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殿议

次日绍隆帝于紫宸殿召见周鹤、胡楷、高纯年、汪伯潜、顾藩、朱沆、王番以及卧病宅中的文横岳等人,商讨文横岳出任淮东制置使等事。

见羸弱枯瘦的文横岳坐在锈墩上身子都有些不稳,周鹤、高纯年等人默不作声,暗中揣测陛下选用文横岳的用意,朱沆却是于心不忍,劝谏绍隆帝另选贤能,说道:

“文公抱恙在身,尚需康养,陛下……”

“臣愿往淮东!”

文横岳以进京服丧之名离开襄阳,之后又称病留在建邺,心里早就矛盾之极,不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对是错,在宅中很是郁郁寡欢。

而此时见新帝对他竟然还是如此信任,要用他出任淮东制置使,文横岳满心以为自己之前小看了绍隆帝的胸襟,顿时间满是愧疚。

他哪里还顾及自己孱弱不堪的身体,当即颤巍巍的走到殿中俯首跪拜接下镇守淮东的重任。

文横岳他自己都不顾病躯难堪,一口应承下来,朱沆看了默不作声的胡楷一眼,也不再说什么。

顾藩此时进言道:

“楚州等城驻军庞杂,家小附随,行动迟缓不说,营舍、粮秣都靡费甚巨。虽说敌军渡淮攻来,虽说有家小附随,将卒守御城池的心志会异常坚定,但因种种担忧,出城作战或不同城池之间的调动、增援,却难免有所推诿。倘若城池被围,死伤惨烈不说,粮秣之消耗更为巨大,难以持续。寿州解围时,存粮堪堪够用,将卒家小也死伤万余,我们应当鉴之。此次若调神武军驻守淮东,臣以为可效祖制,着文公率邓珪等将统领神武军将卒往戍楚州等城即可,由御营司于江南东路择地建造驻寨安置宣武军将卒家小,遣官吏妥善照看,新募之卒也于驻寨操训娴熟再轮番补入营伍。如此一来,不仅将卒调动迅速,淮东粮秣、营舍所耗能节俭许多,将卒也能心无旁鹜为朝廷守御疆土……”

听顾藩此言,包括绍隆帝在内都是一愣。

以寿州、楚州为核心的淮河中下游防线,是建邺最为直接阻碍敌军南下的屏障,是绝不容有任何闪失的。

淮东军心不稳,他们因此才想着调宣武军随同文横岳前往淮东,胡楷、朱沆以及周鹤、高纯年都是赞同的,也不觉得此事非要先征求邓珪的同意不可——绍隆帝想在京畿之侧换上嫡系兵马拱卫的心思,他们是不会说破的。

然而要将宣武军将卒与家小分作驻区与戍区,分别接受御营司、枢密院的管辖,众人不是不想,简直可以说是想死了。

胡楷、朱沆作为士臣的一分子,他们对大越更是忠心耿耿,当然希望朝廷能更稳定、更有效的控制、调动军队,希望文武将吏都能同心同德为抵御外侮、收复中原效力。

然而这个节骨眼上,谁敢轻易去碰这个敏感区?

朝廷是可以直接下旨,邓珪人在建邺,也不大可能会抗旨不从。

问题是邓珪此时在建邺满口答应下来,他人回到庐州之后就找各种借口拖延,朝廷要怎么办?

其他统兵将帅得知此事后,会有怎样的态度?

倘若淮东军将误以为此举最终目的乃是针对他们,岌岌可危的军心,会不会直接炸裂开来?

不要说周鹤、高纯年、胡楷、朱沆、汪伯潜等人了,比谁都迫切将天下权柄掌握一人手中的绍隆帝,一时间都不知道要怎么接顾藩的话。

他不明白顾藩昨日还苦劝他戒急用忍,今日进言竟然胆子就大到这一步?

见周鹤、高纯年、胡楷、朱沆等人甚至文横岳都一脸诧异的朝他看过来,似乎以为是他唆使顾藩在今日殿议中提及此事,绍隆帝也不满的看向顾藩问道:

“胡虏猖獗,践踏中原,将卒效力朝廷,奋不顾身以御外侮,朕怎忍心将他们与家小分开,不得团聚?”

王番也非常不解的瞅着胡楷打量,见胡楷一脸震惊,猜测胡楷事前并不知情,心里就更是疑惑不解。

绍隆帝登基之后,王番最终以文渊殿学士、参知政事留在中枢,跻身宰执之列,但王番心里清楚,这仅仅是绍隆帝对楚山表面上的妥协,他在朝中的地位其实非常的尴尬。

胡楷、朱沆以及钱择瑞等人也都有意疏远于他。

张辛、刘衍以及邓珪乃是建继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将帅,而建继帝又将军政之事交给胡楷执掌,很多时候张辛、邓珪、刘衍等将帅跟胡楷走得非常近。

建继帝驾崩,绍隆帝登基即位,朝中必然也将新旧更替,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的将张辛、邓珪、刘衍等人视为胡楷的嫡系,也以为胡楷可能会借助张辛等人的支持,继续坐稳枢密使的位子。

邓珪同意宣武军驻戍分置这事,胡楷毫不知情不说,此时还是经顾藩之口提出,不要说王番了,周鹤、高纯年等人都很惊讶,都朝顾藩看去,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顾藩振声说道:

“臣荐邓侯往戍淮东,知道应该避嫌,但淮东之守御兹事体大,臣不敢心存一丝懈怠,昨日回到宅中也是辗转难眠,最后按捺不住,还是将邓侯请到宅中询问军策。臣与邓侯在宅中抵膝相谈,以为邓侯对朝廷、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才劝其效行祖制,分置将卒与家小以利战事,邓侯当时便欣然应允,绝无作伪……”

“哦,此事当真?”绍隆帝抓住龙椅扶手,倾身问道。

“字字为真,陛下可召邓侯询问。”顾藩说道。

绍隆帝兴奋得要从龙椅上站起来。

倘若邓珪还跟楚山藕断丝连,顾藩举荐邓珪担任淮东制置副使,转头私下去见邓珪,这当然是犯忌讳的事情,绍隆帝当然会猜测顾藩是否有其他图谋。

倘若邓珪真心对朝廷,对自己忠心耿耿,真有意接受宣武军驻、戍分置,绍隆帝怎么会怨顾藩私见邓珪?

他高兴都来不及,都恨不得顾藩没有早一点探明邓珪的真正心意。

绍隆帝待要张口直接宣邓珪进宫来见,但猛然想到一件事:

邓珪有没有可能是误以为顾藩劝其驻戍分置,乃是奉旨行事,他人在建邺,担心会被扣押,才不得不虚与委蛇先应承下来,实际并非他的本意,顾藩得意忘形,被邓珪欺瞒住了?

绍隆帝性情阴柔多疑不假,但经历汴梁沦陷之后的种种变乱,却也早非当初在岚州任性妄为之人。

而且他也知道这事要是搞砸了,后果绝对比楚山意图强占荆襄还要严重。

“淮东乃建邺之藩屏,朕倘若不信任邓侯,就不会想着调他助文公去守御淮东。因此朕也不希望邓侯心里有什么不痛快、不甘愿,如何守好淮东,朕不能不听从文公与邓侯的主张,”绍隆帝稍作沉吟,对胡楷说道,“这事还要你亲自走一趟,倘若邓珪另有更好的想法,这事不提也罢。”

“臣遵旨。”胡楷说道。

“你且先去。”绍隆帝迫不及待要胡楷这就赶去见邓珪,确认邓珪到底是虚与委蛇,还是真有心接受宣武军驻戍分置。

邓珪此次进京已经有十数日了,绍隆帝还没有下旨允许他离开建邺,他平时就到枢密院应卯。

胡楷走出宫门,得知邓珪今日还在枢密院,便直接赶回枢密院见到邓珪。

摒退左右,胡楷开门见山问道:“宣武军驻戍分置,乃是你主动找顾藩提起的?”

“枢相是明白人啊,”邓珪拱拱手笑道,“邓珪身为人臣,当然得急陛下之所急、想陛下之所想。不过,这桩大功送给顾相了,还请枢相见谅啊。”

“淮东绝不容有失,邓侯能顾全大局,先帝也能含笑九泉……”

胡楷此时都有些看不透邓珪了,但宣武军驻戍分置对大柱已经有所摇动的大越朝廷来说,终究是大利而非大弊。

哪怕邓珪最终选择跟顾藩走到一起,通过顾藩争取绍隆帝的信任,他又要去计较什么?

胡楷暗自感慨一番,又说道:“邓侯你现在就随我进宫去见陛下吧……”

邓珪起身伸手请胡楷先行,他紧随其后往紫宸殿而去。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果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一百六十章 夺营第三十五章 防务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四十五章 夜谋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四十七章 圣恩雷霆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四十五章 夜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献策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四十七章 微澜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八十六章 西华残阳第七十八章 九黎镇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刚克刚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八十八章 阶下囚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谋第二章 旧识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零六章 围猎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四十三章 钱粮人心事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十四章 调令第八十三章 当街刀问贼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七十六章 疑云动惊雷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六十一章 风雨将至第五十七章 守将陈满第四十三章 饮宴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九章 驰援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渎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章 七寸第一百五十八章 驰援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十一章 节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权宜之论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第六十九章 风雨将至第三十八章 杀羊屠狗男儿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劝进第五十六章 避实捣虚去第十章 去淮川第三十一章 纸上得来总觉浅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为第三章 难民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战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九十二章 客远不为阻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六十章 先帅旧部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见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权第九十六章 请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