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君臣

“宣兴国公赵石入见……”

进入乾元殿,成武皇帝李全寿并未坐在龙椅之上等着,而是负手立于殿中。

“臣参见陛下。”

不等赵石见礼,成武皇帝陛下已经紧走了两步,一把扶住赵石的胳膊,“你我君臣,不用见外……”

皇帝陛下极为亲热,把着赵石的手臂,上下打量了一番,才大笑道:“爱卿还是如此雄壮,看来西北风雪也不过如此,却是让爱卿神采更胜以往啊……””“

他这话到不是假的,自从赵石的般若劲更上层楼,精气神便比以往更盛,浑身终日精力弥漫,三十许人,又屡屡经受风吹雨打,但面容依旧年轻,看上去和一年之前,没有丁点变化。

如今赵石的客套话也是张嘴就来,“陛下身居九重,这威严可也更胜从前了。”

君臣两个对视了一下,同时大笑,笑声在乾元殿中回荡,在这笑声中,两人好像也找到了默契,之后的谈话,也越加的随意了起来……

成武皇帝李全寿猛拍了赵石肩膀几下,“来,坐下说话。”

两人落座,太监立即奉上香茶,还手脚麻利的在乾元殿中摆上了一个小桌,酒菜迅速的摆好,两个宫人小心的将酒斟满,又在桌子上弄了个火炉,放上锅子,之后,宫人迅速退去,剩下君臣两个说话。

皇帝陛下看上去很是兴奋。也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再等等,咱们君臣二人在这里小酌一番。”

赵石也笑了。“陛下,这里是乾元殿,批阅奏章之地,在这里用膳,怕是不好吧?”

皇帝陛下不顾仪态的翻了个白眼,指点着赵石笑道:“朕自小便与你相识,素知爱卿胆魄过人。哪里会在乎这些规矩,定是觉着朕小气,弄了这几个酒菜来糊弄人。等等吧,过后朕一定好好款待爱卿一番。”

相比去岁,君臣两人都有些变化,但那时君臣二人心里想的说的。都是伐夏战事。没有怎么谈过旁的,如今伐夏功成,赵石头一次入宫,皇帝陛下摆出这般自然亲近的姿态,让赵石心里面的疑虑确实消去不少。

不过对于皇权,赵石这些年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那是权力的巅峰,只容一个人站在那里。所有会动摇那个位置的力量,都会受到凌厉的打压……

这并不以皇帝陛下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很多时候,皇帝陛下也会身不由己。

所以,臣下们在与皇帝陛下的交往中,都是小心翼翼,不会太过逾越,持宠生娇的臣下,下场都十分凄惨,明智的臣子,会时时提醒自己,摆正位置。

所以,赵石言谈举止之间,虽然随意了些,不如旁的臣子恭谨,但绝不会在这个时候,于皇帝陛下面前,摆出半点大将军的威风。

“陛下摆宴,在哪里都是一样,臣可就不客气了,只是一会儿,陛下还是少喝些为好……”

皇帝陛下摇头失笑,“知爱卿豪饮,不要顾及于朕,尽兴便好,今日无事,朕也能多喝几杯,嗯,太皇太后那边,可能要宣爱卿几位夫人入宫,晚间要赐宴,正好,到了那个时候,朕陪爱卿过去一趟,看看太皇太后有什么吩咐……”

不一时,锅子已经滚开,翻腾着热气,随之而来的酒肉香味,也在乾元殿上传开。

皇帝陛下笑着拍了拍肚腹,“来,爱卿入座,咱们君臣暖暖呼呼的吃上一回,这数九寒天的冬日,折腾了多半天,总算清净下来了。”

赵石也笑着点头,“是啊,能过个好年。”

君臣两个又是一阵大笑,可不是能过个好年,西夏既灭,大秦去了心腹之患,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必定要在史册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如今的大秦成武皇帝陛下,还是大将军赵石,也都将在史书之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而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雄心勃勃的君臣二人,还有太多事等着他们去做,还要继续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

君臣二人在笑谈中对面落座,同时举起酒撰,碰了一下,都是一饮而尽。

皇帝陛下舒服的哈了一口气,“好酒,来,吃菜。”

在这个上面,赵石从不客气,当年即便在景兴皇帝面前,也是该吃吃,该喝喝,从不在饮食之间作态,如今对面坐着的是成武皇帝陛下,就更不用顾忌什么了。

赵石一直在北方生活,偏爱锅煮,几筷子下去,锅煮就少了一半,皇家饮食精致,份量却显不足,很难填饱赵石的胃口。

看他吃的欢实,皇帝陛下更是高兴,连连举杯邀饮。

君臣二人边吃边谈,不时大笑几声,实是融洽之极,这要是让外间臣子们看见,定要瞠目结舌,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一个没有帝王威严,不顾皇家仪范,一个没有为臣的觉悟,不成体统,君不像君,臣不像臣,这成什么了?

但皇帝陛下的心情却是大好,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有规矩,几千年过去,这些规矩越加繁琐细致,为的是彰显皇帝陛下的威严,也让臣子知道自己的身份位置。

但皇帝陛下毕竟也是人,见惯了臣子们的恭恭敬敬,战战兢兢,也许很多时候会让帝王感到威权带来的刺激感觉,不过,帝王们时常也会感到孤寂。

所以,历朝历代,幸臣之属屡屡不绝,为什么,是帝王糊涂了,非要用这些谄媚之徒吗?不是的,很多时候,幸臣的一切,皇帝陛下都看的清清楚楚,但对他们还是优容有加。

归根结底,是这些人才干平平,为祸不烈,闲暇时,却能让帝王在他们面前畅所欲言,无所顾忌罢了。

大将军赵石显然不是什么幸臣,但成武皇帝九岁时便与赵石相识,更曾在景王府中同拜于陈夫子门下读书习字。

当年金国使臣在京师长安遇挫,于宫门之外行刺,那时赵石正与景王世子李全寿同行,赵石浴血长街,一番激战,尽诛金人刺客,护得李全寿毫发无损。

如今更助李全寿登上皇位,这么多年的交情,实非寻常,皇帝陛下待赵石如同手足,也就在清理之间了。

而让皇帝陛下更为高兴的是,在这些小节之处,赵石皆能坦然受之,没有战战兢兢,没有惶恐不知所措,你待我如手足,我便待你如兄弟,却又能在一些地方体现出对皇帝陛下的尊重。

这如何不使本就对赵石信任有加的皇帝陛下高兴?

实际上,赵石做的没那么有分寸,换了景帝当面,将又是一番思虑,只是成武皇帝李全寿到底非是他的父亲,所思所想,也便大相径庭。

随着酒水下肚,皇帝陛下脸上泛起一层红晕,兴致越发高昂,问的最多的,还是西北战事经过。

赵石也是知无不言,说的东西和战报上自然有许多不同,之前的种种算计,作战之间的种种考量,都说的很清楚。

尤其是灵州一战,彻底击溃了西夏大军主力。

“那一把火,烧了几天几夜,数十万人,亡于大火之间,大火熄后,臣没让人收拾火场,也收拾不过来,死的人太多了,西夏军兵百姓,不计其数……”

“几天下来,军中士气都很低迷,众将脸上不见任何喜色,这是打了胜仗的样子?”

“微臣知道,他们觉着杀戮太过,有伤天和,但战争就是这般,杀的人再多,也是敌人,总比自己人死伤无算要好,过后微臣的战报陛下也应看了,攻克灵州重地,大捷,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没法多写什么,连军中的参军都来问臣,该怎么上报于朝廷,这是不愿担干系呢……”

赵石开始适度的倒苦水,这个后患,能不留下首尾,还是不要留下为好。

果然,皇帝陛下不负所望,听了这个,立即轻轻一拍桌案,“朕虽从未领兵,但也知沙场争锋,无所不用其极的道理,爱卿不必过虑,朕到要看看,是谁敢拿此事来做文章。”

说罢,皇帝陛下饮了一口酒,摇头叹息道:“爱卿立下如此殊功,却还要防备小人算计,这世上之事啊,总是进退艰难……让人无法释怀……”

赵石笑了笑,开始安慰,“只要陛下能时常体恤臣下等之不易,便不愁没有忠臣勇将可用,臣等之功只在一时,而陛下之功,却在千秋万世。”

皇帝陛下哈哈大笑,举起酒撰,“千秋功罪,却要后人来评说吧,来,满饮此杯,祝咱们君臣给大秦打下一个万世不拔的基业出来。”

(三更,月票榜太惨淡了,来点月票鼓励一下阿草吧,写朝廷争斗,最累人了,这个星期苦啊,睡觉的时候都能梦见大秦之类的字眼儿,我的天,不活了。)(未完待续……)

第638章 国武(二)第1176章 评说第1564章 相议第1244章 西凉(八)第1316章 封赏(二)第1199章 指点第63章 杀戮第1037章 献策(三)第981章 安达第1110章 盟约(五)第977章 乃蛮第1124章 盟约(完)第20章 战后第1348章 周枋第693章 重遇第377章 豪杰(一)第777章 落幕第1366章 聚饮(一)第162章 分配第1241章 西凉(五)第992章 小胜第1339章 恼怒(二)第928章 大势第94章 应答(二)第1142章 禁军第1037章 献策(三)第564章 谣言第1340章 入府第1240章 西凉(四)第994章 战前第697章 道人第1090章 终结(三)第1537章 女人第232章 黄雀第166章 赌局第615章 勾画第1220章 诈城第462章 喧嚣第1342章 谈锋第227章 进京(二)第272章 开拔(二)第1367章 聚饮(二)第1165章 远见第750章 太子第202章 严苛(四)第926章 部众(二)第1495章 纠结第38章 解围第886章 靖佳第733章 决断(四)第2章 变故第649章 偶遇第584章 诸事第1008章 赐名第220章 校场第1119章 盟约(十四)第738章 行路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六百八十九章 新鲜三第382章 豪杰(六)第165章 心思第1514章 缘由第20章 战后第160章 袭寨第1511章 婚姻第287章 平静第407章 奖惩(十一)第503章 云涌(三)第532章 商议(二)第404章 奖惩(九)第421章 明尊(二)第905章 献计第70章 打斗第177章 寿筵(四)第752章 大火第775章 鏖兵(八)第196章 音境(二)第152章 熟人第690章 新鲜(四)第727章 意外第516章 云涌(十六)第916章 请降第339章 遇敌(四)第370章 部落第1393章 惊悚第369章 始末第1029章 交战(二)第924章 骑兵第462章 喧嚣第231章 父子第1500章 运气第1281章 天狼(二)第39章 庆阳第185章 太液第1231章 镇军第1250章 陆相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战第1207章 少年第539章 善后第757章 献计第913章 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