间还有影响。
龟兹善于吸收各方乐器,组成了配置齐全的乐队,乐器有:
弦鸣乐器:弓形箜篌、竖箜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等。
气鸣乐器:排箫、筚篥、横笛等。
打击乐器:大鼓、腰鼓、细腰鼓、羯鼓、铃、铜钹等。
龟兹乐以热烈‘激’昂著称,所谓“铿锵镗镗,洪心骇耳”。龟兹乐中打击乐器占主要地位,《唐书》记载:“鼓舞曲,多用龟兹乐”。生发于龟兹本地的乐器一筚篥是龟兹乐中的主奏乐器。源于西亚的曲项琵琶和竖箜篌,经龟兹艺人的改良和传播,在中原风行一时,目前仍为中国的传统乐器。
龟兹乐的传入,促进了中原乐器的改革。今内地民间使用的许多乐器,如管子、古称筚篥、琵琶、腰鼓、横笛等都和龟兹乐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南北朝时,龟兹舞蹈已经逐步脱离了劳动模似‘性’和自娱‘性’,发展到具有表演手段以及情节内容的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歌舞戏”形式,包括“苏幕遮”、“大面”、“拔头”等。其舞蹈一个共同特点是舞者头戴面具,模似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是戏剧的初级阶段。“歌舞戏”在西域普遍流行,传入内地后颇受朝野喜爱。
“狮子舞”是唐代宫廷“龟兹乐”中有特‘色’的节目。唐《乐府杂录》中“龟兹部”有“五方狮子”。我国南北方流行的狮子舞当与龟兹乐舞的流传有关。
旋转和腾跃是龟兹舞蹈艺术的表演特‘色’,著名的“胡旋舞”、“胡腾舞”都是龟兹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通典》记载龟兹舞蹈开始缓慢舒展,后开始转急,“情发于中,不能自止”。
龟兹舞蹈还多用道具,如‘花’绳、顶碗、布帛等。
隋唐时期,由于国力的强盛,龟兹乐舞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很大影响。龟兹乐舞成为对外‘交’往、显示国威、开展文化‘交’流的工具。日本在隋唐时不断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这些使者归国时带回的中国乐舞,其中不少就是龟兹乐。日本的“雅乐”里,有许多是与龟兹有关的乐曲,龟兹乐中的筚篥、五弦琵琶等成为日本传统乐器。至今日本还保存着唐代制作的五弦琵琶等。
龟兹乐舞对朝鲜也有重大的影响,朝鲜半岛流传的“长鼓”就是随龟兹乐舞传入的,古代朝鲜使用一种“桃皮筚篥”乃是龟兹筚篥的变种。
古代越南、缅甸等国,亦有龟兹乐舞的影响。《新唐书·骠国今缅甸传》记载该国宫廷乐部中有四部,第一部即“龟兹部”,其乐器配置,与唐宫廷“龟兹部”完全一致。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