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禁军

隔了一日,皇帝陛下终于做出了决定。。。。。。。

晋晋国公赵石为太子少保,与太子一同出京,西去吐蕃低地,为归义王李匪赐婚。

是的,皇帝陛下还是决定,让太子趁机出京磨砺一番,有勇冠三军的大将军赵石在畔,也不怕太子出京遭遇什么刀兵之险。

还派了四个御医随行,两个比较年轻,会留在吐蕃低地,以示朝廷对归义王的恩宠,两个老些的,则是为太子着想,别病倒在半途之上。

赵石这里也无不可,太子少保这个头衔,当年他就有过,应该是教导太子武事的老师,但话虽这样说,其实很多前方重将,都会挂上这个虚衔,以示朝廷重用。

如果说太子少傅什么的,还能当当太子的老师,给太子授业解惑的话,太子少保显然机会不大。

不过,他这里任了太子少保,想来很快,就会有人成为太子少傅,好像朝廷中再没有比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更合适的人选了。

如果不是他的话,定然是朝堂上出了什么问题,李圃倒霉的日子可就不远了。。。。。。。

赵石这些恶意的猜测并没有成真,在他带着人马护卫着太子殿下出京不久,同门下平章事李圃便晋为了太子少傅,为了彰显其尊荣,皇帝陛下还趁机给他升了爵位。

在现在的大秦,文官想获得爵位不太容易。远不如武官们晋升的快。在这个上面看。大秦颇有些重武轻文的意思。

不过,这必然只是暂时的情形,平夏之后,大秦封赏的可不只是将领们,朝中文官受赏之多,也史无前例,而这显然只是开端。

不管前方将领多么勇猛善战,没有朝臣们的支撑。也是不成,所以,武官功过,和文官赏罚,都是朝廷重中之重,谁也不会太重,谁也不会太轻,只不过,文官的封赏要平缓一些罢了。

太子少保不只一位,太子少傅也是如此。这样的荣衔,和爵位差别不大。朝廷赏赐有功之臣的筹码而已。

其实,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现在能晋上侯位,对于他本人来说,应是非常满意了,致仕之后,他的爵位定然还能升上一升,当然,爵位的赐予还要看他是如何退下来的,好的一好,大秦便能出上一位公爵。

就算致仕时没有得到,用句难听话来说,等这位老臣辞世,朝廷也定然会加之以公爵号。。。。。。。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大人,已经走到了暮年最辉煌的时刻。

而另外一位先行一步的太子少保,晋国公大人,却才三十出头,前面好像还有二十年的光辉岁月。。。。。。。

不过此时的赵石,却没有太多多余的感慨。

朝廷赐婚,还是一位外姓藩王,自然会非常慎重,无论排场,还是礼物,都精挑细选,好在,朝廷早有准备,并不需要多少时日。

在大秦成武六年三月十九这一天,赐婚使节的车队,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一段堪称漫长的旅途。

车队行进的不算慢,也不算很快,沿途皆有府县迎送,让这支拖沓的队伍方便了不少。

加之气候在这个时候开始转暖,冰雪消融,也让这支队伍好过了许多。

到了长安县,殿前司禁军驻地,赵石和种燧两人陪着太子殿下,巡视了殿前司禁军军营,并设宴款待太子殿下。

安置了太子一行,赵石和种燧两人密谈了一番。

实际上,这个时候,殿前司禁军开拔,率兵去河洛的事情,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

秦川南路的殿前司禁军正在往长安县汇集,但这一次,在规模上,是远不如伐夏之战的。。。。。。

秦川南路的殿前司禁军也刚刚经过西北战事,其中很多将士,已经驻守于西北,根本就未曾回转。

朝廷现在也没多少办法,只能暂定殿前司禁军轮番驻守西北,这个时间定在五年,和唐时的番上制度差不多,但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因为是新并入大秦的疆土,西北那里又是诸族混杂,民风彪悍,有些人估计,在十年之内,这样的军队调拨不会改变。

接下来的解决之道其实很简单,移大秦百姓而驻之,而这也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其间也需要对西北汉民进行教化安抚,对西北诸族的策略更加直接,剿抚并用,和剿匪差不多。

至于其间众多的细节,以及最终的效果,身为大秦上将的两个人,都不曾有任何清晰的认知。。。。。。。

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并不全是文人的自高之词,其中是有着道理的。

而现在种燧跟赵石商量的是,他想亲自带兵去河洛。

在这件事上,赵石劝道:“张大将军备战多年,一心东进,若你率殿前司禁军前去,张大将军定然以为你有争功之心,百般防范之下,难免分心于战事,一旦战事不利,很可能要将罪责推到你的头上。”

“再有,我若是张大将军,会命你驻守河洛,为大军留后,粮道在你手里不假,但责任在你这里,一旦河洛有事,立即挫动全局,功轻而责重,何以为之?”

可以说,这些年赵石南征北战,已经培养出了很好的大局观,说的也很明白。

这些道理种燧不懂吗?他自然是懂的,只是立功之心太切,又是中原定鼎之战,按捺不住功利之心罢了。。。。。。。

当然,其中也有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的位置渐渐尴尬了起来,他这位大将军坐镇长安县的日子还剩几何?

既然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的位置不很牢靠,那便需要早做绸缪,归根结底,种家人的目光总是在向前看的。

即便是赵石的劝说,也不能马上打消种燧的念头,还需要跟旁人商量一番,才会做出决定,但殿前司禁军开拔的日子也不算远了,领兵之人为何,需要种燧这里加紧一些做出最终的决议。

实际上,没能获得妹夫的支持,种燧领兵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刚刚经过伐夏之战的他,又领兵东征,没有有力之人举荐,枢密院和兵部都会做出各方面的考量,大将军种燧无疑不会是最佳人选。

至于将来殿前司禁军何去何从,他们两人也含糊的说了几句。

但无论是赵石,还是种燧,都没有任何把握。

这样一个日渐庞大的军事集团,成型于景兴末年,膨胀于成武初年,作为各路边军的有力补充和后盾,拆散的可能性不大,但分割其兵权,应该是一定的了。

但怎样将殿前司禁军分割开来,赵石和种燧都没有定见,想来朝廷也在琢磨此事。。。。。。。

本来,赵石还想见见旧部杨胜,这位出身羽林左卫的殿前司指挥副使,悄无声息间已经成为一方重将,在杨家的地位不言而喻。

不过杨胜现在已经去了庆阳,当庆阳镇军整编之事结束后,还要去延州转上一圈,今年是不用想闲下来了。

赵石和太子一行没有在长安县多留,也没法多留,所以只在长安县呆了一宿,便启程西去。。。。。。。。。。。

有三千殿前司禁军兵士,就此加入了护卫行列之中,这个时候,护卫车队的军兵,就已经超过了六千人,加上闲杂人等,足足近万人的队伍,形成长达数里的蛇形,行走在去到秦州的官道之上。

一路穿州过府,这一日,终于来到秦州境内。

秦川南路布政使带秦州文武官员迎于道左,一番喧扰之后,便簇拥着太子车辇,去到秦州府城之内,当晚,为太子接风洗尘。

当中,秦州赵氏人等,除了依次拜见太子之外,都簇拥到了大将军赵石身边。

秦州赵氏,秦州第一豪族,这不但得益于外戚的身份,还因为族内出了一位显赫无比的大将军赵石。

虽说大家都明白,晋国公赵石跟秦州赵氏没有任何的血脉关系,但从景兴年间,巩义赵氏便成了秦州赵氏的旁支,秦州赵氏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将军赵石的天然盟友。

这次与归义王结亲,还是晋国公赵石亲手操持,如今又作为赐婚副使,来到秦州地界,秦州赵氏就算不伺候好了太子殿下,也要让大将军满意而来,尽兴离去才成。

秦州赵氏之所以如此兴旺,其实还要得益于另外两位重要人物的长寿,一位当年便是当今太皇太后娘娘,一位则是如今秦州赵氏的当家之人,赵老爷子。

这两位都还健在,便能保证秦州赵氏的福祚绵长,子弟就算没多大出息,也能混个富贵平安一生。

所以说,赵石来到秦州,实际上便等于回家了,都说富贵好还乡,所以来到秦州,赵石只会受到最热情的款待,而不会有任何风刀雪剑等着他。

当然,无论太子殿下,还是赵石,都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未完待续。。)

第1045章 大势第五 卷万里征途会英豪第1362章 开监第1146章 国策(二)第1341章 应对第942章 刺杀(二)第1159章 朝局第1427章 血色第1308章 献捷第200章 严苛(二)第239章 血夜(七)第9章 十八第1254章 突击(二)第1447章 游玩第138章 来访(一)第1091章 终结(四)第1374章 推心第332章 山匪(二)第1457章 密谈第531章 上门第376章 遇匪(二)第277章 初到第213章 年关(六)第56章 夺功(一)第131章 先生(二)第10章 十八(二)第1360章 阴暗第608章 夜谈(三)第1185章 家事第641章 武学(五)第514章 云涌(十四)第581章 战后(二)第419章 拜访第1425章 宫中第36章 聚众第1421章 建军第384章 凶险(一)第581章 战后(二)第526章 贼窝第465章 突然第739章 唠叨第373章 北行第24章 定计第229章 暗流第352章 祝寿(二)第1403章 女人第715章 开端(四)第913章 屠杀第340章 遇敌(五)第1226章 西北第978章 使者第1247章 西凉(十二)第709章 君臣第1514章 缘由第1176章 评说第686章 小叙第776章 鏖兵(九)第912章 行程第386章 回京(一)第756章 施政第1145章 国策第1411章 相谈第1353章 捉拿第1098章 商人(四)第17章 血战(四)第1112章 盟约(七)第1300章 拖延第315章 香侯第258章 潼关第105章 故人第737章 退兵第1237章 西凉第1209章 胖子第1039章 自信第1185章 家事第895章 路途第1371章 醉酒第330章 鏖战(四)第953章 狎妓第650章 仓促第740章 碑林第1024章 挥兵第1230章 布置第411章 奖惩(十五)第925章 部众第1178章 献女第1331章 谏言第1063章 秋深第125章 打斗第162章 分配第1294章 城欢第三百七十四章第1537章 女人第1099章 惊惧第1281章 天狼(二)第840章 明了第439章 演武(一)第1478章 突兀第1125章 南来第1396章 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