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议和(五)

王正清愕然,段德愕然。

金人议和使臣竟然在这个时候到了,这也太巧了些吧?

接着两人便有些狐疑,凝重的对望,目光闪烁,心思却都差不多,真的假的?

吃了一连串的下马威的他们,不自觉间变得多疑而又谨慎,这其实也正是赵石想要的,论起玩弄别人的心理来,当世恐怕无人能与他相比。

但他毕竟不是神仙,金人议和使臣的到来,同样出乎于他的意料之外。。。。。。

不过几个人虽然心思各异,却都是深有城府之人,不多久,便都想到,金人经此一战,不但丢了河中,而且也是元气大伤,大秦因种种原因,想要同金人议和,金人又何尝不想获得喘息之机?

事实上,金人情形要比大秦恶劣的多,太原空虚,粮草不济,河东经此战乱,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已渐呈糜烂之势,虽还坐拥雄兵数十万,但强敌环伺,金人又怎敢再与大秦倾力而战?

这么算下来,金人迫不及待的来与大秦议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些东西差不多都是明面上的,几个人不可能想不到,而明白了这些,王正清,段德两人心中不但恼怒尽去,反而有了些欢喜,要知道,谁先提出议和,谁便失却了先手,之后再谈议和,大秦必可居高临下,占尽先机,这个消息,对于两位议和使臣来说,不可谓不好。

两人之后望向赵石的目光,便都复杂的很了,有羡慕,有嫉妒,藏的最深的,却还是忌惮。

以数万偏师,再加河中新成之军,连番血战下来,竟然逼得拥兵百万的北地大国低头乞和,天下名将,不外如是,如此的威势,如此的战功,必为天下所知,也必为天下人所记,这怎能不让人羡慕,不让人嫉妒?

相比他们两人,赵石心情却是不错,金人议和使臣到的有些突然,但却是好事,不然的话,他便得送段德两人入金,议和之事也就多数不在他控制之内了,若是朝廷一意如此,那样的话,除非使出一些激烈的手段,不然两国和议终是阻止不了的。

而现在,金人议和使臣到了汾州,自家地界之上,无论拖延,还是其他什么,可要方便的多了不是?

这个冬天,反正无事可做,就跟这些王八蛋耗上一耗,大不了,他娘的借着护送议和使臣入京的名头,老子跟着你们去长安。。。。。。。赵石咬着牙想。。。。。。。。

消化了这个消息,赵石首先开口道:“金人议和使臣已到,该怎么做,还请两位大人斟酌。。。。。。。。”

段德心里哼了一声,到这个时候,你到知道让咱们斟酌了,这变脸的功夫可不比那些积年老吏差呢,不过旁边这位老奸巨猾的家伙才是议和正使,方才你不是喝醉了吗,这会儿应该酒醒了吧?

王正清则眯着眼睛,沉吟了片刻,冷静的道:“我二人此时不宜与之相见,还得劳烦赵将军。。。。。。。。最好能试探一番金人使臣。。。。。。。。来意。。。。。。。。”

话音顿了顿,之后说话终于带出了几分诚恳的味道,“赵将军,你我同殿为臣,所作所为,无非为君为国而已。。。。。。。陛下托将军以腹心,老夫二人也奉皇命而来,如此,我等三人,当同心协力,为君分忧,为国解难,不然的话,陛下怪罪下来,我等三人岂不是有负君恩,有愧于朝廷。。。。。。。将军以为然否?”

赵石点头,开始搭台阶,“老大人说的不错,方才赵石多有孟浪,还请两位大人不要见怪才好,此次太原府一战,军中伤亡太大,十万河中子弟,伤亡近半,这些人上阵拼杀,为的是什么?还不是金人暴虐,受尽欺压之故?

赵石也怕,金人狡诈,而朝廷诸位大人一时心软,把河中。。。。。。。。。呵呵,也是赵石想多了,要知道,朝廷诸公皆德才兼备之士,怎能干这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若真是那样,我大秦再临河中,又有何面目再见这一地汉家百姓?

朝廷诸位大人,还有两位老大人,当然能想得到这些,之前些许孟浪之词,多有得罪,莫怪莫怪。”

段德僵着脸笑了,相比他,王正清的笑容便自然的多,还连连点头,“将军忠君为民之心,尽人皆知,老夫又怎么会怪将军?”

显然,论起脸皮厚度来,无论段德,还是赵石,比起这位宦海沉浮数十载的官场老泥鳅来,都要相形见绌了的。

赵石面上带笑,心里却已冷笑连连,金人议和使臣既然到了,这两位钦差大人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为国事计,为私意计,都不能让金人知晓大秦已经派出了议和使臣,还正好碰在了汾州。

也算你们倒霉,这趟差事注定是要白走一趟了。。。。。。。。。。

显然,两位钦差大臣也想到了这个,在赵石告辞转身离去之后,不时对视着,都蹙起了眉头。

议和使臣不是什么好差事,但空走一趟,甚至没能到得对方境内的议和使臣,对于像他们两位这样身份的人来说,就更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之前升起的些许喜悦,在利弊得失的计较中渐渐淡去,代之而起的,则是几分苦涩,还有不甘。。。。。。。。。

段德是来赚取资历的,能够主导与金国的议和诸事,对于他的前程来说,无疑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入枢密院,以如此资历,当无人能与他争那枢密副使之职,种从端老迈,又不得当今陛下看重,卸任枢密副使之职也就在这两三年间,能争竞此位的人并不少,一个区区观军容使,远不能让他超越同侪,他的资历是有大缺陷的,那就是为政一方的经历。

像种从端,就曾任职于兴元,利州等处,即便不得陛下欢心,也能任职枢密副使,更无人能有异议,而他,资历就显得太过简单了,曾在边关领兵,接着下来,便皆在兵部任职,若不是依附于李承乾,可能他也只能在兵部右侍郎的位子上终老而已,哪能如现在般,晋兵部左侍郎,又有望入枢密院任职?

而一旦能接任枢密副使,便可稍稍脱开李承乾,这才是他隐藏的最深的心思,在他眼中,兵部尚书李承乾刚毅有余,略略疏于才干,这个不算,其实最致命之处,却是此人专断独行,私心太重,偏有德望不足。

如今是得陛下信重,将来呢?即便当今陛下念旧情,使其权重景兴一朝,然后呢?新帝登基,还容不容得下他?

实际上,就是一句话,看似显赫,根基却有不足,颇有幸进之嫌,偏又不知中庸收敛之道,锋芒太露,早晚必成祸端。

与之差相仿佛的,便是方才那位赵大将军,而人家胜在年轻,又与太子交好,但比李承乾还要凶险的是,此人功劳太著,行事更加张扬,与太子交好,将来也便注定要卷入皇位之争当中,这样手握兵权,功劳赫赫的军中大将,才是历代帝王最忌讳的人物。

在他看来,此人下场,只有比李承乾更惨的份儿。。。。。。。。。。。。

所以。。。。。。。枢密副使之职他势在必得,只有到了那个位置,才能略略与李承乾相较,是继续虚与委蛇,还是渐渐疏远,皆可从容许多,之前,他只想谋一任外放,脱开朝堂争斗,但现在,他也只能感慨,宦途之上,变化莫测,世事往往难如预料,且不进则退了。。。。。。

而今金人使臣突然到来,他们的身份可就有些尴尬了,和金人使臣在汾州相商议和之事?想也不用想,如果那么干了,与卖国求荣无异,赵柱国虎视眈眈,之后一纸奏疏,就能让他们二人身败名裂。

但就这般回去,他却哪里甘心?

而这个时候,钦差正使王正清的心思动的绝对不比段德少。

但此次奉旨而来,和段德不同,他虽说身负皇命,但他最关注的却绝对不在议和之事上面,他能为议和正使,多数还是身份使然罢了,而他来河中,和议是一回事,比议和更重要的是,他来是为了看一个人。

长安王家,门阀之族,垂有百余年,乃大秦一等一的簪缨大族,唯一可惜的是,一直以来,受制于大秦疆域,根本无法与大唐盛世之时那些世家大族相比。

景兴新政以来,更压的像他们这样的大族豪门喘不过气来,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王家,近两年,风云变幻,大秦国力是蒸蒸日上不假,但让王家上下倍感凛然的是,整个王家却在走下坡路。

不管其他几家如何,反正王家已经清晰的感受到了来自皇帝陛下的忌惮和打压,而王家上下也知道,陛下不满的不是王家的权势,而是在景兴新政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前两年有王家子弟参与的羽林左卫哗变,就像一根导火索,一下子便引燃了陛下的怒火。

而伴随着景兴新政的持续推行,加之陛下越来越不满几家的明里暗里的牵制,王家的日子也必然是越来越不好过,权势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此变局之下,王家该何去何从,家族中人商议之下,也只能咬牙在皇上的注目之下,渐渐靠向二皇子,这是无奈之举,几乎便是行险一搏。

大秦皇位之争,历来便不是温情脉脉的,也从来不会是平平稳稳的,总是要流许多的血,在刀光剑影当中选出最“贤明”的那位出来。

虽说当今陛下正值盛年,皇位之争还早的很,此举看似愚蠢,但也正因如此,王家才不敢等,等下去只会让王家受创更深,受创更重,也许五年十年之后,王家在当今陛下的阴沉目光中,已经失去了参与朝政的机会。

还不如趁绳索加身之前,奋力一搏,好在,大秦历代帝王,对于子嗣夺嫡之事,只要别闹的太过不堪,多数都会容之纵之,这样的纵容,让大秦朝政一直不太安稳,但无疑,也确实让大秦的继承之人们,都不会是无能之辈。

而大秦的历代帝王,都会牢牢握住军权,让诸子争斗不至失去控制,直到水落石出之际,才会将权力整个交到中意的皇子的手中。

如此,便给了臣子们机会,祸福难料之下,像王家这种只想自保的大族豪门,也能一直游离于漩涡之外,但这一次,却不成了,只能投下重注。。。。。。。。

谁都能感觉的到,这必将是大秦开国百多年来,最大的一场变局,强盛的大秦,已经露出了一统天下的雄心,显然,在这之前,英武的帝王,要先刮去身上最后几处伤患,甚至不惜拖延一统天下的脚步。

不幸的是,王家正是这几处伤患中的一个。。。。。。。。。。

而到了如今,再想退出去,也晚了,想起在那件事当中,也许王家出了力,王正清就是一后背的冷汗。

事情做的隐秘吗?恐怕未必,留下的破绽极为明显,是行事的人谋划不够周密,恐怕也未必,破绽更多像是故意留下来的,死无对证是不假,但王家却已经没了选择,成则也许没有多大的好处,不成?亡族之祸许就在顷刻之间,陛下容不得王家,太子那里,更容不得王家。。。。。。。。

这已经成了悬在王家头上的利剑,每一思及,王正清都会感觉到一股发自肺腑的寒意。

而此次来到河中,与金人议和是正事,私事却需仔细观瞧那位大将军的种种,不为旁的,只为这人从景王府时,便与太子亦师亦友,据闻,两人更有同窗之情,只此一条,便足够王家上下视之为敌了,更何况,此人还手握兵权,在军中之威望日盛一日,手中更掌管着让人忌惮不已的猛虎武胜军。

可以说,除了此人,如断太子两臂,这也正是如今王家极力谋划的一桩大事,而此人恃宠而骄,行事横蛮跋扈,并非无懈可击,而重要是,怎么才能一击致命。。。。。。。。

反而是和议之事,对于他来说,无可无不可,他到更希望,那位年轻气盛的大将军当即阻了和议,那样一来,可就不知省去了王家多少手段了。。。。。。。。

看着比段德轻松的多,但心思却存的只有更深,更加的隐秘。。。。。。。。。

。。。。。。。。。。。。。。。。。。。。。。

两人各想各的,到宿处的一路上,都是默默无语,陪同两人一起过来的杜山虎,更没半点巴结两人的心思,两人不说话,正好,他也懒得跟这两头酸人敷衍,将两人安置下来,又派了两个心腹校尉领着一队军兵在这里听命,之后向段从文点了点头,便扬长而去了。

可以说,两位钦差大人在汾州所受之冷落,根本便是不加掩饰的,但现在这两位,却再也无心计较这些。

到了宿处,两人略略梳洗了一番,段德便急急寻到了王正清这里,左右望了望,便开门见山的问道:“金人议和使臣已到,大人欲做何打算?”

王正清此时抿着热茶,望了望神情肃穆,却隐带焦虑的段德,心里冷笑,在他眼中,段德那点心思,真的是一点也藏不住,无非是不愿空走一趟罢了。

想入枢密院,也许还惦记着更上面的位子,省省吧,与李承乾打的火热,李承乾入了中书,已是名正言顺的议政之臣,心腹再主枢密,真以为这大秦是你们家的不成?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李承乾多大的本事,就像学曹操了?

心里不屑,但面上却不动声色,还带出些苦笑来,道:“段大人,你还想让老夫怎么办?也幸亏咱们没出汾州,金人议和使臣就到了,不然的话,与金人议和使臣迎头碰在半路,咱们可就闹大笑话了,老夫现下这冷汗出的,止都止不住,哪里还能想及其他?看来,段大人胸有成竹,许是有以教我?”

段德暗骂了一声,老狐狸,真真滑不留手,但这话却不能不接,有些话,也不能不说出来的。

“老大人,陛下许我等议和重事,以本官看来,和议大事,你我二人,责无旁贷。。。。。”

“哦?”王正清目光闪了闪,“段大人的意思是。。。。。。。。。。”

金人议和使臣一到汾州,两人也就不方便露面了,他不会以为段德想不到此节,但听段德的口气,好似要另辟蹊径,他的心也拎起来了,别要跟着这位官迷受累才好。。。。。。。

(不知怎么,书评区的推荐又多了起来,呵呵,看来阿草的书还是有些名气的嘛,阿草得意中。。。。。。。。。顺便求一下月票,成绩太惨淡了,都不忍心看了。。。。。。。。)

第987章 退却第1236章 右厢第926章 部众(二)第1111章 盟约(六)第378章 豪杰(二)第1067章 强弱第251章 为谋第13章 遭遇第1340章 入府第1153章 拜会(三)第1249章 西凉(十四)第998章 号角第1475章 闺语第84章 风云(二)第1038章 掌握第826章 鬼祟第1294章 城欢第1416章 商议第1462章 麻烦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七百九十九章 圣旨第982章 联姻第614章 灵光第969章 主帐第19章 血战(六)第1468章 战议第417章 家事(二)第1523章 太子第1039章 自信第247章 归家第384章 凶险(一)第709章 君臣第173章 厚礼(三)第187章 求情第447章 大胜第1408章 商人第1003章 活着第686章 小叙第755章 太原第1421章 建军第1289章 归来第291章 先锋第547章 夫妻第1050章 诸事第570章 重伤第1162章 交锋第498章 心态第380章 豪杰(四)第841章 宁阴第400章 奖惩(五)第22章 说服第193章 故人(三)第410章 奖惩(十四)第145章 出行(四)第370章 部落第1426章 论妃第407章 奖惩(十二)第224章 马匪第1067章 强弱第795章 见驾第952章 辛苦第1143章 贵客第1320章 言政第6章 猎熊第1291章 大事第1434章 纵谈第1252章 峡口第646章 冬日第655章 同窗第169章 扬威(三)第1014章 战报第261章 府中(一)第1416章 商议第1522章 长亭(四)第1385章 糊弄第1035章 献策第1261章 韦州(七)第912章 行程第1386章 蜀僧第1336章 努力第1345章 肺腑第621章 陛见(三)第1212章 富贵第938章 走马第425章 军务第107章 长安第1432章 兴革第133章 先生(四)第303章 魏王第1059章 生死第1077章 分封(三)第1480章 讨饶第79章 僧道第1418章 流放第843章 大军第1169章 争辩第647章 用心第643章 瑰宝(一)第1442章 文楼(二)第997章 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