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

稀微的晨曦里,宣武军第三厢将卒被赋予特殊使命,最先从洞开的南城门进入。

萧林石早就筹措放弃应州,撤走时除了穷困不堪的汉军、汉民外,城里的财货几乎在撤离开时都被清空,伐燕军相当于得到一座空城,即便依照惯例,在完全控制应州城后纵兵大掠三日,骁胜、宣武两军都没有什么所得。

刘世中、蔡元攸迫切接受李处林的投降,是想应对朝野有可能的严厉责难,但对普通将卒而言,能否提前赶在赤扈人将大同城洗劫一空前进去,则关系后他们后半辈子能否无忧安渡。

宣武军第三厢甲卒作为第一批进城的,三千甲卒一个个如狼似虎,直接往内城方向杀去。

他们知道要将敌军击溃、击灭,才能放心的纵兵大掠,却不会去犯天雄军当初在大同城所犯的致命错误,偶有兵卒试图开小差,也被将官、军吏严厉的喝止。

再说了,大同坚固高耸的内城才是西京道契丹贵族最后的庇护所,舍弃内城,跑去贫民窟烧杀抢掠,有他娘什么出息?

李处林亲自带人打开南城门,又带人在前面领路,守军差不多都已崩溃,零星的抵抗在刀斧斩劈、枪戟攒刺中,很快就被瓦解掉。

“守军也没有那么难啃嘛!怎么竟拖延七八天都打不下来?”一员握持战戟的武将,登上城门楼看着麾下兵卒势如破竹般往内城方向杀去,在冷冽的寒风里纵声大笑。

刘衍蹙着眉头眺望北面。

这时候天光还没有大亮,天空灰蒙蒙一片,看不清赤扈人在北城冲锋陷阵,但从隐约传来的厮杀嚎叫中,判断北城的战事仍烈,此时也正往北城深处延伸。

这时候郭仲熊在数名军卒的簇拥下,从登城道走上城楼,也同样紧皱着眉头,朝城内看去。

“我们可以接受李处林的投降,但无视约定,如此急切杀入大同城里,赤扈人心里怎么会乐意?这是要徒惹纷争啊。”郭仲熊轻声说道。

宣武、骁胜两军精锐八天都没能将大同南城门攻陷下来,是郭仲熊他前往赤扈帅帐催促出兵——赤扈人要求在接下来的一个昼夜,由他们的兵马负责全部的攻势,目的很显然就是想着在约定的时间内彻底攻下大同城,然后纵兵大掠全城。

此时距离约定时间还有六个时辰,他们不仅私下接受西京都统李处林的降伏,还趁李处林率兵打开南城门后,派宣武军两厢精锐进城,与李处林里应外合抢先进攻大同内城。

郭仲熊除开感到他个人在面对赤扈人的严厉质问时会感到难堪外,同时更担忧赤扈人不忍下这口气,双方要是发生摩擦,要如何收场?

主张提前进城的是少相蔡元攸与他的父亲刘世中,刘衍却不便在别人面前评价,只是沉默着看向城内。

“郭郎君,你太过忧虑了,”那持戟武将笑道,“我们之前只是承诺在休整一天一夜不进攻南城门,但现在是敌将主动打开南城门迎接我们进城,这怎么能算违背约定?”

“……但愿如此。”郭仲熊勉强一笑,说道。

虽然他在亲眼目睹赤扈人的军容以及勇将悍卒争先恐后作战的情形后,心里就开始担忧起来,但他始终是蔡系的一员,还被视为中坚人物,偶尔说几句话牢骚话就已经不应该了,又怎么能长篇大论的在下面将领的面前,跟刘世中、蔡元攸唱反调?

之前借兵,宣武、骁胜两军的将领,大多数人还是感到颜面无光,一开始是持反对态度,而这次提前进城,关系到众人的战功、战果,绝大多数将领又都极力赞同。

刘衍、陈渊、曲景等都指挥使们,此时所能坚持的,就是避免之前天雄军进大同城将卒就分散开到处烧杀抢劫,猝然间为敌所趁却无以防备的混乱局面出现,先安排两厢兵马进城,争取抢先攻下内城,其他兵马在城外大营按兵不动。

至于赤扈人会不会有意见,诸将觉得那是都统制行辕考虑以及交涉的事情,他们无需关心这个。

…………

…………

“与降军里应外合,宣武军第三将黄仕亮都指挥使奉都统制、宣抚使,率部从南城门杀入后,守军立时就溃不成军,目前也在降军的配合下,攻入内城。黄将军特命末将过来禀报都统制、宣抚使,相信不需要多久就能彻底占领内城——目前赤扈人也从北面抵达内城前,但没有直接进攻内城中,而是往两翼散开,应该是往东西城掠夺战利品……”

刘世中还是担忧提前进城,有可能触怒赤扈人,待听从城中赶回来的小校禀报说赤扈人从北面迫近内城前,并没有再直接进攻,而是往两翼散开,便以为赤扈人接受以内城为界划分这一仗战果的现实。

他心里的担忧这时候也就彻底放下,与左右笑道:“大同城虽然远不及汴京,但在北城却是少有的富丽华华之所,那些蛮货杀入城中,得半城财货便已是眉飞色舞了。要不是老夫体恤将卒,又念及与赤扈人的联兵之谊,这些哪里甘愿给他们啊?”

“老令公体恤将卒,蛮虏作战还算出力,许他们一些好处,也是应该的。”左右诸将吏一齐说道。

“普通的赤扈兵卒有大同东西城可掠,应该是满足了,但我们还是要防备赤扈人拿这事跟我们纠缠。”田志甄是主张借兵,但之前则不主张提前进城,这会儿也没有完全放心下来,说道。

“赤扈人真要纠缠过来,还是要劳烦仲熊兄去应付,大不了再许他们一些好处。”蔡元攸跟郭仲熊说道,他也觉得这时候大局已定,也没有必要跟赤扈人在细枝末节上争执什么。

“……”郭仲熊瓮声点头道。

只要他之前的担忧都不再,只要赤扈人不是狮子大张口、太过分,这边既然迫不及待的提前进城还拿下内城,多多少少有些理亏,郭仲熊也觉得再额外许以一些好处给赤扈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我们是现在就进城,”蔡元攸看向刘世中,问道,“还是说等赤扈人大掠过后再进?”

“诸将看如何?”刘世中很开明的看向身边左右将吏问道。

他与蔡元攸身为伐燕军的正副统帅,黄仕亮率前锋兵马最先杀入大同内城,相信他搜罗到奇珍异宝,绝对会献一份上来,但中军大帐的诸多幕职僚吏,他们能现在进大同城,与等城中局势彻底控制住、等赤扈人将他们份内的财货、人口都劫走,差距就大了。

刘世中活了这岁子,当然知道利益均沾的重要性了。

“还是等黄将军将内城肃清再说!”郭仲熊谨慎起见,说道。

“等黄将军肃清内城,我们这时候也要准备起来了。”有将吏笑道。

众将吏正讨论刘世中、蔡元攸进城的受降仪礼,讨论要不要请赤扈镇南副都元帅那颜木赤也进内城接受契丹在西京残族的投降,却见一名小校惊惶走进大帐:

“……启禀都统制,前锋将卒与赤扈人在西城争斗起来!”

刘世中正与蔡元攸商议报捷奏章要怎么写才合适,乍然听到两军在大内城内发生冲突,蓦然惊出一身冷汗来,质问道:

“什么,双方怎么会争斗起来,我不是严禁进城后与友军冲突吗?”

“黄将军还是百般约束前锋兵马,赤扈人却是气势汹汹,非要将我们已经进城的兵马驱赶出来,双方争吵几句,大多数人话语又不通,急了脾气,就有人控制不住动手打了起来。”小校禀道。

“胡闹,黄仕亮是干什么吃的,他约束不住麾下,还与赤扈人争执起来,怎么能百般克制?”刘世中急得直跺脚,板起脸来骂道。

“双方多少人动手争斗,可有死伤?”郭仲熊急切问道。

“动手争斗者不多,黄仕亮将军与赤扈一名千户及时赶过去,将双方兵卒都控制住,但赤扈那名千户,还是坚决要求我们撤出城外,态度极其蛮横!还说……”小校说道。

“还说什么?”蔡元攸问道。

“还说一个时辰内,要是我部兵马不都从大同城内撤出去,一切后果由我们承担!话里的意思,好似是不惜干戈相向。”小校禀道。

“即便要撤,一个时辰哪里又够!这些蛮货,真是胡纠蛮缠,他们有什么要求,大可以提出来,但怎么也得给我们一个商量的余地吧!”刘世中跺脚道。

“我现在就赶进城看一下,看有没有斡旋的余地!”郭仲熊朝刘世中、蔡元攸拱拱手说道。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是那个赤扈千户气不过乱说话,还是赤扈帅帐就是这个态度,不给他们一点通容斡旋的空间。

在事态未明之前,刘世中、蔡元攸作为正副统帅,当然不能随便与赤扈人直接接触,只能是郭仲熊他赶过去,争取跟赤扈镇南副都元帅那颜木赤直接说上话……

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九章 信任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一百四十一章 传诏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二十四章 深夜谈谈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二百五十一章 关城第八章 绍隆二年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一百四十八章 点拨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七十章 送别第二百三十一章 军将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六十章 武经修撰人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八章 柳林之内有堂奥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九十九章 巨陵镇第一百零五章 荆北孔昌裕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七章 撤离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十三章 夺寨第六十五章 绳缚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五十六章 避实捣虚去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来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气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县之议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三十一章 雄兔脚扑朔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十六章 援至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零一章 头颅见面礼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二百七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五十一章 王谢堂前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二百零五章 夺帝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七十六章 凿穿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十一章 风吹草动惊蛇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五十四章 敌袭第四十八章 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