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密议(三)

玄瑾听的入神,一直到老人说了最后一句,不光是他平和胡沉舟两个脸色都是一变,这老人话里的意思可深的紧啊,半晌过后,李玄瑾这才抚掌而笑,“先生说的不错,若是瞻前顾后,此事怎么能成,先生真乃国士,只言片语中便能有大文章,让人佩服无地。。。。。

赵石,这建议当初是你提的,你可有什么话说?”

老人听到赞语,脸上却是淡淡一笑,当年这样的话还听得少了,最后却怎么样?还不是黯然离京,皇家之人的话当不得真的,不过听李玄瑾提到赵石,却是一个愣神儿,转头向自己那位新收的弟子望了过去。

心中惊异之余,却是有些嘀咕,年轻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样的话也敢说出口,若是一个不好传了出去,今后在军中必将寸步难行。。。。。

赵石却也楞了楞,这建议是自己提的?自己怎么不知道?不过随即便镇定了下来,虽然如今他对大秦军旅编制越来越是熟悉,但这么一篇大文章也不是他能够回答的,自古以来,军权之事便是个两难的命题,不论是这个朝代,还是赵石的前世,军权这一历史顽疾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不是人们的智慧不足,而是因为这是个以子之矛,攻彼之盾的问题。

汉唐之前,只要战乱一起,便成割据之势,手握兵权地将领们相互征伐。败则为寇,胜则为王,几乎无法可制,在赵石的印象中,宋朝应该是限制兵权最成功的一个朝代了,但宋朝的军旅却也是历史上最羸弱的一支汉人军队。被外敌压迫至深,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胡人夺了天下的王朝。

宋朝之后,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民国,割据之势是越演越烈,最后竟然被一个弹丸小国逼到亡国灭种地边缘,虽然其中也有官员过于腐败。横征暴敛,民心尽失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这些将领们各怀异志,不愿真心出力的缘故了。

有句话说的好,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也只有儒家才能说出这么模棱两可的话来,但解决的办法嘛,却是一字未提。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石本就是军人出身。对于军旅之事最是熟悉,后世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将领兵权过大,放纵跋扈,或者削夺将领军权,又不影响军队战力的问题,但有一些办法还是有效地。

其实军权问题和政治体制有着莫大的关系。赵石自然想不到这上面去的,他的眼光还没有那般的长远,思路也没有那样的开阔。。。。。。。

沉吟了半晌,这才沉声道:“建立武学。。。。

看他沉思良久,李玄瑾本是抱了很大的希望,这个少年往往总有惊人之语出口,不然他也不会单单问他一句,在座的哪位不是心机深沉。深谋远虑之辈,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能列席其中便已堪称异事,更不要说被问及朝政了,但从巩义县第一次见面开始。这个少年便给了他一种不管什么事情,这个少年都能有自己见解的奇特地感觉,所以才有此一问的。

不过听到这一句话,李玄瑾却是摇头一笑,心中不免有些失望,陈老先生心底深处其实也是松了一口气,他是个从来不相信什么天纵其才的人,他自小经历坎坷,世间苦痛都尝过的人,再加上比别人用了百倍的心力,才能有今天的见识,这个弟子在他眼里虽然也是聪明地紧,但才十四岁的年纪,没有经过大风大浪,能有个什么见识了?

不过这时开口的却是一直没有说话的胡沉舟,他这人持身严谨,虽然才智不足,但胜在不骄傲自恃,自从上次事后,对这个见识不凡的少年便多了几分的敬重,所以对赵石的话也就分外的注意,此时不明白对方到底要说什么,于是便问了一句出来,“武学?我大秦有啊,还谈什么建不建地?”

赵石此时已对这个时代的军队编制熟悉的很了,立时便应对道:“大秦的武学流于形势。。。。年武举开始之前,便有许多人入住,等待武举,说是武学,其实更像是招待那些武学举子地驿

我说的建立武学,是要教授军中将领文韬武略的地方。。。。。。。。

听他这么一说,李玄瑾眼睛亮了亮,这个少年果然不让自己失望,还真就心中已有定计的,不过心中也是有些疑惑,这到也不怪他,此时在文育之上,因为儒家的关系,因为颇为的完善,但在武事上面,还多是沿袭古制,军中之人从参军一直到将领,皆是得靠军功来取得,没有特定的教授武略之处的,如此一来,所谓名将大多皆是出自世家豪门,若是寒门之人,天资聪慧,又能历经战阵而不死,一刀一枪的拼出功名,则就能形成新的将门世家,在传承上则靠的是父子相传,口口相授,这样下来,也难怪名将难寻了。

“呃?这到有些新奇,难道是像太学一般来办?建立这样的武学又有什么用处?”李玄瑾有些入神,这里面的关节他不可能一下想的清楚,不由问道。

“可分军中将领之权。”赵石想了半天,这里面意思太多,一时他也不知从何说起了,出口便也简单到了极点。

不过在座的都是聪明之人,尤其是这位陈老先生,人精一样的人物,只是略一沉吟,眼睛便是一亮,立即道了声,“不错。”看向赵石的目光中除了惊奇之外,便剩下了赞叹之色,心中更是暗道,自己这次可真是收了一个了不得的弟子,只这份心机便已可称绝世,更难得的是年纪还如此之小,将来前途着实不可限量。

此时李玄瑾也若有所悟的笑了起来,但他身为王爷,这用人之道却是自小研习的,此时也不说自己想法,而是将目光看向了陈先生。

这位老人却是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圈,这才抚须笑道:“武学若是真的弄办得像太学一般,多取寒门之士,日后大秦军旅必将甲于天下,又可教以忠义之学,不出十年,当可有一番声势,以为各军将领掣肘。。。:.了。。

说到这里,却是顿了顿,皱起了眉头,“不过,谁若是成了武学山长,到时桃李遍布军中,皆出于其门下,权柄是不是太重了些?

嗯。。。:.是,不过。。。:.。。。.清白之童子,自小教授军略,数年之后送入军中磨练,如此源源不断,十年之间,便能自成体系,便是再有任得敬之辈,也不会落得全军皆叛的结果,且军中将领若怀异心,也是一令可擒的了。。。。。。

还有,这武学教授王爷却要选的谨慎些才好,既要有真才实学,还要忠于朝廷。。。:年纪一老,便口无遮拦,唠唠叨叨,若不是老朽是个白身,旁人一定以为老朽是要抢功劳呢,王爷您可别见怪。”

他这最后几句话一说,旁边的几个人都乐了,便是赵石听了他这一番话,心中也是佩服,这武学应该是清朝末年才真正的建起来,却也是学自日本,当时好像有那么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建立了很多的学堂,不过那时清朝已经日薄西山,救无可救,却为以后的军阀混战打下了底子,他自己也不清楚在这个时代怎样才能将这种学院式的教育建立起来,这时也只是一说罢了,想的也只不过是也许武学出来的学生能分些将领的权柄,让那些大将们不至太过跋扈罢了,没想到这位陈老先生却想了这许多,深谋远虑之处实非他所能及。。。。。。

李玄瑾这时也是心中欢喜,数月之前他还是个无所事事,被人污为不学无术的纨绔子的闲散王爷,但如今不光执掌兵部重权,还得了这么两个人物相助,回想一下以前,还当真有些世事无常的感觉了。

“先生冗智,人所难及,若此事真个能成,先生与赵石都为首功。。。。

第752章 大火第824章 天妖(完)第1062章 天下第802章 传话第164章 前夜第886章 靖佳第569章 刺杀第1280章 天狼第1001章 血色第891章 冷淡第246章 故人第464章 炫耀第95章 说破第1411章 迁徙第530章 宣旨(二)第1120章 盟约(十五)第442章 楼台第1479章 张承第1329章 平息第462章 喧嚣第425章 军务第258章 潼关第380章 风雪(三)第495章 风起(四)第732章 决断(三)第1352章 阴私第1520章 长亭(二)第1330章 入宫第708章 战略(一)第133章 先生(四)第613章 哭了第599章 皇子第1550章 享受第1392章 佛会第950章 思虑第56章 夺功(一)第851章 父子第836章 竹林第1382章 骑兵第1463章 亭会第232章 黄雀第1372章 调侃第826章 鬼祟第902章 勇烈第1368章 赵氏第551章 夜战第1203章 训诫第337章 遇敌(二)第383章 商人第81章 捉贼第58章 夺功(三)第819章 天妖第1120章 盟约(十五)第490章 劳军(二)第464章 炫耀第1335章 质问第1333章 所求第1502章 训诫第181章 决死第1523章 太子第1401章 归程第887章 靖佳(二)第784章 议和(六)第284章 罕王第900章 请战第1399章 烽烟第746章 春来(二)第232章 黄雀第1120章 盟约(十五)第1008章 赐名第205章 严苛(七)第385章 狂战(一)第556章 奇士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1222章 残暴第308章 聚歼(三)第1355章 踏青第48章 定军(一)第430章 游园(三)第407章 亲族(二)第728章 变故第720章 开端(九)第80章 收徒第1352章 官员第1370章 旅程第834章 信笺第194章 故人(四)第418章 圣旨第977章 乃蛮第1682章 问难第1177章 女人第531章 商议第72章 提亲第856章 中书(四)第407章 奖惩(十二)第570章 融洽第479章 围城(二)第1233章 山匪第379章 豪杰(三)第593章 自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