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强话是这么说,不过他的性格和马老财一脉相承,如果能够宰一刀的话,他怎么可能会不宰,只是因为害怕明麻子,他也只能这么说。 当然,真要宰楚琛的话,他也不可能当面说出来。
明麻子也知道马小强说的是漂亮话,不过他可管不了这些,如果一会马老财真敢弄虚作假,或者价格开的奇高无比的话,那他也会说到做到。
“那走吧……”
马小强连忙把大家领进了厅堂,随后又给三人泡了杯茶,才客气的打了声招呼,走进了里屋。
没一会,马小强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走了出来,那老人从面容看十足是个老实人,如果不是楚琛之前从金局长那里听了马老财的故事,他都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普通平凡的老人,居然会是那种见钱眼开,无比刻薄的小人。
马老财手上抱着三个大小不一的盒子,到了楚琛眼前,马小强就帮忙把盒子放到桌子上。
随后,双方先是相互介绍寒暄了几句,马老财就笑着说道:“前段时间,我确实拿错过几件东西,不过今天拿出来的东西,我可以保证其中没有我故意拿错的东西。”
在场的几位,连明麻子的脑子都非常的好使,不然他也不会成为本地的地头蛇了,听见马老财这和说,他脸色就有些不好看的说道:“照你的意思,这些东西你都不能保证是真品喽?”
马老财摊了摊手:“我到是觉得我的东西都是真品,可是我的水平有限,到底是不是真得,还得看你们的眼力,总不能说,我说东西是真品。你们就无条件相信吧?”
道理是这样,但马老财这么说就是把他的责任撇清了,就算他故意拿赝品的东西出来,他也可以说是他买东西的时候走了眼。楚琛也拿他没办法。
反正马老财都这个模样了。也没什么名气可言,就算走眼的事情传出去。对他也没什么影响,再说他现在这个模样,名气再大也不能当饭吃,还是钱来的实在。
想通了其中的猫腻。明麻子就觉得很生气,正当他想来几句狠话时,楚琛摆了摆手道:“先看过东西再说!”
“请……”
马老财呵呵一笑,让儿子把盒子都打开来,随后就做了个请势。
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的是玉器、笔筒和一件胡人骑三彩骆驼俑。
三样东西看起来到是不错,不过楚琛把都一一拿出来仔细看过。他却只是看上了其中那只笔筒。
这只笔筒是清中期的竹雕张骞乘槎笔筒。
张骞乘槎是古代很有名的神话故事,传说武帝派张骞去寻黄河源头,张骞乘槎溯水而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穿过荒无人烟的地带,到达一座人烟稠密的集镇,男耕女织,秩序井然。
他走进一户人家,见这家的女主人正在织布,其丈夫牵牛饮水。
张骞很诧异,向他们询问:“这是什么地方?”
男主人指着牛正饮的河流说:“这是天河。”
女主人把支撑织机的一块石头送给张骞,张骞带回后,被见多识广的东方朔认出,说这是天上织女织机下的填石。
后来,“张骞乘槎”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出使远行。
这个故事在唐宋诗词、元明清戏剧等均有涉及,同样,古玩中的雕刻作品中也有许多是以此为题材制作的。
这只笔筒就是这般,通体采用高浮雕手法,技艺精湛,人物和情节刻画的惟妙惟肖,楚琛仔细观察,觉得应该使用的是“三朱”竹雕一脉的技法,算是一只比较不错的竹雕笔筒。
见楚琛把东西看完了,马老财就笑着问道:“楚少,这三样东西您觉得怎么样?”
楚琛指了指那只笔筒:“就这件吧,其他两件不对眼。”
马老财听楚琛这么说,心里顿时就有些急了,道理也很简单,他虽然先前说话耍了花样,但东西可都是他用钱实打实买下来的,现在楚琛说的虽然委婉,但意思已经在那了,两件价值最贵的东西都是赝品。
马小强比马老财还要心急,他当即就质问楚琛道:“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是赝品,你看错了吧!”
“小渔,别不懂礼貌!”
马老财瞪了马小强一眼,马小强本来还想顶两句,不过看到明麻子杀人一般的眼神,气势顿时就降下来了。
随后,马老财转过头微笑着问道:“楚少,您能不能跟我说说,您不对眼的原因啊?”
“行,咱们先来说说这件双鹤摆件。”
楚琛笑着点了点头,随后拿起了盒子中的玉器。
此器白玉质地,看上去好像温润细腻,采用圆雕双鹤,一鹤口衔灵芝,回首曲颈体呈伏卧状,另一鹤口衔连枝寿桃,一足直立,另一足抬起,似欲行走,动感十足。
“马老先生,这件摆件呢,确实是明代中期的风格,而且以雕刻的水平来说,也确实挺不错的,不过破绽也非常的明显。”
楚琛解释道:“一般来说,古人在做玉的时候,玉是根本不需要像咱们现代这样去用手把玩的,什么越玩越亮,根本不需要。这是因为一个玉工在雕刻玉器的时候,他自己就会长时间的把玩审视这块玉,在这个过程中玉的温润已经出来了,所以不需要后人再去把玩。”
“而且看玉一定要看雕工,老玉的雕工,每一条线都是一通到底的,绝不会出现断线,因为玉工是一下一下雕刻的。您之前可能也没有仔细看,您的这件摆件上,双鹤身上羽毛的线有几根都是断的,这个在我们作假玉的行当里叫气口。”
“原因是因为,这玉是用现代化的机器雕刻的,在雕刻的过程之中,工匠一喘气,结果玉在砂轮上一抖,形成这样的‘气口’。一般人没有经验是看不出来。而在古老玉器用的陀子工,或者手工的做法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说起来,古人在制玉上是非常严谨的,往往一件精美的玉器要花很少的时间才能完成,古代的工匠不会马马虎虎的随意加工。就说汉代那种谷钉纹的玉壁,上面的谷钉的排列都是非常规矩的,
按照正规的作法,空间应该是工匠事先算好的,玉璧直径是多少,可以做多少颗,这些在做之前都要做到心里有数,绝不可能出现谷钉是半颗的现象。
如果看到一块玉壁上的谷钉纹有半颗,那么一定是后人在制作过程中算计不足,造成的失误,也就是说,那块玉壁不是赝品也是仿品。
听了楚琛的解释,马老财连忙把东西拿到手上,仔细一看,发现两只鹤上的羽毛,确实都有少量的“气口”现象,这让他既心痛,又懊恼,一个劲的埋怨自己,当初自己在这方面怎么就没多注意一下呢?
不光是马老财,马小强也同样很心痛,他喃喃自语道:“这么好的玉器,怎么可能是赝品呢?会不会是当初制作的时候,工匠没注意造成的?”
楚琛微微一笑道:“这块玉质地还是不错的,在明代的时候,也是比较珍贵的东西了,因此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另外,除了‘气口’之外,这件玉器的包浆,应该是用以麸皮等特殊物质进行长期盘磨所形成的。”
马小强直接就否定道:“你这么说有些不对了吧,这件玉器的包浆明明很柔和、自然,根本不可能是用麸皮磨的。”
“对,这件玉器表面的大部分包浆确实如此,但你看看这里呢!”说着,楚琛指着玉器上几处不起眼的位置。
马老财父子俩一看顿时傻了眼,因为那里的包浆确实过于光亮、轻浮,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不是自然形成的。
“怎么会这样!”马小强惊叫道。
“我觉得很正常吧。”楚琛说道:“这件玉摆伯应该是以前的主人没有看出这是赝品,或者看出了赝品也很喜欢,所以就自己盘了一段时间。不过,咱们盘玉总是有死角的,特别是这件玉器的高度将近有十一公分,这些留下来的地方,应该就是原主人没有盘到的地方。”
又有“气口”,玉器的包浆又不对,父子俩心里面再怎么不相信,也知道这件玉器确实是赝品了,好在这块玉的质地不错,雕工也好,而且又不是每个人的眼力都有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么厉害,今后还是很有可能可以卖给别人的。
父子俩怎么想,楚琛不知道,反正对他来说,就算这件玉器的玉质确实不错,但除非雕工能够达到大师级别,不然他肯定是不会买的。这样的东西与其买,他还不如自己雕一件。
过了半响,马老财才回过神来,苦笑着问楚琛道:“楚少,那这座唐三彩胡人骑骆驼俑呢?”
唐三彩的知名度和珍有度也就不用多说了,其种类有陶马、陶俑还有陶骆驼,造型一般都非常讲究。特别是其中的骆驼,在汉唐以来,尤其是唐代的墓葬里面是经常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