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忙碌

接下来的时日,赵石自然非常的忙碌。

每日早朝,已经不能间断,下朝之后,便穿梭于兵部,户部,中书,枢密院,乾元殿这样的地方。

шшш☢ttκá n☢¢ O

见到的人也多不胜数,半个月间,几乎将朝中重臣都见了个遍。

这么多年下来,作为领兵将领,虽然也在长安呆过一段不短的时日,但还是无法将朝中大臣们认个齐全。

但这半个月下来,朝廷四品以上大员,他已经能随口叫出名姓,并能知道个大概的出身以及朝廷风评了。

这本是景兴皇帝竭力避免的事情,但时至今日,那些以往的种种顾忌,好像都打破了开来。

每日即便回到府中,来兴国公府拜见的人等,也是络绎不绝,直到月上栏杆,才能稍微清净一些,匆匆用过晚饭,却多半还要跟府中幕僚们商议,说说一天的见闻,以免有所遗漏。。。。。。。

西北诸路兵马总管,这和以往他所任的任何职位都不一样。。。。。。。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赵石才觉得,自己以往过的实在是太清闲了些,尤其是那些征战疆场的岁月。。。。。。。。

实际上,这也是他一直想要规避的情形,但现在这个样子,他也只能耐下心来,一头扎入到繁杂的庶务当中,竭尽全力熟悉着这好像没有尽头的忙碌的感觉。

不过半个多月下来,他所得也是不少,也终于不再接见那些一个连一个想要跟兴国公面议的人等了。

兵部这里,有李承乾,成峦。赵布宗,户部那里,也有李吉等人,没有必要事必躬亲。

这个道理他一直明白,之所以如此忙碌。便是为了将来在做打算,那么多朝堂重臣,却只寥寥数人提醒过这一点,不得不说,大多数人,还是想看看他这个大将军的笑话。

但他硬是以惊人的精力撑过了这段日子。博闻强记,处置明晰算不上,但也少有疏漏,他的果断和强硬,是经过多年的磨砺所养成的,强烈的军人风格带来的杀伐果断。让所有人都不敢轻易冒犯。

这让他很快就在朝中大臣们当中,稳稳站定了脚跟,并在处置浩如烟海的事务中,拥有了一定的威望。

到得年关头上,说起这位兴国公来,许多人已经不再专于谈论他在外间的丰功伟绩了,而在于他的行事以及迥异于朝臣的言谈和处世。当然,还有他那过人的精力。

到了年关,赵石终于也稍稍轻松了一些,朝会已经停了,他只需在枢密院里,处置一些公务,再者偶尔跟几位枢密副使见个面,对攻夏大略上做出些修改。

中书那边来请的次数也已经少了起来,因为户部那边的条陈,已经送到了皇帝陛下的御案之上。那里面没少了他的心血,之后户部该怎么来办,多数也不用再烦扰于他,实际上,现在户部尚书李吉那里。巴不得他不闻不问呢。

若再这么下去,下面的各路转运使,到时都得成了大将军行辕的下属,那是无论户部,还是吏部都不愿看到的事情。

至于兵部,有赵石在枢密院坐镇,是实实在在的绕不开。

兵部的几位大人,包括兵部尚书李承乾来枢密院议事的次数在明显增多。

枢密使汪道存已经上了辞呈,皇帝陛下未曾允准,这位老大人干脆回家养病去了,枢密副使韩思功暂领枢密使事,不过韩思功年纪也已不小,身体也是欠佳,实际上,枢密院的事情,是魏王李玄道在掌理。

这位早已没了当年雄心的魏王殿下,有时还苦笑着在跟赵石打趣,“没想到,临到老了,还能受到如此重用,真真是世事难料,不过事情多了,人也精神不少,看来啊,还能多活些年头,为大秦尽尽心力。。。。。。”

说的人不以为意,听的人也只一笑而过,两人之间算不得有多融洽,也可谓是多有纠葛,但时到今日,却也已经无所谓恩怨了,如今共事一处,也没人愿意再提当年故事,相处反而要舒服许多。

反而是枢密院上下人等,皆感振奋,因为这些时日下来,有着兴国公赵石坐镇于此,枢密院是前所未有的忙碌。

参知军事们在商量着伐夏大略,下面的人则是整理着兵部,户部送过来的条陈。

赵石在忙了一段日子之后,便将许多权力都放了下去,比如说,各部人马抽调,必然要涉及到领兵将领的人选上。

兵部那里挑选举荐出来,给赵石过目,实际上,就是赵石一言而决的事情。

在此事上,赵石却没有自专,而是将枢密院一些老人召集到一起,让他们将这些将领的来历已经以往军功,资历,都录下来,细细研之,务必挑选出得用之人。

这样一来,许多枢密院的官吏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都觉着这才是枢密院应该有的样子才对,汪老大人在时,连将领任免之权,都快让兵部夺个干净了,哪里还能推选领兵大将出来?

如今,虽然还是兵部举荐上来的,但一个职位,都有着两三个备选,从中挑出一个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权力了。

而在挑选人选上,也并不为难,国武监出身的将领优先,然后便是有着西军军职经历的人次之,之后,才干威望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看军功。

赵石听说了这事,也只是一笑作罢,在他看来,这样很合适,不是吗?算不得什么媚上之举。

这还只是个例子,实际上,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枢密院的权力几乎置于中书之上,无论征发民夫,粮草转运护送诸事,还是抽调各路人马,军械工匠事,甚至包括了药草,衣物等等辎重的征集转运,都要经过枢密院议决发回才能生效。

之后,兴国公赵石更上请于皇帝陛下,令吏部早早抽调官吏出来,最好是随军西进,以为安抚地方民心,设立郡县律法做好准备。

本来便因年关头上,忙的一塌糊涂的吏部,更是焦头烂额,吏部上下,各个头发都要熬的白了。

吏部尚书郑老大人接下来每次进中书议事,都要喝上不下于五杯浓茶来醒神,更是抱怨着,这么下去,吏部早晚要累死人的。

不过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可不管这个,每次都是冷着脸,三言两语便将那些怨言都噎了回去,要知道,对于吏部的拖沓,他早已心中不满,大秦如今千头万绪,哪里容得如此懈怠?

景兴鼎革至今,没有新议,总要顶在吏部这里,以前王家还在时,也就罢了,如今对上独立支撑的郑家,他已经有了对吏部动手的心思。

不说吏部这里,即便是国子监,如今也已远不如当初般难缠,沈鹤,沈白兄弟二人,在国子监中都有着威望,又都已早属鼎革一党,洛阳国子监建成,两人都是出了大力。

之后又有仿效国武监,改国子监旧制之议,在此事上,朝堂上已经争论了有些时候,虽还没有定议,但革除旧弊,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事实上,自新帝登基以来,不光是赵石,即便是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也有着可以放开手脚的感觉,这在景帝一朝,是很难感受到的,那个时候,感觉到的都是来自各方的掣肘,新旧之间,也都有着难以逾越的平衡。

而现在,这种平衡基本上已经不再能见到了,皇帝陛下的心意好像非常明确,看来,攻取西夏之后,便能在朝中大动干戈一番了,李圃每次瞅着疲态毕露的吏部尚书大人,都有着这样的心思浮现在脑海之中。。。。。。。。。

不说这些朝堂政事,到了这个时候,大秦的战争机器终于开始缓慢的转动了起来,因为是在寒冬腊月,还不见怎的,只是京城长安往四处的传信快骑开始多了起来,在年关其间,也不曾断绝。

和几年前那场战争不同,这次大秦虽在寒冬腊月开始准备,但真正露出狰狞的面目,却还要在明年穿暖花开时节。

西夏人的使者一直滞留在京城,大秦一路走来,由弱至强,从来不乏变通的手段,将使者留在长安,有着太多的办法。

而往来西北的道途之上,盘查日渐严厉,这个冬天,西夏的谍探,没有多少可能察觉出大秦的动向,即便察觉了,想要将消息送出去,也是艰难万分。

在忙碌中,大秦成武四年的年关终于到了。

大秦紧锣密鼓的布置,在这个时候也戛然而止,成武四年,对于大秦来说,毕竟是很独特的一年。

这一年皇帝孝期已满,宫内宫外,不禁酒乐歌舞。

而这一年中,大秦的强盛已是有目共睹,更取得了大秦历代祖宗所未有之功绩,吐蕃臣服在脚下,河中河东渐渐安定,草原部族遣使来朝,求取封号,西夏人也在想着割地求和,大秦虎视四方,诸国皆惧。

作为才刚刚登基四年的年轻的成武皇帝来说,只四年工夫,就已经让大秦历代皇帝黯然失色。

当然,若再有了灭国之功的话,那么刚刚过世的景兴皇帝,也将无法与他相比。

所以,虽然明年的战事迫在眉睫,但皇帝陛下还是准备在宫中大宴群臣,并在朱雀大道尽头的朱雀门楼之上,观彩灯之会,与民同庆。

第1358章 考量第1211章 围攻第732章 决断(三)第1539章 豪杰第1500章 运气第160章 袭寨第279章 血流第2章 变故第538章 催敌第1513章 请假第560章 劫后第265章 拜访(三)第411章 奖惩(十五)第831章 蜕变第170章 状元第1175章 麻烦第1364章 马夫第1384章 向西第461章 草包第370章 部落第476章 大战(二)第1098章 商人(四)第204章 严苛(六)第425章 军务第521章 战报(一)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战第571章 孤行第1452章 夜饮第1486章 算账第913章 屠杀第86章 风云(四)第1110章 盟约(五)第1092章 终结(五)第49章 定军(二)第1364章 小楼第688章 新鲜(二)第293章 小胜第518章 云涌(十八)第19章 血战(六)第1556章 拜会(六)第803章 漏风第1249章 西凉(十四)第759章 烽火第370章 遭遇第1393章 质询第1490章 行路第190章 相交第1400章 罪责第862章 收官第1330章 入宫第502章 云涌(二)第1217章 左厢第536章 勇气第676章 追查第77章 重阳第1479章 张承第849章 侯府第409章 奖惩(一)第1334章 款待第864章 吉兆第1406章 目的第1102章 商人(五)第1412章 明远第223章 成军第476章 大战(二)第584章 诸事第1138章 入城第533章 揭短第861章 回府第1504章 范本第334章 山匪(四)第372章 归来第765章 入瓮(三)第685章 归人第386章 回京(一)第843章 大军第1547章 大将第552章 接战第727章 意外第534章 插曲第5章 大雪第1441章 文楼第616章 亲族第334章 山匪(四)第702章 湖畔第688章 新鲜(二)第1270章 元康第287章 平静第520章 云涌(二十)第1425章 宫中第1497章 内讧第1463章 亭会第174章 寿筵(一)第348章 大虎第1528章 大势第753章 无辜第495章 风起(四)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谍第1082章 冬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