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邀约

两个草原大汉在晋国公府喝的大醉,索性,赵石便留他们一晚,毕竟,琴其海和达达儿真一定有很多话要问他们。

赵幽燕身有军务,所以要回去理藩院,辞去之前,终于忍不住试探道:“大帅,河东各部枕戈待旦久矣,连种怀玉那厮都有些按捺不住了,今年是不是……”

赵石则答非所问的道:“张佩官是不是已经到任了?”

赵幽燕摇了摇头,“末将走的时候,还未等到张将军来到河东的消息,可能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吧?””“

赵石点了点头,“你回去之后,给张将军传话,让他约束众将,勤练兵甲,耐心等待朝廷旨意,河东向乃兵家重地,不可有半点闪失。”

这就是变相的说,今年河东各部可能没有临战的机会,赵幽燕不由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咬了咬牙道:“大帅,金国那边,蒙古人连年寇边,金人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如今各处纷乱无比,不如趁机进兵,收复河北……”

赵石皱了皱眉,随即便问道:“这是谁的意思,是张钰的,还是种怀玉也这么想?”

赵幽燕吓了一跳,赶紧道:“请大帅恕罪,只是末将一家之言,与两位将军无涉。”

说起来,两人还是亲戚,按辈分算,赵幽燕比赵石还要高上一辈,但如今在赵石麾下日久,早已将辈分什么的抛之于九霄云外了,对着大帅。他是真心敬畏。

赵石想了想,这恐怕不是什么一家之言。就算张钰,种怀玉两人不这么想。河东许多军中将领可能也都有这么点意思。

说起来,自成武二年用兵河东,河东各部除了随赵石北上草原的骑兵之外,便少有战事了。

张峰聚率兵加入伐夏战事,抽调的是河东王览部和大同守军一部,其他各部,多数不曾稍动。

也就是说,一大部分河东精锐,至今已经歇了三年。伐夏战事结束,这些已经养精蓄锐三年的军中将领,有这样的心思并不奇怪。

赵石征战多年,对将领们的心思清楚的很,也非常理解,领兵之人,若只想着坐享太平安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么。这样的人也算不得什么将军了,领兵上阵,多数要吃败仗……

但今年很可能发生的战事,河东这边动兵的可能不大。如今的河北,可非是以后什么天子守国门的河北直隶。

从唐时起到现在,那里很大一部分都是汉家边地。屯兵之所在,如今河北最富庶的地方。正在大秦叛将李任权的势力范围之内。

实际上,就算朝廷有意用河东兵马进军河北。赵石也会阻拦下来,在他的谋算当中,这里很大一部分是留给蒙古人的诱饵。

蒙古人之前的内乱,已经表明了汉人在蒙古人中的地位,赵石其实很想瞧瞧,当蒙古人中间的汉人越来越多,蒙古诸部堕落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当然,这样的考量他不会跟任何人提起,阻止河东诸部挥兵河北的理由太多了,不用把这个也加入进去。

再者,当初决定伐夏的时候,他跟杜山虎也有过承诺,其中之一便是将来东边一旦动兵,河东诸部不会去抢河中军的功劳。

至于杜猛林有没有那么好的胃口,将河北吞下去,赵石也不去多管,不过现在看来,杜山虎势单力孤,没有河东,以及河洛的配合,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去碰河北的吧?

其实不论这些,杜山虎用兵向来沉稳有余,进取稍显不足,没有特殊原因,想来最多夺下太行隘口,为出兵河北做些准备罢了。

“如何用兵,朝廷自有主张,这等军国重务,种怀玉,张钰都能进言,其他人,没资格议论此等军国大事,像你们这等边军将领,说话尤其要慎重,回去之后,自省己身,不要跟其他人等胡说八道,再要让我听见这等胡言乱语,免了你的官,让你回京守城门去。”

赵幽燕呲了呲牙,不敢再说什么,径自告辞,出了晋国公府,回理藩院值守去了。

大年初四,晋国公府依旧热闹,到了初五,虽然没什么人再上门,但雪花一样的请柬飞入晋国公府中。

其中大部分都是邀约晋国公府女眷赴宴,宫中的,长安各个王府,郡王府,国公府,朝中重臣府邸,可见,晋国公府在京师中的地位又涨了一截,皇室的邀约多了起来,这也证明晋国公府主人的爵衔到了……

这些府邸邀请晋国公赵石到府赴宴有些不妥,便转向了晋国公府的女眷,但要说其情有多殷切,也是扯淡,多数都出于同为长安显爵的礼仪罢了。

皇室们有着自己的矜持和骄傲,虽然这些府邸的主人大多没有多少实权,但皇家的脸面却不能不要,所以一直以来,这些京师皇室,对臣下的态度都是不远不近,晋国公府也不会有什么例外。

当然,这里面也有怕皇帝陛下猜忌的原因在里面,反过来说,臣下们也不愿跟这些王府,郡王府之类的府邸交从往来,臣子们更怕皇帝陛下猜疑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当然,能够有资格,也有那个愿望邀请晋国公赵石赴宴的人也不是没有,像皇长子李琼就是其中一个。

其实,这位皇子殿下的处境一直很尴尬,成武皇帝登基前后,闹的乱子实在不小,他那时只能躲在太子府里,胆战心惊。

等到成武皇帝登基,那一场变乱让成武皇帝的皇位,终究不那么安稳,所以,本来应该趁机让皇子出宫,封爵立府的事情也耽搁了下来。

这几年,朝臣们又接连上书,请求立下太子。

皇帝陛下本就有些犹豫,加上结二连三的战事,皇帝陛下索性在成武三年的时候,将原来他居住的太子府,赐给了自己的长子,又派了一些饱学之人教导,稍稍表明了一下自己的态度。

但也就只此而已了,又是两年过去,皇长子李琼既不敢肆意结交朝臣,也不敢向父皇恳请到六部任职历练,唯恐父皇恼怒之下,起了另立他人为储的心思,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原来的太子府中,熬着日子。

其实,和他父亲当年的情形差不多,皇位上的人都是年富力强,没多少早早立下太子的意思,而他父皇比他强的地方在于,当年景兴皇帝登基前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所以虽然没有立即登上储位,却能在六部中流转,增广见闻,结交朝臣,为登上储位做些准备。

不像他,他还有着几个皇弟,真要恶了父皇,储君之位很可能会旁落,因为大秦向来没有立长一说,从储位的争夺,到登上皇位,一路上必须披荆斩棘,才能最终登上那个天下瞩目的位置。

而现在,终于云开雾散,父皇要立下储位了,这个消息不是从旁人嘴里听说的,而是在乾元殿中,父皇亲口告知于他,让他好自为之,并随即命他与中书众臣商议,接见草原来使之事。

其实,自从大将军回京,献俘之礼后,入宫觐见皇帝陛下,倾谈半日,他这里便已经得到了一些含糊的消息,皇帝陛下可能要立储了。

显然,大将军赵石在乾元殿中,有了进言,或者是父皇垂询,大将军赵石只是并未反对,谁知道呢,这些宫中隐秘之事,从来不会真真切切,只要知道结果就成。

而在乾元殿上,他终于得到了父皇的承诺,一时间真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

一直忍耐到初五,才派人发出请柬,欲邀大将军赵石过府宴饮,也算他没被高兴冲昏了头,而且,还打着想向大将军讨教,关于接见草原来使之事的幌子。

这样的邀请很难拒绝,如果是景兴年间,不用犹豫,和任何除了皇帝陛下以外的皇室结交,都很危险。

但现在,情形变得复杂了许多,将来朝局跟太子殿下可能会息息相关,虽然他还是不愿搀和进皇位争夺之中去,但他现在必须瞧一瞧,这位皇长子李琼,已经长成什么模样了,于是,他便答应了下来。

还是那句老话,屁股决定脑袋,也可以说是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种说法的另一种解读。

宴席定在正月初八的晚间,离着还有两三天。

魏王府也来了请柬,请大将军赵石过府饮酒叙话,对于这位当年曾是皇位有力的争夺者,最终一败涂地,如今年纪已然老迈,教导儿子时还能摔断胳膊的魏王殿下,情面上也不好退却,肯定要走上一趟。

姻亲柳家,也来了请柬,这个就没必要再登门了,柳世源不在,府中做主的人就是他几个儿子,加上他的夫人,去了也纯是受罪……

还有张世杰那边,也来了请柬,他已经邀了李士芳,李师雄等人,显然,看上去虽然像是大将军赵石门下的聚饮,但这些都是文人,更像是文人聚会,他去也没什么意思。

这么想来,赵石突然发现,晋国公府好像也应该宴饮一下宾客才对。(未完待续……)

第244章 国议(一)第270章 进京第728章 变故第三百七十四章第1465章 家宴第1207章 少年第69章 暴怒第886章 靖佳第501章 云涌(一)第381章 求生第1393章 质询第282章 禁沟第587章 廷议第508章 云涌(八)第1432章 老者第934章 论赏第151章 杀人第156章 比斗(二)第1254章 突击(二)第850章 闹剧第954章 自荐第1180章 追问第1407章 争权第370章 遭遇第323章 大战(一)第1326章 消息(二)第421章 明尊(二)第908章 兵乱第145章 出行(四)第1570章 尾声(一)第722章 相邀第862章 收官第1457章 密谈第845章 牢狱第965章 长远第1264章 韦州(十)第1353章 失误第306章 擒王第1174章 宫饮第859章 余波第963章 突袭(二)第180章 寿筵(七)第1079章 改变第307章 聚歼(二)第845章 牢狱第1323章 家宴第1437章 殷切第141章 劝导第263章 拜会(一)第1292章 大案第821章 天妖(三)第1349章 周枋(二)第1099章 惊惧第271章 开拔(一)第534章 插曲第950章 思虑第1519章 长亭(一)第507章 云涌(七)第303章 魏王第1263章 韦州(九)第726章 解州第531章 商议第201章 严苛(三)第571章 孤行第617章 家族第13章 遭遇第461章 草包第1419章 书信第914章 安达第780章 议和(二)第483章 金州第1222章 残暴今天只能一更了第530章 艰途(六)第51章 儿戏第121章 顽劣(一)第124章 顽劣(四)第302章 斩获第1057章 激斗第650章 仓促第1098章 商人(四)第1128章 安置第1263章 韦州(九)第310章 心结第1160章 主从第1249章 西凉(十四)第740章 碑林第1403章 女人第92章 少年第272章 开拔(二)第503章 云涌(三)第590章 要命第713章 开端(三)第1427章 血色第190章 相交第1112章 盟约(七)第1279章 兵败第533章 战机第231章 父子第997章 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