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夜宫静

李渔当然没有忘记,跪在父皇宫前,要求把自已嫁去荒原的那个夜晚,她没有忘记,出嫁之前那个默默哭泣的夜晚,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把那些悲伤都埋在了心里,甚至有时候以为自已真的忘记了。..

她没有想到,当时年纪还小的弟弟却一直记得那些事情,而且藏在心里藏了这么多年,最终在登基之后暴发出来,此时此刻,除了感动与淡淡的伤感,她还能有什么感触?自然无法把他再严厉地训斥一番。

“除了苗可持,还有那个女人!当初如果不是她在父皇身边添油加醋,如果不是她手下那些大臣推波助澜,钦天监的批注怎么会引起那么大的动荡?皇姐你又怎么会被迫嫁给荒原上那些可恶的蛮子?”

李珲圆的声音愈发寒冷,伸手握住李渔的手,说道:“皇姐你放心,如今我已经是大唐皇帝,再也没有人敢像当年那样欺负我和你,苗可持死了只是开始,那个女人我也要让她留在贺兰城,永远回不到长安!”

听着这话,李渔骤然惊醒,反手紧紧握着他的手,盯着他的眼睛,神情极为凝重说道:“贺兰城我早有安排,你一定不要乱来,毕竟在名份上,那个女人是我们的母后,如今是太后娘娘,若要对她动手,需要合适的时机和理由,她必然是要回长安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只是让她回来的时间晚一些。”

李珲圆有话要说。

李渔摇了摇头,看着他认真说道:“我知道现在长安城里有流言。说遗诏是假的,所以你有些不安,但流言永远只能是流言,清者自清。我还知道那位徐大人又写了暗月侵星国将不宁八个字,那只不过是他激愤之下的行为,你不要因此而为难他,陛下你一定要记住。遗诏不是关键,那个女人不是关键,钦天监的批注也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和百姓究竟支持谁。”

……

……

李渔说的那番话有道理,身为帝王,便应当有这种胸怀与气度。即便执政需要手段,也不可能依赖于那些小家子气的手段。

但她这番话并没有完全说明——遗诏、钦天监确实不是关键,但远在贺兰城的那位皇后娘娘,对于李珲圆能否坐稳帝位来说,却是最关键的一个人物,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军方和书院的态度。

李渔现在最担心的便是书院和贺兰城那个女人,在这种时刻,她忽然开始想念宁缺,如果宁缺如今还在长安。想来一切事情会变得顺利很多,不过……

父皇很喜欢宁缺,想来宁缺对父皇也有几分真感情,他如果知道自已篡改了父皇的遗诏,对自已的态度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轻辇在皇宫夜色里无声前行。最后停在一座安静的殿前。李渔走下轻辇,挥手示意太监宫女不要跟着自已,走进这座宫殿。

这座宫殿在皇宫里的地位很特殊,是皇后的寝宫。

李渔觉得自已这时候有些软弱,所以来到了这里——她每次来到这座宫殿的时候,总会生出很多愤怒。而愤怒在很多时候都会变成力量。

这座宫殿的主人还远在贺兰城,没有归来,所以殿里没有点亮几盏烛火,显得有些幽暗,即便如此,也能看清楚殿内华美的陈设。

殿里的宫女太监,都被人驱赶了出去,所以这座殿里,此时只有李渔一人。

她静静站在那张绣锦镶玉的凤床前,脸上忽然露出一丝微讽的神情。

她的母亲本应是真正且唯一的皇后,奈何身体多病,在多年之前便因病去逝,这张本来应该属于她的凤床,竟是一天都没有睡过。

后来睡在这张床上的那个女人,很漂亮,也很温和,从父亲到叔叔,再到朝二叔,小时候所有人都诱劝自已叫她母亲。

但她从来没有叫过。

直到她渐渐长大,她反而开始叫了。

她每叫一声母后,心里便会淌一滴血。

十余年来,她的心上多了很多道斑驳的伤痕,从来没有真正好过。

她必须承认,父皇还有那个女人,对自已并不算太差,但她就是没有办法原谅他们,因为她一直记得母亲死的那天。

那天她开心地问候了母亲,爬上床去逗弄刚刚出生不久的弟弟,然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痛苦地开始咳血,然后闭上了眼睛。

太医不停地进进出出,母亲却还是没有睁开眼睛。

父亲却不在。

父亲在那个女人的身边。

……

……

李渔静静站在地上,看着凤床,不知道是看到了自已的母亲,还是看到了那个女人,双拳缓缓握紧,身体开始颤抖。

这就是愤怒的感觉。

随着愤怒导致的颤抖,那股熟悉的力量重新回到她的身体内,她的神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身向殿外走去。

那个女人就算回到长安城,也不可能再睡在这张床上了。

……

……

回到自已宫中,李渔开始继续批阅奏折,效率比先前高了很多,只是奏折数量实在太多,一时半会儿明显做不完。

她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吩咐太监奉上一杯浓茶喝掉,又令宫女用滚烫的水打湿毛巾,烫了烫脸,稍微恢复了些精神。

当她终于批阅完所有奏折,已有晨光自殿门外透入,她揉了揉有些酸疼的手腕,不顾太监的劝说,命人去请两个人入宫叙话。

这几天朝堂上所发生的事情,都在她的意料之中,只不过没有想到皇帝陛下竟会如此心急。她虽然并不赞成皇帝的强硬手段,但也不会降低对皇后一派大臣的警惕,在当前情况下,她首先必须把长安城牢牢控制在手中。

控制长安城,最重要的当然便是军队。羽林军最为重要,然后便是骁骑营,至于负责宫中安全的侍卫处,也是重中之重。

如果一旦有乱,那么除了军队,长安城里还有一个地方非常重要,那就是拥有足够数量衙役捕头并且熟悉城中地势的长安府。

所以她要见的两个人中,有一个是长安府尹上官扬羽。

还有一个人姓朝,叫朝小树。

……

……

(还有一章,可能会稍晚些,有些累了。)

第111章 一声轻噫,粉墨登场第105章 泥沼里问天,玉树下拾物第79章 东一刀,西一刀第42章 桃山之乱第104章 私信往来论短长第148章 一夜无言观山景第280章 蝉鸣第6章 父子第123章 少年爱财,取之无道第260章 当年事,如今如何?第126章 七卷 天书(中)第24章 耻与为伍,所以留下第63章 不知命,知命,宁缺的命第45章 御史张贻琦之死亡第66章 一鱼万法第234章 来自南晋的买家第84章 长安城的关键第145章 新友故旧,重逢初看第272章 观雪怅然第371章 冬至也第14章 将军府外有天罗第280章 蝉鸣第113章 杨二喜和他的同伴们第132章 此事无关慷慨第52章 有人在山里第2章 它第159章 知守第156章 红墙白雪,要你喜欢第111章 云端之上,地面之下第152章 十四年,去年夏天,今日拾阶第124章 反正,都是剑(上)第26章 修楼,看秋风第3章 唐人的朴素是非观第11章 小瓷瓶第273章 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第118章 影随第111章 红了眼第151章 起步第170章 剪烛第101章 最快的剑,最慢的人第1章 军营里的十三先生第118章 影随第58章 风雨夜色皆能进第72章 那年春,我把桃花切一斤(上)第88章 过大泽,见大河第73章 这样有意思吗?第187章 看西边第68章 刀锋渴着血,我想着马第46章 血凤鸣桃山(上)第91章 铁坊柴房杀人汇报三件事情第62章 雀跃第108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第54章 雨夜里,传奇重现第76章 身在黑暗,脚踩光明第135章 当头一棒第206章 坐困愁城第82章 黯然销魂者,过河与棉花糖第116章 二十三年听蝉声第290章 摇篮曲第95章 永字八法第76章 颤栗(上)第62章 雀跃第104章 人世间(下)第155章 杀破道第97章 月有圆缺,人有老病第1章 春天的故事(上)第218章 榕树下,池塘边第6章 第一剑第25章 海雨天风,往来不独第82章 秋宫凉第94章 天亦病(上)第76章 黑色闪电以及弓弦的奏鸣第213章 不好糊弄的男人们第118章 一把剑(上)第38章 桃花雨里等人来第42章 御史张贻琦之悔怅第9章 青荷渐圆人思见第186章 一,二,三,符箭!第53章 亭畔谁人青衫湿第1章 她第121章 燎原第169章 兄妹第258章 秋归第73章 晨光与风,野花与草,还有箭第7章 吹笛未闻声,伞下是何人第248章 雨中院门外来了位浑身湿漉的少女道士第169章 三元里的少年(上)第70章 前人意,后人痴第90章 冥王的女儿(上)第86章 一个花痴第223章 拿得住,放不下第139章 锈钉下的阴霾第3章 唐人的朴素是非观第32章 清静的废人第128章 并肩第85章 楼外风波起第16章 杀贤人第147章 书院之直第133章 见便是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