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定“四个自觉”,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在整个社会群体中,党员干部作为执政兴国的骨干部分和中坚力量,毫无疑问是“关键少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在社会上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因此,推动全体党员廉洁自律必须抓住“关键少数”。
《准则》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四个方面,提出了“四个自觉”,即“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身先士卒,方能一呼百应;以身作则,方能上行下效。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遵守党员行为规范,还要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1.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古往今来,不管时代如何前进,社会如何发展,“廉洁”始终都是为官从政者修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始终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从政只有公正才能清明,只有廉洁才能有威信。纵观古今,大凡有作为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廉洁从政,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包拯、海瑞等清正廉洁的官吏。这些廉洁的官吏,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封建统治者要想从根本上真正做到吏治清廉,那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他们剥削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真正做到廉洁从政的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人。无数心系人民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先进党员干部的典型事迹,感动、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廉洁从政首先要树立并恪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安身立命,以此取信于民,才能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不偏离为民利民的轨道。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坚持以廉洁奉公的作风、夙夜在公的勤勉,达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境界。党性修养是廉洁意识的源泉,廉洁自律则是党性修养的表现。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有他律,更要有自律。廉洁自律,按党性原则办事,在群众心目中,就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好同志;在上级领导心目中,就是党组织和群众欢迎和需要的廉洁勤政、一心为民的好公仆。清廉勤政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和人民群众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讲政治、讲科学、明责任,以高度的革命事业心构筑起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底线,坚守小节而勿忘廉操,坚守革命信仰,按照党性原则办事,施政过程中要做到讲正气,规范决策、规范执法、规范立制、严格问责,真情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他们经受住“四大考验”,继续战胜“四大危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这一重大课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进一步明确了党员干部的角色定位。“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职位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为了人民是本质,服务人民是天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执政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真正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强调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努力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是着眼解决当前作风方面突出问题提出来的,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地阐明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角色标准和要求,为我们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形象指明了努力方向。
2
.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严以用权,这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也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核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强调“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强调“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
但在权力观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头脑中存在着十分错误的观念:有的认为权力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是辛辛苦苦几十年熬出来的,甚至认为是神佛保佑、祖先庇佑的结果。正是因为权力观的错位,把公权当作私权,用权力攫取金钱,用权力卖官鬻爵,用权力拉帮结派,一步步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的权力来自哪里、权力如何使用的根本问题,明确指出了权力姓公、公权公用的基本属性。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权力不是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而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党纪国法。许多落马官员,他们并不是不懂法、不知法的“法盲”,有的甚至还是学法出身、长期从事政法工作,但为什么会知法犯法、铤而走险?为什么会做出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事情?说到底是无视党纪国法,对纪律法律毫无敬畏之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法不可逾越、权不可滥用”的道理。不论一个人的权力有多大、职务有多高,只要滥用权力,迟早都要摔大跟头,迟早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迟早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3.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从思想上建党,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并号召全党同志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多次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他特别指出:“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就是说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各种诱惑不断增多、利益关系复杂多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要信仰坚定。信仰是国家、政党、民族、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信仰一旦垮塌,个人就会迷失方向,民族就会走向沉沦,政党就会分崩离析,政权就会轰然倒塌。党员干部修身,首在修信仰。如果信仰缺失,为私情私欲蒙蔽了心境,朝思加官晋爵、暮想封妻荫子、梦寐金银满堂,就难免走上“少年苦难、青年奋斗、中年上升、晚年悲惨”的沉沦轨迹。诸多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录,无一不诉说着“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动摇,精神之钙缺失是最致命缺失”的道理。只有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筑牢信仰的基石,才能守住“心中的绿洲”。党员干部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修身立命的首位,始终不忘入党初心、不悖入党誓言,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疏浚思想之源。
二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原则的集中反映,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加强党性修养,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能否守住精神家园,更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能否得到提高、执政地位能否得到巩固,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要。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淡薄,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责任义务;有的不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擅作主张、任性妄为;有的宗旨意识淡薄,漠视群众疾苦,甚至与民争利;有的原则性不强,尸位素餐,当“老好人”,对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些都是党性不强的表现。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必须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牢固树立忠诚意识,对党忠心耿耿,与党同心同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视人民群众为靠山,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牢固树立原则意识,按党的纪律规矩和原则办事;牢固树立廉政意识,保持一身正气。
三要坚守道德高地。刘少奇说:“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我们党选任领导干部的标准,历来是德
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品行也是为人从政的“基石”,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当前,党员干部的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等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也比较突出。有的大德不明,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专谋一己私利;有的公德不守,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私德不严,作风恶劣、家风败坏。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不仅关乎个人品质,更关乎党的作风和社会风气。我们要把立德、修德作为终身追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操守、重品性、崇正义、讲诚信、树家风,始终坚守道德高地。
四要情趣健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员干部的生活情趣不是小事,而是关乎思想道德防线是否稳固的大事。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防线往往就是从生活情趣这样的小事被攻破的。现在,有的党员干部迷恋于打牌赌博,有的热衷于吃喝玩乐,有的流连于声色犬马,有的沉醉于求神拜佛。凡此种种,既玩物丧志,也给人围猎之机。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党员干部,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我们要把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作为修炼身心的重要内容,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使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成为工作的有益补充。同时,对健康生活情趣也要爱之有度,不能沉湎其中,更不能玩物丧志,消磨意志,使之成为利益交换的“外衣”。
4.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礼记·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中的“齐家”,就是指要整顿管理家事,要把家庭打理好,也就是要树立好的家风。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反映一个家庭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伦理。家风往往通过家训反映出来。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撰写的训导之辞,诸如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祖辈影响后代的最基本的形式。我国拥有悠久的家风传统,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120多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等,流传至今。历代家风家训,都特别强调家国天下、积德行善、以俭治家、以廉养人的思想。《礼记》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道出了千百年来历代先贤的家风主旨。
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等,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开拓者。在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周恩来针对亲友“进京做事”的要求,定下了“十条家规”,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陈云曾给家人定下了“三不准”家规: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
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和普通人相比,党员干部家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的人格与作风,进而影响到党风政风,乃至社会风气。
党风正,可以促进家风;而家风正,可以为党风增光添彩。家风好,就能治好家,做好官,理好政。反之,家风不好,易生败子,易出佞臣,小则毁家,大则误国。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体现在党内,就形成什么样的党风。党员干部因地位特殊,其家风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治家不严,极有可能走向以权谋私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害家。在这个意义上讲,党员干部正家风,才能使党风更纯。党风不正,一个根源就在家风不正。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由于缺乏对权力和亲情的正确把握,少数党员干部在亲情的考验面前失去了理智,擅自动用手中的权力,把对家人的亲情演变成对权力的滥用,为家人经商批条子、出国捞票子、升官通路子等,甚至不惜触犯党纪国法以腐败官员为轴心的家族式腐败,带坏了党风政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最终也毁了整个家庭、家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