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原来,这是上天对朕的启示?

第3章 原来,这是上天对朕的启示?

【玄烨继位初期,身边危机四伏,权臣当道。】

【但他还是通过自己智谋和手段,巧妙设计擒住了鳌拜,随后又驱逐了遏必隆,终于夺回朝廷掌控大权,开始真正亲政。】

【康熙帝在位期间主要有五大功绩。】

【其一:削三藩,收台湾。

康熙执政期间,三大藩王(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拥兵自重,又不服从朝廷,暗中蓄谋造反。

后来康熙帝将他们各个击破,稳定了西南和华南的局势,随后又腾出手来,收复了台湾。

台湾原是前明郑成功的属地,考虑到历史大一统,玄烨派兵前去收服台湾,至此完成中华一统,结束战乱。】

“前明?!!!”朱棣勃然大怒:“他娘的!原来清朝就是从我大明手中夺去的江山!

是哪个混账子孙这么不中用,丢了我大明河山?!!

别让老子知道他是哪一支的后代,否则老子回去后定然扒了他祖上的皮!!!!”

朱元璋反而没有愤怒,他只是心里异常的悲戚,“咱的大明江山,终究还是丢了么.”

【其二:逐沙俄,签合约。

沙俄在清朝对中华领土起了觊觎之心。

康熙帝洞悉了沙俄的野心,随即派出军队同沙俄作战,在雅克萨两次将沙俄击败。

并且,康熙帝还逼沙俄签下了尼布楚条约,最终使得边境保持了几百年的安宁。】

【其三:征朔漠,治蒙古。

康熙帝用了六年的时间,三征蒙古噶尔丹,使得蒙古完全归于中华,稳定了清朝的北疆。】

“哼!我朱棣也能吞下蒙元草原!”朱棣怒火喷张,但看到康熙干掉了蒙古人,他心里的气总算还是消了一些。

【其四:重农桑,兴水利。

这几乎是每代贤明之主必做的事情,毕竟只有百姓的日子好了,这个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其五:重教育,编词典,鼓励王公百姓多多读圣贤书。通过科举选拔,满汉蒙都能公平入仕。效仿明成祖,编写《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产。】

朱元璋盯着屏幕,自言自语道:“明成祖?听起来是咱明朝的皇帝.但咱是开国皇帝,应该不会是这个庙号。”

“成祖.不知道会不会说的就是俺?”朱棣也感觉说得很像他自己,反正成祖不可能是他爹朱元璋和那位已经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看到康熙效仿起明朝皇帝,朱棣、朱元璋心情逐渐平复下来,“终究还是一脉相承了”

盘点完康熙帝的功绩后,

视频里出现了千军万马,出现了坚船利炮,展示了铁血与战火的画面。

随后画面又是一转,出现了各种风车、水渠,还有正在耕种的百姓,闪过了编修书籍,以及读书人进考场时那浩浩荡荡的队伍。

最终,视频画面又回归到了最开始出现的康熙画像上。

“这家伙,还是有点东西啊!”刘彻心中对这位外姓皇帝已经没有那么排斥了。

历史上曾有多次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后,他们统一习汉字,说汉语,尊汉礼,那其实已经跟汉人无异。

所以一位异邦皇帝如果也愿意主动融入中华文化的话,那他其实也是华夏文明之中的一份子了。

李世民望着视频,忍不住感慨道:“还不错,攘外安内,开疆拓土,颇有我李世民的风范。”

隋文帝杨坚点点头,道:“文治武功皆属上乘,善!”

“呵!朕竟然只能排第十位吗?”玄烨望着自己的画像,心里颇有些不服,不过想到前面可能会有唐宗宋祖,汉武始皇之类的,玄烨心里又突然顺了许多,“那些前辈的功绩朕还需努力才是!”

在众皇帝对康熙帝的成就纷纷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视频画面突然又动了。

【然,人无完人,康熙帝有颇多功绩,但也有不少过失。】

【接下来,本视频将盘点康熙帝的五大过失。】

“!!!”康熙心中顿时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其一:大兴土木,挥金如土。

康熙帝在位期间,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好大喜功,只懂个人享受,造成康熙末年时出现了大量的贪官污吏,百姓的生存也陷入水生火热之中。】

【其二:流放戴梓,错失奇才。

戴梓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可惜却没有受到康熙的重视,致使清朝失去了一位国宝级的武器专家。】

【其三:九子夺嫡,兄弟相残。

康熙儿子众多,虽有立太子,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明争暗斗。作为父亲,康熙没有调理好儿子们之间的关系,致使兄弟之间手足相残。】

看到“兄弟相残”这一条,李世民的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完蛋,到我的时候岂不是又要把玄武门的事情拿出来讲?”这对李世民来讲,无疑是一次公开的处刑。

要是他知道这视频会面向天下所有人直播的话,恐怕挖个坑把自己埋了的心都会有了吧。

【其四:晚年怠政,贪污横行。

这也是很多圣君曾犯过的错误。他们前期励精图治,国家蒸蒸日上,晚年却开始骄傲蛮横,放纵自我,造成执政晚期贪官越来越多,百姓也生活的越来越艰难(例如:汉武帝刘彻)】

刘彻:“???”

待无辜躺枪的刘彻反应过来后,他瞬间暴怒,指着屏幕怒骂道:“简直一派胡言!荒唐至极!!!朕虽然骄傲了一些,但还不至于蠢到这种地步.吧?!”

【其五:没有推行先进的科学技术,致使大清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为今后大清灭亡埋下了祸根。】

“荒唐至极!一派胡言!!!”

巧了,康熙帝怒骂的前两句内容,竟然与刘彻一般无二.

“朕殚精竭虑,何曾有半刻松懈?说朕晚年怠政,朕第一个不信!!!”

“还有那戴梓,朕根本就不认识!朕怎么可.”突然,玄烨的话戛然而止了。

他的脑子里在这一刻好像突然抓住了些什么,他心里的满腔怒火也在刹那间消失的干干净净!

“对啊!既然这里面有许多过错尚未发生,那么朕是不是现在只需将其铭记于心,今后竭力避免就行了?”

玄烨想通了个中关节,忍不住双手一拍,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没错!这其实是上天对朕的警示!

来,再多爆料点那个时空里朕做错的地方,这样一来朕肯定可以超越自己,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

【历史十大功勋皇帝第十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盘点完毕!】

康熙帝玄烨:“.”

然而,视频到此却显示盘点完毕了,这让康熙帝很是很是不甘和遗憾。

(本章完)

176.第176章 秦叔宝的“小心思”166.第166章 汉初三杰,兴国名相萧何。第7章 发放奖励第122章 楚汉争霸293.第292章 兄弟同心第75章 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167.第167章 逐渐疏离的君臣289.第288章 唐朝的救火队员,李沁286.第285章 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第144章 又是唐朝的宰相?第116章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168.第168章 不负江山,不负君177.第177章 家国才女,柳如是212.第212章 华夏历史十大军神!225.第225章 岳家军,不鸣则已一鸣动九天!第148章 真想讹他们一回啊!173.第173章 归处,亦是新的开始251.第251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145章 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第59章 这口锅可真大!第117章 生的伟大,死的憋屈259.请假一天192.第192章 拿下六贼,砍了祭旗!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择216.第216章 被黑化的战神,大唐苏定方第59章 这口锅可真大!第116章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261.第260章 名闻海内,威震诸侯第93章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死得其所哉186.第186章 璇玑绝唱,苏惠282.第281章 强大无比的同化能力第7章 发放奖励290.第289章 有谋,有勇,有担当第26章 都开始卷起来了第116章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第47章 历史十大昏庸皇帝!第120章 杀人歌!!!238.第238章 声东击西 虚张声势,玩计谋,老第130章 张居正,一个复杂的人256.第256章 啃完一根还有一根242.第242章 大唐二李李勣第23章 厚黑学鼻祖,刘邦第157章 苻坚得王猛如刘备得孔明274.第273章 自比张良的张宾232.第232章 力挽狂澜再造大唐者郭子仪第63章 这就是你想知道的大清后续217.第217章 突厥人,苏定方成名的踏脚石225.第225章 岳家军,不鸣则已一鸣动九天!285.第284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第51章 君王死社稷,而他是真的死了272.第271章 我走了,顺便带走了一群人165.第165章 千古谁堪伯仲间!258.第258章 兵仙韩信242.第242章 大唐二李李勣第152章 贾某觉得陈平没问题第93章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死得其所哉221.第221章 晚年苏定方,八千破十万!280.第279章 算无遗策,清河崔浩174.第174章 震天弓,方天戟,看我薛某人杀292.第291章 太平盛世第52章 大型认亲现场275.第274章 计胜鲜卑第68章 有时候尊严也是决出胜负的重要一环第117章 生的伟大,死的憋屈第123章 神勇霸王,乌江自刎291.第290章 李沁智慧259.请假一天184.第184章 杀猪盘?第26章 都开始卷起来了第73章 回来第一件事:招揽忠臣,点杀奸臣!186.第186章 璇玑绝唱,苏惠第43章 聚而不散的人心第125章 项羽的抉择第15章 堪称完美的皇帝,刘秀第121章 猛将第一,霸王项羽!第116章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273.第272章 历史十大谋士!204.第204章 东汉末年175.第175章 历史十大才女第128章 帝王之师,救时宰相227.第227章 将门虎子,生子当如岳(云)应242.第242章 大唐二李李勣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择265.第264章 古之名将韩 白 卫 霍,岂能及也第79章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第33章 咱的要求不算高第86章 叶赫那拉氏的诅咒!第158章 王猛的文治武功167.第167章 逐渐疏离的君臣第27章 “汉”,一个民族的符号(感谢【秦九278.第277章 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今其时也266.第265章 相爱相杀的君臣第17章 除恶务尽,你懂的吧?226.第226章 赵构带教你什么叫做“怂”第149章 此事还得从臣被选入《历史十大名相245.第245章 原来你是这样的李二第108章 项羽见刘邦 (月底了,求个月票啊)248.第248章 唐朝很强,就是有点费老头第18章 来自皇帝们的打赏179.第179章 断肠英女,朱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