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9章 提议

正月初八,长安各衙署开衙。

枢密院明远司也迎来了他们不情不愿的主事大人,主事大人姓赵,名字有点古怪,至于这位大人的来历,也只一部分人心知肚明,却也不愿多说。

不过内衙中人,能成为六品正堂,光明正大的主掌一司,对于赵飞燕这样的人来说,也可以说是际遇非凡了。

但蜀中的土霸王,和京师一司正印相比,也不太好分辨其中高下。

只是赵飞燕回京,带来了很多人手,对于明远司来说,却只会有好处,明远司的人手,一下便充足了起来。

当然,赵飞燕回京的头一件事,不是去吏部报备,而是直接登了晋国公府的门。

除了向给国公拜年,请安问好之外,赵飞燕还将赵石吩咐下来的两件事办好了。

年前,蜀中一个张姓商人暴毙于兴元,此人算是个皇商,虽称不得巨商大贾,但名下产业也是不少。

因出身蜀中张氏一族,又在大秦京师长安交游广阔,在蜀商中很有些名气。

而此人去岁回到蜀中,据说打算组建商队,打算做一下边市买卖,至于是去大同,还是榆林,甚或是想走一走丝绸古道,也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此人暴毙*长*风在兴元府,又是中毒而亡,不是一件小事,闹的兴元府上下都很不好受,追查凶手,至今也是一无所获。

而在赵飞燕口中,这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在蜀中想要让一个商人悄无声息的消失。或者死的看不出一点异状。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这一次给官府留下首尾。也是听令行事,只是兴元府的官吏们不免受了池鱼之殃,被按察使衙门催逼的非常之紧,怕是今年要掉下几顶官帽才算完事了。

而他也不断不会去问,一个小小的商人怎么得罪了晋国公,这样的阴私之事,自然是知道的越少越好。

相比一个商人的性命,显然另外一个大活人才让赵飞燕着紧。

所以说起另外一件事来。赵飞燕就郑重的多了,事无巨细,从头说到尾,不敢有一丝的隐瞒,把那女人交给他的玉佩也顺便交到了赵石的手中。

赵石把玩着玉佩,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便安了赵飞燕的心。

“这两件事都忘了吧……之后你便是明远司主事,正六品职位,蜀中已经安定多年,不需再多费心思。把得用之人都撤出来吧,明远司今后的目光应该在东边。好好把明远司办起来,朝廷自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出了晋国公府,赵飞燕这才觉着浑身上下都轻松了下来,心理阴影也减轻了不少。

还有闲工夫对心腹属下乐呵呵的道了一句,老子今后也是六品官儿老爷了。

不过他也没高兴了多少时候,等到新官上任,明远司千头万绪的事务,立马将他整个人都埋了进去。

从正月里开始,明远司的下属便开始奔波于长安到潼关一线,让赵飞燕觉着,自己逍遥的日子可能是一去不返了,尤其是总还有莫名其妙的人寻上门来投效。

常年行走于黑暗之中的密谍头子,立马感到了来自于背后阴冷的目光,心中不由暗叹,和天妖这样的家伙身处一座城池,真的很不幸啊。

不过总的来说,明远司组建的非常之快,像赵飞燕,天妖这样的家伙,办起明远司这样的一个谍报衙门来,很是驾轻就熟,捎带着,赵石这里也省心了不少,不用再到明远司事事亲力亲为了。

他要做的,其实就是看好了明远司的几位主官,并时不时的敲打一下,让他们把所有的才智都拿出来,把事情办好便成了。

不得不说的是,年关过后,吝啬而又贪财的天妖大人,将晋国公府库房的钥匙当做礼物送回了晋国公府。

赵石虽然有些诧异,但也没当一回事儿,直到后来才清楚,自家库房里有一条暗道,天妖大人根本不再需要钥匙,便能在很多个晚上,顺利的爬进晋国公府库房,在那里美美的睡上一觉。

而且,天妖大人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在她发现,晋国公府库房的宝物一直没有增加之后,便懊恼了起来,觉得自己拿走库房的钥匙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于是,库房的钥匙便被送回了晋国公府,很快,天妖大人便欣喜的发现,库房里的东西真的增多了起来。

接着,另外一个烦恼出现了,有进就有出,库房里的东西增增减减,总是不能只进不出,这让天妖大人十分的抓狂。

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找上了赵石,赵石这才恍然大悟,这该死的女人竟然把自家库房当卧房了……

这只是一些小插曲,总的来说,大秦成武七年的正月,长安城是平静的,再没有战争的消息传出。

敏感而又好谈国事的长安百姓们也就渐渐明白,这一年除了西北说不定还有些剿除党项余孽的战事之外,其他各处,许是不会再燃起烽烟了,不然的话,这个时节,应该到了为前方兵马准备后勤辎重的时候才对。

当然,这只是对大秦百姓而言……

大秦成武七年正月二十四,中书上“重言商事疏”,表明中书众臣对大秦商事的讨论,有了一个初步结果。

也没什么意外的地方,奏疏之中,从春秋战国,及至于唐,引经据典,多言商事之害……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以农为本的封建王朝,对货殖之事,天然便缺乏兴趣,这中间的原因非常之多,也不用多做赘述。

而朝廷重臣们也非是缺乏远见,他们的意见皆根植于现实,是有着理论依据的,从春秋,到秦汉,那么多年下来,也确实证明了,商贾之事对农业的损害,在没有解决治下之民吃饭的问题之前,没有什么人会放松对商贾的管制。

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将商贾贬为贱役,对往来商旅课以重税等等。

而到了唐时,国家渐渐兴盛,也才稍微放宽了对商贾的限制,可以说,到了唐朝鼎盛时期,商贾们才迎来了他们的一段短暂的黄金时代,因为唐时疆域的广阔,非是历代所能比拟,所以唐时是鼓励商旅行于道途,传递消息,联结邦邻等等。

ωwш ¤тт κan ¤¢ 〇

而在那个时候,大唐也出现了一大批富可敌国的巨商大贾,他们往来于权贵中间,头一次能够平等的跟朝廷官吏们对话,并受到普遍的礼遇。

但这样的一个黄金时代,结束的很快,尤其是就总体而言,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大唐最鼎盛的时候,也不曾改变过它的本质。

大秦成武七年正月,大秦的重臣们也再次重申了这个政策。

尤其是商贾之事跟大秦的八分田亩制有着间接的抵触,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毫不讳言的在皇帝陛下面前说,货殖之利,数倍于农事,大族受困于农税之制,或近于商贾,一旦获利,则一发不可收拾矣……

是的,中书众臣讨论的,其实就是抑制商业的程度问题,而非重商重农这样的事情。

而中书的奏疏,给大秦商事暂时的盖棺定论了,一旦获得皇帝陛下的允准,秦律上可能对商旅之事加以修改,成为成例。

这样的事情,其实属于纯粹的政事范畴,没有赵石插嘴的余地,换句话说,不关他什么事儿。

但此事之所以引起中书重视,却是因为大同那里,商旅渐趋混乱的缘故。

而中书的臣子们眼光无疑也是非常高远的,他们看到的非是大同一地,而是着眼于将来打通西域商途之后的事情。

尤其是边易渐渐兴起,必须有应对之策,这都是摆在中书臣子们案头上问题。

不过牵连到大同,作为大同封地的主人,赵石也就能插嘴了。

在赵石看来,李圃等人所言,有着自己的道理,但中书的这些大人们,没有哪个行过商贾之事,更没有哪个曾到大同边关去瞧瞧,听了柳世源的几句抱怨,讨论了几天,想当然的就拿出这么一个奏疏出来,却是有点可笑了。

其中许多地方,不过是拾古人之牙慧,甚或是照本宣科罢了,文人行事,有时就是这般草率而又透着自大。

于是,在一次入宫见驾的间隙,被皇帝陛下随口问起此事的时候,赵石便恶意的出起了馊主意。

答非所问的来了一句,“当初臣封晋国公的时候,陛下曾定下巡狩北疆之期,不如便从今年开始如何?”

当时皇帝陛下就愣了,当时为堵众人悠悠之口,这才有了此议,在皇帝陛下想来,这只是个借口,什么时候才能到大同行宫转上一圈,只有天知道了。

但现在赵石却是自己提了出来,这里面的味道真的让人不好捉摸……

(又是裸奔的一个星期,阿草哭啊,两更众难道没有人权吗?)(未完待续……)

第312章 异数第605章 入宫第1359章 结亲第1392章 佛会第1442章 文楼(二)第1425章 问话(二)第215章 年关(八)第1178章 献女第25章 黑夜第331章 山匪第1397章 战争第823章 天妖(五)第515章 云涌(十五)第1364章 马夫第840章 明了第1355章 偶遇第796章 见驾(二)第1458章 北上第966章 冲锋第207章 严苛(九)第744章 决议第1376章 行军第717章 开端(六)第748章 攻城第825章 枢密第968章 洪流第1505章 进攻第1549章 降人第1302章 沈鹤(二)第908章 兵乱第1368章 聚饮(三)第1058章 翻脸第512章 云涌(十二)第584章 诸事第985章 开始第454章 条陈(三)第446章 关城第273章 开拔(三)第999章 箭雨第15章 血战(二)第1327章 内乱第1158章 拜会(八)第1464章 难题第1127章 回府第330章 鏖战(四)第1252章 峡口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七百零五章 乱子五第1464章 难题第三百七十四章第290章 弑君第725章 过河第966章 冲锋第1021章 游说第906章 王子第143章 出行(二)第587章 廷议第1154章 拜会(四)第780章 议和(二)第507章 云涌(七)第159章 骑战(二)第218章 偶遇第1193章 公主第819章 天妖第1339章 恼怒(二)第1282章 天狼(三)第504章 云涌(四)第904章 雁门第1555章 覆灭第1422章 黄四第714章 无题第50章 定军(三)第1468章 战议第460章 原委第960章 李刑第752章 大火第303章 魏王第389章 绝顶第140章 来访(三)第318章 静夜第1551章 大军第280章 归来第1362章 开监第819章 天妖第1341章 应对第302章 斩获第480章 蜀亡第261章 府中(一)第725章 过河第723章 偏师第673章 长街第610章 出城(一)第955章 目光第1515章 开端第1509章 论赏第1045章 大势第545章 兄弟第1476章 入宫第911章 结义第322章 两军第1110章 盟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