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

李元吉在一旁恨恨道:“他也知道没脸来见父皇,早知今天,他为什么要私通张铉,出卖我大唐?”

李元吉看似在生气,实际上是在提醒父皇,于筠出卖大唐,背叛了父皇,死有余辜。

但李渊毕竟是大唐皇帝,他生气归生气,但也知道于筠身为关陇贵族的重要成员,又是从三品高官,就这样不明不白死了,恐怕难以向朝臣和关陇贵族交代。

李渊沉思片刻道:“你先把这件事的过程详详细细告诉我,还有什么证据,你一并拿出来。”

李元吉已得到崔文象面授机宜,他便将如何发现青云酒肆有问题,于筠又如何烧毁酒肆销毁证据,他们开始着手调查,又接到太学生密告,便下决心抓捕了于唯铭,于唯铭如何交代了于筠勾结长安情报署,但在关键之处,李元吉却做了修改。

“儿臣得知于筠书房内藏有张铉的亲笔信,唯恐于筠销毁证据,便立刻赶去于府,抢先搜到这份信件,正要离去时遇到了于筠回府,他发现儿臣拿到了他勾结张铉的证据,便一口咬定儿臣是在栽赃陷害他,口口声声要弹劾儿臣擅自抓他的儿子,儿臣迫不得已,只好带他来面圣,让他自己给父皇解释,没想到他竟然畏罪自杀了。”

李元吉这番话基本上没有漏洞,李渊也知道今天于筠去了陈仓县,要晚上才能回来,李渊也相信儿子不会那么鲁莽,他沉吟片刻道:“有长安情报署的线索吗?”

李元吉摇了摇头,“这是儿臣最遗憾之处,因为当时没有证据,便没有及时抓捕青云酒肆的掌柜伙计,结果被他们逃脱,从于唯铭那里才知道,青云酒肆就是长安情报署的老巢,账房高瑾是长安情报署的头目之一,于唯铭也不知道他们逃到哪里去了,只有于筠知道,可现在于筠也.....”

说到这,李元吉跪下道:“儿臣办事不力,请父皇惩处!”

李渊摆了摆手,他现在对能否抓到长安情报署并没有兴趣,他只关心怎么堵住关陇贵族的嘴,让他们无话可说,虽然这封信是铁证,但他也知道私通张铉大臣绝对不止于筠一人,给自己留条后路也很正常,但未必代表他们就会危害大唐,可如果能抓到于筠给长安情报署暗送情报的证据,那性质就严重了。

但儿子没有能抓到这个证据,那么凭于唯铭的口供也勉强可以解释,他又要过于唯铭的供状仔细看了一遍,便对李元吉道:“现在你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把于筠的尸首还给他的家人,此事仅限于于筠父子,不准动他的家人和财产;第二,你把这个案子移交给御史台,朕再给你一道金牌,让刑部出面,联系御史台和大理寺,对此案进行大三司会审;这两件事今晚就要开始,第三,你继续去搜寻高瑾,想尽一切办法将此人抓到,同时要确定此人的身份,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儿臣明白了!”

李渊取出天子金牌交给李元吉,“去吧!今晚就辛苦一点,把事情给朕办妥了。”

李元吉接过金牌快步走了,李渊又沉思片刻,于筠自杀,明天影响一定很大,他必须先安抚住关陇贵族,李渊当即写了一封信,令侍卫立刻赶去窦府,将信交给窦威。

一件案子如果由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联合会审,就叫做三司会审,一般都是比较重大的案子才会有这种待遇,三司会审又分为小三司会审和大三司会审,小三司会审由比较低等的官员审问,一般是刑部郎中、大理寺丞和侍御史组成。

而大三司会审的规格就要更高一等,由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和御史中丞三者会审,这一般是发生非常重大的案件,或者涉案官员的级别很高,比如三品以上高官,否则不会轻易动用大三司会审。

唐朝的刑部尚书正是李渊女婿赵慈景,因为上次兵部官员无辜被抓,还出了人命,赵慈景一怒之下要辞职回乡,李渊为了安抚他,便升他为刑部尚书,同时将他调离了兵部,也是让他不那么难做人。

李渊让李元吉先找刑部,让刑部牵头进行大三司会审,主要是考虑赵慈景是自己女婿,会照顾一下小舅子,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小,但李渊却忘记了兵部那件案子。

或许在李渊看来那只是一件小事,不用放在心上,但对于赵慈景,那却是他难以忘记的奇耻大辱。

在赵慈景府上的前堂,李慈景面色冷淡地听完李元吉的交代,他克制住了内心的强烈憎恨,如果不是因为圣上的金牌,他绝对不会容许李元吉进他府门一步。

“这个案子我知道了,我会安排周侍郎接手,现在很晚了,若没有别的事,楚王殿下就请回去吧!”

对方冷漠的态度也让李元吉暗暗恼火,他也冷冷道:“父皇特地交代了,今天晚上此案的大三司就要成立,明天清晨就要开始审案,拖一点都不行,烦请赵尚书立刻去皇城安排吧!我回头派人把人犯和卷宗送去刑部。”

“该怎么做我心里清楚,送客!”

赵慈景毫不客气地驱赶李元吉了,李元吉恼怒万分,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赵慈景,转身快步离去。

赵慈景望着他背影消失,自言自语冷笑道:“居然把从三品高官也杀了,我看你怎么收场?”

他当然知道为什么天子会把此案交给自己,其实就是给李元吉擦屁股,所谓大三堂会审,就是让于筠的案子变得符合法理,今晚就要成立大三司,明显就是要堵关陇贵族的嘴。

尽管赵慈景万分不情愿,但天子金牌令他又不敢违背,只得下令道:“给我备马车!”

次日一早,于筠在朱雀门前自尽而亡的消息便传遍朝野,朝野上下为之震动,于筠是关陇贵族的重要人物,又是朝廷高官,他的死令满朝文武为之哀伤,大家心里都清楚,此案既然是楚王李元吉所为,那么于筠为什么会自杀,原因不言而喻。

尽管天子李渊下旨,责令刑部牵头,汇合御史台、大理寺实施大三司会审,查清于筠私通敌国的真相,但官员们还是络绎不绝地去于府吊孝,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天子纵容楚王残杀大臣的强烈不满。

于筠有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都在外地为官,只有幼子于唯铭跟在他身边,现在于筠身死,于唯铭又涉案入狱,于府只有剩下于筠的妻女,全家就俨如天塌了一样,大家只知道围着尸体恸哭,谁也不知该怎么办?

也多亏于筠的堂弟于钦明及时赶来主持后事,才勉强搭起灵棚,收尸入棺,供亲朋好友前来吊唁,

天刚亮,得到消息的独孤篡便匆匆赶来,独孤篡当然知道于筠和张铉暗中有联系,他就是得到于筠的牵线,才将延安郡的高奴火油暗中提供给了北隋军队。

于筠的身死令独孤篡震惊万分,在灵堂拜祭后,他立刻找到了于钦明,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兄长别急,请跟我来!”

于钦明带独孤篡来到内堂的一间屋子里,只见屋子里坐着一人,独孤篡认识此人,正是于府的管家,他不解地问道:“管家怎么在这里?”

于钦明冷笑道:“李元吉杀了我兄长所有的随从和车夫,以为没有了人证,他却没有发现躲在门内的管家,管家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刘管家,你告诉独孤大人吧!”

刘管家跪下磕了头泣道:“独孤大人,我家老爷死得好惨!”

他便将老爷如何得罪了李元吉,今天陆德明派人来送信,自己去黑狱打听消息,晚上李元吉亲自带人来搜府,正好遇到老爷回来,他们怎么杀人等等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独孤篡听得目眦尽裂,他怎么也想不到李元吉竟敢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罪恶,堂堂的从三品高官,长平郡公,在李元吉眼中连条狗都不如,残害了儿子还打上门来逼死父亲,就是因为一家酒肆不肯卖给他,他就这么残酷的报复。

于钦明咬牙道:“我兄长明明是不甘受辱而自尽,他却把尸体拉到朱雀门,诬陷我兄长是畏罪自杀,和张铉写一封信就要畏罪自杀,那满朝文武一半都该死了,我大哥被逼死,侄儿被他们打成废人,这口气我于家咽不下。”

独孤篡缓缓点头,“这件事没完,我现在就去找窦威,我看他怎么说!”

话音刚落,只听外面有家人禀报,“老爷,窦家主来了!”(。

第482章 李靖进言第528章 辽东柳城第1247章 安定决战(上)第428章 再度出击第868章 一言定音第661章 两封来信第11章 杨氏武馆第33章 谁是真凶第1076章 唐使到来第970章 太原战役(十一)第676章 长安立朝第462章 横洋之舟(中)第802章 侥幸之心第1098章 计取武关第888章 绝密任务第110章 牛刀小试(下)第914章 达成妥协(上)第373章 山寨内讧第415章 公孙上哲第1074章 逐利而为第1057章 腹地一击(下)第1002章 渡黄之战(上)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913章 给个交代第65章 勇救酋王第8章 接受条件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689章 血战柳城(一)第55章 识破陷阱第76章 粗眉大汉第808章 无米之炊第249章 校场比武(下)第859章 正反两面第148章 窦庆之谋第1059章 走露风声第677章 老将到来第259章 官场生意第672章 新年悄至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53章 马邑受困第226章 血战武城(下)第476章 天下勤王(二)第694章 血战柳城(六)第728章 中都使者第842章 兵临弋阳第252章 树大招风第953章 保命重要第172章 强渡胶水(下)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174章 大战善后第928章 征询线索第986章 太原战役(二十七)第958章 夜袭紫河(上)第1127章 矛盾激化(下)第789章 搜查疑踪第1009章 武德议事第1209章 雍县遇袭第674章 筹粮之方第739章 兵出东海第914章 达成妥协(上)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886章 逆水行舟第150章 赢得主动第503章 引君入瓮第914章 达成妥协(上)第1206章 谈判得失第587章 兵围南皮第1108章 轩然大波第358章 撤军示弱第1183章 天下大战(四十一)第304章 悄离洛阳(上)第791章 另类斥候第123章 平壤决战(三)第1233章 唐宫政变(五)第397章 升官之议第329章 事件发酵第335章 面授机宜第508章 进军清河第964章 太原战役(五)第1055章 釜底抽薪第1170章 天下大战(二十八)第1117章 解决之道第742章 陈棱建议第43章 青石之经第1139章 紧急求和(下)第465章 卢清夜审第1160章 天下大战(十八)第568章 风雨俱到第302章 崔卢定姻第822章 国之宝鼎第350章 使者到来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1180章 天下大战(三十八)第606章 背水一战(下)第423章 长江试航第330章 待价而沽第151章 棋子上位第5章 武川之府第288章 英雄大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