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务

隋炀帝杨广口若悬河,气势如虹,谈论着自己针对迁都洛阳的考虑,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他的思维和远见,绝非贪图享乐,胡乱为之。

事实上,在当今后世,关于隋炀帝营造洛阳,史学专家门都认为他适应了当时的形势,新长安城,也就是隋代大兴城,已经不能适应南北统一后的国家形势,这时的经济重心不在西北,而是在山东和江南,经过东晋、南朝数百年的开发,东南经济的地位日显重要。

隋朝统一之后,中央朝廷规模比分裂时代都要庞大许多倍,无论从都城粮食考虑和日常生活品的供应,还是朝廷对经济发达的确的控制考虑,继续把朝廷设在长安,都有诸多不便。

当时需要从东部漕运大量物资到长安,但内河运输却是十分困难,遇到当年朝廷只能采取“移民就丰”的迁徙办法,隋文帝曾率领百官去洛阳果腹,后来人们讥讽那些印饥荒而离开京城的皇帝位“逐粮天子”,这也是杨广登基之后,想要迫切迁都和开凿运河的原因。

此外,关陇贵族的根在京城一带,杨广想要摆脱这些关陇贵族门阀左右朝政,加强中央集权,势必也要迁都,让重要大臣们跟随去洛阳,从而斩断臣子与当地贵族千丝万缕的关联,强化他的权威。

总之,原因很复杂,一些演义评书把隋炀帝这两项大的功业,一个批判成了贪图富贵,奢华无比,一个说成为了乘坐运河去江南游玩,贪图享乐和纵欢,这都是无稽之谈,是古代话本与小说强加的罪名而已。

做任何事,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十全十美,隋以后的世人为了达到一些目的,故意把隋炀帝刻画得太过昏聩残暴了。

杨广说完这些之后,足足大半个时辰,都是他的解说,按理说,九五之尊,根本不必跟罗昭云这个小人物说这么多,只是因为他很寂寞,高处不胜寒。突然间,看到了知音,能切中他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才是让杨广高兴的事。

与其说,杨广在给罗昭云解释,不如说,杨广在阐述自己理想的目标,治国的宏图,自我在陶醉。

“哈哈哈,罗成,如果建造东都这件事,朕派你去办,你可愿意?”杨广最后询问他一句。

罗昭云闻言,有些傻眼了,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接受这样的任务,建造东都洛阳城,这不是开玩笑吗?那牵扯到建筑学知识,他可是一点都不会,从历史课本学的,都是大概描述,缺少细节,根本无法具体施工。

不过,罗昭云不好直接拒绝,否则就等若在杨广兴奋的时候,忽然泼冷水了。

“臣担心,自己不懂建筑,一窍不通,难以胜任这个艰巨任务!”

杨广说道:“这个不必担心,自然会有人精通建造,朕会派宇文恺负责建城和规划、施工,但是缺少督办和监管方面的大臣,一般人,朕不放心,倒是觉得你可派去参与管理。”

“这个……”罗昭云心思飞快在算计着,他有些意动,因为建造一个城池,这里面学问很大,最主要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财富和利益,因为在后世,经营房地产的企业,绝对是大块头,比如万科、万达等等。

如果他参与建造都城,就可以利用职权,把许多项目拿给自己的宁氏商会来办,还有造房子的物料、石头、沙子、木材等等,这可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虽说朝廷建造都城,可以无限征收民力、财力,但是地皮、运输什么的,他都能从中得利。

“微臣当然愿意,只怕自己德才与威望不够,难以服众,会坏了陛下的大事。”

“放心吧,朕会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参与督造当总管,没有人比杨素更适合了,但他毕竟年迈,许多事,朕希望你能替越王他多分忧一些,做一个副使!”

罗昭云放心了,这等好差事,能把握到当然最好,因为他知道历史脉络,洛阳将是大隋的东都,自从洛阳建成后,杨广在大兴城待的时间会非常少,在他执政的十四五年里,加起来时间,都不足两年,其余四分之一时间在洛阳,四分之一在江都,其余时间都在巡视的途中。

长安城已经立足了,但毕竟是后来者,无法把自己势力渗透到各角落,如果自己能提前在洛阳布局,几年之后,洛阳城内,就没有自己情报触及不到的地方了。

到那时,自己就是洛阳的地头蛇了,那些关陇贵族门阀到了洛阳,还奈何了他吗?

罗昭云想通这些,拱手道:“臣愿遵从陛下差遣,鞠躬尽瘁,竭尽所能。”

杨广对他的答复颇为满意,说道:“这个迁都计划,暂时保密,等明年更改年号之后,先会秘密进行选址,你要带人保护宇文恺,一切挑选东都新址,洛阳旧城地势太低,容易被大水冲塞,不再要了,另择新地,当一切准备就绪,朕这边布局妥当,就会公布,那时候,你们就可以发动工匠和民力,加快进行了。”

罗昭云听完之后,心中忽然谨慎起来,他差点忘记,这个杨广做事一向求快,不惜滥用民力,不顾农产是否耽误,也不顾死尸枕藉,只求办成速度和效果,视百姓如草芥,这样高压之下,他能否办好,会担负一定的恶名吗?

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项目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孙密谈第七百二十四章 战力锐减的骁果卫第二百二十六章 遁世势力第九百七十一章 关心第六百三十四章 软硬兼施第九百零七章 春耕第八百零六章 克渑池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凉灭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六百四十九章 激化矛盾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七百七十章 剑指长安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风来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谋国第二百五十八章 筹备兵力第一百一十四章 访客第四百零七章 落崖第三百五十三章 燕云堡第八十章 姜是老的辣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图天下第九百三十七章 挥师北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齐遗族第四百一十二章 剑谱下落第七百三十五章 蛊惑人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发展策略第二百零五章 遭袭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负隅顽抗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实情第五百八十六章 西北皆反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败涂地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义愤填膺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别归长安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传说第六百六十三章 设枢密机构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决雌雄(中)第二百九十七章 久别归长安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杀机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军扶风第一千零七章 水患无情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五十章 铁甲锵锵雄威壮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国朝令的探讨第六百一十九章 游说第四百三十一章 战国帛书第六百八十九章 霸王暴毙第三百一十七章 谋而后动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华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师第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讳第三百六十九章 冒死阻击第四百零四章 落难第六十九章 打压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后患第一百零六章 逍遥游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军压境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传说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图之第二百七十四章 斗嘴冤家第七十六章 逛东坊市第三百一十二章 行刺辛秘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诞生第三十九章 聚将会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诡道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脉络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兵援救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图之第四百五十六章 周密计划第八百八十五章 禁闭的平阳公主第一千一十四章 赈灾行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战第六百三十四章 软硬兼施第六百五十一章 西京来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龙消志第六百一十五章 离间计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临辽水第九百九十五章 围城用计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华第四百章 虚张声势第四百九十四章 强势归来第十五章 初窥门径第二百八十二章 谈婚事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忧各不同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五十五章 勾勒战略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军迎战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第二百五十四章 众志成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连拔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朝会第二百二十章 春梦了无痕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杰荟萃第四百零六章 追逐战第六百零五章 赢得生前身后名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