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择

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择

视频分享完毕,皇帝们各归其位。

当赵佶醒来的时候,他身边的小太监便向他禀报了外面的情况,同时赵佶寝宫外的那一层保护罩也消失了。

“官家!!”

“官家!看到您安然无恙,臣等就放心了!”

赵佶的目光在有些剑拔弩张的两拨人之间来回巡视着,最终,他还是将视线停在了种师道和李纲身上。

“种卿、李卿!”

当种师道和李纲被赵佶点到名字的时候,他们二人的身子微微一震,连忙行礼道:“臣在!”

“种卿你统领京师现部所有兵马,李卿你统领所有外来勤王之军,务必给朕挡住女真人的进攻!”

赵佶难得的硬气了一会,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赵匡胤教育一顿后,突然开了窍。

“臣等领命!!!”

等到赵佶安排完毕,蔡京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管家,外面那装神弄鬼、妖言惑众的石碑要怎么处置?”

蔡京被视频点名为大奸臣,他的心里此刻是非常忐忑的。

不过他还是相信管家依然是那个管家,只要吹捧两句,说点好听的,还是可以把他哄开心的。

哪知道,这会蔡京却失算了。

“那可不是什么装神弄鬼、妖言惑众的东西.你可知道,朕在昏迷的那段时间见到了谁?”赵佶似笑非笑的问道。

“谁?”蔡京等人一头雾水,伱都说你是昏迷了,你还能见到谁???难不成是发梦见到的人?

赵佶脸上罕有的出现一种阳刚而坚毅的表情,说道:“朕见到了太祖皇帝!”

“太太祖皇帝?”

“???”

“开玩笑的吧?您难不成去了阴曹地府.”

蔡京等人心里差点笑喷了,就连李纲和种师道二人也面面相觑,觉得赵佶的话简直匪夷所思。

“哼!可惜朕没有得到先祖降临的符石,不然这个时候就应该召唤先祖出来,好好整顿整顿这个腐朽的大宋!”

赵佶的声音虽然中气还是不足,但有他皇帝的身份作为加持,听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番气势的。

“先祖降临?”

“陛下.您,真的醒过来了吗?”

“.”

赵佶已经从视频和赵构那里得知了自己和北宋将来的悲惨下场,为了不让自己落得跟历史上一样悲剧,他决定抢先一步离开京师,留下种师道和李纲来对抗女真人.

就是不知道当赵匡胤知道赵佶现在的打算时,会不会气的穿越时空过来再揍他一顿。

另一边,回到自己时空的朱由检,他在落地之后,第一时间便召唤了朱棣。

为什么是朱棣而不是朱元璋?

因为朱由检认为,朱棣在识人用人方面比朱元璋更强,这点从朱元璋、朱棣为自己选择接班人,以及为接班人指定的辅佐之人就能看出来。

朱元璋一开始选定的继承人是太子朱标,其实这个选择是比较正确的。

朱标为人仁厚,虽然军事和谋略不如朱棣,但在和平年代想来应该是一位为人称道的仁君。

他可以很好的弥补朱元璋杀气过重的特点,让朝廷和国家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这也是朱元璋选择朱标甚至是朱允炆,而没有选择朱棣的原因。

然而不幸的是,太子朱标先于朱元璋去世。

无奈之下,朱元璋选了皇孙朱允炆做继承人,虽然朱允炆也是仁义之人,但他毕竟是晚辈,是很难靠自己压制住那些手握兵权的皇叔藩王们。

因此,朱允炆在上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然而,朱元璋特意为朱允炆挑选“铿锵三人组”虽然都有一定的特长和优点,但却都过于脱离现实,甚至是过于理想化了。

齐泰是朱元璋时期的进士,黄子澄本来是状元,只因紧张没能回答对朱元璋自己的出生日期,导致被降低为探花。

这两位都是学儒家的行家,提起理论知识那是一套套的。

而方孝孺则更不简单,他的老师是大学者宋濂,自身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甚至被朱元璋藏着舍不得用,特意留给了下一任皇帝当“诸葛亮”。当然,方孝孺比诸葛亮还是差了不少.

这三位儒家学者为人都很正直,他们也都是好人,而且他们对朱允炆对大明的忠心也都是无可挑剔的。

只是他们和朱允炆一样,把自己放错了位置,既然是当朝重臣,就不应该整日以学术治国,那只能是书呆子才干的出来的傻事。

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在这三位“卧龙凤雏”加“冢虎”的辅助下,朱允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削藩。

最后削着削着,朱允炆把自己的皇位削没了,“铿锵三人组”把自己也削没了。

不过这三人倒也硬气,没有愧对读书人的气节。

齐泰被捕之后宁死不屈,朱棣下令就他处死,家人则被灭九族,唯一幸存的6岁儿子被发配边疆,一直到明世宗时才被赦免。他的女眷更加可怜,她们被惩罚世代为官妓,每日到军营供士兵玩乐。

黄子澄的命运和齐泰差不多。京师被攻破之后,朱棣亲自审问他,黄子澄抗死不屈,朱棣恼羞成怒下令将他肢解而死。黄子澄的家人被灭九族,幸存下的女眷世代充当官妓。

而方孝孺是最惨的。

因为他拒不投降,而且又拒绝为朱棣草拟诏书,还大言不惭的说“诛我十族又如何?”

结果,他真的被灭了十族,而方孝孺本人也被朱棣凌迟处死。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挑选的接班人和辅佐之人都有些不太恰当。

朱元璋的本意是好的,他希望大明在一位仁慈的君主领导下休养生息,但却忽略了他们身上那种脱离现实,过于主观理想化的缺陷。纸上谈兵,这其实也是大部分读书人的通病。

再看看朱棣选择继承人和继承人的辅佐之臣,就不得不佩服朱棣的看人眼光了。

朱棣的儿子中,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是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

长子虽然身体不好,长得很胖,但是他胜在性情仁厚,且是嫡长子,天生就占据着继承者的优势。

而次子朱高煦则是朱棣的翻版,非常英勇,在靖难之役中有多次的精彩发挥,朱棣一直在二人之中徘徊,不知道选哪一个做接班人比较好。

后来,朱棣在征询大才子解缙的看法时,解缙道出了一个关键点——“好圣孙”!

意思是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就是这一点让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事实证明朱棣的选择十分正确,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二人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他们加起来也只有十一年,但是他们却开创了华夏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仁宣之治”。

当然,要是朱棣没有说那句让朱高煦一直耿耿于怀,乃至于造反的话,就更完美了。

朱棣配备给儿子和孙子的智囊团也是三个人,但是这三个人比建文帝的那三位可强多了!

他们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

他们三人是内阁重臣,历经四朝。

在他们的辅佐下,朱高炽顺利的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登上皇位。

朱瞻基则在三杨的辅助下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将明朝带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本章完)

215.第215章 降服西域,斩断匈奴一臂第135章 祸从天降,晚景凄凉175.第175章 历史十大才女第122章 楚汉争霸第28章 秦皇汉武第25章 被改造的杨广,以及自我改造的刘邦164.第164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13.第213章 月黑风高夜,正是杀胡时!244.第244章 初战薛延陀,六千破八万!275.第274章 计胜鲜卑第139章 千古诤臣,人镜魏征第142章 李承乾为何会造反?第8章 奋发图强的皇帝们第38章 贞观四年,唐灭东突厥219.第219章 老天助句不助唐第54章 先祖降临?第123章 神勇霸王,乌江自刎250.第250章 鄱阳湖,旷世大战!第47章 历史十大昏庸皇帝!第99章 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第13章 悲惨的朱重八268.第267章 尽收南方256.第256章 啃完一根还有一根第30章 从南杀到北,复我华夏大好河山!182.第182章 左手抱娃,右手提刀!283.第282章 你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239.第239章 单骑退吐蕃第17章 除恶务尽,你懂的吧?第53章 不是皇帝却行使皇帝权利的人273.第272章 历史十大谋士!237.第237章 收复长安,光复洛阳,虽吾之家第119章 两脚羊第43章 聚而不散的人心第45章 浴火重生的秦始皇第103章 威震华夏!第44章 李世民的奖励第137章 关键时刻总有他的身影279.第278章 没所言,言必中244.第244章 初战薛延陀,六千破八万!167.第167章 逐渐疏离的君臣第10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248.第248章 唐朝很强,就是有点费老头第46章 舍不得205.第205章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159.第159章 金刀计,无解的阳谋第26章 都开始卷起来了第16章 让我们成全彼此吧!(感谢【秦九指】233.第233章 安史之乱,安禄山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择第144章 又是唐朝的宰相?233.第233章 安史之乱,安禄山第14章 都是我刘邦的手足兄弟,至爱亲朋(感208.第208章 李隆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279.第278章 没所言,言必中第99章 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第114章 匈奴人的克星,大汉朝的天选之子162.第162章 诸葛亮到底行不行?第113章 那位闪耀历史的少年郎啊!291.第290章 李沁智慧第105章 白衣神将薛仁贵224.第224章 艰难的崛起之路264.第263章 四面楚歌,霸王末路第146章 说来话长,我们都是皇帝第36章 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唐王朝!241.第241章 强大的奖励183.第183章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分离278.第277章 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今其时也第97章 横行天下常遇春!178.第178章 重归仕途的卢象升180.第180章 另一个大秘境,官渡之战!第58章 开始焕发新生的大明第54章 先祖降临?第151章 人穷志远第61章 昏君,暴君,能君第132章 这官做的通透第97章 横行天下常遇春!第108章 项羽见刘邦 (月底了,求个月票啊)第116章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260.第259章 背水一战,陷之死地而后生!236.第236章 李隆基:我怎么突然就成了太上247.第247章 倾举国之力,灭心腹之患!第117章 生的伟大,死的憋屈204.第204章 东汉末年第127章 遏陉山三结义!第18章 来自皇帝们的打赏248.第248章 唐朝很强,就是有点费老头220.第220章 叔祖父和老爹都没做到的事情,第72章 疑惑的石敬瑭第109章 起死回生?! (月底了,求个月票啊168.第168章 不负江山,不负君第3章 原来,这是上天对朕的启示?第66章 群像第32章 改着改着,好像有点改歪了270.第269章 灭东突厥,就跟切豆腐一样容易254.第254章 战国四名将之一,王翦180.第180章 另一个大秘境,官渡之战!233.第233章 安史之乱,安禄山第21章 胡无人,汉道昌!(加更,求个好评,231.第231章 驱逐匈奴221.第221章 晚年苏定方,八千破十万!