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归家

王缨有些出乎意料的热情,这位头花已经花白,显然这些年并不算好过的大秦悍将,在此次东征中,也可以说是舍生忘死,率兵大小十数战,立下的战功一点也不让于人。

对于他来说,幸运之处恐怕是在于,与他争竞最为激烈的悍将折溪战死在了洛阳城下,加之折汇升迁,这才侥幸得了这个位置。

稍稍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收拢一些这些年一直如同孤魂野鬼般的魏王旧部,也不指望再做升迁,扎扎实实的经营潼关,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对于赵大将军的热情,估摸着也不是得了魏王指点,而是出于自觉根基不足,又有折大将军在前,想要广结善缘,异日有个好歹,也能有个退路的意思。

基于这些缘故,谈起当年潼关故事,这位潼关守将避开一些敏感的话题,颇多感慨之余,更是加意亲近。

也许这些吃的苦头太多,早没了当年的刚烈性子,赵石这里才稍稍示好,那边就已经受宠若惊,根本不顾眼前这位大将军的岁数跟自家子侄差不多,眼眶红着,就差说出引为平生知己之类的话出来了。

如此这般,事情就好办多了,赵石方一开口,王缨这里已然满口答应,在自己麾下,调出一千精兵,充当此次回京护军,听赵石言及手下带来的都是军中伤患,想留在潼关养伤,待得好了,再回转河中。

这话出口,王缨却是大喜,借着酒劲,开始诉苦,他这个潼关守将是真不容易,折大将军临走,还是在潼关安插了两个副将,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折汇心思缜密,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后路完全交给与自己颇不对付的王缨手上。

所以王缨在潼关能使唤的人真的不多,张大将军在时,为人宽厚,军中之人尽知。他们这些人的日子还能好过一些。而可以想见,随着张大将军进京述职,之后打交道的,就是折汇了。比之张培贤,折汇的心胸,那还用说吗?

隐晦的诉完了苦处,便是央求大将军能不能将手下这些伤兵留在潼关,要知道。他手下兵额还缺着近半,若是能得了这些百战余生的河中将士,也就再不用随时看人眼色,日子也就逍遥多了,再加上,这也算与河中上下结下了交情,也能让折汇等人更加忌惮一些不是。。。。。。。

当此之时,这样的好事不要太多,赵石自然乐意之极。只是略做为难状,王缨已经开始大包大揽,兵部行文自有他去打点云云。

赵石便顺水推舟的应允了下来,可谓是皆大欢喜,王缨可没想到。自己传书兵部的同时,差不多已经是一脚踩进了当年同样的坑里,在自己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之下,被划分了阵营。若是知道这个,估摸着已如惊弓之鸟般的他。再借十个胆子,也断不会多此一举的。

而此时,让他大喜过望的,不但赵大将军言辞和善,丝毫没有因当年之事对他有何芥蒂,且还白白得了两千精锐,更让他佩服的是,赵大将军根本没打算留下什么领兵官儿,竟是在其中挑出伍长以上的三十多个将校,就这么把两千人扔给了他。

这可是一份天大的人情,若说之前这位魏王旧将还只是些逢迎之意的话,这会儿却是真心多了几分感激之情出来。

由于赵石急着启程,所以并未在潼关多做停留,这时也已经出了河中地界,对于金人使节就要礼遇一些了,征调了一些骡马,厢车,让那些魁梧的女真大汉驾着,随在队伍之中也就行了。

其实,自从到了解州,一路上总想找机会与赵石谈上两句的独吉思忠就彻底沉默了下来,他已经在这位年轻的惊人的大将军那冷漠的姿态中读出了点什么,接着又在解州城下,看到那令人吃惊的论罪碑文。

以他的眼光,如何瞧不出来,这碑文一旦立下,女真豪杰若再想重回河中,除了如当年般杀个尸山血海之外,其他再没有半点可能。

而如今在河中的土地上,估计也已经满目皆是仇恨的目光了吧?大金辖有北地百余载,始终警惕的其实还是汉人,契丹余孽可以融入到女真的血脉当中,汉人却不行。

汉人的丁口实在太多了,若手中没有弯刀,胯下没有健马,他们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一片山河沃土,而汉人,也许只靠着他们的双手,以及不断的通婚,就能淹没整个女真一族,所以他们不能不警惕,也不得不警惕。

科举,汉人不能参加,当官,也得以女真,契丹为首,不准汉人百姓拥有铁器,不准汉人大族之间婚配,等等等等。。。。。。。

但这些虽说让女真人得享百年国祚,却也养成了他们骄奢的性情,更将一代代女真儿郎养成了废物。

而如今,汉人大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大金根基却在这一次次的失败当中摇摇欲坠,他仿佛能看到,在不远的将来,那些平日微不足道,卑贱如泥的汉人拿起手中的一切,将大金淹没在洪流之中。

女真人牧马,汉人耕种,多好的想法,可惜,女真人现在又有谁愿意去牧马?而汉人呢,又有哪个甘受欺压?

至此,他在不奢望于这个年轻的大将军能如后周那些汉人般,会对他们这些使节假以辞色,也更不会奢望,这个汉人将军能对女真人心慈手软。

此人心志坚宁,乃世间不可多得之大将,也是大金之大患,若不除之,将来。。。。。。。。。若让此人重回河中,对大金来说,实是不堪设想。

赵石自然不会忽略那双时常从队伍中扫过来的阴郁目光,但他不在乎,内忧外患,内忧往往比外患更让人无可奈何,也更让人难以防范,还未回到长安,风刀雪剑便已扑面而来,其中凶险,经历过数次的他又如何能不明白?

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了历史无数的积淀,也见证了无数的阴谋和背叛,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将来还是如是,古老的民族,就是在这样一番番洗礼中浴火重生,无数失败者的冤魂在哭嚎,无数胜利者带着染血的桂冠走向巅峰。

这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也是一座吃人不吐骨头的地狱之门。

赵石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着风雨的到来,一路走来,也许他少了些初到贵地时不顾一切的锋锐,但却多了无数的追随者以及让人不容忽视的地位身份,他相信,没有能在他挟着辉煌的战功以及荣耀回到这里的时候,毫无顾忌的对付他。

现在的他,就像一座高山,虽然还有人站在他的头顶,但也没几个人能有力气爬上来了。。。。。。。

事实也证明,他这种颇为自负的心思并不算离谱。

大秦咸宁七年二月末,大将军赵石挟金人议和使臣还朝,礼部侍郎沈延年率礼部官吏郊迎于道,布置车马仪仗,兵部侍郎成峦率羽林众将奉上美酒佳肴,沿路,更设有香案,迎接大将军凯旋还朝。

宫中大太监于道途之侧宣旨,诏大将军赵石还家探亲三日,三日后,皇帝陛下将于宫中设宴,为大将军洗尘云云。

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样的美好。。。。。。。。。

但回到得胜伯府,一切就都便了模样,一番忙乱自是难免,接近两年未曾还家,整个得胜伯府看上去到没太变样,虽初春时节,略有萧瑟,但亭台阁榭,屋宇脸面,见惯了北地的苍凉,这时才仿佛真切的感受到,真的是回到家里了。

不过,也不出人意料,得胜伯府内的气氛实在多有压抑,即便是进进出出各色人等都带着满脸的喜色,但这欢喜,却都好像找到了主心骨般的惊喜居多。

在石头娘泪眼婆娑当中,在留家妻妾欲言又止的忧郁神情当中,赵石知道,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旅途的劳累,也根本无法熄灭他心中的火气。

愤怒往往来源于仇恨,但暂时好像找不到仇恨的对象,却只看到家人的眼泪,这让他尤其愤怒。

愤怒的人常常容易失去理智,但这个愤怒的人幸好是他,他的理智总是能将愤怒硬生生压下,所以说,理智的人的生活中常常充满痛苦和无奈。

而现在的赵石就有充足的时间来体会这种痛苦和无奈,先是安慰了自己的老娘,接着边吃饭边与几个妻妾论些别后之情。

对于他一直想知道个清楚的话题,包括他自己,谁也不曾提起,都在等着机会,所以就算满桌的酒菜是那样的丰盛,也无法引起他半点的食欲。。。。。。。。

月票啊月票,再加更一章,阿草相信,这么下去,不是这个月,就是下个月,一定能冲进分类榜前六,呵呵,别看敌人很强大,咱们也是小强啊啊啊啊。。。。。。。。。。。。。。。

第160章 群战第1471章 盛会第776章 鏖兵(九)第692章 新鲜(六)第481章 行进第598章 相聚第1404章 请命第831章 蜕变第25章 黑夜第195章 音境(一)第1089章 终结(二)第541章 奏表第701章 乱子(二)第1384章 教诲第1310章 君臣(二)第1459章 够吗第1064章 秋猎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战第1330章 入宫第128章 选择第243章 崩殂第927章 部众(三)第1345章 暴怒第1547章 大将第279章 血流第671章 伴驾第280章 归来第596章 其人第267章 猛将第183章 刺杀第965章 长远第693章 重遇(一)第591章 自污(一)第1288章 思乡第1455章 起意第700章 乱子(一)第498章 心态第162章 分配第155章 比斗第337章 遇敌(二)第1538章 交易第2章 亲戚第1229章 软硬第916章 请降第406章 奖惩(十一)第216章 年关(九)第939章 道士第1349章 周枋(二)第573章 穷途第160章 袭寨第1561章 碰撞第184章 恩赏第1545章 空文第1080章 分裂第924章 骑兵第514章 云涌(十四)第149章 心意第1543章 激战第1463章 亭会第461章 草包第1385章 糊弄第1067章 强弱第1517章 简字第1393章 惊悚第1468章 战议第489章 劳军第925章 部众第772章 鏖兵(五)第613章 哭了第309章 两帅第1403章 商队(四)第1129章 喜事第617章 家族第536章 勇气第1225章 蛮王第1424章 问话第992章 小胜第40章 阴谋第300章 溃敌(一)第747章 震撼第1017章 封号(二)第1535章 议战第1158章 拜会(八)第1037章 献策(三)第407章 奖惩(十一)第592章 自污(二)第708章 战略(一)第29章 平凉第920章 死战(三)第446章 关城第1394章 两丧第179章 寿筵(六)第1262章 韦州(八)第1208章 初战第528章 七娘第265章 拜访(三)第754章 离间第619章 陛见第1539章 豪杰第517章 云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