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君王死社稷,而他是真的死了

第51章 君王死社稷,而他是真的死了

朱由检所处的平行世界里。

当无字石碑从天而降的那一刻,它就被朝廷的军队给包围了。

由于魏忠贤的事情才过去不久,所以大明朝廷的神经绷得还是比较紧的。

【当朱由检继位为皇帝之时,当时朝堂里最有权势的人是大太监魏忠贤。

他想要的是一个容易掌控的婴儿当皇帝,而不是年纪偏大且难以操纵的朱由检。

此时的魏忠贤已经实际掌管了朝廷的谍报机构的控制权,甚至大部分的官员也都投效了魏忠贤。

反观朱由检呢,他只得到了太后和几个对魏忠贤心怀不满的忠臣的支持。】

【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过于悬殊,以至于朱由检时刻都在提防魏忠贤可能对他的不利举动。就连吃饭他都自己带饭,平日里也尽量与一大群人待在一起,就是为了避免被魏忠贤的人刺杀。】

【在提防魏忠贤对他做出的刺杀可能时,朱由检也对外装出了一副彬彬有礼、极为顺从,且非常尊重魏忠贤的样子,就像他哥哥朱由校那样。】

【朱由检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取信于魏忠贤,同时也在暗中联络反对魏忠贤的势力。

等到三个月朱由检摸清朝堂大局后,他便果断的主动发难,成功的消灭了魏忠贤一脉的势力。

魏忠贤自杀,两百多名侍奉他的官员或被处决,或遭到驱逐。

至此,明朝最强大最邪恶的权臣,终于被这个少年崇祯帝彻底灭亡。】

刘秀有些疑惑道:“从这里看起来,这个朱由检也不蠢啊!”

刘彻嘴角微翘,道:“扮猪吃老虎,深得我太祖的真传.那么这位皇帝为什么会是昏君呢?”

朱元璋眼中冒出一股冷意,自言自语道:“阉党?”

朱棣陷入沉思,心中暗道:“俺重用宦官,是不是错了?”

【但历史有时候总是会开一些恶劣的玩笑。

魏忠贤虽然罪大恶极,但他却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眼光的太监。

在魏忠贤死后,仅仅只过了十七年,大明就灭亡了!】

“为何???”朱由检难以置信,他想不通为何自己除掉了大明朝堂最大的毒瘤,大明反而却亡了!

【魏忠贤在时,他虽然祸乱朝纲,大肆掠夺民脂民膏占为己有,但他却拎得清轻重,也将其中的一部分钱用于国家财政,军费开支,并优先保障了当时辽东地区的物资和士兵军饷。】

【而魏忠贤死后,东林党又慢慢的把持了朝政。

事实上东林党人大多出身于东南士大夫阶层,而魏忠贤搜刮的钱,大多也是从这些东南士大夫家里搜刮出来的。

这些人重掌朝堂后,他们做的事情比魏忠贤更绝,而且更愚蠢!

他们不仅垄断了朝廷,垄断了利益,还断了百姓的生路。

而他们除了内耗,又没有魏忠贤那样的高明手段和眼光,致使边疆糜烂,名不聊生,最终义军四起,大厦将倾!】

【总之,随着魏忠贤被崇祯皇帝诛杀,魏忠贤的党羽受到严厉打击,东林党失去掣肘后迅速崛起。

他们祸乱朝纲,导致大明国力迅速衰退,引发了国内大批农民起义。

明思宗,崇祯皇帝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而亡,明帝国宣布灭亡。】

朱由检此刻的内心和神情都是崩溃的。

他真的搞不明白,为什么东林党这群看上去都是正人君子的文人,最终却反而害了整个大明!

“咱就知道,这些读书人没一个好东西!”

朱元璋杀的读书人可不少,或许是他真的早就看出了这些人的龌龊?

朱棣深吸一口气,喃喃道:“俺还是继续用太监吧这群读书人,确实需要一股足以与他们抗衡的势力才行。”

朱由检的世界里,那些东林党人,集体沉默了。

他们似乎感觉到了一股蕴藏在平静之下的暴风雨,纷纷开始相互之间传递起了眼神,准备迎接接下来皇帝的雷霆之怒。

但他们不知道,朱由检此刻正独自一人昏倒在御书房里。

【说完了外因,我们再来看看内因。】

【除了天灾、东林党、满清和农民起义这些外部因素,导致明朝灭亡的另一个最大的因素其实就是朱由检自己。】

【他刚愎自用、猜疑、善杀大臣,犯了错误还一意孤行。

他把一个皇帝能犯的错基本都犯了,同时还把“与百姓关系”及“与官僚关系”两方面一起搞砸了。关键是他还非常的勤劳,这就更加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刘秀脸上的表情有些尴尬,说道:“我收回我之前说的话”

“果然苏上神说的没错,他就是一个十足勤劳的蠢货!”

“我大明摊上这么一个皇帝,也真的是天意如此吧?!”

【崇祯皇帝朱由检,其空有中兴大明之志,却无匡扶社稷之才!

他的努力,他的一切所作所为反而加速了大明的灭亡,真可谓是上天给大明开了一个极为荒诞的玩笑。】

【但即便是国破家亡,崇祯帝依然还是记得老祖宗的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李自成攻破北平城后,朱由检亲手结束了家人的性命,随后他也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以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有人对朱由检向家人下手的行为不齿,但比起宋徽宗那种,全家女人都成为女真人玩物的下场,或许即刻死去是另一个解脱。】

看到这儿,宋徽宗赵佶的脸都绿了,而且连带头发丝都变得绿油油的。

玄烨叹息道:“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条绳这就是大明朝。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老朱和朱老四他们两个都是令人敬畏的中兴之主!”

看到自己的悲惨结局,朱由检脸上出现了不甘和挣扎的神色,

“不!朕绝不会大明落得如此下场,朕绝不能让先祖传下的江山在朕的手中丢失!!苏迁!苏神仙!求你帮帮我!!!”

【朱由检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治政十分卖力;可是,他又无治国之谋,用人无方,加上多疑、猜忌、严苛、残酷,致使党争不断,朝政混乱。】

【有一首诗对他概括的十分形象:】

【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年夭下,断送忧勤惕励中。】

【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有志向却缺乏才能的皇帝,他在治理国家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然而,他的政治措施要么过于激进,要么干脆就是逆天而行;而且他用人不明,压榨百姓,冤杀大臣和名将,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衰落和崩溃。】

【崇祯帝朱由检排名历史十大昏庸皇帝第九位,实至名归!】

(本章完)

197.第197章 全歼金军!第38章 贞观四年,唐灭东突厥第5章 自由交流环节,老爹还有30秒抵达战场第108章 项羽见刘邦 (月底了,求个月票啊)160.第160章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178.第178章 重归仕途的卢象升290.第289章 有谋,有勇,有担当173.第173章 归处,亦是新的开始176.第176章 秦叔宝的“小心思”165.第165章 千古谁堪伯仲间!284.第283章 精于谋事,拙于谋身第114章 匈奴人的克星,大汉朝的天选之子200.第200章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第136章 救时宰相,姚崇第75章 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185.第185章 软饭硬吃213.第213章 月黑风高夜,正是杀胡时!243.第243章 李勣的成长之路202.第202章 史笔千秋,班昭第41章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第66章 群像229.第229章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248.第248章 唐朝很强,就是有点费老头第106章 高句丽终究还是被灭了!第115章 将星不落第30章 从南杀到北,复我华夏大好河山!276.第275章 寒门天才谋士刘穆之287.第286章 杯酒释兵权,抑武重文的开始第10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74.第174章 震天弓,方天戟,看我薛某人杀252.第252章 从南杀到北,如犁庭扫穴,所向173.第173章 归处,亦是新的开始第125章 项羽的抉择183.第183章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分离第32章 改着改着,好像有点改歪了200.第200章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169.第169章 摊牌了!我李斯就是要做人上人第69章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刘骜220.第220章 叔祖父和老爹都没做到的事情,244.第244章 初战薛延陀,六千破八万!第71章 煤山上的老槐树196.第196章 香喷喷的诱饵,你咬不咬?第153章 最早的汉奸?241.第241章 强大的奖励275.第274章 计胜鲜卑第61章 昏君,暴君,能君第152章 贾某觉得陈平没问题第86章 叶赫那拉氏的诅咒!第116章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201.第201章 野心家292.第291章 太平盛世第88章 反复横跳,改革失败第118章 五胡乱华,汉族的至暗时刻第61章 昏君,暴君,能君191.第191章 警告!金军来袭!!!第57章 宋太祖之忧第22章 刘邦成功的秘诀第31章 改革制度,老朱也是一把好手第13章 悲惨的朱重八第85章 朕的决断依旧英明(感谢【人在江湖E第92章 生不逢时的悲剧英雄,卢象升271.第270章 用人照疑,疑人照用162.第162章 诸葛亮到底行不行?236.第236章 李隆基:我怎么突然就成了太上第16章 让我们成全彼此吧!(感谢【秦九指】第106章 高句丽终究还是被灭了!第138章 三次入相,开创开元盛世第98章 被社会教育的年轻人280.第279章 算无遗策,清河崔浩231.第231章 驱逐匈奴第48章 被皇帝耽搁的才子202.第202章 史笔千秋,班昭第63章 这就是你想知道的大清后续第147章 逐渐疯狂起来的交流会第65章 好你个戏精,我们都被你骗了!第36章 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唐王朝!第113章 那位闪耀历史的少年郎啊!第68章 有时候尊严也是决出胜负的重要一环第94章 百人斩,杨再兴!266.第265章 相爱相杀的君臣第140章 只做良臣,不做忠臣第98章 被社会教育的年轻人第7章 发放奖励274.第273章 自比张良的张宾第87章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第96章 英雄杨再兴,千秋慕英名!第153章 最早的汉奸?283.第282章 你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第43章 聚而不散的人心233.第233章 安史之乱,安禄山248.第248章 唐朝很强,就是有点费老头第81章 出现了,岳飞!178.第178章 重归仕途的卢象升236.第236章 李隆基:我怎么突然就成了太上259.请假一天第131章 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第52章 大型认亲现场第4章 大型社死现场196.第196章 香喷喷的诱饵,你咬不咬?第84章 自毁长城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